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解码陆金所(下):三项“绝技”甩开传统金融 未来或独立上市

 高山仙人掌 2014-04-26

比大多数互联网金融的初创企业,系出“名门”的陆金所是一个特别的案例。

因为背靠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陆金所自2012年3月正式上线运营之日起便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目前,陆金所的P2P业务(包括一级、二级市场)成交量稳距业内前列。

近年来,趁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东风,P2P网贷行业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然而,就在各路资本疯狂涌入P2P网贷行业时,陆金所却已悄然转身,完成了从“个人网络借贷”到“金融资产交易”的布局。

相较于其它P2P借贷平台,陆金所的起步、发展与定位都显得“与众不同”。作为平安集团“整合金融”这个大版图的重要一块拼图,陆金所扮演者怎样的角色?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风向标,如何平衡创新、风控与日渐趋严的监管?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副总经理戴修宪。透过六大关键词:P2P、非标、平安、成本、风控、流动性,解码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样本——陆金所。

巨人的生长

根据刚刚披露的年报信息,中国平安2013实现营业收入3626.31亿元,同比增长21.1%,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81.54亿元,同比增长40.4%,期末归属母公司股东净资产为1827.09亿元,较年初增长14.5%。

已经获得金融全牌照的金融巨擎要如何继续生长?平安集团选择了拥抱互联网。

计葵生表示,平安集团拥有全牌照,它的目标是做整合金融,要做整合金融必须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这就需要了解客户。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目的是提高整个集团与客户接触的频率。

在他看来,要提高与客户接触的频率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线上,一个是线下。线下与客户接触频率最高是银行,但平安银行的网点只有600多家,而国有大行有上万家网点,平安永远比不上。平安是做保险起家的,保险公司与客户的接触是比较少的,基本上一年一次。

“未来 10 年,如果平安要继续成长,在市场越来越成熟的前提下, 必须要更贴近市场与客户。在整合的策略下,除了传统金融服务之外,要提高与客户接触的频率只有依靠线上。互联网公开平台的想法就是这样产生的,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建了陆金所。”计葵生表示。

他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于平安集团而言很重要,但在整个大策略里,陆金所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希望服务到平安的客户,也可以服务到非平安的客户。陆金所会越来越独立于平安集团,未来也可能会独立上市。

据计葵生介绍,目前在投资端,两个平台上70%的个人投资者和70-80%的机构投资者的是非平安集团的。其中,Lfex的投资者以保险公司居多,其次是银行、证券、基金公司等。

而在资产端,Lufax的P2P资产有80-90%是非平安的,而Lfex中目前的资产主要还是自平安集团体系内的机构,但2014年这个比例预计会从2013年的70%左右降低到50%—60%。

计葵生表示,选择平安作为初始的合作伙伴是因为一个新的平台和新的业务开始运作时会有很多问题,包括会计、财务、税收等,在平安集团内部进行创新是因为大家更愿意去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把流程设计好,搭建好基础以后,再扩展到与其他机构合作就更容易。以银行信贷资产为例,目前我们已经与除平安银行以外的两三家银行签约。未来,不管是投资端还是资产端,来自平安集团体系外的会越来越多。”他称。

成本的优势

“去年有那么一段时间,每天醒来都觉得业务可能就要暂停了。”计葵生如是形容曾经的忐忑,身处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兴的领域,政策的不确定性一度是他最为担心的问题。

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监管“落地”的步伐渐行渐近。按照“负面清单”原则,互联网金融将实施分类监管的大方向已经明确,而由央行牵头,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等多个部委制定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办法出笼在即。

随着监管方向逐渐明确,计葵生坦言,现在不太担心是因为市场还是很大。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低成本、提升流动性和资源分配效率三大优势是有别于传统金融业机构最本质的差异,也是很难被替代的。

他表示,目前大部分P2P的借款人都是微型企业,但长期来看,最大的潜在客户可能是那些觉得到银行借钱时间太长,手续比较麻烦的个人借款者。如果成本可以控制在15%-20%,这类个人用户的市场更大,而且这个市场的风险更低。而这部分用户,传统金融业机构要想覆盖成本就太高了。

