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122)-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2)——远古时期(乙) 玉龙 【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前2900年),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出土,高26厘米】 关于龙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蜥蜴说,鳄鱼说,至于龙首则有来自马首、牛首或猪首之说。这件玉龙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2个并排的鼻孔,似有猪首特征。这件玉龙用黑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彩陶背壶(左)、白陶鬶(右) 【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200—前2500年),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 镂雕旋纹象牙梳 【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200—前2500年),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 涡纹四系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000年),1956年甘肃永靖三坪征集】 舞蹈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000年),1973年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 鸟形陶壶 【小河沿文化(约公元前2900—前2700年),1977年内蒙古翁牛特旗大南沟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 薄胎黑陶高柄杯 【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1975年山东郊县三里河出土】 龙山文化黑陶器以快轮制坯,外表磨光,高温烧造,并采用了烟熏渗碳记述,陶色十分纯正。陶杯的杯身与杯柄分体制成,再套接在一起。陶胎薄如蛋壳,也被称为“蛋壳陶”。薄胎黑陶高柄杯代表了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