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甜言蜜语都是骗人的?教你看清[失信]的真相!

 子三 2014-04-26

我们需要承诺来保证爱情婚姻的延续,可相爱时的言之凿凿,为何常换来日后的遍体鳞伤?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誓言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是这种承诺本身就是谎言,还是后来对方的背叛让承诺变成了谎言?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同样是无法兑现承诺,但未必意味着当初说的就是假的,其背后可能是由于完全不同的原因造成的,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

第一种,当初的誓言是真的,后来的失信也是真的

恋爱时彼此是认同的,激情的燃烧激发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承诺。后来的爱情生活中彼此都感到不适应,不管什么原因形成的,最终二人对爱情的承诺没有信心去努力维护,真实的感到彼此可以各自分飞,寻找新的生活,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第二种,当初的誓言是真的,后来的失信是一种假象

这种情况目前现实中比较多,当初的誓言是真的,各种誓言也是发自内心的,后来由于另外一方自身的问题,或者双方都有责任,造成家庭混乱,但是夫妻感情依然成立,甚者有很深的依恋,也愿意继续实现自己的誓言,只是这种誓言的实现彼此感到较艰难,这种情况应该及早进行婚恋心理咨询或夫妻沟通、自我调整。

第三种,当初的誓言是真的,后来的失信是单方面原因造成

当初彼此的相爱是真实的,由于“七年之痒”一方对婚姻生活的不满,不同程度希望需要新的爱的滋润,造成一方面出现失信背叛的事实,一方面又愿意维系婚姻生活,有的甚至做到“外面红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的现象。这种情况男女都有,只是男性较多而已。

第四种,当初的誓言是假的,后来的失信是真的

这种情况比较少,较多的出现在畸形的婚姻中,对婚姻有较强的目的性,在恋爱时甜言蜜语承诺对方,用男女的温情掩盖承诺的虚假,以后慢慢背叛对方,甚至最后的背叛是早有预谋。

小结:

爱情婚姻的失败不是承诺本身的错,真正保障爱情信用的是你和对方的能力和耐心,除此以外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如何在一开始就知道他说的话能不能信?要看情况


有学者研究发现,男女双方初恋的誓言与恋爱一年以上的誓言不一样;发生过性行为与没有发生过性行为的誓言不一样;在性行为过程中的誓言与平常彼此交流的誓言不一样;二人在一起的第一次性行为与日后夫妻性行为的誓言不一样。这些所有的不一样,充分说明不同情景、不同阶段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在发生变化。

有一句戏言说,人在二种情况下说的话几乎完全不可相信,一种是喝醉酒的时候说的话;另一种就是做爱的时候说的誓言。两种话都是在完全非理性的情况下表达的。尽管是戏言,但不是一点道理没有。爱情的激情和醉意导致誓言是在“坠入”和“兴奋”的状态下说出,那就像一个孩子讲着美好的未来,没有实现的根基,是恋爱中实现系数最低的誓言。

甜言蜜语 誓言

《家人》杂志曾做过一项调查,询问被采访者,“你们如何保障爱情婚姻的承诺和信用?”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或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是这样的问题本身容易被当成是一种质问,于是让受访者产生了对抗心理,不过反过来说,也许真的是因为没自信一定能实现誓言,所以才会在感到自己被“质问”时摆出一副无可奉告的态度,或者也可能赶时间,没耐心回答问题,总之大家最后都比较友好的说:我们不知道。

可能,平常大家对如何维护爱情婚姻的承诺和誓言,思考得还是很不足。也许只是模糊地想着“我一定要带给他/她”幸福,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数毫无预计,全凭一时的感觉说出了誓言,或许也是可信度不高的一种情况吧。

对于情不自禁许诺的那一方,也需要冷静地想一想:该许下什么样的承诺?


当头脑发热的时候,谁都免不了随口许诺,真正负责任的态度,是不是该做出可能实现的承诺?据说当今美国流行着这样的结婚誓言:“我们的爱能走多久我就有多忠诚,我能爱你直到我们分手,我愿意直到我不愿意为止。”如果属实,这样的誓言够让人大跌眼镜的。

不过这也让我们意识到,承诺一些能够办到的事情,也许比空许一些无法实现的诺言更负责任。比如,你无法断定能否跟他(她)一生一世,何不承诺相爱每一天?无法许诺每天幸福浪漫,何不承诺踏踏实实过日子……

因此,为了踏踏实实地做到我们能做到的,我们需要做一个分析,了解承诺是我们有能力去实现的。请与笔者一一辨析下面这些常见的承诺:

□ “我保证,我将对你永远忠诚”。

通常情况下几乎每一对相爱的人,都会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性”忠诚。那么,事实上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背离了这个诺言?理由很明显,就是夫妻间有没有担当彼此一生“性伴侣”的能力。

要维持一生的“性伴侣”,你必须培养你的性激情、性功能、性技巧,乃至于对荷尔蒙系数的分析。如果当一方的性忠诚出问题,它造成的伤害常常是致命的。要使关系得以恢复,必须有真正的、充分的承诺,即愿意深刻地自责、道歉;愿意真诚地同情、理解。绝不能以对方的原谅作为自己更加放肆的基础。

□ “我保证,不论是穷是富我们永远在一起”。

说这种话的时候,许多人想表达的不是“穷”的情况下夫妻会更加相爱,而是想说明我有能力去挣钱,穷日子我是有能力结束的。所以,我们常常在钱的问题上向对方承诺的最大的谎话就是:钱根本不是问题。

