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石盆景(二)

 mxjxm 2014-04-28

3. 山石盆景的制作

山石盆景的制作, 一般先确定主题, 进行艺术构思, 然后选择石料并加工, 选盆, 根据立意布局上盆, 最后种植点缀植物和配置摆件。

(1) 石料的选择: 山石盆景中山石造型很重要, 它既要符合主题的艺术构思, 又要保持山石本身的自然美, 因此在制作前必须选好接近构思的石坯, 以免过多的人工雕琢, 使人产生矫揉造作之感。同时, 选择适当的石料可以少费工夫, 事半功倍。

制作山水盆景的石料有松石和硬石两类。松石质松, 内有毛细孔隙, 易吸水长苔, 也易雕琢加工; 硬石质坚, 不易吸水长苔和点种植物, 加工也较困难, 但它们的天然纹理较美, 形态较奇特, 可制成峻峭挺拔的山峰。岩石种类繁多, 能作盆景的只有 30 种左右, 下面介绍几种。

①松石类:

沙积石: 这种石料是由碳酸钙和沙泥凝聚而成, 有土黄、褐、红棕等色彩, 产于长江流域各省。沙积石又可称作吸水石、水秀石。

浮石: 由火山口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凝而成, 含有许多孔隙。比水轻, 质地比沙积石松。产于吉林长白山天池和黑龙江嫩江地区火山口附近。

芦管石: 古代植物化石, 质地与沙积石类似, 常散落在风蚀后的山野间及沙漠的低地上, 呈竖管状。细如麦秆, 故又称麦秆石; 粗如牛腿, 上有天然孔洞, 外形富于变化, 便于加工。

珊瑚石: 又称海母石, 由珊瑚及贝壳遗体聚积而成。产于海南、广东、福建沿海一带, 以及古海洋遗址的层积土中, 其质地软硬很不一致, 但都含有盐分, 在制作盆景时要用清水长期漂洗后, 才能在上面点种植物。

②硬石类: 硬石都由碳酸钙组成, 质地坚硬, 由于流水的冲刷或表面遇到含酸的水分, 发生岩溶现象而形成各种美丽的纹理、沟漕和洞。

斧劈石: 又称剑石, 这种石料具有纵形线条的丝状、条状或片状纹理, 多呈灰黑色或灰色, 敲击则常呈片状剥落, 产于江苏武进, 用做盆景可表现高耸挺拔的悬崖峭壁。

英石: 又名英德石。它的纹理较细腻多变, 形态较自然, 多呈灰色。

产于广东英德。它可以表现盆景中的崇山峻岭以及江、海中的礁石。272 千层石: 一种层积岩, 具横向纹理, 在银灰色中间夹杂一层层淡灰色的纹理, 有的中间还夹有砾石。产于江苏太湖。

灵璧石: 其外形与英石相似, 但表面缺少皱纹, 敲击声清脆悦耳。产于安徽灵璧。

钟乳石: 它是灰岩溶洞中的碳酸钙逐年积聚而成, 千姿百态。外层黄棕色, 内层白色。产于广西、贵州、浙江等石灰岩溶洞中。

石笋: 在石料中夹有白色砾石, 因此又名白果石。外层呈青灰或紫色。砾石未风化的叫龙岩, 风化成一个个小洞的, 称风岩。产于浙江。

树化石: 它是古代树木的化石, 因此具有树木特有的纹理, 呈棕色或灰黑色, 是石中珍品。产于浙江金华、永康等地。

除上述几种石料外, 尚有许多石料可以开发利用做盆景材料。例如, 近年还出现以水泥为材料, 调以色彩, 利用雕塑技艺制出的许多人造山石; 又有人利用煤炭在炉中燃烧后的一些造型奇特的煤渣, 代替山水盆景的石料。凭自己的审美观点和识别能力, 拣一些形态类似山峰、山峦的废弃煤渣块, 用水冲洗干净, 再将其浸在水中, 约 1 小时后取出, 用优质水泥均匀地撒在其表面上, 然后将其置于室内阴凉处风干。这样干后的煤渣块便成了假山石, 面对这些以假乱真的“峰、峦、岫、嶂” , 就可以酝酿构思布局了。待到胸中有“谱”后,就可以进一步进行加工。

(2) 山石的加工: 山石需要经加工才能表达我们所需的造型和意境。一般加工方法有锯截、雕琢和胶合 3大类。

①锯截: 山石盆景中选用的石料底部一定要锯平, 才能摆稳。在锯前应对石料进行仔细观察, 把不是最优美的、最不符合立意的部分据截下来。因此划好据截线很重要。可将山石欲切部分慢慢浸于水中, 上下移动, 看此线应在何处造型最佳, 画下来就是锯截线。

