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用菌栽培技术--辅导1

 老刻刀 2014-04-26

食用菌栽培技术--辅导1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367 更新时间:2009-08-11【字体:


    重点提示:食用菌的概念;食用菌栽培的重要意义。

  一、食用菌的概念和常见种类

  食用菌是能够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子实体是着生孢子的器官,常见的食用菌如香菇、平菇、木耳、银耳、双孢蘑菇、金针菇、草菇等,其被食用的部分都是子实体,而茯苓和猪苓则是菌核。多种大型真菌既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品,又是对某些疾病具有一定治疗或预防效果的药用菌,如猴头菇、银耳等。

  随着科学的发展,对食用菌各种不同的种都给予了确切的名称,到目前为止,能够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80多种,商业化栽培的有30多种,表1列出了51种我国能够人工栽培的食用菌食用菌在真菌分类中绝大部分属于担子菌门,极少数属于子囊菌门。多数食用菌是菜肴中的珍品,因此,也可以说食用菌是一类菌类蔬菜。

  表1 我国能够人工栽培的食用菌

(引自黄年来,中国食用菌2000193~5

  二、食用菌栽培的重要意义

  食用菌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木腐型食用菌以前采用段木栽培法,现已改用代料栽培,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因此,食用菌产业是一项利废为宝、化害为利的有机物转化途径。

  如果在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将造成具有致癌作用的N-亚硝胺的前体硝酸离子(NO3-)和亚硝酸离子(NO2-)的含量在农产品中大幅超标。施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农业或有机农业是当今农业的发展趋势。有机农业绝对禁止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但由于化肥效益明显和施用方便,所以农民不愿生产和使用有机肥。生产食用菌后的菌糠粗蛋白含量高于10%,其它肥用指标(NP2O5K2O)也达到或超过了人粪尿、猪粪和牛粪(表2),是优质的有机肥料。栽培食用菌的同时就生产出了大量优质的有机肥。施用这种有机肥料,农作物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将会降低,消费者可得到更安全的农产品。所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仅可以致富,而且还能减少农作物秸杆的剩余量和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

  表2 糙皮侧耳菌糠的肥用价值分析

  三、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食用菌不仅是一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品,而且可以用作保健品或药品。

  (一)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取决于其遗传基础所导致的生物化学特性,此外,环境条件和培养基质对营养成分也有影响;食用菌和其它生物一样,收获后仍进行代谢,不同发育阶段的子实体及其采收后的贮存和加工方式,也导致化学成分的改变。

  1、蛋白质

  食用菌的蛋白质含量虽低于动物肉类食品,但却高于其它大多数食物甚至包括牛奶。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患蛋白质营养不足症,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解决世界粮食不足,特别是解决严重缺乏蛋白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2、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人体虽能把某些氨基酸转化为另一些氨基酸,但有8种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它们被称为必需氨基酸。这8种必需氨基酸如果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供应不足,则细胞中所有其它氨基酸的利用将以相应的比例减少。通常栽培的食用菌含有人类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各种食用菌中赖氨酸含量都很高,但蛋氨酸和色氨酸含量较少。

  3.脂肪

  一般而言,食用菌的脂肪种类齐全,包括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单酯、甘油双酯、甘油三酯、甾醇、甾醇酯和磷酸酯等,其中非饱和脂类含量高于饱和脂类。食用菌所含的脂肪酸中,至少有74%为非饱和脂肪酸。

  这些非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非饱和脂肪酸是必需的营养物质。而动物脂肪中所含的大量饱和脂肪酸对过多摄入的人不利。因此,食用菌中含有高比例的非饱和脂肪酸,是其作为健康食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的升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类食品的消费数量提高,胆固醇的摄入量也明显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食用菌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多吃食用菌不会引起胆固醇偏高。

  4、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

  食用菌是一类较好的矿物质源,其菌丝吸收基质中的矿物质并转运到子实体中。食用菌含量最高的矿物质是钾、其次是磷、硫、钠、钙和镁,这些属于主要矿质元素或称之为大量矿质元素,占总灰分的56~70%;此外,食用菌还含有微量元素如铜、铁、锰、钼等。

  纤维素被认为是有利于健康的食品成分,高纤维素膳食可以减少糖尿病人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并稳定病人的血糖浓度。

  5、核酸

  微生物的特点是核酸含量较高,如酵母菌的核酸含量为其干重的6.0%~12.0%、细菌为8.0%~16.0%、海藻为3.0%~8.0%食用菌的核酸含量为2.7%~4.1%,其中双孢蘑菇的核酸含量为2.66%、鲍鱼菇为2.93%、风尾菇为4.06%、草菇为3.88%

  联合国的蛋白质顾问组建议,成人摄入核酸的安全限量最高为每日4 g,而从微生物食品中摄入的核酸不能超过此限量的一半。这是因为人类缺少尿素氧化酶,不能氧化尿酸,尿酸是鸟嘌呤与腺嘌呤的难溶性代谢产物。血浆中尿酸含量高时,可导致组织和关节中的尿酸盐沉积,并引发肾和膀胱中生成结石。但作为日常蔬菜食用时,不必限制摄入食用菌的量。

