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殖杂志社:郎颖菲:与虫共舞
-----2006年3月第5期
初识郎颖菲,记者真的很难把眼前这个瘦弱的女子与那些蠕动的黄粉虫联系在一起,但她却是湖南乃至全国赫赫有名的女虫王,每年虫子都要吃掉她60多万元,可她还在为虫子不够多而发愁。她与虫子之间是如何结下这不解之缘的呢?
天有不测风云 2003年之前的郎颖菲从没有和黄粉虫打过交道,她一直从事养蛇和蛇疗事业,然而,“非典”让郎颖菲的“万蛇山庄”几近毁灭,基地里大批的蛇被宰杀、放回自然,门庭若市的基地一下子寂静下来,郎颖菲唯一的选择是重新寻找项目。从2003年6月至7月整整1个月里,她考察了30多个项目,最后看中了中国林蛙。但综合考察结果却令郎颖菲失望了,因为水土和气候等原因,当地并不适合发展中国林蛙项目。郎颖菲渴望尽快找到适合的项目,虽然林蛙不适合,但是林蛙的主要饲料——黄粉虫吸引了她的眼睛,使她意识到黄粉虫养殖作为高蛋白饲料基础将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003年8月下旬,做好各种准备的郎颖菲从湖南出发,带着十几万元现金到山东去考察、购买黄粉虫种虫。踌躇满志的她却没有想到小虫子一开始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 黄粉虫的繁殖速度惊人,生产繁殖量 1只能变8~10只,月月循环繁殖。她简单算了算,车上的1000千克种虫每个月就是8000千克,市场每千克卖7元,8000千克就是56000元钱,一年就是672000元。这不是在做梦吧?想到这里她心里有些不踏实了,预感到事情不会这么简单。郎颖菲担心地打开种虫的包装,着实吓了一跳:一车的黄粉虫因为长时间密闭而全憋死了! 本以为找到了一个发财致富的好路子,没想到路还没开始走就先栽了个大跟头。损失并没有阻止住郎颖菲,她筹集资金又折回山东,小虫子终于被她安全地运回了湖南。可问题也紧跟着来了。 东边日出西边雨 要想黄粉虫长得快、长得好,一天至少要喂1次饲料,3天就要清1次虫粪,1000千克虫子,没有七八个人和二三百平方米的地方是养不过来的。郎颖菲已经负债累累,没有能力养这些种虫,这时,她想出一个令自己都佩服的办法:留下一小部分自己养,剩下的找村民代养,然后按合同回收。但她没有想到,这个办法推广起来却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因为不理解郎颖菲的做法,并且从没有接触过黄粉虫养殖,村民们不但不肯领养种虫,而且还将她当成了骗子。那一段时间显现在郎颖菲脸上最多的表情是疲惫和焦急,没有办法,她只好发动公司内部人员先养殖。第一个人开始领养了,就有了第二、第三个,慢慢地村民们看到黄粉虫养殖并不复杂,只要花两三块钱做个盒子,有个放架子的地方,每天喂些麦麸、玉米面、蔬菜残叶等就能活,于是开始试着养的人又多了一些。5个月以后,郎颖菲按照合同回收了代养的黄粉虫,见养虫子真的得到了实惠,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养黄粉虫了。但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的郎颖菲正在为虫子越来越多犯愁呢。 “因为当时的量和市场没有衔接起来,所以尽管有了量,也要为销路发愁,当时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 迅速增加的产量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量,虫子每天还在不停地生长繁殖,村民也不断地往她这儿送,她又不能不收下,可收下的虫子卖给谁呢?贴广告、上门推销……虫子还是卖不出去,郎颖菲是一筹莫展。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郎颖菲更加着急了。这时,偶然发现的一条网上书店的推销信息启发了她:能不能在网上卖黄粉虫呢?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郎颖菲在网上发布了供货信息,半个月过去了,就在她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一客户要寻求大量的黄粉虫干虫,他从网上查到我们公司在做这个,当时给我们下单,一次订货4吨干虫。”
但这个电话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喜悦,由于先前养殖推广受阻,此时郎颖菲手里并没有客户所需的4吨干虫,但她深知这张订单意味了什么。黄粉虫在国内首先由山东农业大学推广,在山东省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郎颖菲立即驻扎山东、集中一切力量在山东境内筹集货源,20天时间里,保证了按时发货。 郎颖菲回忆说:“当时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确实让人喘不上气来,有点承受不住的感觉。从这个项目上,挣到第一笔钱的时候,心里激动的程度是没法形容的,很有成就感。” 柳暗花明又一村 因为货源大部分是东拼西凑收购来的,不仅数量、质量没保障,而且挣的钱也不多。有了上次的经验和教训之后,郎颖菲更加感觉这个产品很有市场,为保证客户的需要,她不仅自己扩大了规模,还发展了许多养殖户,很快月产量就超过了4吨。就在她翘首企盼下一个订单的时候,一件大家最害怕发生的事情发生了。 “那边说,这批货暂时还没有用完,要等等,但是我们这里每个月却以1比8的速度生产,养殖户和我们自己的加起来,每个月能生产10多吨成虫。这个数目很吓人。” 计划就这样被打乱了,不仅十几吨虫子的销路是个大问题,而且光这些虫子的饲料也不得了,0.5千克的黄粉虫1天大约吃25克麦麸类饲料,每500克麦麸成本就是5毛钱,十几吨黄粉虫1天要吃掉多少钱哪,这样吃下去,没等虫子卖出去,就先被虫子吃穷了。郎颖菲的脑子里全被黄粉虫占据了,做梦都做到自己头发上、身上都是虫子。
