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基础教案:第十课 基本拍摄技术

 独行客a 2014-04-26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曝光知识,了解曝光基本要求并掌握曝光各种技巧

重点:

  测光方式

难点:

  光圈与快门的配合

教具:

  照相机、多媒体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拿出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请同学们讲讲它们的曝光功能有什么不同,进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曝光是相机成像的关键步骤,用光是曝光的前提条件之一。

一)适度曝光

将胶片装入照相机,调好焦点后,摁动快门按钮进行拍摄,在摁动快门按钮的同时,相机的快门打开,胶片上涂敷的卤化银受到光的照射而发生变化,生成潜影,这个过程称为曝光。

照相机可以控制进入相机内的光量,即控制曝光的多少。而通过判断景物的明暗情况,调节进入镜头的光量,进而准确地在胶片上成像,就是适度的曝光。              

适度曝光的含义就是在底片上能够结成密度适当、层次清晰、明暗部位都能很好地还原正确色彩的影像。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都会造成影像过亮或影像过暗而失去细节和层次,因此适度曝光是摄影的一个很重要环节。   

(一)测光

 测光,就是对所要拍摄的景物进行曝光测试,来确定一个适度的曝光数值,测光时最好借助仪器的帮助,也就是下面要介绍的测光装置。

1、测光装置的类型

测光装置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机内测光系统,另一类是可以单独使用的测光表。

测光表有多种:入射式、反射式和点侧光表等。测光表的显示有指针式的,也有数字式的。

机内测光系统有:指针式、挑灯式及曝光指示灯式。

2、测光方式

测定正确曝光实际上就是测定未知的变数,并且把测出的数字如测光表里已有的信息汇合一起进行处理,从而得出一组可以直接用于相机上的最佳速度和光圈。测光方式主要有入射式测光和反射式测光。下面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1)入射式测光

入射式测光是从主体位置把测光表对着相机。这种方法主要是测光线的强度,完全不考虑主体反光这个因素。很明显,只有在拍摄的景物范围内光线条件变化很大的时候,才有必要从主体的位置去测光。如在近距离内使用人工照明,光线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显著地减弱,所以,必须从主体的位置测定,才能测出光线的正确强度。在室外阳光下拍摄时,则总是在接近相机的位置测光。

由于入射式测光所测的是投射在平面上的光线,所以测光表的受光角必须很大,足以包括180度的范围。要做到这一点,可在测光表的测光口上加一个球形散光罩。这样测出的数字是以主体的平均反射率为17%为基准的。对于反差较高的物体,必须作一定的校正:负片的曝光应比测光表上所所的略多一些,而反转片则应略少一些。由于这种方式的测光不能进行选择性侧光和点式测光,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得作一些估计工作,还得有一定的经验。如果光线难于测定,通常需要另测一次反射光,以便和入射光测出的数字互相比较。要是这二者差别太大,就应找出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并对曝光作相应的校正。

2)反射式测光

用这种方式测光的时候,总是把测光表从相机的位置对向被摄体。为了得到精确的结果,测光表的测光角和所用镜头的视角应大致差不多。测光角如果大大超过镜头的视角,就应该把测光表放到离主体较近的地方,使测光表的视场和镜头大致一样。

在反射式测光中,测光表显示的是主体的平均反射光,同时,它还把测光角内一切其它反射光都测量进去了。

只要最强的高光和最暗的阴影部份的测定值和整个景物的重点平均测定值相差不大,这种测光方式总能提供准确的曝光值。如果景物中有小块极亮或极暗部分,所测出的总平均值必须加以校正。其校正程度视所用胶卷的类型和这些极亮或极暗部分在画面上的重要性如何而定。

