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针菇菌渣栽培鸡腿蘑技术

 老刻刀 2014-04-26

金针菇菌渣栽培鸡腿蘑技术

2011-05-04

培养基制备  配方1:金针菇菌渣50%,稻草节30%,米糠10%,菜籽饼粉5%,石灰3%。配方2:金针菇菌渣60%,棉籽壳30%,玉米粉7%,石灰3%。配方3:金针菇菌渣65%,干牛粪20%,麸皮7%,石灰3%。配方4:金针菇菌渣85%,玉米粉7%,菜籽饼粉5%,石灰3%。原材料需先堆积发酵后,再与其它辅料混合拌匀后装袋。

将棉籽壳、玉米芯和稻麦草等原料,加水拌匀后,堆积成宽1.5米,高1米的料堆,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发酵,共堆积发酵10~15天,间隔3~4天翻堆一次。将发酵的原材料按配方比例加入麸皮、或玉米粉、或米糠等辅料,同时加入石灰调节酸碱度。拌料方法可用手工和机械拌料。手工拌料方法是:用铁铲翻动培养料,从一则翻倒在另一侧堆成山形,将主料与辅料充分混合均匀,再加入水拌匀,加水量按料水比11.2~11.3比例加入,最后,再拌至培养料含水量均匀一致。利用机械拌料速度快,均匀一致。将培养料倒入机械内,利用高速旋转的叶片拌匀培养料;此外,也可用装袋机拌料,培养料通过装袋机排出后,可使培养料的含水量均匀一致,需进行2~3,直到拌匀培养料为止。拌匀后的培养料质量要求是:主料与辅料混合均匀,含水量均匀一致,用手捏料无水滴出,并在手指缝间可见水。配好的培养料即可装袋,也可堆放1~3天后再装袋。

装袋松紧要一致,松紧适度,以手压料袋有弹性为宜。最后用绳扎好袋口,或者上颈圈用塑料薄膜封口。灭菌结束后,再闷一夜或半天,灭菌效果更好。当料袋冷却至30℃以下时接种。

接种发菌  菌种要去掉老皮,菌种量要覆盖满培养料上表面。菌袋堆码方式因气温而异。当气温低于15℃时,应将菌袋横积堆码在床架上;或地面上,每排可堆码5~6层菌袋,每排菌袋墙之间相距10厘米左右,若保温困难时,应在菌袋上覆盖塑料薄膜或编织袋进行保温发菌。当气温高于25℃时,应将菌袋单层排放在床架上;或在地面上字形地堆码,让菌袋之间间隔开来,以利于散热降温。或者,用竹竿间隔地堆码料袋,即先在地面上排放一层菌袋,再其上排放二根竹竿,再排放菌袋,如此堆码5~6层。

发菌温度20~25℃为宜,最高不得高于35℃,最低不得低于15℃。温度偏低时,要减少通风量,做好保温管理;温度偏高时,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温度,防止烧死菌种。培养场所要求干燥,空气相对湿度应低于80%,避免高温高湿,引起杂菌感染。培养30天左右,菌丝就可长满袋,即可进行出菇管理。或者堆放1个月后再进行出菇管理;由于鸡腿蘑菌丝不接触土壤是不出菇的,并且具有较强的抗老化能力,因此,可以提早生产菌袋,待季节适宜时,再脱袋覆土出菇。

脱袋覆土  覆土材料准备:鸡腿蘑栽培时需要覆盖土壤才能出菇,土壤的质量对鸡腿蘑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土壤要求为没有种植过鸡腿蘑、姬松茸、双孢蘑菇等食用菌场地的土壤,否则易感病。土壤应取菜园土或水稻田土为宜,先去掉表层土,取下层土使用,将土壤打碎,去掉石块和草节,加水调湿士壤,使土壤成软泥状,即含水量达到25%左右;也可用含水量低的湿润土来覆盖。

将菌袋上塑料薄膜去掉,横卧排放在地面上或床架上,在地面上排放时,每厢排放4袋,厢与厢之间相距40cm。然后,覆盖土壤,覆土厚度为3cm~4cm,要求厚薄均匀。覆土后在其上盖上一层塑料薄膜,并关闭门窗,防止土壤水分散失过多,土壤干燥,温度控制在20℃左右,让菌丝恢复生长伸入土中,为出菇作好准备。或者采取不脱袋覆土栽培方法栽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出菇结束后消除菌袋和土壤,还可防治杂菌传染。先在地面上铺一层塑料薄膜,再将菌袋直立排放,或者将一端袋口扎紧后直立排放,四周用竹竿或砖固定,较长的菌袋要切断成两段,然后覆土壤,再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湿。

出菇管理  当菌丝生长进入土中,并在土表面上可见少量白色菌丝时,去掉覆盖的塑料薄膜,开始进入出菇管理,一般从覆土到出菇需要20天左右。

温度控制在12~20℃之间,最适温度为16~18℃,温度高于25℃时,子实体瘦小易开伞,温度低于13℃时,生长缓慢。子实体生长期间所需水分主要来自土壤,不能在菇体上喷水,否则会出现感病,通过减少通风量,来保持子实体生长所需湿度;子实体生长阶段覆盖的土壤处于较干燥为宜,将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只有适宜的水分条件下,子实体才洁白,表面光滑;但在较干燥环境下,子实体表面会起鳞片,出现浅褐色。

子实体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线,在黑暗和弱光照环境下长出的子实体洁白,光滑。光照过强后,子实体表面会变为浅褐色,商品性下降。

采收与管理  当子实体长到7cm以上,菌盖未松软,仍包裹紧实时,就要及时采收,一旦推迟采收后,菌盖变松,甚至开伞后,菌褶就变为黑色,甚至开始自溶,就失去了商品价值。气温高于22℃时,每天要采收2~3次,才能保证产品质量。采收时,将长大的菇摘下,留下幼菇继续生长。    采后管理  采收一潮菇后,去掉菇脚,同时去掉病菇和死菇,填补好菇脚坑。重喷一次水,补充菌筒内水分和调湿土壤,减少通风量,待第二潮菇长出后,再进入出菇管理。可采收2~3潮,但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潮和第二潮,第三潮出菇较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