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品种很多, 繁殖的方法也比较复杂, 总起来可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也称种子繁殖。由种子产生的幼苗叫实生苗。种子繁殖的优点是繁殖量大, 常用于草本花卉。木本花卉很少用种子繁殖,主要是开花晚, 而且不能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 常出现退化返祖现象。 无性繁殖, 又称营养繁殖。它是利用花卉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培育新植株的方法。无性繁殖常用的方法有分生、压条、扦插、嫁接。它的优点是成苗快、开花早, 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现将上述几种繁殖方法分别简介如下: 种子繁殖 1. 种子的培育 要想得到优良的种子, 首先要选择生长发育良好的母株, 加强肥水管理。在自然条件下植物的授粉主要靠昆虫、风力作媒介, 在家养条件下, 特别是在室内开花的花卉, 通常不具备上述媒介条件, 应采用人工授粉。方法是: 在花药成熟、柱头分泌黏液时, 用新毛笔蘸取雄蕊的花粉, 撒在雌蕊的柱头上。花期长的植物, 可多次授粉, 如君子兰、朱顶红等。采用人工授粉可提高花卉的结实率。 2. 种子的采收和贮藏 花卉种类繁多, 种子成熟期长短不一, 应经常观察成熟情况, 及时采收。采收的种子要及时脱粒, 风干。选择子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收藏备用。种子贮藏条件的好坏, 是影响种子寿命的关键。多数 花卉的种子充分干燥后, 可放在密封的瓶中, 置于干燥、黑暗和温度较低的地方保存。但蔷薇、桂花的种子采收后应进行沙藏, 牡丹、白兰花等花卉的种子则应随收随种。 3. 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种子通常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和空气条件下才能萌发。 (1) 水分: 水分是种子发芽不可缺少的条件, 种子吸水后, 内部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而发芽。为了促进发芽, 常对一些种子进行冷水或温水浸种。为了保证种子发芽必需的水分, 播种后应适量多浇水,特别在种子萌动时, 不能缺水。但长期水分过多, 也会因通气不良,造成种子腐烂。 (2) 温度: 各种花卉由于原产地不同, 所以种子发芽要求的温度也不同。耐寒性宿根花卉及露地二年生草花的种子, 其发芽最适温度为 21~27℃, 一些不耐寒花卉的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 27~32℃。 (3) 空气: 种子发芽需要吸收充足的氧气, 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因此, 播种后要注意通风透气, 才能有利于种子萌发。 (4) 光线: 多数种子在发芽前不需要光照,盆播后放在室内暗处即可。但大岩桐、 凤仙花、 四季海棠等种子发芽,都必须有充足的光照。 4. 播种方法 (1) 播种用土及其处理: 要选择排水良好、 疏松而肥沃的沙质壤土。可用旧盆土,或用腐叶土、 园田土、 细沙土配制。为了保证苗齐,苗壮,不受病虫危害,播种前最好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最简易的办法是暴晒。如用土数量不多,可用锅蒸或炒,对土壤高温处理 20~30 分钟,消毒后土质疏松;如用土量较多,可向播种土喷 1000~2000 倍乐果或100 倍的高锰酸钾消毒, 用塑料薄膜密封一昼夜, 达到熏蒸消毒的效果。喷后放几天, 等药剂挥发后即可使用。但一般生长习性强壮的花卉, 可不消毒, 用干净的素沙土播种即可。 (2) 播种方法: 选用新花盆, 用瓦片把盆底排水孔盖上, 填入粗沙或炉灰渣2~3 厘米, 作为排水层。然后加培养土至盆沿, 摇动花39 盆, 把土墩实, 使盆面平正, 即可播种。 点播: 家庭养花, 一般繁殖量不大, 多采用点播的方法, 即根据播种需要, 选用大小合适的花盆, 按一定距离将种子种在穴内。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子粒较大的种子。 撒播: 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面上。撒播适用于大量种子繁殖和子粒细小的种子播种。对于特别细小的种子, 可事先与潮湿的细沙土混合, 然后再撒播, 避免播种不匀。 条播: 适合用阳畦和木箱播种, 特别是当种子品种较多, 数量较少时, 常用这种方法, 便于区别。 (3) 覆土和浇水: 播种后应立即覆土,厚度以种子直径的 2 倍为宜。覆土过厚,空气不足,影响种子萌发,同时还常造成种子发芽后因压力太大,长不出苗来;覆土过薄,影响种子吸收水分,不利于萌发。大粒种子用手直接撒土,小粒种子可用窗纱或纱布慢慢筛土覆盖。 覆土后及时浇水, 一般用水浸法。可用干净的脸盆作容器, 盛上清水, 将播种的花盆放入其中, 使水慢慢浸透, 子粒较大的种子也可用喷壶或家用卫生喷雾器喷浇。浇水后, 用木板、玻璃、报纸盖住, 但要留缝透气。过几天视土壤含水情况可再浇水一至数次,直至幼苗出土。 (4) 管理和移栽: 小苗出土后, 要揭去覆盖物, 使之逐渐见光,长出2~3 片真叶时, 应及时移栽或上盆。一时不便移栽者, 要注意40 间苗, 同时施用少量稀薄液肥, 促使幼苗茁壮成长。 分株繁殖将丛生的植株分离为各自单独生活的新植株, 称为分株繁殖。幼株不仅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 而且具有相当发达的根系, 所以成活率高, 生长快, 是家庭养花经常采用的繁殖方法之一。常用于灌木和宿根草本花卉的繁殖。 1. 分株的时期 (1) 春季开花的花卉: 一般在秋季分株, 使其损伤的根系在秋季得到恢复, 来年春天根系就能吸收水分和养料, 供给新株生长、开花的需要, 如牡丹、芍药、腊梅等。 (2) 秋季开花的花卉: 一般在春季发芽前分株, 如玉簪、菊花、天门冬等。 (3) 其他花卉: 有些花卉, 在室内条件下, 一年四季均可分株繁殖, 常在开花后结合换盆进行分株, 如朱顶红、君子兰等。 2. 分株的方法 将母株从盆中磕出, 或从地下全部挖出, 并去掉一部或全部宿土, 使根系裸露。灌木类要看准分割部位, 使分株的枝条和根系选择合适, 球根类便于看清子球在母体上的着生位置, 分株时既可不损伤母株, 又可使分殖的子株根系完整, 是采用较多的分株办法。 不把母株整棵挖出, 只从旁边切取一部分用来移栽。此法常用于植株较大, 萌蘖力强, 不便或不必全部挖出的花木。如紫薇、石榴、八仙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