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萨谈

 昵称13859417 2014-04-25
狙击之王莫辛纳干步枪 [原创 2012-12-25 22:25:29]   
我顶 字号: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1942年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苏德双方以一种极为野蛮的作战方式激烈鏖战。双方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兵力和武器拼死作战,整个城市变为一个流血的地狱。尤其是苏联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再没有后退的路,往往一个不起眼的建筑物双方就争夺数十次。

电影《兵临城下》中,瓦西里他们一整列火车的新兵仓促进入战场,在路上就已经伤亡惨重,后经过一次自杀性的大规模冲锋就全军覆没,几乎没有人幸存。从他们进入战场到全部阵亡的时间不过短短的几个小时。而真实的历史也就是这样,就此时的斯大林格勒就如同一个大熔炉,顷刻间将无数士兵融化掉。

据后来计算,进入斯大林格勒的苏联新兵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军官也只能活三天,前后有47万苏联官兵阵亡,60多万官兵受伤或者失踪,伤亡总数超过了100万人。一个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新兵,只要能过顺利渡过被德军火炮和空军封锁伏尔加河经过约7,8个小时的沿途激战到达斯大林格勒的中心,就已经成为经验丰富的老兵了,可以成为班长和排长。

如此可怕的战场上却造就狙击手的神话!电影《兵临城下》中,猎人出身的新兵瓦西里使用狙击战术,杀伤了大量的德国官兵,对德国基层士兵造成严重的恐惧感。德军指挥官出于无奈,只得从后方的狙击学校中调来一名著名的教官克宁格来对付瓦西里。最终在一连串经典的狙击作战后,德国狙击教官克宁格被瓦西里一枪击毙,斯大林格勒战役也随着苏联的胜利告终。

在这部电影中,狙击手瓦西里的精湛枪术和他手中优秀的步枪成为绝佳的搭档。实战中瓦西里基本做到枪枪毙命,每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电影中瓦西里手中的那把步枪令人印象深刻,它精确可靠,坚固耐用,射击声音清脆有力,每声枪响之后必然有一个德军士兵头颅被子弹击穿。德国士兵对于这种清脆的枪声深感恐惧,也跟着苏联人一起将其称作水连珠步枪,因为他的枪声就像连续的水滴落在水面上。这把步枪就是苏联两次卫国战争的英雄,莫辛纳干步枪。

水连珠的诞生

莫辛纳干步枪的历史相当久远。二战时期手持莫辛纳干步枪作战的苏联年轻士兵们也许不知道,他们的父亲早在一次世界大战,他们的爷爷在日俄战争的时候已经开始使用这款步枪。

莫辛纳干步枪是俄国历史上步枪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之后半个世纪内的样板之作。

19世纪是步枪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世纪,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当时入侵的英国士兵还在使用前装线膛燧发火枪,这种枪需要从枪口装弹,导致射速很慢。而采用燧石进行击发火药又导致频繁出现击发失败的情况,也就是扣了扳机,但是枪没有打响,这在实战中就是让步枪手丢掉性命的可怕缺陷。这种步枪在当时来说,相对于弓箭来说,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尤其枪械受天气影响很大,在著名的三元里战斗中,被中国老百姓包围的英军由于遭遇大雨弹药全部受潮,导致枪械无法使用,最终被大刀长矛甚至钉耙锄头被杀死了不少人,余者狼狈逃走。

而英军在鸦片战争中之所以获胜的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自身的腐败,以及己方海军军舰和舰炮上的巨大优势。

但仅仅20,30年的时间内,随着击针,火帽,弹道学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当时各国已经普遍装备了后装击发线膛枪。

这些步枪已经不受任何天气的影响,射击精确,威力大,击发成功极高。如果说让一个手持这样一把步枪的士兵和手持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步枪的士兵作战,拿着新式步枪的士兵一个人就可以对付2,3敌人,如果是对付手持冷兵器的敌人更是具有极大地优势。

虽然步枪发展如此之快,但技术上的进步并没有停止。当时步枪使用的仍然是黑火药,这种火药的燃烧不完全,生成烟雾大,有很多燃烧残留物。这导致了弹药威力不足,开枪者容易暴露目标。