锯松石可用一般钢锯, 硬石可用电动金刚砂锯片锯截, 锯时要保持锯面平整, 锯下碎石又可做衬石用, 也可做胶合时用。

②雕琢: 山石盆景所用的石料除锯截外, 还要进一步在石上雕琢沟纹, 可以参照我国山水画技法上的多种“皴 (拼音 cūn ) 法” 。所谓皴法是描写峰峦的笔法, 能表现出各种山石立体画面的艺术效果。273 皴法是我国历代画家对大自然山体外形的艺术概括, 是中国山水画特有的表现技法。不同的皴纹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如苍莽、雄浑、挺拔、秀丽、粗犷等。自然界的山石表面具有不同的纹理和起伏, 艺术家就用不同的皴纹来表现不同的山石纹理。如有的石纹四拂, 像剥下的麻皮, 则用披麻皴; 有的石纹卷曲, 如天上的卷云, 用云头皴; 有的如刀斧劈过的痕迹, 棱角分明, 用斧劈皴; 有的如荷叶筋络, 四下垂流, 用荷叶皴; 有的石纹层层叠叠, 如折断的云片糕, 用折带皴;有的弯曲松长, 像解开的绳索, 用解索皴; 有的纵横交错似乱柴, 用乱柴皴等等。在制作山水盆景时, 可根据山石的质地和所要表现的内容, 选择适当的皴法。

一般雕琢常用皴法有图182中所示的 5种: 披麻皴, 云头皴, 斧劈皴, 荷叶皴, 折带皴。

披麻皴: 用于表现中高缓坡山峦和土山外貌, 如江南山水的形式。适用于砂积石、珊瑚石等松质石料。

云头皴: 可表现苍山秃岭, 古老的山峦。大多适用松质石料, 具有苍莽遒劲的姿态。

斧劈皴: 用于表现火成岩的山岳崩坏形态及高耸山峰, 像斧劈留下的痕迹。多用于斧劈石、英德石等硬质石种。

荷叶皴: 用于表现花岗岩岗岭久经雨水冲刷的山岳轮廓, 石沟深陷、垂流四下。适用于松质石料。

折带皴: 用于表现水成岩的山岳, 特别是其崩断转折之态。具有天然折带的石料很多, 例如砂片石、千层石、砂积石等石料。

雕琢时要因石制宜, 随形琢纹, 使自然美和艺术美有机结合, 而看不出斧凿痕迹。

雕琢的工具最好用硬质合金钢制成的一头尖一头扁的小凿锤。扁头用来凿沟壑, 尖头用来琢洞穴及小的纹理。先琢出山峰和沟壑, 再凿出粗纹, 然后用钢锯拉出细纹。在雕琢时因石料质地软硬不匀, 所以先要轻轻试探一下, 再根据软硬程度使力, 否则对疏松处用力过大, 会大块崩裂而造成石料报废。琢到坡脚及细巧之处要由下往上,由外向内, 轻轻雕琢, 以防断裂。 ③胶合: 经锯截、雕琢之后的山石, 往往还不够理想, 有的形态不够完美, 有的雕琢不小心而有破绽, 所以尚需把几块石料拼接在一起, 或进行贴补, 这就需要用胶合的方法。胶合材料可用 500 号以上的水泥或树脂胶。为使不产生明显接痕, 可在水泥中调入与所胶合的石色相近的颜料, 或在水泥未干时用毛笔在接缝处刷上同一石料的细粉。胶合前要把石料洗干净, 待充分晾干后, 先在盘上铺一层纸, 以免石料和盘面黏合, 然后把石料先在纸上试拼, 找出理想的组合拼接方式, 再行拼接。胶合后的几小时内, 必须刮除洗清石上的水泥, 再置于阴处养护 3~4天, 每天喷水2~3 次, 直到水泥硬固为止。

硬石胶合时要留出缝隙与洞穴, 以便于栽种植物。

(3) 种植和点缀: 山石盆景中的绿化和点缀, 也是盆景艺术中的275 重要一环, 这样可增加勃勃生机, 并可以用植物调整比例和重心, 分隔层次, 使其更似自然山水的景观。

①植树: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树种。以终年长绿、株矮、枝细叶小、根系发达、生长缓慢, 但适应能力强、便于管理的品种为好, 如五针松、小叶罗汉松、金钱松、真柏、地柏、翠柏、黄金柏、虎刺、火棘、小叶黄杨、六月雪、西湖柳、各种矮生竹类以及草本植物兰花、小菊、文竹、半支莲、翠云草、书带草等。

种植位置要符合自然界生态规律, 山脚缓坡一般为高大挺拔的乔木, 而长在石缝中的树木则树姿奇秀、苍古、树干盘曲、根系多裸露。从透视原理配置种植时, 应上小下大, 远小近大。在小型盆景中常“以苗代树、以草代本” , 如用景天科的一些细叶常绿草本植物来代替树木, 或用微型盆景的成型树桩移植于大型山水盆景的山石上,这样不但比例协调, 也易于成活。

按布局构思在计划种植的部位, 事先凿好与根球相应大小的洞穴, 栽好后露土部位最好用青苔覆盖, 以保土保湿。初种时, 要特别精心管理, 经常喷水保温。成活后如是种在松质山石上, 因为吸水性好, 植物可自然吸水生长, 但也要定期喷水洗尘。在硬质山石上种植物, 因不能吸水和渗水, 可在两石拼接时留好栽培植物的缝隙, 或在石上开凿槽穴, 然后栽种植物。或用棕皮包裹植物带上的根系, 并使之绑附在山石后, 仅露枝叶, 不见根干, 但要特别精心管理, 以免缺水。也可于根系下粘贴棉纱或海绵延伸入水中, 以毛细管吸水的方式供应根系, 但这要在视线看不到的地方才能这样做, 否则影响美观。