最后,她又把目光落在互联网上:既然互联网能给她送来第一笔订单,说不定也能送来第二笔、第三笔呢。于是,郎颖菲第一个注册了中国黄粉虫网,希望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看到她出售黄粉虫的信息。慢慢地,发出去的信息有了回应。 世界各地的订单通过她的虫网纷纷找上门,郎颖菲又一次用自己的智慧把问题解决了。 为了便于运输和销售,许多客户要求她把鲜虫简单加工成干虫,她算了算:1吨干虫的销售价是3.3万元人民币,除去各种成本每吨能赢利1万元,每个月各地订单量加起来超过10吨,1个月就能赚10多万元
长风破浪会有时
一年多的时间,郎颖菲已经把这块市场做得突飞猛进,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有了改变,使她具备了开发下一环节的经济实力。 经过订单风波之后,郎颖菲觉得这样靠别人下订单太被动了,如果能够自己给自己下订单,那才踏实。于是,她开始琢磨:外国客户花几百万买这么多的黄粉虫虫干作什么呢? 利用一次出国的机会,郎颖菲解开了心中的谜团,原来国外用虫干是去作饲料和食品添加剂。郎颖菲的心里又算开了账:如果把黄粉虫开发成添加剂直接投入饲料市场,即使利润没有出口高,国内也有巨大的市场量,这又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玉升,一直从事经济资源昆虫开发利用的科研教学工作,1994年开始研究黄粉虫的资源利用,他研发的黄粉虫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示范应用项目,获得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 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郎颖菲就开始和刘玉升教授联系,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深层次开发利用黄粉虫也是刘教授正在研究的课题:“要生产优质的鸭、优质的鸡,就需要优质的饲料,并且组成饲料的各种成分都要达到标准要求。在这个前提下,昆虫作为一种新兴的饲料资源,添加到饲料中是非常理想的。因为,昆虫体内含有抗菌肽和甲壳素,这些都是替代抗生素的天然物质。” 黄粉虫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6.58%,但把黄粉虫应用于饲料究竟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刘玉升用1000只两组肉鸡进行了5个月的应用试验,结果证明:食用添加了黄粉虫饲料的肉鸡成活率比食用等量国产鱼粉的成活率高5%,增重率提高13%,平均每只鸡还节省0.5元药费。养殖厂家也很愿意接受这类天然的饲料营养源。接下来,刘玉升又和学生一起研制了一套加工黄粉虫干粉的生产工艺方案。 不久,郎颖菲就按照方案要求建造了黄粉虫粉加工厂,年产量超过100吨,目前,国内许多饲料厂家正在积极地和她洽谈要求供货。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给自己下订单的愿望,而且因为加工后的黄粉虫粉保质期比鲜虫延长了两年,这也为她后期的销售赢得了更大的空间。 郎颖菲说,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和黄粉虫打上交道,但偏偏是这小小的虫子把她从当年的绝境中救了出来,让她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不仅还清了几十万元的债,还在全国建立了80多个大型黄粉虫养殖基地,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随着对昆虫产业认识的逐步加深,郎颖菲又开始了新的计划,黄粉虫仅仅是百万种类昆虫中的一种,黄粉虫可以实现工厂化规模生产,其他更多的、更有价值的昆虫应该得到进一步开发。2005年秋季,在刘玉升教授的指导下,解决了蝗虫越冬繁殖饲养技术,实现了蝗虫的全年循环生产养殖,同时,开展了蝇蛆、土元、步甲、斑蝥等各种用途的昆虫生产技术实践。看着她在绿意盎然的蝗虫养殖棚内忙碌的样子,记者很难相信就是这样一个弱小的身体竟然成了闻名全国的“虫老板”。 “今年,国家将实施‘昆虫产业救困扶贫行动计划’,省财政和省畜牧办也将资助推动昆虫源蛋白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我们公司是昆虫蛋白粉的生产承担者。我们计划在全国每个省都设立分公司,以进一步开辟市场,增加原料来源,把昆虫这个产业做大做强!”郎颖菲充满信心地说。 (本刊记者 钱秉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