而使用这种弹药的步枪由于残留物较多,枪管内膛和枪机机构污染严重,经常需要清理,也容易出现故障。在当时制约机枪之内连射武器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是残留物的问题,因为连续射击以后残留物往往能够堵塞步枪枪膛,导致出现诸如炸膛之内的严重问题。同时为了弥补弹药威力的不足,各国的步枪口径都较大,需要用较大号的子弹。这些子弹过大,导致射程有限,弹道性能也不好。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上图的燧发枪和下图的火绳枪,相对冷兵器并没有绝对的优势。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1884年,法国化学维埃利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乙醇里并且加入适量的稳定剂,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

这种无烟火药燃烧后几乎没有残渣,不发生烟雾或只发生少量烟雾。使用无烟火药的弹药可有效增加子弹的射程,提高弹道平直性和射击精度。

有了无烟火药以后,各国的步枪就没要必要采用诸如11毫米以上的大口径,而是采用了重量更轻,弹道更好的小口径弹药。

于是,相应的步枪也迅速的研发出来。

法国在1886年首先研发并装备了仅有8mm口径M1886勒贝尔步枪,这种步枪使用无烟弹药,相对当时世界其他国家装备的黑火药步枪,无论射程,精度,威力都高出一大截。

同时当时步枪的弹仓技术飞速发展,也对各国军方以很大的刺激。

当时的步枪都为单发单装步枪,也就是每次装填一发弹药,射击完了以后重新装填。单发单装步枪虽然不容易出现卡壳等故障,但也有致命的缺点,就是射击时候需要不断装填,导致射速太慢。

一般一个非常优秀的射手使用这种步枪一分钟不过发射7,8发,如果遇上新兵,一分钟只能打上3,4发,如果紧张的话,甚至一分钟只能打1发甚至半发。

在实战中,这样的火力自然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弹仓技术随之开始实用化。

所谓弹仓就是枪械中的一种结构,它可以容纳510发子弹。这样射手可以一次把510发子弹装填到步枪内,射击时候只要拉动枪栓就可以连续单发射击,直到把弹仓内的子弹射完为止。

这种设计使得步枪的射速大幅度提供,优秀射手的每分钟射速达到1220发。

这些技术结合在一起,各国纷纷研制出了自己的步枪,这些步枪都具备现代单发步枪的所有特点,基本都使用了半个世纪。

它的代表作是英国李恩菲尔德步枪,德国毛瑟步枪,美国春田M1903步枪,日本三八式步枪等。

眼见各国都在加速研究,作为欧洲军事强国的沙俄自然也不能坐视不理。

沙俄政府和军方高层也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计划,准备替换己方老式的伯丹单发步枪。

需要说明的是,俄国军方对此次步枪的换代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由军方牵头,沙俄政府提供资金和人力物力,很快就组织了一个评估委员会,从现有的毛瑟、勒贝尔、李-梅特福、曼利夏、施密特-鲁宾和克拉格-约根森等设计中进行选择。

这里面还有个不起眼的人物莫辛上尉的设计。这个上尉全名为谢尔盖·伊凡诺维奇·莫辛(Sergei Ivanovich Mosin),时年35岁,是沙俄图拉兵工厂一个普通的枪械设计师。

经过多方面严格的论证,结果却让人惊讶。最终只有两种步枪进入最后的测试环节,就是莫辛上尉的5发单排弹仓的7.62mm口径莫辛步枪和比利时武器设计师艾米尔·纳甘和李昂·纳甘两兄弟(Emil NagantLeon Nagant8.89mm口径纳干步枪。

这两种步枪经过了严格的测试,沙俄的将军们对于纳甘兄弟的步枪非常满意,对莫辛的步枪则有些不满。

最终的投票中,纳甘步枪得到了大多数委员的支持,在票数上压倒了莫辛步枪。

就在此时,一个重量级人物开口了,沙皇本人认为把一款别国的步枪作为本国的制式武器,太有损俄国的面子,伤害了俄军的民族自豪感,要求军方采用莫辛步枪。

 

