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学生学法实用指导》之十一:如何做作业

 许愿真 2014-04-26

 根据已经理解和巩固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叫做知识的应用。作业是知识应用的一种形式,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训练技能、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做作业方法,不仅能提高成绩,而且终身受益。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认识到做作业是掌握知识的必要环节或重要手段,那么,他就很容易把做作业看成是应付家长和老师而不得不做的苦差事,因而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被迫性的学习,很难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更不用说从中得到什么乐趣了。

 

一、做作业的意义与任务

学习是生活的需要。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本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了真正掌握知识,必须通过应用来检验。做作业就是通过独立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作业题就是实际问题的一种模拟,做作业是运用知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为未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做作业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第一,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一般来说,如果作业做得很顺利,那么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不错,相反则说明这部分知识没掌握好,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及时弥补。

有的学生在关于学习效果的问题上,认识不清,往往凭感觉。在经过预习、上课、复习后,知识究竟理解没有,记住没有,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能力如何,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觉是不准确的,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

第二,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是一种间接经验,是比较抽象的知识。而作业题是比较具体的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准确、灵活和充实,使新知识不再是一种空洞的条文或死板的公式。通过做作业,可以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来,把公式运用得更灵活,等等,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有利于把别人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由于自己解决了问题,印象深刻,也会促进记忆巩固。可见,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是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深化的,而不是一下子完成的。

第三,作业可以促进相应技能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作业、练习、应用,是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的必要途径。只有应用知识,才能形成相应的技能。例如,数理化作业有利于形成解题技能、操作技能;政史地作业有利于形成写作技能、绘制地图技能、解题技能等。另外,做作业也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引起自己的积极思考。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得到了运用,思维得到了锻炼。例如:学习了钠和氧气的反应以及氧化钠的性质后,练习中常会遇到这类问题:一小块钠露置在空气中最终转换成什么?这样的问题就不单纯是记一个化学方程式所能解决的了,它要把新学的以及以往学习的知识通过“思考”进行筛选,择其有关部分加以综合运用,最终得出答案。通过一次次这样的练习,不仅掌握了方程式,而且知道了如何灵活运用。

第四.可以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

做作业就是解决问题,但有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容易,有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困难,必须经过较长的时间、较多的思考和努力才能解决。我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攻克难关,不仅能建立成功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也能使我们同学的意志力得到增强。

总之,做好作业是我们掌握知识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做作业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通过作业,促进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形成相应的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做作业的基本要求

1.先复习后作业

许多同学不是先复习后作业,而是直接做作业。由于没有复习,对知识理解不深,记得不牢,因而经常卡壳后再去找书看,这样欲速则不达,作业的效果大大降低。如果先复习.使知识理解得更深入,记忆得更牢固,这样再去做作业,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就会很顺利,作业的效果就好。

2.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学生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提高和扩展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有的学生虽然心里清楚作业一定要做,却不想自己动脑筋,总爱问家长、老师或同学,甚至抄袭他人的作业。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如果不独立完成作业,就难以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容易养成依赖心理和投机取巧的坏毛病。当必须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就会不知从何下手而归于失败。

要想独立完成作业并不难,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就可以了:

第一,不要害怕困难。要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都是自己学过的知识范围以内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只要肯动脑筋,就能做出来。所以,只要不怕困难,只要能够克服困难,就能够独立地把题做出来。

第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做题必要的知识,才能够顺利地把题做出来,所以,上课时就要认真听讲,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彻底消化。这是独立完成作业的前提。

第三,做好复习。作业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所以,做作业前,先将有关知识复习一下,弄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仔细研究例题,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做题时才能够有的放矢,以免等题做不下去时,再回过头来翻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情绪。

其实,只要有了不怕困难的精神,独立完成作业,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也并不是说独立做题就要拒绝别人的一切指导.完全要闭门造车。独立做题是指遇到难题尽量自己解决,不能完全依赖别人。如果有些题凭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够完成,借助老师、家长或者其他同学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这都得在独立做题的基础之上。