3、机内测光系统的种类

照相机的内测光系统测定的都是反射光,但是不同的照相机有特有的测光模式。

(1)平均测光

平均测光是相机基本上都带有的采用最多的一种测光模式。即在取景器内的所有区域都是测光的范围,照相机根据所有景物的光照程度测量出一个平均值。这种测光方式比较简便,缺点时如果所测定的景物中有影调程度差异非常大的区域,平均测光就无法很好地将其区分开来,仍然只能按照平均模式来测光,这样容易导致曝光错误。

(2)中央重点测光(或简称:中央平均测光)

 中央平均测光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测光模式,几乎所有的相机生产厂商都将中央平均测光作为相机默认的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摄影者习惯将拍摄主体也就是需要准确曝光的东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间,所以这部分拍摄内容是最重要的。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官元件会将相机的整体测光值有机的分开,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经过相机的处理器对这两格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例如尼康的相机采用的就是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尼康相机的中央部分测光占据整个测光比例的75%(这个比例各家品牌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他非中央部分逐渐延伸至边缘的测光数据占据了25%的比例。在大多数拍摄情况下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非常实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测光模式,但是如果您需要拍摄的主体不在画面的中央或者是在逆光条件下拍摄,中央重点测光就不适用了。

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传统测光方式,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约2/3的位置,对周围也予于某些程度的考虑。对于习惯使用中央重点测光的摄影者,用这种方式测光比使用多区评价测光方式更加容易控制效果。

适用拍摄用途:个人旅游照片,特殊风景照片等。

(3)局部测光(或称:中央部分测光)

中央部分测光和中央平均测光是两种不同的测光方式,中央平均测光是以中央区域为主其他区域为辅助的测光方式,而中央部分测光则是只对画面中央的一块区域进行测光,测光范围大约是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十二进行测光。中央部分测光模式是适合一些光线比较复杂的场景,此时需要得到更准确的曝光,采用中央部分测光可以得到拍摄主体准确曝光的照片。中央部分测光可针对一些特殊的恶劣的拍摄环境应用,能更加确保相机处理器计算出画面中央主要表现对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在舞台、演出、逆光等场景中这种模式最为合适,不过由于分割测光(矩阵测光)模式的兴起,这种模式现在已经逐渐较少在相机中出现了。而佳能是坚持采用中央部分测光(局部测光)的厂商,一直到最新推出的EOS 30V胶片相机以及EOS 20D数码单反相机中都设计了9%区域范围的局部测光,这可以让没有点测光功能的相机在拍摄一些光线复杂条件下的画面时减小光线对主体的影响。

局部测光方式是对画面的某一局部进行测光。当被摄主体与背景有着强烈明暗反差,而且被摄主体所占画面的比例不大时,运用这种测光方式最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局部测光比第一二种测光方式准确,又不象点测光方式那样由于测光点太狭小需要一定测光经验才不容易失误。

适用拍摄用途:特定条件下需要准确的测光,测光范围比点测光更大时。

(4)多区域测光(或称评价测光、分割测光)

多区域测光模式主要有矩阵式、评价式蜂窝式。矩阵式测光方式是尼康自动相机所独有的,评价式测光方式是佳能自动相机所拥有的,而蜂窝式测光方式是为美能达自动相机所设。

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测光方式是一种比较新的测光技术,出现时间不超过20年,最早由尼康(Nikon)公司率先开发这种独特的分割测光方式。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测光方式与中央重点测光最大的不同就是评价测光(或称分隔测光)将取景画面分割为若干个测光区域,每个区域独立测光后在整体整合加权计算出一个整体的曝光值。最开始推出的评价测光(或称分割测光)一般分割数比较少,例如尼康是将测光区域分割为八个部分,各自独立测光后分析而得,佳能、美能达、宾德等品牌的相机也都有类似的测光模式设计,区别仅在于测光区域分布或者分析算法不同。例如佳能顶级机器上设计的21区域TTL测光准确并且快速,这不仅仅依赖于相机本身的硬件性能,还和相机的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算法关系紧密。

