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正在杀鸡取卵(2014-04-25 14:17:55)
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
一周之内,97家“拟上市公司”预披露资料。如此情况,前所未有。据说,现在证券公司的投行部日以继夜的工作,上报证监会的材料几乎还带着打印机的体温。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让我想到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下一步发行制度改革,需求考虑“供求关系”的问题。基于两者,我的担心是:证监会试图加大单次新股供给以解决新股“三高问题”。就是说,一次性给出几十支、上百支新股,通过加大供给,压低发行市盈率。 如果真这样做,那将无异于杀鸡取卵,而使股票一、二级市场同时瘫痪。我不希望看到管理者被误导,用“面多了掺水,水多了加面”的简单方式最终毁掉中国股市。 毋庸置疑,“三高问题”一直是中国新股发行中的顽疾,但症结何在?该如何解决?恐怕不是简单加大新股供给就可以解决的。表面上看,新股高价发行明显在于“股票一级市场存在严重供不应求”,但这不是根本,而只是表象。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股票发行的制度设计始终没有正本清源;更根本的原因在于:管理层总试图以对付、糊弄的方式维系“股市为融资者服务”的理念。 其实,新股发行问题永远不从根本上解决恰恰是“股市为融资者服务”理念的典型体现。时机错过了,时间消耗没了,当政府最高层已经意识到“股市对中国经济具有无可替代战略意义”的时候,证监会急眼了。再改革来不及了,无论条件如何开始强行启动,而其结果必定是杀鸡取卵,同时毁掉股票一、二级市场。 我们说,一级市场之所以堆积了大量资金,两个层面的原因。第一个层面,新股首日开盘后,在发行价格附近没有供给(刚认购的新股没赚钱不可能抛售),这导致新股上市后价格暴涨,导致一、二市场投资者同时抢购新股,从而创造了“新股不败”的股市奇观,也使一级市场堆积了大量资金。 第二个层面,在“新股不败”的前提下,一级市场“投机客”和有权有势的人可以通过各色手段借入短期资金,从而放大自己认购资金规模和基数,以图更多地购买新股。这就是说,“大投机客”用放大认购杠杆的方法,放大了一级市场资金规模,导致新股供不应求。 所以,解决新股发行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新股上市首日开盘后的股票供给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一级市场的供求关系无法获得解决。证监会不懂这个道理?不是不懂,而是装糊涂。因为,如果改变机制,加大新股上市之后的股票供给问题,将使得一级市场大量不该进入股市的资金退出,就会使得新股发行变得困难,会影响证监会发行多少多少股票的政绩。所以,谁都不愿意这样做。 于是就有了“一级市场”加大供给的“险棋”。为什么说它险?因为,如果一、二级市场无法承接这样的重量,一旦一级市场投资者拒绝认购,那它将同时赶跑所有投资者,该来不该来的都走了,使市场彻底瘫痪。最后依然是一堆鱼龙混杂的上市公司,一样是资源的畸形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