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王寅列图书馆 2014-04-28

                 ——读《资治通鉴》唐纪

         运行管理部现金中心王寅列    

    唐太宗是一代明君,在他的领导下,开创了“贞观之治”,边疆稳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们安居乐业,一片祥和与和谐。有学者认为,这与“玄武门”事件有关。当然,李世民在隋末的一片混战中,带领“凌烟阁”24功臣平定四方,开疆拓土的功劳,这里不细表。不管他是出自于什么样的心态,“贞观之治”是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

在唐太宗时期,有一位大臣——魏征(原系太子李建成的官员,玄武门事件后,唐太宗收为谏官。),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见,经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见,唐太宗也因为能听取正确意见,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唐朝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魏征病死后,唐太宗痛哭失声,非常悲伤,下令为魏征立碑,亲自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太宗时常想念魏征,感叹的对群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把魏征比作是一面镜子。

“减轻赋税,休养生息”就是魏征提出的,在这之前也有其他大臣提出过,但是,鉴于当时的情况,没有及时采纳,而魏征就罗列了历史现象与事实,证明“减轻赋税,休养生息”的必要性,唐太宗采纳了。而且唐太宗作为重要的基本国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是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也是一个理财的理念,我们大体归纳如下:

    首先,重视农业,以人为本

    为了重农,唐太宗采取了“抚民以静”、“劝课农桑“、“不夺农时”、“与民休息”的政策。《资治通鉴》载:贞观元年“三月,癸巳(十日)皇后帅内外命妇亲蚕”。就是皇后率领皇宫内外官员们的母亲和妻子进行亲身养蚕的典礼。贞观三年正月,唐太宗行“藉田”仪式,“亲祭先农,躬御来耜,藉于千亩之甸”。太宗亲耕农田以奉祀宗庙,并寓劝农之意。贞观五年,有司向太宗建议,二月吉利,应为皇太子举行冠礼(男子二十岁成年加冠节礼仪),但二月正是农忙季节,太宗说:“农时最急,不可失也”,将太子的冠礼改在十月进行。强调“耕稼”的重要,一切活动要不误农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唐太宗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专门设置了治水的机构和官员,以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建设。贞观年间约修了二十余处水利工程,居于唐代之首。 

    其次,轻徭薄赋,取之有度

    主要体现在轻徭薄赋,取之有度具体表现为当时实行的租庸调制。

    为什么除租庸调外,还征收户税和地税?其主要原因是,唐朝的官吏、太学、四门等官僚地主们都不负担租庸调,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通过户税和地税的征课,使原来不负担租庸调的人也不得不交税。开始户税和地税只是作为租庸调的补充,后来由于形势的发展,也变为重要的税收了。户税和地税在财政收入中份额的增加,成为向“两税法”过渡的前提。

    再次,唯才是举,惟在得人

    不仅对待亲戚,就是对待立下过功劳的故旧,唐太宗也能坚持“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唯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贞观政要·公平》)。他即位后提拔了房玄龄、杜如晦等一批确是“才行兼具”的故旧,但对另外一些庸碌之辈则不予重用。当这些人牢骚满腹,议论纷纷之时,唐太宗劝告他们说:“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贞观政要.公平》)?教育他们不要忘了是百姓供给自己衣食,任用官吏是为了安抚百姓。没有治国安民的能力怎么能够担任要职呢?因此,  自己只能不问亲疏,就看有没有德才了。

    第四,崇廉嫉贪,戒奢崇俭

一是不修宫殿 二是不搞封禅 三是不受贡奉四是丧葬从简。

当我们进入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迈入电子化时代的时候,特别是我们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以是遥远的过去。但是,唐太宗的治国理念,理财的理念可以扬弃”的“借鉴”。

这虽然是一个宏观的理念,但是,对于金融行业的员工来讲,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无论是前台,还是中后台,离不开“服务”,我们在工作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及时总结归纳,扬弃糟粕,取其精华,借鉴于历史,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就一定会达到我们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0一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