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武帝“舍身入寺”有什么意义?

 淡定之妙湛精舍 2014-04-25

  梁武帝“舍身入寺”有什么意义?

  最初,梁武帝并不信仰佛教,但是当他登上了王位以后,他就改奉佛教了。当时,他下旨“舍道事佛”,并且要求群臣百官都“返伪就真,舍邪入真”。梁武帝推崇佛教可谓是不遗余力,在他的倡议下,佛教很快就进入了繁盛时期。在南朝时期,全国的寺院、僧尼数量也迅速增加起来,仅建康这个地方,就有五百多座寺院,十多万僧人。

  梁武帝曾经“舍身”同泰寺,被世人称为“皇帝菩萨”。在《南史》中,就记载了梁武帝“舍身入寺”的事情。公元527年、公元529年、公元546年、公元547年,他先后四次舍身入寺,他的群臣出资亿元才把他“赎”了回来,这四次“舍身入寺”说明了梁武帝对佛教的虔诚信奉。

  梁武帝还明令禁止僧人食肉。后来,汉地的佛教僧人就开始食素,并且改变了吃“三净肉”的习俗。素食习惯就成了汉地佛教的鲜明特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