虽然沙皇已经开口,不过俄军高层却并没有因此迅速屈服。这些将军们认为纳甘步枪明显在性能上优于莫辛步枪。仅仅因为所谓的民族自豪感放弃优秀步枪,而选用性能较差的步枪,必然会造成俄军未来几十年的在轻武器上的极大劣势。

可惜,皇帝的一句话往往顶一万句,在沙皇等人的强烈干涉下,军方被迫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这也就是采用莫辛步枪的基本结构,但是将其原有不可靠的供弹系统换成纳甘步枪的成熟设计,从而让两种步枪的性能基本达到一致。

由此,这把步枪的名字也发生了改变,变成了莫辛纳干步枪。作为回报,莫辛由上尉晋升为上校,并且成为莫辛纳干步枪三大生产工厂之一的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的厂长。比利时的纳甘兄弟则拿到了一大笔奖金,可谓皆大欢喜。看来沙俄高层也很懂得官场的这一套,四面圆滑,各方面都交代的过去。

沙俄陆军在1891年开始正式装备该款步枪,成为之后俄军半个多世纪的制式步枪。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从沙俄用到苏联,莫辛纳干真是老当益壮。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实用的武器

莫辛纳干这款步枪在当时来看非常先进,他的主要性能并不亚于后来大名鼎鼎的毛瑟,李恩菲尔德,春田M1903步枪。

新一代步枪定型以后,沙俄衰弱的工业基础导致该步枪的产量始终上不去。当时主要生产步枪的军工厂只有三家,除了莫辛担任厂长的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只有伊热夫斯克和图拉两个兵工厂。

这三个兵工厂在当时相比欧洲其他国家的兵工厂,无论设备,工人素质和生产技术都远远不及,这也导致莫辛纳干步枪的产量很低。

最初一批莫辛纳干步枪由于三家兵工厂没有足够的设备和技术工人,最终被迫转而向法国的夏特罗轻武器厂订购。由法国人在1891年生产出来运往俄国,俄国本国直到1894年才能够生产这款武器,真正大量生产还是图拉工厂在1896年从法国购买了1400部新式机器以后。而伊热夫斯克工厂大量生产莫辛纳干,也是在1900年从法国,英国,瑞士购买了大量生产机器以后。

此举也让沙俄军方感到极为丢脸,但却没有解决的办法。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莫辛纳干也是苏军和俄军的一个象征。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莫辛纳干的首次大规模作战时1904年的日俄战争,当时由于莫辛纳干步枪生产数量的不足,大部分沙俄士兵仍然拿着老式的伯丹单发步枪和疯狂的日军对抗。当时日军已经普遍装备了自产的三零式步枪(三八式步枪的前身),该枪射程很远,射击精确,虽然和莫辛纳干步枪对抗并不占丝毫上风(威力和可靠性上还大大落了下风),却完全压倒了伯丹单发步枪。

后日俄战争俄军战败,很多将军认为步枪火力不及日军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日俄战争后,俄国很快陷入内部的混乱中,莫辛纳干步枪的产量并没有因为这场战争的教训得以大幅度增加。

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志帝国向沙俄宣战,沙皇尼古拉二世才惊讶的发现,他的部队中居然还做不到人手一支莫辛纳干步枪。

之后的战争完全是一场大屠杀,实战中虽然莫辛纳干步枪和德国毛瑟步枪对抗中也是基本相当,甚至莫辛纳干更适应俄国的寒冷气候,但严重不足的产量导致缺乏武器的俄国军队出现大量伤亡。

 

仅仅在1915年德奥军队对沙俄的全面攻势开始后几个月内,俄军迅速伤亡250万人,全线溃败,丢失了百分之十五的领土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巨大的伤亡和武器的战损,让原本就产量不足的莫辛纳干步枪更成为稀缺品。沙俄仓促编组送上前线的部队中,每个师只有一半人装备了莫辛纳干步枪,其他的人或是使用老式步枪,或者空着手什么都没有。

当时在俄国的法国大使视察前线后回忆道: 参加最近几次战斗的几个俄国步兵团,他们中三分之一的人没有莫辛纳干步枪!这些可怜的家伙都拿着一根木棍,在木棍上绑着一把刺刀。他们在暴风雨般的榴霰弹片中耐心等待,等待着拾起倒下的同伴的步枪。他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居然毫不恐慌,没有逃走,这真是一个奇迹。……这种磨难我们的士兵要忍受多久呢?这种简直不是战争,而是一场大屠杀,真是太可怕了!