②铺苔: 也称为“铺翠” , 也是绿化山石盆景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既可以消除山石斧凿痕迹, 又可显示青山绿水的自然美。

山石盆景, 一般置于水中, 山水结合, 既幽又美。它是大自然峰、峦、岫、嶂和丘、壑、峡、谷的缩影。如在石隙纹理、谷底树丛上种植苔藓, 可使其形态更具神韵, 使山水有真实感。山石盆景的石料分硬石和软石两大类, 硬石质坚, 纹理形态好, 经得起雕琢; 软石质松、能吸水, 长苔较容易。

苔藓是一种不开花不结果的低等植物, 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但因276 其没有维管束的输导组织, 所以长得矮小。根为假根, 由单细胞组成, 以固着作用为主, 兼有吸收水肥的作用。叶也可吸收水肥。苔藓喜阴湿, 能蓄大量水分, 且可以生于山石表面, 不需深厚土层。

首先要选择苔藓的种类, 在城里最好选择生长在滴水的屋檐下或墙脚边、亭台、水池边的苔藓。常见的种类有葫芦藓、立碗藓、丛藓、银叶真藓等。而深山老林里的苔藓, 虽然生长茂盛, 但由于生态环境大不相同, 适应性较差, 影响成活率。

铺苔是简便的, 有人工上苔和自然上苔之分。

人工上苔法: 包括接种、贴苔和营养育苔 3种方法。

在吸水力强的松石上接种青苔, 是将自然生长于阴湿处的绒毯状青苔搓碎、研细, 调成糊状, 再用毛笔把其刷在山石上, 置盆景于半阴潮湿的地方养护, 10天左右就能长出青苔。

贴苔是将自然生长的苔藓带土连根铲下, 在山石需贴苔的地方先用泥浆涂刷, 再把苔藓贴上, 在半阴处养护, 也能成活。

营养育苔是在春夏季将制好的松质山石在河水或雨水中浸透, 然后经常用淘米水浇灌, 或用山芋粉、洋芋粉等加水调匀后涂在石上, 再用温草或蒲包盖于石上, 置阴处, 经常喷水保湿, 7~10天也能上苔。

自然上苔法: 将制作的山石盆景加水后置于阴湿处, 经常喷水保湿, 加上雨水淋沐, 数日后能自然上苔。

③放置摆件: 山石盆景内, 适当放置一些小型摆件, 可深化意境,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还可以用适当比例的摆件, 衬托山之高远。山石盆景中的盆越浅、亭台越小、树越矮, 便越见山之高大雄伟, 气势磅礴。因此盆景中的景物摆件必须严格讲究比例, 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

摆件的种类很多, 有亭、台、楼、阁、茅屋、庐舍、寺庙、桥、塔等建筑物; 有渔夫、农夫、牧童、书生、仕女等人物; 有禽鸟、狮、虎、虫、熊猫等动物; 还有小舟、帆船等物件。摆件的制作材料可以是陶质、瓷质、石质、木质材料, 也可以是金属如铅、铝、锑、锡等, 有时也用水泥。陶质配件以广东石湾、江苏宜兴、福建泉州制的为上好。石质配件一般用青田石或劣质软玉石雕刻而成。金属配件277 必须使用不易生锈的金属材料浇铸。木质摆件一般多由自己雕刻而成, 涂以油漆。也可用塑料制成的摆件。

摆件的点缀要根据主题因景制宜, 以少胜多。如江、湖等水景可放置帆船; 桂林山水、武夷风光则必须放置竹排; 亭子宜放置丘顶、山腰或临水处, 环境宽敞, 似可登眺; 茅屋宜于山腰隐处; 塔宜置次峰、崖头或江岸高处, 小桥置断岸坡堤; 风帆点点, 远近相宜, 与山呼应。人物选择, 身份要与环境对应, 如书生、仕女息于亭榭之中,负网渔夫在溪畔, 荷锄农夫在田园等。动物选择也同此理, 牛羊在山坡草原, 行马在途中, 熊猫伴竹林, 白鹤浴松溪, 鸡犬傍村舍等等。

每件人物动物都与其恰当的环境相配合。

摆件可用水泥粘固, 也可用油灰粘牢。小舟若在浅水中可直接于盆底放置, 盆水较深时, 可垫以小块有机玻璃, 以免舟浸水中。金属摆件一般用万能胶水粘接。小配件置土面时, 用火漆或松香粘上小钉, 插入土中固定。

(4) 山石盆景的景盆: 山石盆景用的浅盘, 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下面有四个脚的为好, 盘面要平整, 色泽以白色较好, 能把水面显现出来。其中以汉白玉制的最为名贵, 也有用大理石磨制成的。现在也有用水泥的水磨石和硬质塑料制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