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世(中国)投资公司总裁陈玉东:研发中心向华转移背后的逻辑

 高山仙人掌 2014-04-26

国不仅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制造的中心,而且在向研发中心转移。越来越多的跨国整车企业在华建立独资的研发机构,它们对于中国的研发中心未来的定位和期望很高,希望中国的研发中心在未来五年到十年内可以达到它们在全球研发中心当中一个设计领先的定位。

研发中心转移现象背后的商业逻辑非常简单,因为汽车产销变化波动直接影响各大公司在全球投资重点的转移,跨国车企如果在中国市场持续获得期望的市场份额,就不是在中国本地生产那么简单,这需要跨国车企以及其零部件产业链起用更多的本土化人才来进行本土化研发以及本土化决策。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在中国地区去年的销售额为42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市场复合增长率在25%以上。其实自博世集团1909年进入中国以来,就在中国快速发展。截至当前,博世集团在中国有50家生产基地、17个研发中心。

“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上存在着机遇和挑战,我们也意识到必须要持续不断地改进,通过全价值链的本土化实现根植本土、服务本土这样一个理念。要在中国成功,就必须有本土化研发,要有本土化的产品、本土化供应商体系以及人才战略,现在我们的本土化决策也在不断提升。我们每年平均在中国投资30亿到40亿的新增投入规模,现在研发人数占在华员工总人员的10%。”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在“第一财经中国汽车产业论坛暨2013年第一财经精英座驾评选颁奖”上表示。

陈玉东表示,博世集团有超过10%的全球研发力量在中国,研发的层级也在不断升级,从一开始的应用开发逐步走向平台化的开发、系列产品的开发等等,并且逐渐走向前瞻技术的开发。

“这几年来,博世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正逐步深化,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本土化决策,这是最主要的本土化。以前的模式是欧洲作为总部指导各个区域工作,这样一个模式对于决策的速度、决策的质量、决策的市场适合性都不是很好,目前我们实行了比较平衡的决策,这个决策相当多的在本土进行决策,同时本土人才的决策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我们现在大事业部的总裁都是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第二代大学生,97级、98级的毕业生。”陈玉东说。

博世集团计划到2015年,80%以上在华管理人员主要是中国人,逐步降低外国专家的比例。现在博世集团在中国的外国专家比例为1%。

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并不是一帆风顺,这中间也需要逐步克服一些困难,比如担心知识产权的问题。“跨国企业刚开始进来的时候都担心知识产权,担心留不住人,不过随着过去的实践以及投入的增加,这方面的担心正逐渐消除。我们在中国的专利服务于全球,每年有100多项自创的专利来自中国。”陈玉东表示。

 

编辑推荐:


(编辑:孙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