当时由于前线的巨大伤亡,后方经济的全面崩溃,沙俄各阶层都对沙俄政府严重不满,部分士兵不愿意去战场上送死,他们成群结队的逃亡和兵变,其中大部分人成为之后推翻沙皇政府的生力军。

面对武器稀缺的现实,俄国人却无力解决,因为当时俄国的兵工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沙俄政府只得向盟国求援,他们紧急向美国的雷明顿和威斯汀豪斯两家枪械公司订购了155万支的莫辛纳干步枪,并且将全部图纸交给他们。但这两家公司仅仅交付给沙俄政府5万支后,十月革命就爆发了,沙皇宣布退位,诺曼洛夫王朝终结了。

美国政府将剩下的步枪中的大部分转送给远东的白军部队,其中一部分则在美国民间销售。

这批步枪和俄国自产的莫辛纳干几乎完全一致,唯一的区别是枪托采用了美国的胡桃木,而不是俄国盛产的桦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莫辛纳干比较笨重,加工工艺也相对粗糙。它采用的刺刀如下,有很大的威力。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这两场战争中,俄军对莫辛纳干的评价不错。他们认为该枪坚固耐用,射击精确,子弹威力大,使用非常简单,缺点则是技术比较老旧,尤其枪机操作比较复杂。

战斗中,俄军使用莫辛纳干和德军毛瑟的对射中基本旗鼓相当,虽然毛瑟在精度和威力上略微强一些,但在战斗中这仅仅高出一点的性能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莫辛纳干步枪由于是俄国人自己设计,很好的考虑了在寒冷天气中的使用,所以该步枪在俄国本土的作战性能远比毛瑟步枪要可靠。

 

之后俄国陷入内战,白军红军在广阔的俄国土地上厮杀,双方使用的主力步枪自然都是莫辛纳干。步枪本身没有立场,但是在不同立场的士兵手中,就代表了不同的意义。最终红军手中的莫辛纳干步枪击败了俄国的白军,扫除了资本主义政党在俄国的存在,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国家。

 

苏联建国以后,总结了之前几次大战中步枪生产不足的经验,对这三家兵工厂都给予扩建和壮大。其中伊热夫斯克兵工厂成为领头羊,具强大的步枪生产能力。

当时苏联的军火设计师认为莫辛纳干步枪其实结构非常简单,造价低廉,理应很容易制造。

在沙俄时期莫辛纳干步枪生产数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不在步枪设计的本身,而是沙俄军工系统腐败,生产工人积极性不足和缺乏科学生产技术。

话虽如此,苏联军火大师们还对莫辛纳干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在1930年推出了莫辛纳干M1891/30式步枪。这款步枪其实并没有做什么大的改动,只是加装了比较先进的瞄准装置。使用这种步枪,一般士兵可以在400米左右有效杀伤敌人,安装瞄准器的莫辛纳干步枪则可以在600800米上准确杀伤敌人。这也是二战中苏联士兵使用的主要型号。

 

一战结束后并没有多久,二战很快爆发。当时德国部队采用闪电战,在短短几个月将苏联现有的国防军几乎全部消灭。仅仅一个基辅战役,德国全歼了苏联西南方面军。苏联不但有个集团军被歼灭,损失了70万人,连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也在战斗中阵亡。除了基辅战役以外,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等作战中,苏联都遭受了数十万人的巨大损失。

除了人员损失以外,苏联还损失了数额巨大的贮备军火武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大量战死和被俘,莫辛纳干步枪也大量损失。如果不是这款步枪价格低廉,极容易制造,恐怕苏军也要像他们祖先一样,赤手空拳上战场了。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此时苏联正在倾全国之力召集新兵,编组新的部队上战场,数百万新军迅速产生。这些士兵都需要可以作战的步枪,那么此时就是莫辛纳干步枪发挥威力的时候。