他以美国为例说明称,个人从传统金融业机构融资的成本约为4%~5%,但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得融资的成本仅2%左右。此外,通过互联网金融获取客户的成本约为千分之二到四,是银行的1/5。

“随着成本的降低,一方面可以令金融服务进一步下沉,覆盖范围更广,例如,3万、5万贷款规模的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投资人以更高的回报。”计葵生说。

据他介绍,目前陆金所的所有成本(包括获客、营运、营销等)和资产比大概是5‰-6‰,而银行或信托大概是2%-2.5%,相比来看,我们拥有有100-200点的成本优势。如果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是6%,我们可以给6.75%,我们的高回报是可持续的。

风险的管理

“我觉得做好互联网金融有三个非常重要:一是做好金融的核心——风险管理,;二做好技术方面,优化客户体验和产品设计;三是把金融和互联网两方面结合起来。” 谈及做好互联网金融的要义,计葵生如是总结到。

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风险”永远是监管者和市场最为关注的一点。

据了解,在风控方面,P2P业务主要依托陆金所独立开发的风险评估模型,以及平安综合金融资源所构建的资源基础,通过“政策、分析、模型”的三元组织架构对用户数据进行梳理,并与进件验证系统、风险评估模型和早期预警系统所构成三道防线。

而Lfex 的金融资产交易业务则通过合作机构的经营状况、融资方的基本情况、以及基础资产本身的状况等多方面考察风险。此外,包括操作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也是陆金所重点关注的。

据戴修宪介绍,目前陆金所P2P借贷平台上,无抵押贷款项目占75%,有抵押贷款项目占25%,“我们认为全信用贷款是可以做的,但是要更加细分。这个市场还是很大的。”

目前在国内的P2P行业中,以债权获取方式划分,常见的有线上模式、线下模式和混合模式。其中,陆金所采用的混合模式是一种介于纯线下与纯线上模式的中间形态,即平台既拥有线下渠道,又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审贷。

计葵生曾在去年的一个公开演讲中公布过一组数据,成立两年多以来,通过互联网线上渠道,以及各地线下门店渠道申请借款的呆账率分别为1%和3%。实践证明,通过面对面授信的风险并不比纯线上交易低。

戴修宪表示,整个陆金所平台这几年的不良率控制在1.5%以内,没有太大波动。在我们的成本是银行的10%-15%的情况下,我们觉得有的风险是可以尝试的。也许P2P的坏账率会比银行高一点,但我们整体的费用还是非常低的。

在计葵生看来,P2P行业最大的风险不是信用风险,而是操作风险。从目前出现问题的平台来看,最大的问题是流动性风险。借贷方借2-3年,投资者投2-3个月。期限错配,后续资金一旦跟不上则出现了流动性风险。

计葵生表示,在陆金所另一个金融资产交易服务平台(Lfex)方面,尽管单笔业务的规模较Lufax平台的P2P产品大了很多,但实质上所选择的标的,如信用卡应收账款、车贷、商票等资产都是由若干“小而分散”的资产组成的。只要搭建好了风控模型,既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控制风险。

他以信用卡应收账款的基础资产为例,一方面,我们会选择相对稳定的客户。例如会看该客户是否开户一年以上,逾期几次,消费金额的趋势是否平稳等,如果他每月消费5000元,突然一个月消费5万,这种突然的消费扩张风险就比较大。

“另一方面,我们的风控模型会使用用户的历史征信数据,模拟得到其未来逾期的概率。这个过程利用大数据、模型和评级来做风险控制。只是在时间上,P2P借贷申请审批大概是一天就能完成,这种结构化资产因为量比较大,大概需要3周到一个月。”计葵生介绍称。

 

相关

独家解码陆金所(上):从Lufax到Lfex 超越P2P的大交易平台


(编辑:李燕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