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湖医生与医生的江湖

 渝岗 2014-04-27

江湖医生与医生的江湖

(2013-05-16 06:00:47)
标签:

杂谈

分类: 中医中药窍验

江湖医生与医生的江湖

江湖医生与医生的江湖

石青胜

江湖医生由来已久。古代和近代,那些走村串巷行医看病的游医常常被人唤作云游的“江湖郎中”。相对于在固定地点开诊所的“坐堂”大夫,江湖郎中往往多一些神秘色彩。

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成份高”(看来这个词儿也早进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治下国家历史博物馆了),被纳入“地富反坏右”的“黑五类”狗崽子,政治、经济、人格及精神肉体上都长期遭受贫下中农等革命分子及其打上阶级烙印的“红色”后代的折磨。迫于生活,跟随叔父游走乡野,用最原始的手段“以物易物”卖点儿自己家人偷摸着手摇织机加工的袜子,为了招揽笼络人心,便以家传的中医药针灸技术免费为乡邻“瞧病”。

现在看来,那时的我等大小游医,便是“工作队”严厉打击的“江湖郎中”了。相比堂而皇之的农村“赤脚医生”(起码是贫下中农出身),那时的江湖郎中身份虽“低贱”——看病行医像做贼似的,但能够拿出手的医术必须过硬,否则,便可能会招来灭顶之灾,在“民兵小分队”盛行的日子里,甚至会招致杀身之祸!

特别是叔父带着我一个小孩子,给人看病分文不取,只为了博得人家好感,而肯用麦子、棉线换一两双我们家人织的袜子。所以,我们治病必须确保疗效,而且要力争针(药)到病除!好在那时节农村的病谱相对简单,无非是头疼脑热闹肚子,月经不调犯癔症。加之人们长期缺医少药,用点儿药,施点儿针,通过药物偏性或气血补泄便可以纠正身体出现的偏性,所以整起来倒也不难。只不过那时我们倍加小心,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绝对不敢轻易出手,宁可被人家诟病医术有限,看病无能,也不肯越“雷池”半步。

我想,那时和我们同病相怜的“江湖郎中”,恐怕都是这样“保守”、低调的。

斗转星移,几十年过去了,国家从上到下行医看病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乡镇卫生院到首都三甲大医院,老百姓被“出资”开办的公立医院城乡星罗棋布,军队、武警、铁路、矿山、森林、军垦,甚至监狱开办的各类带有“官衔儿”的医院也四处开花;随着医疗市场的“放开”(过去是人为地“抓着”“拢着”呢),五花八门的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医院多了,正规的医生也就越来越多了。随着每年十几万的医学毕业生源源不断充实到临床一线,医生好像不再缺失了,尽管还有“看病难,看病贵”的责难,但症结好像不在医生数量的多寡了,而集中体现在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合理,医疗保障与综合国力水平的不匹配,医疗收费与人们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协调上。

随着医疗保障水平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管理手段的不断加强,“江湖郎中”似乎早该绝迹了,实则非也。随着疑难大病,特别是癌症、肝肾病、精神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而切实有效的治疗手段却鲜见确证,饱受煎熬却又走投无路的患者,特别是“高低两头”患者(很富有的或很贫穷的)转而把求生的目光又瞄向了“隐匿”深山乡野的或家传、或师承,或自学成才,或灵性顿悟的“中医”,于是,民间中医便又有了“市场”,自然也就催生了新形势下的“江湖医生”群体。

不过,“此江湖”全然不同于我们那个时代的“彼江湖”。

既为“江湖医生”,我们有三点是相同的,一是都有“隐秘”的共性,都有难言之隐的苦衷。文革年代的隐秘,是政治高压使之然;而如今的隐秘则是一纸“执业医师”法的限制。二是都或多或少有几招拿手的“绝活儿”,靠这几招绝活儿用以“撂场子”显示“不俗”的身份。三是都不能在正规的医疗场所行医看病,要么潜匿藏行云游江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么以“养生馆”、“强身苑”、“御道场”为幌子,掩护非法行医的身份。

