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究竟什么是“基本经济规律”?

 立体哲学 2014-04-26

究竟什么是“基本经济规律”? 

作者:向维稻 

在当代社会,谈论和研究“基本经济规律”的人们日益增多。然而,究竟什么是“基本经济规律”?却各说不一。过去,很多学者认为,“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水平规律”就是“基本经济规律”。现在,很多学者则认为,“动态平衡式协调发展规律”或“周期规律”就是“基本经济规律”。这些见解,虽无大错,然而未达完善。

系统经济理论认为,经济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体。其“基本经济规律”应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动态平衡式协调发展规律、外延与内涵交替式扩大再生产规律、螺旋或波浪式加速发展周期规律)与“社会生产关系的两大基本规律(原则”(社会财产权利合法占有规律、社会财产价值计量运行规律),以及“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水平规律”。

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与“社会生产关系的两大基本规律(原则”,以及“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水平规律”,我都曾分别有明确阐述。

在此,特对“基本经济规律”的系统、属性、功能,作一简单综合介绍。

严格地说,宇宙是统一的本体,具有统一的系统结构。“客观规律”,作为宇宙固有的控制机制,也具有统一的系统功能与属性。不应该把“规律”理解为一个一个孤立的东西。之所以对“客观规律”如此分门别类,称之为“基本规律”,“普遍规律”,“特殊规律”;只是根据它所处的领域,它所具备的属性,以及它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为了阐述的方便,才这样称谓。

 

一,“基本经济规律”的地位与品质(资质)

系统经济理论认为,经济活动,是人类生存、繁衍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活动,是社会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空间开发、精神生产、人类自身生产四大领域)与生产关系(包括物质产权、空间产权、知识产权、人身产权、票据产权之类的产权关系)的有机结合体。并由此构建起政治(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军事、文化、意识形态(统治阶级的意识模式)之类的社会上层建筑。从而,使经济实力(社会生产力)系统、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系统、经济管理(主管经济的上层建筑)系统,构成“经济活动”本体的大系统。

“辩证哲学”认为,宇宙的“控制机制”,是宇宙物质本体的能量集聚,依其系统结构,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控制机制”对于宇宙中任何领域、任何层次、任何事物的运动演变,在任何时间空间,都起着控制支配的作用,表现为“客观规律”(又称为“法则”)。

“客观规律”,也依宇宙物质本体的巨系统,构成自身的大系统。在人类领域中“人类物种进化规律”,是“客观规律”大系统的一部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而“经济规律”,作为经济活动”本体的“控制机制”,又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部分。

“经济规律”相对于“客观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经济活动的特殊属牲。然而,它自身,内容繁多,也堪为相对独立的特定系统。其总体与个体,也具有自身层次的特殊属性与普遍属性。因此,可以分门别类为若干“特殊经济规律”。同样,依其功能作用,也可以归纳出起普遍作用与起基本作用的“普遍经济规律”与“基本经济规律”。

“特殊经济规律”,只能在特定经济种类和特定时期,对经济活动起特殊支配作用。

“普遍经济规律”,也只能在特定经济种类,对经济活动起长期支配作用;或者,在特定社会形态期间起普遍作用。

“基本经济规律”,必须在经济活动领域中,无论在所有空间范围(四大领域各类经济活动)与所有时间阶段(各类社会形态),都能起主导作用。它在客观上具备这种品质(资质),处于经济活动的核心地位,支配其它各种经济规律。

 

二,“基本经济规律”的体系与功能(作用)

“基本经济规律”, 是经济活动总体的能量集聚,依其总体系统结构,对一切经济(包括社会生产力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活动,长期产生总体控制支配作用。

依其所涉及内容,简单阐述如下:

1,动态平衡式协调发展规律

社会生产力之所以形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类自身生产的需求。而由于人类的这种需求,与实际供给之间,构成一种极大的矛盾。于是,它首先要求达到动态平衡,来解决这一矛盾。既已形成的社会生产力,在四大领域及各领域的行业与实体中不断运行,所构成的“供给~需求”链带,无计其数。这种“供需链”,类似于自然生态的“食物链”,它们在客观上形成无数对供需矛盾,也要求每个链环达到动态平衡。

社会生产力的供需链,是对立的统一事物,而不是静止的、绝对的均衡体。在供需双方不断矛盾的相互作用下,不断经过“相对平衡~打破平衡~新的相对平衡”的三段式过程,使社会生产力协调向前发展。