  (二)食用菌的药用价值

  高等真菌被用作药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但是我国天然药物资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当今探索和发掘抗癌药物的重要领域。1930年德国科学家发现担子菌有抗肿瘤的活性,特别是1969年日本科学家千原吴郎报道了香菇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之后,全世界掀起了从真菌中寻找抗癌药物的热潮,并证明100多种真菌具有显著的抑瘤活性。我国真菌资源十分丰富,民间利用真菌入药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真菌已被用作生药或制成中成药。食用菌的主要药理作用有:

  1.抗癌作用

  对猪苓、侧耳、云芝、香菇、灵芝、银耳、茯苓、冬虫夏草、猴头菇、裂褶菌等真菌的研究,证明这些真菌的多糖对某些肿瘤有治疗作用,如香菇多糖和猪苓多糖能抑制小鼠肉瘤180的增殖;猴头菇多糖在治疗胃癌、食道癌方面有一定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灵芝可降低小鼠整体的耗氧量,提高耐缺氧能力,其注射液能改善心率失常和胰腺微循环。冬虫夏草也同样具有降低实验动物耗氧量和提高耐缺氧能力,临床上对心肌梗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银耳对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有较好效果,层卧孔菌对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有一定效果。

  3.对肝脏的作用

  香菇多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灵芝能促进肝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云芝、槐栓菌、亮菌、树舌、猪苓等在治疗肝炎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4.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冬虫夏草的乙醇提取物能抑制小鼠自主活动,延长睡眠时间。小刺猴头菌对中枢抑制剂有协同作用,对中枢兴奋剂有对抗作用,安络小皮伞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5.抗炎作用

  银耳、冬虫夏草、蜜环菌、竹黄菌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一些药用真菌,除对某种疾病有特殊的治疗效果外,它的作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不少药用真菌都具有滋补强壮作用,如灵芝、冬虫夏草、香菇等。我国历代医药学家都认为灵芝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作用,近代医药临床上,灵芝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冠心病、肝炎、高血脂症、高血压、白细胞减少症等疾病中均有效果。灵芝菌丝体和孢子粉制成的注射液,用于弥漫性或局限性硬皮病、红斑狼疮、斑秃、银屑病等疑难病症,都获得了一定疗效。药理实验证明,灵芝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抗过敏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衰老作用、提高肌体耐缺氧作用、降血糖和降血压作用。

  药用真菌在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滋补、抗衰老方面的作用,早已受到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的关注,冬虫夏草、灵芝、香菇等在医疗临床或滋补保健中都显示了一定的效果;茯苓、猪苓利水渗湿、雷丸杀虫、马勃医治恶疮等都一直用于中医临床。随着近代化学和药理学的发展,逐渐明确了一些药用真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并通过临床验证,一些药用真菌的制剂大量应用于治疗疾病,如树舌、云芝、亮菌治疗乙型肝炎,云芝、银耳医治慢性气管炎,猴头菇、白靶齿菌治疗慢性胃炎,安络小皮伞治疗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特别是近年对药用真菌中多糖的研究,与中医药理论紧密结合,已在临床上用于癌症的免疫治疗,如香菇多糖、裂褶菌多糖、猪苓多糖等,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随着在化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药用真菌在医疗临床中将会显示出更大的作用。

  许多药用真菌特别是一些具有肉质子实体的大型真菌,它们既可以入药医治疾病,同时又是人们食用的美味佳肴,如黑木耳、香菇、银耳、猴头菇、金针菇、羊肚菌、松口蘑、蜜环菌等,都可制造出许多可口的菜肴和保健食品。

  四、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

  20032月,中国食用菌协会根据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现状,提出了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的意见。标准化生产包括:

  1.食用菌产品生产环境的标准化;

  2.投入品的标准化;

  3.生产过程的标准化;

  4.食用菌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标准化;

  5.食用菌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包装、储藏、运输、营销标准化。

  在实施过程中,要以全面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为中心,通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对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监督。

  五、毒菌及中毒类型

  毒菌是相对食用菌而言的,毒菌的毒性是它产生的毒素所造成的。不同种类的毒菌常含有不同种类的毒素,有时也发现同一毒素含于不同种的毒菌中,或一种毒菌含有多种毒素。同一种毒菌所含毒素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也可因时间和地点而有所不同。误食者的体质强弱、误食的数量、误食时及其前后的饮食、以及加工和烹调等方法的不同,会导致误食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异。毒素不同,侵害身体的部位也不同,现以毒菌所含毒素与临床主要表现分为以下6种类型:

  1、胃肠炎型 引起此中毒类型的毒菌种类很多,我国有80多种。常见的有毒红菇、毛头乳菇、白乳菇、毒粉褶菌、粉红丛枝菌、黄粘盖牛肝菌等。目前这类毒菌中绝大多数的毒素仍不详。

  此类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性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有时伴有头昏、头痛、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吐血、脱水、电解质紊乱、昏迷,以及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死亡者很少。