多区评价测光是目前最先进的智能化测光方式,是模拟人脑对拍摄时经常遇到的均匀或不均匀光照情况的一种判断,即使对测光不熟悉的人,用这种方式一般也能够得到曝光比较准确的片子。这种模式更加适合于大场景的照片,例如风景、团体合影等等,在拍摄光源比较正、光照比较均匀的场景时效果最好,目前已经成为许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最常用的测光方式。

适用拍摄用途:团体照片,家庭合影,一般的风景照片等。

(5)点测光和多点测光

点测光只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掌握这种测光方式一是要求摄影者对所使用相机的点测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选定反射率为18%左右的测光点,或能对高于或低于18%反射率的测光点凭经验作出曝光补偿。点测方式主要供专业摄影师或对摄影技术很了解的人使用。点测方式使用不当会添乱。

多点测光又称“分区综合测光”。是一种高级的测光系统。这种测光系统采用多个测光元件,各自向画面的既定区域测光,然后把各自的测光数据输入相机的微型电脑,由电脑进行计算,得出准确的自动曝光数据。

适用拍摄用途:舞台摄影,个人艺术照,新闻特写照片等。

(二)测光方式的具体应用

以上各类测光系统以中央重点测光反式最常见,运用机内测光系统,可以有很多的方法。

1、直测法

在拍摄地点直接对被摄体进行测量,适用于场景不大,且被摄体无很强明暗反差的情况。如果被摄场景过大或者有比较明显的明暗影调差异,则使用直侧法很容易出现测光偏差。

2、近测法

就是把照相机靠近被摄体,尽量让其主要部分充满整个取景器,即靠近被摄体测量其局部亮度。这样可以较准确地测量出曝光数值。拍摄人物的时候,距离约10cm即可,在近侧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阴影,不要对着阴影测光,否则会使测光不准。

3、灰板法

可以直接对着反射率为18%的标准灰卡进行测光,这是一种准确、简便的常用测光方法。使用灰板法测光时,应靠近灰板,让其充满照相机的画面范围,使灰卡处于被摄体同样的受光条件下,距灰卡10厘米左右测光,避免在灰卡上产生测光表的阴影。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比较准确,当然,灰板的受光应与被摄体相同。

4、替代法

即向被摄体之外的物体测光。最常用的代测法是测量摄影者自己的手背,当无法靠近被摄物体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手背代替灰卡。因为黄种人的手背肤色接近18%灰卡的反光率。

替代法的前提是手背的受光与被摄物体相同。测光时,需要将镜头对准自己的手背,让其充满画面,不要让投影落在手背上。

(三)光圈与快门的配合

无论使用哪种测光方式进行测光,无论是手动照相机还是自动照相机,在实际拍摄中都会遇到一个光圈与快门配合的问题。

1、手动照相机的光圈与快门的配合

手持手动照相机进行拍摄测光,一般都要通过内测光系统来确定曝光值。一般手动照相机轻摁快门,在取景器的右侧会出现相应符号来提醒曝光组合是否合适。测光结果与原因见表。

              测光结果与原因

测光结果

原因

调整方法

一个绿色的或黄色圆圈

曝光适度

按照此曝光组合进行拍摄

出现一个“+”号

曝光过量

加快照相机快门的速度,或者将镜头的光圈收小一些

出现一个“-”号

曝光不足

降低照相机快门的速度,也可将镜头的光圈开大一些

一个绿色的或黄色圆圈与“+”“-”号同时出现

曝光基本适度

如果对影像要求不是很严格,也可以视为曝光适度而进行拍摄

适度曝光对于被摄体来说只有一个,但是可以达到这种合适曝光的途径——光圈与快门的组合,并不是唯一的。

光圈和快门在控制曝光量上的这种相互换算的关系被称为光圈与快门的“互易律”。通过“互易律”的换算,可以在同一个照明强度的环境中,使用不同的曝光组合,获得相同的曝光效果。