说如今的江湖医生全然不同于几十年前的江湖医生,主要表现在“江湖”行为和“江湖”做派上。

那时的江湖医生“有十不过说六七”,留得三分开脱小余地,以免因不可把控因素一旦失手招来灾祸。因为本身治病就分文不取,或仅靠病家施舍,即使治疗略收小费也权作稻粱之谋,犯不着云山雾罩,瞎吹摆列,忽悠病家。

如今的江湖医生,恐怕有些人少不了拔高自身治病本事的“夸夸其谈”,以此赚取病人的信任,挣得病人肯屈身俯就的治疗权。这似乎也可以理解,如果不把自己的本事放大一些,怎么可能把那些正牌儿大医院的名医大腕儿都束手无措的病人揽到手中呢?

那时的江湖医生,主要针对的是小灾小病,力求短平快,手到病除,一则显得医术高明,二则免得夜长梦多。凡是“疑难大病”均巧妙谢绝,交由根红苗正的“赤脚医生”或大的医院处理。

如今的江湖医生,则像那些早期的闽鄂系医疗商人一样,“主抓”各类疑难大病,因为常见病、多发病大多已经被正规的医疗机构“拾掇”走了,疑难大病的前期诊疗机会也大多被那些大医院垄断了,留给江湖医生施展功夫的“切糕”仅剩下“死马当作活马医”的那点时空了。所以,形势所迫,江湖医生不得不硬着头皮向癌症末期“逆转”、肝炎转阴、渐冻人“解冻”、艾滋病“截根”等疑难大病的“回阳救逆”上用“绝招”,上“绝活儿”。

江湖医生与正规医院,特别是大医院“稳坐钓鱼台”的正规医生也有一个典型的区别。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正规医院医生往往注重总结自己既往的诊疗教训,反复思考,刻骨铭心的病例往往是一个个曾经失败的病例。大家在一起交流更多的也是某某病例某某处置方法的失误原因。虽然在医生规范化的宣传介绍中,也少不了其擅长技能,仁心仁术的褒扬,而在临床交流中,很少有医生到处炫耀自己救治好了多少病人——因为这是职责所在。而失败的病例则是需要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的。

江湖医生则不然,挂在嘴头上到处示人的,往往都是自己“过五关斩六将”、妙手回春的高超医术,而对于自己施救失败的病例却少有提及。生活中常见这样的规律,表扬和自我表扬的不断重复,也会成为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本是为了恭维或自诩的“溢美”之词,渐渐也就成为江湖医生自卖自夸的“资本”,甚至渐渐演变为其行走江湖的“看家本领”了。

其实,在我看来,正规医生也好,江湖医生也罢,恐怕都有自己行医看病的一些本事所在,只是这能耐的大小值得揣度,特别是面对疑难大病的时候,无论那种医生恐怕都不敢说自己能够包打天下,拥有手到病除的灵丹妙药。要说“各庄的地道都有些绝招儿”我信,要说有一个能够包治百病的“神医下凡”,恐怕就是亲娘老子说话,我也不敢认同。

花甲之年的李定纲院长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医学大家。京城名医之后,南京医科大学科班出身,曾经的友谊医院普外科“一把刀”,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博士后,国内率先开展肿瘤基因治疗的癌症专家,国际知名的肿瘤整合医疗专家,一大堆耀眼的光环也没有让李定纲教授头晕目炫,相反,他异常冷静地提出了癌症的整合医疗战略。他放下了含金量颇高的“柳叶刀”,拿起了氩氦刀微创的“探针”,熟悉微波消融的技术,钻研生物免疫疗法,潜心学习阴阳五行、虚实寒热、经络气血的中医知识,以病人为核心,以病症为导向,以疗效为标准,放弃自我,放下功利,不囿于技术权威,不拘泥成见选才,更不考量利润多寡,一切唯疗效是瞻,以病人生命健康为大。

有人说,李定纲先生的整合医疗思想颇有江湖侠义之风。要我说,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风下,面对癌患的生死存亡,还是要为这样的医生江湖侠义所敬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