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拆楼者谈建筑质量:八九十年代企业自建楼问题最多

 秋天的海 2014-04-25

一个拆楼者说,楼里楼外看几遍,就知道质量咋样;晃晃钉子,越紧的墙越结实。

当初我国订立建筑标准时往往向经济承受力上倾斜,本身标准就低,施工标准更低,不断地挑战建筑安全底线。

要重视建筑质量安全报复期的存在,不能自欺欺人,该还的账迟早要还。

“拆楼时很容易知道哪栋楼结实。把墙敲开,楼里用的砖的质量,还有水泥标号,包括钢筋这些都一清二楚。有的楼质量好,拆起来很费事,光靠人工不行,还得租大型机械。”老家在商洛市的魏杰,初中毕业便开始跟着乡党出门打工,早些年在外省做楼房拆除工作。十多年前开始在西安发展,带着30多位同乡包揽楼房拆除的力气活。

在他的印象中,2009年,在西安市自强路揽过的一处四层住宅楼拆除的活儿最轻松。“绑了两根木头棒子在二楼窗户窟窿里,外面工程车把绳子一拉,墙就倒了,三楼四楼就塌了。”魏杰说那次赚钱快,后来想想也替那些住户担心,因为楼拆之前的半个月,还住着十几户人家。

4月16日,工人对西安南郊一处卖场多层大楼进行拆除。一位工人说,只有砸开承重梁等结构,才能真正感觉到房屋建筑的质量

4月16日,工人对西安南郊一处卖场多层大楼进行拆除。一位工人说,只有砸开承重梁等结构,才能真正感觉到房屋建筑的质量

上世纪企业自建多层楼问题最多

魏杰最近带着老乡们在西安南郊一处多层商场拆楼施工工地干活儿,建筑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商场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魏杰只承揽了一部分拆楼工程,在大型机械作业后,他才领着工人开始破拆。

“这楼建成也就十多年,你看看这钢筋和砖,都还新着。”说话时,魏杰招呼工人们作业时留点意,“有些砖还能用,从侧面砸。”魏杰揽的活儿是全包,拆楼过程中砸下来的钢筋、砖头等还能转手卖掉。

魏杰说,很多拆下来的东西都能卖,质量好的楼这部分利润就多,质量差的出来的钢筋只能卖废品,砖也没几块整的。

在西安工作的十年多时间里,魏杰一直在拆楼。他说本地拆楼作业的大多是四川广元和商洛人。时间长了,经验也多了,很多楼拆之前,魏杰只要里外看几遍,就能估出拆楼利润有多大。

“楼里面肯定有一开始建楼时做的水泥面,用钥匙抠抠,就能估计出整体的水泥灰号。抠不掉渣,只能划个印儿,这楼肯定结实。水泥使劲一划就出渣的,肯定好拆。”魏杰揽活之前进楼转,也时常留意墙壁上住户们留下的钉子。“晃晃钉子,越紧的墙越结实,拆时就费劲。”魏杰揽活儿是整体承包,但给工人付工钱则是按工时。“对我来说,楼越结实,拆起来就费时,利润就会越低。”尽管如此,魏杰自己当然希望楼建得结实,这样,大家都住得安全。

拆楼多年,魏杰也曾遇到过操心的活儿。“好像是2003年,西郊一个老厂子家属院整体都拆。老式的三层建筑,带大走廊,还有公共厕所那种。我们进去干活儿还伤人了。”那年,魏杰还在跟工头干活儿,站在二层承重墙上砸墙的两个工人突然掉下去了。“主要是墙不结实,砸墙一震就倒了,人直接掉到一楼,连摔带砸都是重伤。

拆楼至今,魏杰接触的楼房九成都是6层以下的多层砖混或框架结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各个厂子和公司建的多层楼房问题多。一拆开,就能看见谁在偷工减料糊弄人。当初水泥用得少,拆的时候很明显感觉水泥粘不住砖,是脆的。”魏杰还曾在一些厂建福利区发现,框架结构中钢筋只在外边一圈,中间是整根整根的细竹。

除此之外,偶尔遇到的拆迁突击建房也让魏杰担心。“我见过一楼到四楼都是单砖墙的房子,单砖墙十来米高,说倒就倒,人都不敢往跟前站。”

苏式建筑一度是典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在中国援建了很多建筑。魏杰早些年曾在外地参与过苏式建筑的拆楼工作。“那墙宽,很多都是石灰砂浆,但四五十年过去了还是很结实,不好拆。”

魏的同乡聂先生前年曾拆过西安市太白路附近一处苏式建筑,拆楼承包费至少是普通砖混结构楼房的两倍。

“应该比两倍的钱多一点,那楼难拆呀,工作量太大。一般砖混三层楼,最多就是三七墙;有钱单位自己盖的六层砖混,到头了就是五零墙;而那个苏式楼一层是六零墙,机械不好拆,只能靠人工。”聂先生在电话说,费用高是因为工程量翻番了。

西安多所高校还保留有不少苏式建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主楼等四座苏式建筑始建于1956年8月。为缩短建设周期,建设图纸直接取自苏联列宁格勒红旗通信学院的设计图纸,按军用标准修建。

1958年竣工后,这四座楼是当时西安地区规模最大的苏式建筑。“这些年里外装修过几次,没听说有什么毛病。2008年5·12地震后检查也没出现情况。”该校产业集团杨成刚介绍说,“前几年修整四座楼中的西大楼,门窗都拆换了。按理说,别的楼用这么长时间都不敢这样折腾,但这楼确实结实。”

