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盆景是自然山水风光的缩影。主要选用各种山石, 有时也选用木炭为材料, 经过艺术加工, 然后在特别的盆中布景造景。制作时要吸收大自然的山水美景作加工题材, 如黄山之雄、华岳之险、雁荡之奇、漓江之秀、太湖之美等等, 经过提炼创造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品, 使山河之美景浓缩于一小盆中。山石盆景以山石材料为主体, 有时也可点缀植物及其他配件, 以增添情趣和生气, 或突出主题。 1. 山石盆景的分类 山石盆景可分为水石盆景、水旱盆景、旱石盆景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壁挂盆景和专供赏石的供石盆景 5大类。 (1) 水石盆景: 这是山石盆景中较常见的形式, 主要表现有山有水的景物, 如江南水乡、海滨景色、太湖风光、桂林山水或江边丛山峻岭、江中帆影点点等。它把石料经加工后置于浅水盆中, 以表示层峦叠嶂, 险峰危崖。盆中贮水, 并有植物及小型摆件作点缀。山水盆景是经过提炼, 高度概括的艺术品。 “一峰则太华千寻, 一勺则江湖万里” 。它比树桩盆景的容量更大, 内容更丰富, 令观者恍若置身于名山大川之中。 (2) 水旱盆景: 以山石、植物、水和土为材料, 盆景有水也有土, 水与土之间用沙石或水泥分隔而又不露出人工痕迹的方法, 以保证土中植物正常生长。或用驳石作池, 注入一池清水, 也可用白沙表示溪流、河床, 这类盆景可以表现水旱兼备的自然景观。 (3) 旱石盆景: 将山石置于旱盆, 盆中全部盛土, 盆景界称其为267 “浅盆薄土”造景法, 可表现草原、森林、沙漠、绿洲等风貌。如有栽植树, 可按树桩盆景管理法养护。 (4) 壁挂盆景: 又称镜框式盆景,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有装饰性的盆景形式。它吸取了浮雕、木刻、贝雕、挂屏等工艺和山水画的技巧而发挥创造的新型盆景, 它的特点是画面立体、层次丰富、意境深远而又有生命的艺术品, 深受人们欢迎。一般用大理石、浅口盆、盘, 或用瓷质、木质板块作画框, 粘上浮雕山石, 置土栽种小型树木花草, 用人物、房舍、帆船、飞鸟、走兽等小摆件点缀, 使之如画屏挂于墙上, 玲珑别致。 (5) 供石盆景: 供石又称摆石或孤赏石。将山石置于无水浅盆或茶几上。山石通常选用形状奇特、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质地好的硬石, 一般不配置植物或其他配件。 2. 山石盆景的造型 山石盆景的布局和造型是很重要的。按其峰峦形态及数量, 山石在盆中配置的形式可分为独峰式、双峰式 (对峙式)、散峰式、聚峰式、横云式等。 (1) 独峰式: 又称孤峰式、独秀式。一个盆内只放一块峰石, 拔地而起, 石上加工出明显的层次, 丘壑、山径。一般用圆形盆, 山石置于盆中心偏侧处, 布局以高远为主, 其高度常大于盆的长度, 为盆长的1. 3~1. 5 倍。 (2) 双峰式: 又称对峙式。一盆中设置两山, 左右对峙, 隔水相望。 (3) 散峰式: 由3 组以上高低、大小不同的峰石组成, 从俯视可见山石组成不规则的三角形或多边形, 分散排列。峰石以单数为佳,根据盆的大小可由 3、5、7、9 组峰石组成, 但定要疏密有致, 高低错落, 并且一定要有一组最大的主峰。 (4) 聚峰式: 又称连峰式、群峰式、山峦式。盆中多峰群聚, 但主峰突出, 高低差参, 群峰有聚有分。按透视法排列, 有大, 有远小, 近大; 有密有疏, 层峦叠峰。可表现山重水复、群峰竞秀的自然268 景色。 (5) 横云式: 山石纹理除纵向外, 还有横行线条, 层层叠叠状如横云漫空, 称为横云式。 山石盆景尽管造型多种多样, 但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运用构图、透视、造型等艺术原理, 做到主次分明; 如群峰屹立, 必有一主峰占显要地位, 其体积和高度都要占绝对优势。布局时避免刻板, 要富于变化, 山要高低起伏, 疏密相间; 岸要曲折延伸, 时隐时显, 藏中有露。 我国山水画要求“三远” , 即高远、深远、平远, 意为表现出高度、深度和远度: 山石盆景也要力求表现出景物之三远, 当然有的以高远为主, 有的以平远为主, 不一定在同一盆中同时做到三远。盆景中的远山宜低矮平浅, 近山宜高耸峥嵘, 符合透视原理, 远近自分;如两石间距离较远, 则可显水面开阔, 而表现出平远; 在山石造型加工时作出一些半露半藏的层次或曲折的山径, 以及山峰在水面上形成S 形回旋排列, 也可造成深远的意境。高远一般都以独峰式或双峰式来表现。 布局有时也要讲究比例, 使大小有对比, 以小衬大, 才能显出山之气势磅礴, 水之辽阔深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