而事实上对浪漫气氛最有伤害的事就是讨论钱。然而,几乎每一位婚恋专家都说,金钱引发的夫妻冲突超过了任何其他因素,包括性爱。我们必须在结婚之前了解对方的金钱观,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挣钱的勇气,最好承诺你可以过穷日子,而不是承诺你有多大的能力保证富日子的到来。

□ “我保证,不论是祸是福我都与你共同承担”。

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承诺,我们不应该破坏这种乐观情绪。“不论是祸是福”,这个誓言是希望我们一切都有最好的结果,但我们必须设想到最糟的情况。事实上,生活的压力和不可控制的悲剧会给我们的婚姻造成巨大伤害,爱情信用会受到极大威胁。

而真实的情况是,有些人似乎有特别的能力,总是很乐观和有适应力,而另外一些人在生活失衡时很容易陷入绝望。你有什么准备?你具备了多少勇气?夫妻间对这个问题你们进行过交流吗?

□ “我保证,不论患病还是健康我都不离开你”。

这是爱情婚姻承诺的底线,暗含一种深刻的安全感,因为婚姻中的平衡是靠双方作出贡献,而一旦平衡打破,就常会有人大声抱怨或默默忧伤:“我怎么遇到这样的事情!”很少有夫妻会在结婚前花时间明确界定这一婚姻誓言的潜在影响,他们甚至逃避不谈。

但我们必须面对真实。它是一个神圣的誓言,双方要共同抗击来自时间、衰老和疾病的磨难,一方面接受生老病死的现实,另一方面又坚持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也是对我们耐心和善良的考验,你究竟有没有这种奉献的能力,的确需要你自己内心进行测试。

□ “我保证,无论发生什么我会与你白头到老”。

这是几乎包括了所有承诺的一个誓言,如果这样的誓言都没有,有谁敢与你共同生活?但是,这也是一个最复杂最幼稚的承诺,它的真正本质,其实是向对方表达我有这个决心而已,至于今后能不能做到,根本上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果你认为对方已经承诺与你共同到老,而你就可以肆无忌惮无所顾忌的话,那你真是犯了人生中最大的错误。

小结:

拆解这些誓言后,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承诺,都只能说明我们愿意与对方走完人生的道路,并不说明我们有能力、有耐心共同走完我们选择的道路。因此,能否做到爱情承诺的实现,还需我们另外去培植自己的耐心和能力,这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严格考验。

誓言 甜言蜜语

正因实现誓言的不易,所以对于誓言,要多一点宽容和弹性


在《家人》杂志的采访中,还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宝贵的故事:闵女士因前夫出轨与前夫离了婚,离婚后孩子是她与前夫联系的纽带。一天夜里12点,孩子突然发高烧,急得她六神无主,无奈之下,只得打电话求助于前夫。他闻讯快捷赶来,及时把儿子送进了医院。儿子输完水回来,已近凌晨4点。他不放心孩子,就睡到了客厅沙发上。毫无悬念地,两人无法控制感情,重温旧梦……

事毕,她与前夫都泪流满面。闵女士说,此时她才醒悟,婚姻的失败是她没有给爱情婚姻的誓言一点弹性,对爱情婚姻誓言的理解非常绝对,要求双方应该绝对的占有,绝对的纯洁,丝毫不允许对方犯任何错误,现在看来,缺乏弹性的爱情誓言其实是极度脆弱的。

闵女士反思当初,承认前夫出轨也有自己的错。那时她是一个特别倔强的女人,根本不能容忍丈夫的任何错误,也许丈夫正是因此而想要向外寻求温暖;丈夫出轨后,她更是连看他一眼也觉得恶心,完全听不进去他那些忏悔的话。但其实,假如当初的誓言有一些弹性,其实,事情也不是无法挽回。

从闵女士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知道:如果我们冷静下来,理性对待爱情承诺,在里面加一点弹性,也许事情并没有那么糟。回过头来看,当初之所以要立誓,是因为誓言是支撑平凡的岁月的一种信念,在婚礼上,更是作为一种祝福而锦上添花,但也许正因为它太过美好,包含了我们想要的所有幸福,所以才很难做到,如果非要在日后的生活里较真,多多少少会有点失望。

闵女士的故事终以喜剧收尾,可反面例子也不少,好比一年前离婚的陈先生,他说他离婚的原因是因为妻子感觉不到他还爱她,怀疑“永远爱她”的誓言已经破灭,所以才被动离婚的。他说自己是一个比较负责任的男人,他确实爱他的前妻,但婚姻生活非常现实,总不能永远抱住那些誓言过日子,如果前妻稍微对他以前的誓言宽容一点,心里的情结不要太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太多这样的夫妻在热恋结束真正进入婚姻后,便感受不到感情的热度。他们经常彼此相互责问:“你没有以前那么爱我了”“你变心了”……他们很少交谈,没有以前的“性”趣,彼此感到被誓言骗后的失望,甚至走向分离。

然而真相是,当初的誓言是真的,当初恋爱的热情也是真的,而婚姻的挑战也是真的,我们所要做的,并非质疑爱情是否还在,而是在新的生活节奏中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把爱继续下去。

由于实现这一目标的艰巨性,越是文明发达的国家的民众,对婚姻的态度就越谨慎,从而试婚、同居、独身等现象越来越多。这是另一种负责的方式,毕竟不承诺,就没有失信的风险,但是,也未尝不是一种逃避。(部分资料来源:家人网,原文作者:沙耕、成艾)

2014.04.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