2、自动照相机光圈与快门的配合

相对于手动照相机来说,自动照相机的操作要简单些。因为它可以自动测出曝光量,并自动调节到相应的快门和光圈数值。不需要再像手动照相机那样去调节光圈和快门。

使用自动照相机拍摄时应注意照相机所处的测光模式,不同的测光方式的测光效果各不相同,在拍摄时一定要注意所拍摄的景物是否与所选择的测光方式吻合。此外,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不能按照自动照相机所测出的曝光数值直接拍摄时,比如在比较昏暗的场景下进行拍摄,,自动照相机可能会给出一个1/4sf4.5的数值,但是手持拍摄最低的快门速度是1/3s,低于这个速度拍摄出来的照片很可能因为相机的抖动而不清晰。

四)自动照相机曝光模式的选择

自动相机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了,现代自动相机都有几种曝光模式,善于利用这些曝光模式可以令到拍摄的效率更高。初次接触可能会感到有些无所适从,这里介绍一些常用的曝光模式,以供在使用时参考。

 1、手动(M)模式

手动(M)模式是最基础的曝光模式,专业摄影者大多使用这种曝光模式。手动曝光时,每次拍摄前都要人为选择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需要的时间比自动曝光多一些,但它有个好处就是摄影者能主动控制影像。

将照相机的模式盘调节到M挡,即可以实现手动调节曝光的控制。在此模式下,光圈和快门速度都需要手动调节设置,照相机原有的自动曝光功能会被屏蔽,曝光效果完全由拍摄者进行控制。

2、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

这是自动照相机上两种自动曝光模式,拍摄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优先设定光圈或快门速度,在拍摄过程中,照相机会自动根据测光所得到的结果来选择合适的快门或合适的光圈,来配合事先设定好的光圈与快门速度。

(1)光圈优先(A或As)

光圈优先模式在拍摄时,相机的光圈由拍摄者自由调节,当光圈被选定之后,相机中的电子程序会根据测光结果自动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对多数码相机来说这时相机的快门是无级变化的,因此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曝光。

需注意手动调节光圈太大或者太小,导致快门最速度超过了相机的极限或低于手持拍摄的最低拍摄速度。这种拍摄模式比较适合在你有足够的时间精心构图,并将光圈收小去获得大景深的效果,这时你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构图中去,去寻找一些有美感的线条。拍摄人像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光圈优先模式去使用大光圈浅景深拍摄。

常常用于要优先考虑画面景深的情况。将照相机的曝光模式调节到A或Av挡,选定好光圈,照相机就会根据测得的曝光数值选择一个合适的快门速度来完成拍摄。

(2)快门优先(S)

与光圈优先模式相正好相反,快门优先曝光模式指的是拍摄时快门由拍摄者自由调节,当快门确定之后,照相机中的电子程序会根据测光的结果自动选择合适大小的光圈,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曝光。

经常用于对于拍摄速度有一定要求的被摄体,比如对于动体的拍摄。将照相机的曝光模式调节到S挡,将快门设定好,照相机会根据测光所得到的数据自动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圈来拍摄。

如果手动调节的快门数度太高或太低,使光圈超过了极限,相机会发出警告。使用快门优先的拍摄方式,可以精确地控制运动物体的动感程度。

(3)AUTO(自动)曝光模式

AUTO(自动)曝光指的是相机光圈和快门速度均为相机自动调节,简单地说,这就是一个全自动的曝光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照相机将自动完成测光、光圈和快门的选择和调节,摄影者要做的只是摁动快门了,使用起来很方便。这和人们经常用到的傻瓜照相机很相似,所以这个曝光模式又叫“傻瓜模式”。

当你面对一些既不需要高快门速度、也不讲究景深效果的画面时,不妨直接使用AUTO(自动)曝光模式拍摄。因为在节省了调节光圈和快门的环节之后,赢得的是快速抓拍的时间,这种模式比较合适拍摄人文、喜庆场面等纪实类题材的作品,但需要注意在光线复杂的场合相机的曝光可能会有所偏差。