2,外延与内涵交替式扩大再生产规律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依靠扩大再生产而得到实现。经济学家们表述的投资增长与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在本质上都是社会生产力的扩大增长。

扩大再生产,包括扩大物质生产、扩大空间开发、扩大精神生产和扩大人类自身生产,都有两种形式:外延扩大与内涵扩大。外延扩大,由投资增长所引起;内涵扩大,由科技更新所引起。前者属于量的增加,后者属于质的飞跃。两种形式互相交替,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扩大。其在不断扩大中,也表现出“外延扩大~内涵扩大~新的外延扩大”的三段式状态。

3,螺旋或波浪式加速发展周期规律

随着物质基础不断雄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空间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的能动作用不断改善,社会生产力自身的功能实力不断增强,其发展表现为加速度状态。然而,这种加速度发展的路线,并不是直线的;而呈现螺旋式或波浪式,是曲线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总体上,其实力是增长的、上升的。但是,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则又必然出现相对削减和下降的状态,经过萧条~复苏~繁荣~衰退四个阶段,形成“上升~下降~再上升”的三段式周期。

4,社会财产权利合法占有规律

人们主体在社会生产四大领域活动中,势必对其物质资料、空间场所、知识信息和人身等四类形态的社会财产客体,以及派生虚拟的票据财产(货币与有价证券)客体,实施占有、投入、支配、交换、使用、获利行为,从而,构成的各种经济权利关系(生产关系)。

各主体势必在投入、产出、交换与分配行为中,要求共同遵守相应的通行准则。并且,得到社会公认,获得上层建筑的保护。于是,在特定的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各种客观经济规律,都被社会认可为各种原则。人为制定的“游戏规则”,势必会遵循这些客观原则,而日趋完善。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使人们各得其利,使社会安定,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财产权利的合法占有原则”,就是其中的基本原则之一。

5,社会财产价值计量运行规律

人们在从事社会生产活动时,都会将各自占有的五类社会财产,作为生产力要素和资本,反复投入再生产,构成社会生产系统。各类占有社会财产的主体,也以期获得分配和报酬。故而,特定的社会生产力要素内容,必须以特定的生产关系为纽带形式,将它们联系组合,才能构成特定的社会生产活动。

在产权分离的状态下,为了明确各产权主体所投入的财产份额;以及在产出增值后,各主体应分得的份额:都要求在生产运行的每个环节,计算出财产的价值量。同时,各类形态的社会财产及其各种性质的产权,都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而一切商品交换,也只有在表明价值量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于是,财产价值,不仅在商品交换时,才计量交换;而且贯穿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计量运行(投入计量,生产计量,交换计量,分配计量)。从而,使相关的产权占有主体,在价值形式上,公平交往。

6,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水平规律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水平规律”是“社会形态更替规律”的基础部分。它表明,社会生产力水平发生巨大质变时,势必出现适合于其新水平要求的新生产关系制度(产权占有制度、计价运行制度)。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社会形态更替规律”所表明的几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都是首先由社会生产力水平进步,并产生适合于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而得以实现。

以新石器为工具,从事渔猎活动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产生适合于它的原始公有制生产关系。从而,构建起渔猎社会形态

以铜器为工具,从事农业活动的社会生产力水,产生适合于它的奴隶占有制生产关系。从而,构建起奴隶占有制农业社会形态。

以铁器为工具,从事农业活动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产生适合于它的“徭役”制(农奴依规定的时间,在农奴主直接经营的土地上服劳役)生产关系,或租佃制(农民依规定向地主交纳租物租金)生产关系。从而,构建起封建制农业社会形态。

以机器为工具,从事工业活动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产生适合于它的雇佣制(工人将劳动力售卖给企业主)生产关系。从而,构建起工业社会。

如此,生产关系达到适合于生产力水平的要求,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否则,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水平的要求,就会引发投资者与投劳者的争执冲突,阻碍生产力发展。于是,要求改革生产关系,使之达到适合于生产力水平。

以上阐述的“基本经济规律”, 相对于宇宙“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特殊性,属于特殊规律。但是,在经济领域中,相对于其它经济规律,又具有普遍性,属于普遍规律。

(2009.5.)

本文来源文献:

向维稻专著:《系统经济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