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玉器,作为人类艺术宫殿中最为璀璨的瑰宝,始终是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珍品。由于人们对翡翠的爱日以渐进,色好且种好的翡翠身价一路攀升,然而,不少消费者或玉器爱好者,对翡翠玉器的选择还停留在只注重对翡翠原料的质地粗略的判断上,忽略了翡翠玉器的雕刻工艺。
阳美玉雕师傅张先生介绍说,玉雕工艺被重视并得到发展,源于公元1736年乾隆皇帝在位之时,直至今日,玉雕工艺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了。玉雕有其特殊的技艺,“琢”和“磨”是玉器加工的基本工艺手段。所谓“琢”,即是对玉料进行切、挖、斩等加工工艺。切,是分割、切开,常用在开料、去料;挖,是保留两边,除去中间部分;斩,是指切棱去角。所谓“磨”,是指用不同形状及大小规格不等的钻粉磨具,在玉料上反复磨制。磨具有杠棒、压砣、钓眼、尖杠棒等种类。因此有“玉不琢,不成器”的谚语。因琢、磨方法的优劣,表现形象的形式和水平的高低不同,就会制造出不同的玉器产品来。任何行业都需具备审美眼光,很多人不注意艺术成分在翡翠玉器中所占的重要部分。同样一块玉石,雕工收费100元、1000元和10000元的工艺是不能等同论之的。
在翡翠市场上,一直存在着“重材质轻工艺”的现象,对翡翠原料真假好坏的重视远远大于对雕工的品评。目前市场上一些表现传统题材的翡翠作品,雕刻技法娴熟,但由于匠人专业素质水准不同,结构上会有许多缺陷。玉雕师们如果能够在传统题材上注入新的元素,并尽力提升雕工水准,就会将翡翠艺术品提升一个品位。衡量一件翡翠玉器的价值,要综合质地、工艺、创意、俏色运用、神韵、市场成本等等,客观地做出价值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