此时苏联生产莫辛纳干的能力已经今非昔比,加之莫辛纳干结构简单,根本无需什么精密加工机器和熟练工人,即使妇女,老人和少年学徒工也可以轻松把它制造出来。结果仅仅几年时间内,深处乌拉尔山区的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就生产了多达1700万支莫辛纳干步枪,短时间内让每一个红军士兵都拥有了可以作战的武器。

此时的战斗中,莫辛纳干步枪依然和老对手毛瑟步枪对阵,仍然是旗鼓相当。

不过随着二战中军事科技的进步和战略战术的巨大发展,战斗多发生在400米之内,这就需要火力更为猛烈,射速更快,装弹量更大的武器。

面对着美国人装备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德国人装备的STG44突击步枪的压力,莫辛纳干这类单发步枪逐步不能满足于实战的需要,它的低射速,不多的装弹量在较近距离形成不了火力上的压制作用。

苏联在二战后期也推出了自己的半自动步枪SKS半自动步枪。但实战中由于SKS半自动步枪威力不足,可靠性差,很多红军战士宁可还是使用老式的莫辛纳干步枪。

 

狙击之王

虽然逐步被半自动步枪取代,莫辛纳干步枪在另一个战场,也就是狙击战场上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苏德战争之前的苏芬战争中,芬兰专业狙击手使用改造过的莫辛纳干狙击步枪,给苏军造成重大的伤亡,和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芬兰狙击手本身多是猎人出身,战前接受过严格的狙击训练,他们手中的莫辛纳干步枪射程可以达到850米。这些狙击手穿着白色的伪装服,步枪也套着白色的枪套,埋伏在冰天雪地的野外,往往一个人就能阻挡苏军一个排一个连的进军步伐。甚至有3,4个狙击手配合全歼苏军一个排的战例。他们的枪法超群,精确的莫辛纳干步枪也很好的帮助了他们,战后统计,他们每消灭一个敌人仅仅使用1.3发。他们中还出现了至今无人能够企及的超级狙击王牌白色死神的西蒙·海耶Simo Hayha,这个专业猎人出身的西蒙有着505个狙击战绩,他在狙击中甚至不怎么使用瞄准镜。但所谓瓦罐难免井上碎,将军都是阵上亡,最终西蒙·海耶在194036日被另一名苏军狙击手的击穿了左脑部受重伤而退出战斗。

战后,苏联开始扩大了狙击手的训练,并且大量配发了狙击型的莫辛纳干步枪。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时苏联的光学技术落后,他们从德国蔡司公司手中购买了一批最先进的瞄准镜并且大量仿造。后来苏德战争中的很多德国士兵,就死于自己国家生产的瞄准镜之手。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二战苏军有众多知名的狙击手,瓦西里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很多女狙击手。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狙击作战在战争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以电影中的瓦西里为例,真实的瓦西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前后击毙242名德军士兵(苏联宣传为400多人),最终他因为19431月被地雷炸伤眼睛才被迫退役。

战争中,他使用的就是狙击型的莫辛纳干步枪。瓦西里回忆录中认为莫辛纳干步枪射击精确,威力巨大,子弹速度快,是非常优秀的狙击武器。


其实除了瓦西里以外,苏联还有其他不少于20名击毙敌军人数超过300人的优秀狙击手,其中还有个狙击女英雄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 Lyudmila Mikhailovna Pavlichenko。她在19426月被德军迫击炮弹炸伤之前,已经击毙了309个德军士兵,为此还曾受到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接见。只是因为宣传的原因,瓦西里的名字最响亮而已。

如此优秀的战绩,足可以证明莫辛纳干的优秀性能。实际上即使到了30年后的越战中,北越游击队仍然使用莫辛纳干狙击美军士兵,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中国也有不少莫辛纳干步枪,下图是张桃芳和他的莫辛纳干。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总之,莫辛纳干步枪作为一种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式供弹的手动步枪,确实是一款性能优越,非常实用的武器,它的各项性能可能无法超越毛瑟,李恩菲尔德等步枪,但也不亚于这些著名的步枪。它的精度高,威力大,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容易操作,虽然也有着加工粗糙,技术老旧,较为笨重等弱点,但仍然能在二战的步枪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