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非洲

 sanmin 2014-04-27

走进非洲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海外项目探访﹙上﹚

( 2011年10月29日 )

  结束了长达27年内战的西非国家安哥拉,百废待兴。

  从首都罗安达市中心驱车一个多小时,便到了圣保罗区。初见安哥拉邮电部信息技术培训中心时,不免“惊艳”——一片黄泥地中,凸起一幢灰顶白墙、有着中国江南建筑风格的两层楼!

  “今天是个好日子。”安哥拉邮电部的官员说。他们正对培训中心项目进行初验,检验合格后,这个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承包的“交钥匙”工程,就可交付使用。这也是现代设计集团在海外的首个总承包工程。

  走进非洲,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新热点。在非洲,建筑施工类企业不少,但是像现代这样的设计企业,尤其是做总承包的设计企业,却独此一家。在设计市场与标准完全由欧美大企业把控的大背景下,非洲能否成为中国设计企业“走出去”的突破口?

  缘何选择非洲

  安哥拉是联合国确定的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抵达首都罗安达,除了中心城区有部分高层建筑,大部分是简陋的平房。来接机的中国司机小刘告诉我们,自1975年独立以来,安哥拉就处于内战状态,直至2002年全国实现和解,留下的是千疮百孔的城市和乡村。

  尽管百废待兴,当地人生活依然悠然自得。对于他们而言,速度和效率似乎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这一点,从我们入住酒店的小细节可见一斑:前台服务员看似认真地用电脑一一输入了我们的个人信息;可当记者临时提出要换一个房间时,麻烦来了!领班经理带着一大串钥匙楼上楼下跑,逐一开门,“哦,这里有人了,对不起,我们看看下一间”。每开一次房门,他都必须一把一把钥匙从头到尾试一遍——足足两个小时,我们才安顿好了。

  安哥拉在2005年开始进入战后重建,由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飙升,安哥拉把大量石油贷款用于重建,经济飞速向前,据说,2009年经济增长率曾经是世界第一,达到惊人的32%。全国主要公路重新贯通,城市基础设施也在全部重建中,这给了中国公司机会。刚开始,中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主要在安哥拉从事我国的援外项目,如今,不少“中”字头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扎根安哥拉,独立寻觅商机。

  不过,中国企业在安哥拉,大多仍停留在低端的劳务输出上。沿途,不少工地围墙上打着中国施工企业的招牌。而这,也正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流状况——主要在制造业和建筑承包领域享有声誉,在高端的智力服务领域的突破还比较匮乏。这种压力,对于建筑设计企业日益明显。“我国加入WTO后,一方面,国外企业不断涌进国内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挤压;另一方面,中国设计业走出国门,依然面临重重障碍。”上海现代设计集团董事长严鸿华说,“国际竞争国内化,让我们仅仅以上海或者国内市场为生存发展空间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需要在高端服务领域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与很多企业在“走出去”初期的“广种薄收”相比,现代设计集团的步伐更为谨慎。他们不是一开始就直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而是选择了非洲。“建筑设计市场是一个技术壁垒很强的市场。”现代设计集团副总裁龙革说,相比欧美一些发达地区,非洲的建筑市场具有活力和潜力。不仅因为非洲很多国家未来几年将有大手笔投入,还因为相对而言欧美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进驻不多、竞争不太激烈,有利于“初出国门”的中国建筑设计企业形成比较优势。

  从配角到主角

  傅玉龙,现代设计集团安哥拉邮电部培训中心原项目负责人之一,在安哥拉一待就是6年。“来安哥拉前,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这个项目使我变成了一个从设计、采购到施工的全过程业务管理者。”发生在小傅身上的变化,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成长。

  从1963年马里卷烟厂、火柴厂,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赞比亚党部大楼,现代设计集团在非洲已参与过近40个我国对外援助项目。在安哥拉,也曾作为中水电、中农机等“中”字头企业的分包商,做过大量学校和医院建筑的设计。“那些项目仅仅是单纯的建筑设计业务,我们认为,这已不符合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现代设计集团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张国强说。