(4)图像模式

一些自动照相机上设有使用方便的图像曝光模式,常见模式见表。

自动照相机常见曝光模式

模式

                        特点

人像

可以获得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画面,从而使主体更加突出

风景

照相机会自动缩小光圈,这样可以得到一个相对清晰的影像质量

微距

利用照相机上带有的近摄功能可以拍摄一些晓得被摄体,如花朵、昆虫等

运动

主要拍摄运动物体,照相机会自动选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来拍摄,以得到相应的清晰影像

夜景

主要用于拍摄夜晚题材,照相机会自动选择一个合适的曝光量来避免夜晚昏暗的灯光造成的曝光不足

应该注意的是,不管使用哪一种曝光模式,我们都不能对其曝光的准确性有太多了依赖。因为程序曝光多数是采用平均测光的模式,因此在景物光线比较平均的时候曝光是比较准确的,但对于光线复杂的场合就需要根据人为的判断去加以调整了。

二、摄影的用光技法

光是摄影的生命,没有光线就不可能存在有摄影。摄影的艺术是光影的艺术。所有景物的外貌、质感、形态、色彩都需要有光的照射才能表现出来。在摄影中光的作用有两种:一是充分照亮被摄体而满足曝光所需要的光线,二是为了达到摄影者对于被摄体的塑造要求。

(一)、光的种类

1、按照光的来源分为自然光和灯光(人工光)

自然光:指自然界中原本存在的光源所发出的光,如太阳光、天光(天空光)、月光等。自然光相对较为稳定,但不能受人为控制。

人工光:是指发光物体的光源所发出的光,如蜡烛光、火柴光、白炽灯光、卤钨灯光、闪光灯光、金属卤化物灯光、荧光灯光、暗室灯光等。人工光又分固体光源(热辐射光源)、气体光源,固体光源优点:成本低、电起动性好、发光性能好。缺点:发光的同时发热;气体光源包括日光灯、电子闪光灯、水银蒸气、氙灯、金属卤化物灯

2、按照光线的性质来分为硬光和软光

硬光(是直射形态)

所谓硬光(也称直射光)是指强烈的直射光。 硬光(直射光)照明下,被摄体上有受光面、背光面和影子,这是构成被摄体立体形态的有效效果;硬光照明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之间的亮度间距比较大,也就是景物的反等大,可以造成明暗对比强烈的造型效果,适合表现粗糙表面质感;这样的造型效果使被提体形成清晰的轮廓形态的形象。这种光效可以达到有“力”也和“硬”艺术效果。

硬光(直射光)下能形成阴影。有的景物的阴影是很有表现力,它不但以增加画面的纵深透视感,而且与亮部的明暗间隔形成有节奏感的韵律,增加画面的美的感染力。

以硬光(直射光)作为逆光来拍摄人像,会在人物的四周产生很有美感效果的轮廓光,而人物面部用柔和光进行补充照明,形成和谐的照明效果。拍这种照片时,要注意正面的补助光不能太亮,太亮了就会减弱逆光照明的光效,显得光感不真实。

硬光照明由于明暗反差过大,调子过硬,尤其使暗部的色、质甚至形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

摄影基础教案:第十课 基本拍摄技术—曝光 用光 - 多云 - 天上冒的云  ▲硬光拍摄实例

上面这组以影子为主题的照片是利用太阳的直射光线拍摄的。强烈的阳光拉大了画面的明暗反差,投射出的阴影较为清晰。一般光线强度高,光照方向单一,光影效果便相对较硬,而光线强度弱,光源分散,光影效果就会相对柔和。另外,在强光照射下,光影的分布与光源的照射角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景物投射阴影的长短随着光源的照射角度的高低而变化。

软光(是散射形态)

又称为“散射光”。在室外一般是指阳光透过云层,或被地面、墙面等反射,特点是无明确的方向性,照射到被摄者身上明暗关系不十分明显,中间过渡层次丰富,影像较为柔和。这种光线是拍摄人像比较理想的光线,人物皮肤层次的表现非常丰富。