3.提高作业质量

提高作业的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一题多想,一题多解。许多题有多种解答方法,如果能够找出几种不同的解法,那么我们的思路就开阔多了,灵活多了,思考能力也就得到提高了。第二,归类整理。在做了一定量的题目后,要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找出某一类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这样就能举一反三。第三,纠正错误,归纳分析,吸取教训。对作业中的错误,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较低水平的处理方式,就是只纠正,但不深入分析。第二种是较高水平的处理方式,不仅纠正错误,而且进行分析,分析错误的性质和原因,比如哪些是理解性的错误,哪些是运算性的错误。只有分析以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吸取教训,避免重犯。第四,对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作业,不要照抄课本,而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理出自己的思路。

4.要有一定的作业量

俗话说:熟能生巧。要形成较熟练的技能,就要多次反复地练习。一类问题要做一定量的题,以达到熟练。但不能单纯以数量来衡量,不是越多越好。因为,一是我们时间有限,作业量也不能过多;二则如果不注意总结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虽然做得多,效果也不一定好。重要的是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5.作业书写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项:

(1)每次作业的开头,要写明当天作业的日期或课题,占

一行。

(2)在抄写的题目后面这一行里不能接着答,应另起一行。

(3)作业本第一页应空出来做目录,或登记每次作业的分数。可以画出简单的统计表格,列:月、日、成绩、合计等项,每次作业成绩及时填在登分表里,直到本子用完为止,可以用总分除以作业次数,得出作业的平均成绩。

(4)计算题的一步式计算题,采用连等式书写。两步以上的计算题宜用递等式,递等号要上下对齐。

(5)应用题在抄题后,另起一行列式解答。“答”不能接在式的后面,应另起一行。

(6)作图题的作图,一律用铅笔、直尺、圆规等工具作图。

(7)遇到差错需要更改时,先用橡皮小心轻擦,然后修正,或将错处用线条轻轻划去,确保作业本的整洁。

 (8)每次作业发下后,要求对错字、错题进行订正。订正时,应在教师评分那一行的下一行,写上订正二字,再另起一行改错订正。

6.克服消极的作业心态

作业心态是学生作业活动时的心理反映,如做作业时的情绪、兴趣、信心、毅力和责任感等。它关系着学生的作业行为和作业质量。

应当克服的消极的作业心态主要有:

第一,作业时情绪不稳定。表现在对作业不能胜任而产生困惑,对作业难度和要求的不适应而形成的紧张感或畏惧感等,它们在作业行为上的反映是书写草率、计算粗心,以致降低了作业的质量。

第二,对作业的信心不足,克服困难的毅力差。表现在,为应付作业而热衷于互相参照、对答案,一部分学习困难生对作业和学习失去信心。

第三,缺乏学习的责任感。常常为完成作业而被动作业,钻研精神差,认真检查少,或抄袭作业。

三、正确认识“题海战术”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经常见到有些同学超负荷地做大量的习题,这就是俗话说的“题海战术”。

这些同学恨不得把所有题都找来做,才感到心里踏实。有些父母也在一边推波助澜,哪怕自己紧衣缩食,也要为孩子买来大量的习题,希望孩子能够“发愤做遍天下题”,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

可结果如何呢?“做遍天下题”的结果往往会使孩子思维混乱,晕头转向,难以应付。习题对于学过的知识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但是,并不是越多越好,实际上,做习题应当有所选择。自己费很大劲儿找来的题,有的与课堂内容重复,有的实属偏题、怪题,不合实际,硬着头皮去做,只会浪费时间,降低学习兴趣。所以,“题海战术”要不得!那么怎样做题才算正确呢?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做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做大量课外题之前,必须练好“课内”的基本功,把书本上的理论学好,把其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搞清楚。如果对理论知识领会不深,基本概念和原理都没搞清楚,何谈做题呢?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缺乏基本功,盲目追求做题数量,结果只能是深的难以做出,浅的也难免错误百出。

