分享

采桑子古诗赏析

 夜深000 2014-04-25
【原文】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藉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
   双燕归来细雨中。
【采桑子翻译】
   百花虽然已经凋零,但暮春的西湖风景仍那样的美丽:满地的落花,任凭游人踩踏,漫天飞扬的柳絮如漾漾细雨。垂柳吹拂着栏杆,整天在暖风中摇曳。
   喧闹的笙歌已经散尽,游人也渐渐离去,我才开始感到西湖的春天也已逝去。放下窗帘,发现—双燕子正穿过漾漾细雨飞了回来。
【简介】
    这首词是作者颖州西湖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词中描写了颖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的风姿。作者以诗为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未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采桑子赏析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下片“笙歌散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综观全词,词人笔下的西湖,动静交错,以动衬静,美不胜收。
    二、  中心
    这首词是词人对暮春西湖景色的描绘,写出了暮春西湖仍是那样的美丽,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无限的眷恋和热爱。
【探究】
    在古人的诗词中,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多表现孤独、伤感之情,而欧阳修却一反常态,说是“群芳过后西湖好”,为什么?
    此词上片写西湖景色.下片写人,关键在“游人去,始觉春空”,游人一走,诗人才感空虚寂寞。可见西湖的好与不好,与群芳的关系并不大,而在于游人在不在。游人走后,又有燕子飞来,取代了游人的位置,一阵喜悦掠上心头,所以诗人仍然觉得两湖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