(二)各种光线的位置及用光技巧

1、自然光的运用

在自然光中,晴天的直射光、阴天的散射光和室内的自然光,各自的光照效果和成像质量都不一样,应注意它们各自的特性及相应的用光技巧。

(1)直射光的各种光位和用光技巧

顺光:

       摄影基础教案:第十课 基本拍摄技术—曝光 用光 - 多云 - 天上冒的云  顺光例图

又叫正面光、平光。光线从被摄者正面照射,特点是被摄者全部受光,光线亮度高,影像平淡,色彩还原较好,但光比较平,很难表现出立体感。这种光线特别适于表现女性和儿童皮肤的光洁。正面的光照不仅使皮肤显得洁白细腻,而且能使过于消瘦的脸庞显得较为丰满。同时,其测光和曝光相对较为容易。

侧光:

      摄影基础教案:第十课 基本拍摄技术—曝光 用光 - 多云 - 天上冒的云  侧光例图

光线来自被摄者的侧面,通常又分为前侧光和后侧光,特点是被摄者有明显的立体感,影调层次、线条轮廓等都更为丰富,能较好地刻画人物的外型特征和表情神态。这种画面如果配合深色的背景,对于表现男性或老者非常有利,可突出其成熟、沉稳的性格特征。但使用这种光线拍摄人像时,有可能在人物面部形成半明半暗的“阴阳脸”和不规则亮斑,为此可从背光一侧适当补光,用减小反差的办法来避免上述情况。

前侧光:

     摄影基础教案:第十课 基本拍摄技术—曝光 用光 - 多云 - 天上冒的云

前侧光,也称斜射光,光线投射的方向与景物、照相机成45度左右的水平角度,这类光照出现在上午九、十点和下午三、四点。这种光线比较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视觉习惯。被照明的景物,投影落到斜侧面,有明显的明暗差别,可较好的表现景物的质感。45度侧光可产生光影间排列,使景物有丰富的影调,突出深度,产生立体感的效果。尤其能将表面结构的质地精细地显示出来。

 侧逆光:

     摄影基础教案:第十课 基本拍摄技术—曝光 用光 - 多云 - 天上冒的云

侧逆光亦称反侧光、后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大约称水平135度时的照明。表现景物的轮廓形式和立体感。在外景摄影中这种照明能较好的表现大气透视效果。利用侧逆光进行人物近景和特写时,一般要对人物做辅助照明,以免脸部太暗,但对辅助照明光线的亮度要加以控制,使之不影响侧逆光自然照明效果。

逆光:

   摄影基础教案:第十课 基本拍摄技术—曝光 用光 - 多云 - 天上冒的云 逆光例图

又称为“背光”。光线从被摄者的背面或斜后面射来,特点是光线能为被摄者勾勒出漂亮的轮廓线,可使人物与背景区别开,表现出很强的空间感。逆光作为主光使用时,被摄者的面部比较暗,往往需要采用闪光灯或反光板补光,但补光不要太强,以免破坏了逆光的效果。拍摄逆光人像照片时,应注意不要受到明亮背景的影响,应以人物面部为基确测光,强调轮廓光时,应选择较暗的背景。

  顶光:

顶光是来自被摄体上方的光线照明。在顶光照明下,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景物的亮度间距大,缺乏中间层次。在顶光下拍摄人物,会产生反常的、奇特的效果,如前额发亮,眼窝发黑、鼻影下垂,颧骨显得突出,两腮有阴影,不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的美感。如果用辅助光提高阴影亮度形成小光比,也可获得较好的造型。在风光摄影中,拍摄位置恰当也可获得较好的影调效果。顶光有包括顺顶光、顶光、顶逆光,前两者照明效果相似,后者与逆光效果相似。