第二,要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有的同学总喜欢去钻难题、偏题、怪题,认为把这些题攻下了,其他的相对容易一点的题就会迎刃而解。实际上,大家应该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只有通过做一定数日的基础题,熟悉了定义、定理、公式,掌握了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才能做好难题。

第三,要处理好“详”与“略”的关系。习题成千上万,都做一遍,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做题应分清轻重,有详有略。对于基础题、典型题要详做,从格式到步骤严格要求,做到规范化,以达到熟练、准确计算的目的。而且,还要总结做题的经验,从中找出规律,训练基本功。对于难题.可以采取略做的办法,即重点寻求解法,分析归纳题目类型,演算过程可以略去。

第四,要处理好“分散”与 “综合”的关系。做过一定时间的题后,经过一段时间,就要回过头来分析一下解题的方法。有些题目尽管当时这样做是对的,但现在看起来,觉得还有某些不足之处、或是可以找到更好的解题方法。总结,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分类、归纳,既整理出方法,又记住相应的典型题。经过这样总结,就会织出一个运用自如的“知识网”和“智慧网”。

 

四、避免踏进“做题”的误区

做题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巩固和消化课堂学习成果,培养和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学习实践中,不少同学由于没有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做题的重要性,踏进了“做题”的误区,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一般来讲,中学生朋友在做题时最容易踏进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

“误区一”——没有真正理解知识急于做题

中学的生活是很紧张的,而且各科都有很多的习题要做,所以有许多同学在做题之前,有意无意之间,就风急火燎,匆匆忙忙下手,而且忘记了先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的同学甚至在做题的过程中一边翻看教科书,一边糊里糊涂地就把题给做完了。这样,虽然时间是很快,但是并没有多大收获。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回过头来一想,根本就没有一点印象。学到的知识只是从书本搬到作业本上,并没有完好地进入大脑中储存起来,离开书本很快就会忘掉,完全达不到做题的目的。

“谋区二”——应付做题

有好多同学做题存在应付的现象。具体表现就是习题一完成,便万事大吉,大功告成了。至于做题有什么收获,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作业题和例题有什么联系,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则从来没有考虑过。结果是,作业没少做,收益并不大。

“误区三”——对错题没有认真对待

有的同学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题错在哪里,只要习题做完,根本不再去管了,爱对不对。至于对的是为什么做对了,错的是为什么错了,则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结果,这次怎么错,下次还是怎么错。平时练习错,考试仍然错。

由于以上“误区”的存在,结果使做题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做题的根本目的并没有达到,没有从做题中获得多大的收益。结果,为了掌握知识,题是越做越多,自己的负担也是越来越重,成为一道解不开的魔咒。

其实,做题的本意就是为了复习学过的知识,为了锻炼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做题时一定要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做题的真正作用。为了避免踏进做题的“误区”,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自己做题的效果:

(1)紧密联系课本

基础知识是做题的前提,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够真正起到做题的效果。所以,在做题前,一定要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地认真看一遍,弄清楚基本概念和原理,想一想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做题时要用到哪些知识。只有弄清楚这些之后,做题时才会有的放矢。千万不要为做作业而做作业,那样只会稀里糊涂地浪费时间。

(2)学会“反刍”

牛在吃过食物之后,通常要进行“反刍”,这样才能够将养分完全吸收。其实做题也是同样的道理。做完题之后,一定要回过头来想一想,做这一道作业题用了哪些知识,自己是否已经完全掌握。同时,还要想一想,这道题是一道一般题还是特殊题。用的是常规解题方法,还是特殊解题方法。这样,就逐渐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长期坚持这种方法,就会使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了系统掌握的程度。

(3)认真检查做过题之后,一定要仔细检查一下,认真反思一下,做对的题目,想一想是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做对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能不能触类旁通。对于做错的题目,则决不能放过。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使做题起到应有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