  一直以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普遍通行的是“平行承包模式”。一个工程项目,设计院一般只承担前期的勘察设计环节,完成设计后,再交给施工单位施工。过去,这种模式较好地满足了计划经济下对资源分配管理的要求,但由于人为割裂了行业价值链,导致责任主体不明、管理协调成本高企。“如今,工程总承包已成为国际工程项目的主要实施模式。”张国强说,在他们接触的海外项目信息中,有80%左右属于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或BOT(建设运营转让)等类型,单独委托设计的少之又少。因此,大力发展海外业务,必须调整业务结构,思考如何以“设计为龙头的国际工程总承包”打开海外市场。

  安哥拉邮电部培训中心项目,就是这一转变征途中的“第一站”。

  2005年,现代设计集团获悉中国企业华为公司将捐资建造安哥拉邮电部培训中心项目后,便为其提供了一个初步设计方案。没想到,当时的安哥拉邮电部部长利西尼奥·里贝罗及其同事,对这个有着中国江南建筑风格、简洁轻巧并结合局部玻璃幕墙的设计方案一见倾心。之后,里贝罗到上海,看到东方明珠、上海博物馆、金茂大厦等上海80%以上的标志性建筑出自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时,更是认定:“安哥拉邮电部培训中心项目非现代设计集团莫属!”

  当然,这样的一见倾心,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图。我国驻安哥拉的一位外交官毫不讳言:“目前,在安哥拉的施工承包类企业较多,但以设计为龙头的技术型企业还很少。现代设计集团走出来是一个突破,加上上海设计和管理人员做起事来,不分昼夜,严谨细致,这种勤劳务实的风格,也令当地官员赞叹。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上海速度’”。

  小傅介绍说,“安哥拉的经济虽然不发达,当地不少官员却有着海外留学的经历,他们见识过也能够接受最新的设计理念,对于中国的快速发展模式比较认同,而现代设计集团向当地提供的设计成果以现代、经济、合理、适用为设计理念,并不因非洲国家经济上相对落后而提供技术落后的设计产品,这使得现代设计集团在当地更容易被接受。”

  机遇和实力,让现代设计集团从原先只是承担设计环节的“配角”,到担当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商的“主角”,承揽了安哥拉邮电部培训中心项目。

  入乡的“必修课”

  安哥拉邮电部培训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2344平方米。这样体量的建筑,在中国可能并不值得一提。然而在非洲,难度就非同一般了。

  2006年,当现代设计人员初到安哥拉时,如今的培训中心所在地还是一片荒地,周边只有一些简陋的棚户。第一批6名管理人员在一座破旧的平房上搭上几块木板,用石膏板做墙,用铁片瓦盖顶,就当成了宿舍。罗安达连续几年被评为全球消费最贵城市,蔬菜奇缺,2006年时一棵卷心菜折合人民币25元,“把美元当作人民币用”,是那时中方人员的比喻。

  更考验人的,是令人担忧的治安和卫生状况。在安哥拉6年,现代设计集团的设计人员遭遇过歹徒持枪劫车,也有人不幸“中招”得了疟疾。

  设计标准上的融合,也是“必修课”。安哥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本国设计和建造标准,安哥拉邮电部培训中心的设计团队借鉴欧洲标准,同时又参照了中国的标准,以期找到最适合安哥拉的做法。

  “真正的考验,并不在于体力和设计环节,而是在于对项目的管理。”傅玉龙说,由于文化、语言、教育背景、身处环境的不同,只要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沟通好,就可能导致采购产品的错误,或者是长达几个月的时间损失。

  还有一些施工单位的遭遇,更令人哭笑不得。由于安哥拉的工业几乎是空白,施工所需建材、机电设备甚至生活物资均要从中国运来。经常有施工企业在安哥拉提出材料采购计划后,没有向中国国内的供应部门声明发货次序,国内便根据采购次序发货。结果常常是需要钢筋时,发现收到的是装饰材料;而需要装饰材料时,却发现集装箱里装的是生活物资。施工企业不得不到处高价买其他公司已经到港的物资,或者因此而耽误工期。

  几年的磨炼,现代设计集团不断学习和总结如何依据非洲项目特点、文化习惯和工地实际,加强项目管理,慎重选择分包商。如今,他们与上海城建集团等国内施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业务上形成优势互补,为上海企业“走出去”探索了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