(2)阴天时的用光技巧

一般大家不认为阴天是好的拍摄时机,但只有在云层沉厚的阴暗天,或是气候变化迅速的阴天,才会真正对摄影者形成较大的技术挑战,

阴天的时候,由于太阳被云层遮蔽,所以阴天的光线没有明显的指向性,光线属于漫射光。在空旷的地方,光线太过于平淡无奇,也没有什么光影的层次感。所以在阴天的时候最好不要拍摄那些要表现质感和立体感的题材。

而光线比较明亮的薄云阴天恰恰适合拍摄人像。柔和的光线,拍摄人像时影调特别柔和,适合于表现皮肤的质感,但整个画面容易显得平淡。想拍好阴天里的人像,至少要注意到三个重要的因素:正确控制曝光、正确控制白平衡以及运用好色彩。

如果在阴天需要拍摄出有明暗反差的效果,就需要一些辅助工具,如使用吸光板(与反光板颜色相反,为黑色)等。

(3)室内自然光

室内自然光是指从窗户照进房屋里的光。虽然室内自然光并不像室外自然光那样强烈,但是光线的明暗反差也非常大,光线的指向性也比较强,离窗户越远,光照的强度越低,被摄体的亮度也越低,而如果距离窗户太近,光照又太强,在拍摄时较难把握曝光。所以在室内自然光拍摄的时候,要注意其光比的控制,可在窗户上挂上一层纱制白窗帘,这样既不会太多地影响光照效果,光线也会因为窗帘的阻挡变得柔和,这样再拍摄就可以很从容地控制曝光效果了。

2、灯光的运用

室内灯光的运用相对简单一些,它可以更灵活方便地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画面效果。在使用灯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光源色温的掌握

在讨论彩色摄影用光问题时,摄影家经常提到“色温”的概念。色温究竟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但其中有些光线偏蓝,有些则偏红,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和计算光线的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确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所以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

色温又叫光源色温度,是各种不同光线的一种物理表现量。是人眼对发光体或白色反光体的感觉,这是物理学.身理学与心理学的综合复杂因素的一种感觉,也是因人而异的。色温在电视(发光体)或摄影(反光体)上是可以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的,例如在摄影上我们用3200K的白炽热灯(3200K),但我们在镜头上加上红色滤光镜滤通过一点红光线使照片看起来色温高一点;

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4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2)不同光型的作用

               不同光型的作用 

光型

                    作用

主光

负责主要被照射摄体,用以显示被摄体的质感以及造型

辅助光

用于照射主光无法照射到的地方,可以展示阴影的细部层次,减少被摄体的反差

轮廓光

可以照亮被摄体轮廓的光线,逆光和侧逆光都属于轮廓光

背景光

专门负责照射背景的光线

修饰光

专门对被摄体局部的效果添加照明,以增强画面效果,如眼神光、发光等

(3)用光的注意事项

要学会使用光线来造型,即运用不同的光线来塑造不同的画面效果。用逆光勾亮边,用顺光照射主体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同时还是注意不同的光线选用不同的补光方式。

注意不同光位的变化所带来的变化。比如同样的被摄体,中午的时候拍摄要注意光的强度,而在黄昏的时候要注意多利用投影的方向和整个画面气氛营造。

用光不仅要注意光线本身,还要注意光影的效果。有光就有影,在拍摄的时候可以多利用投影来平衡与修饰画面,只要应用得当,影子也可以成为画面中的亮点,如图所示。

 摄影基础教案:第十课 基本拍摄技术—曝光 用光 - 多云 - 天上冒的云

          投影的运用

三、小结

1、测光方式可分为直测法、近测法、灰板法、替代法等。

2、自动相机的曝光模式可分为:手动模式、光圈及快门优先、自动曝光模式、图像模式。

3、光线可分为:顺光、前侧光、逆光、侧逆光。

四、思考题

1、相机内测光系统分为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2、拍摄人像时,相机正对太阳,结果照片中的人物脸部很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应如何避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