  2、神经精神型 引起此型中毒的毒菌有60多种,其中常见的有豹斑毒伞、毒蝇伞、小蝇毒伞、裂丝盖伞、黄丝盖伞、花褶伞、古巴光盖伞、桔黄裸伞、红网牛肝菌等。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及各种幻觉反应。这些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引起神经精神型中毒的毒素有很多种,发现最早的是毒蝇硷,它的化学性质与胆碱相似,具有拮抗阿托品的作用,毒理作用似毛果芸香碱,主要使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心率减慢、血压降低、肠胃平滑肌蠕动增快,从而引起呕吐。又使汗腺、泪腺、唾液腺、胰脏、胆汁及各种黏液的分泌增多。毒蝇硷最早发现于毒蝇伞中,在白霜杯伞、毒杯伞、裂丝盖伞等毒菌中也有发现。误食含毒蝇硷的毒菌,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内发病。出现大汗、发热、流涎、流泪或发冷、心跳减慢、血压降低、瞳孔缩小、眼花、视力减弱甚至模糊不清。严重者谵语、抽搐、昏迷或木僵。

  墨西哥光盖伞、古巴光盖伞、毒光盖伞、半光盖伞等毒菌中含有幻觉诱发物,此类毒菌中毒潜伏期短、发病快,约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发病。主要出现异常神奇的各种幻觉反应。美洲墨西哥印第安人将这类引起神迷奇特幻觉的毒菌称之为神物,用于祭奠活动达数百年之久,甚至在3000年前印第安人就知道这些毒菌。中毒者在幻视、幻想、幻听时多伴有兴奋愉快、狂笑乱语或手舞足蹈。有的如同醉汉,东倒西歪,神志不清。开始多有眼花眩晕,视物大小、长短可变或有东倒西歪之感。有的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一般病程短易恢复。我国云南省曾发生误食小美牛肝菌中毒引起小人国幻视症,其潜伏期一般很短,但个别长至10小时后发病。症状特点是患者可幻视到高不过尺、形象离奇、性格活泼的小人,甚至还有小动物。病人幻视到此情形后心情紧张、恐慌不安、束手无策或感到绝望。重症者还出现木僵痴呆,一般随毒性消失于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极少有后遗症。

  3、溶血型 引起此类型中毒的约有18种毒菌,以鹿花菌、赭鹿花菌及褐鹿花菌最为典型。鹿花菌类的毒素以前认为是马鞍菌酸,现在认为是鹿花菌素,属于甲基联胺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溶血作用。另外一些毒菌含有毒伞肽或毒肽,也可引起溶血作用。

  含这类毒素的毒菌中毒潜伏期较长,一般在误食后6~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躁不安等症状外,可在一、两天内由于毒素大量破坏红血球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贫血,血红蛋白尿,闭尿,尿毒症,肝及脾脏肿大等。严重者脉弱、抽搐、幻觉及嗜睡,一般死亡率很低。

  4、肝脏损害型 引起此类型中毒的毒菌近20种,主要有毒伞、白毒伞、鳞柄白伞、秋盔孢伞、条盖盔孢伞、毒丝膜菌、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纹缘毒伞等。以上毒菌中毒主要导致肝脏等许多重要器官的组织严重损害。其毒素环肽化合物大致可分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两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相近,只含有几种氨基酸,有的氨基酸是一般蛋白质所没有的。毒素的毒力与吲哚环上的硫醚键有关,国内曾用含巯基药物,即二巯基丁二酸钠及二巯基丙磺酸钠与毒素结合,以打断毒素中硫醚键达到解毒的目的,在抢救上述极毒菌中毒时有一定的作用。从作用机制来讲,毒伞肽直接作用于肝脏细胞核,使细胞迅速坏死,这是导致中毒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毒肽作用于肝细胞的内质网使其受损害。毒肽作用速度快,毒伞肽作用速度慢;若按毒性来比较,毒伞肽的毒性比毒肽更强。如a-毒伞肽的毒性是毒肽的10~20倍,毒伞肽的致死量低于0.1毫克/公斤体重,而毒肽则为2毫克/公斤体重。所以一枚约50克重的白毒伞菌所含的毒素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另外,毒伞肽易溶于甲醇、氨水及水,因此往往喝汤者比不喝汤者中毒严重。肝脏损害型中毒发病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分别是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器官损害期和恢复期。毒伞肽和毒肽对人体内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它组织细胞的损害极为严重,中毒者常因体内各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中毒死亡率高达90%以上。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 亚稀褶黑菇等毒菌中毒主要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病症。以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麻痹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昏迷,无副交感神经兴奋样症状,也无黄疸、肝大,其肝功能正常。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泻,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潜伏期20分钟至1小时,最长达24小时,此中毒类型死亡率较高,应注意早期治疗。

  6、光过敏性皮炎型 胶陀螺等毒菌引起此类中毒反应,其毒素为光过敏物质卟啉类。当毒素经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于是,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一、两天内发病,有的病人还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