日前,东大楼开始修缮装修,参与装修监督的该校后勤人员说,总计五层的东大楼一层墙体采用的就是六零墙。“加上灰缝,宽度63厘米。地下部分的基础是80到120厘米宽。在砖混民用建筑中,这应该是最宽的墙,肯定比别的墙更结实。随着楼层增高,墙体厚度和楼层挑高逐步缩小,一楼的挑高是4米5,二楼接近4米,再往上更低。墙的宽度也是渐渐窄,五层是三七墙。“要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一栋同样面积砖混楼,这个苏式楼造价可能要比新楼多两倍,用的料多,人工也多。

施工要省钱,验收走过场,人为形成一连串错误

“理论上,无论多层还是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要比砖混结构结实,造价也高。随着城市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越来越多,设计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最强调的就是安全,其次才是适用、美观、节能等,每张设计图纸上都有设计机构和设计师的名字。”李军在西安一家设计院工作了20多年,他认为专业设计师的房屋设计几乎没有安全缺陷。“没有设计师会故意出现缺陷,只要按照标准,就应该没有安全问题。房屋安全出现事故,绝大多数都是在施工环节,建筑材料选用和规定数量不达标、偷工减料是最主要的原因,房屋交付后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国内建筑为了追求“又快又省”,建筑尤其是各单位自建楼房,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建筑标准混乱了,这是最令人担心的。这些还在使用的楼房,因为企业改制或倒闭等原因现在连建筑设计图纸都没了。”李军说。

改革开放至今,国内城市建设和改造已经快速发展了30多年。“这些年,国家建筑标准也在完善和提高,但和国际同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安全标准低。一开始经济底子薄,订立建设标准时考虑建筑安全性与经济性时,往往向经济承受力上倾斜,要省钱。本身标准就低,而我们执行标准严肃吗?我们的监管部门和监理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标准行事?”中国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理事会常务理事盛明勇博士,长期关注土木建筑安全问题。

“如果建筑方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验收环节走过场,就会人为形成一连串错误。在安全标准低的情况下,施工标准更低,不断地挑战建筑安全底线,这样形成的隐患就隐藏在建筑中。这种畸形建筑快速发展已经超过30年,目前已进入质量安全的报复期。”盛明勇说。

对这个阶段的房子,魏杰的感受是:不是所有房子都差,有实权的部门、效益好的单位,盖的房子质量还是很过硬。业内就听说过,宝鸡有个石油企业曾拆一栋楼,一次爆破晃一晃、二次爆破歪了、三次爆破才整体倒下,质量之好当地人交口称赞。但对拆楼的来说很讨厌,水泥太好拆不下来砖,钢筋能看见取不出来,太费工时挣不下钱。他的朋友有次拆财政局的楼就赔了。

不按规律和标准建设,该还的账迟早要还

作为西安市土木学会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盛明勇对国内多起建筑安全事故格外关注。

盛的朋友孙先生2005年在电子西街买了一套商品房,交房第二年住进去后就开始遭遇房屋漏水。盛明勇过去帮着查看,楼上楼下一问,各家几乎都是入户门内两米位置遭遇楼板向下漏水。“一打压检测才知道是入户冷水管漏水。楼上地砖砸开,往下再砸最后确认是入户冷水管三通漏水。小区物业解释是,此前一个供暖季小区没有供暖,是冬天里冻坏的。”

盛明勇说楼房最怕水泡,过水后很多建筑材料都会发生物理变化,进而影响质量和寿命。又过了一年,该小区里上千户人家都更换掉了那款廉价入户冷水管三通。“用冻坏了的解释肯定说不过去,可水管早过了保修期,业主只能自认倒霉,你找开发商和建筑商又能怎样,这还仅仅是一个三通的选用问题。”“建筑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必须尊重科学规律。一味图快,难免出现质量问题。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正常至少五年时间完成,可没几天就说只需要三年,最后改为两年。赶工期的报道当时很多,建筑圈内也讨论太快赶工期是不是科学。随后我们也看到,北川灾后重建因为追赶工期导致个别学校校舍出现质量问题。”盛明勇认为不按规律和标准建设,是一开始就把危险的种子种下。“要重视建筑质量安全报复期的存在,不能自欺欺人,该还的账迟早要还。”

“没出现问题时都是在对赌,出现质量问题后就强词夺理,强调是别人的责任,实在赖不掉的就过分强调自然环境影响。建筑质量人命关天,面对安全报复期不能侥幸,现在要积极应对,要全面仔细排查梳理,建筑到底属于哪类?按A、B、C、D类区分出。综合评定后,该拆除的就要拆除,该加固维护的就要赶紧动手,是采用隔震加固还是其他传统手段干扰性加固的,应该及早清晰。”盛明勇说,只有早作打算才能在质量报复期里由被动变主动。

盛明勇说:“现在是宁肯接受经济上的损失,也不要造成人员伤亡。每次出现事故,政府都是被动的,开发商、建筑商或许到时候公司都注销不见了,谁来买单,谁来负责?所以政府职能部门现在要赶紧提高质量标准,真抓实管把这个行业监控好,否则糊弄不过去。”

产权70年,可交房三年后开发商就不怕了

在有关房屋建筑质量的采访中,西安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婉拒了采访,认为更应该去问建筑商。“我有一整套手续,当时检验也合格了,出问题我不能负责。”在西安建筑市场从业多年的于先生,目前拥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施工队,挂靠在一家大型建筑公司下。

“以前有人开玩笑说,国内最大建筑商是民建,因为不管什么建筑,都是来自民间的农民工在干活施工。小工干几年,渐渐就成了大工,工地除了要看身份证,别的还要什么证?只要有力气就能干,钢筋工、水泥工,什么岗位缺人,招来能干活就行,现状就是这样。除了人身安全,工地里说得最多的就是工期。”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n/HuaShangBao/2014_04_25_223717.shtml
原标题:拆楼者谈建筑质量:上世纪企业自建楼问题最多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华商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