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会市贞山贞仙祠

 道场所志 2014-04-28

          贞山,原名广正山,位于四会市城区西南两公里处,山高648米。唐朝大历年间(766-776年),为祀烈女徐氏,曾改称烈女山。贞元十七年(801年),因文氏贞女升仙,德感民间,始易名贞山。北宋时,因避皇帝赵祯讳,改为真山。明朝复名贞山。山座南向北,冈献层叠,曲涧澄潭,翠色岚光,蔚然深秀。当雨过天晴,遍山青翠欲滴,景色迷人。明朝已赋予“贞山雨霁”雅称,列为四会古八景之首,声名远播。山上有三池,暴布飞流,四时不绝。龙池旁有石擅,侧有修竹下垂,风至常自扫擅。据传在此求雨取应,泽润民生。山间有摩崖,崖旁有潭曰“化身”,水深澄澈。溪涧有平尾仙螺,俗称“无笃石螺”;有半边褐色仙鱼,俗称“煎爖鲫鱼”。山上有麻蓝、水碗、梳妆镜等奇石,亦传为仙迹。千多年前,曾建贞烈祠,以祀文仙。虽屡塌屡修,但终致颓废。今山下贞仙祠,高洁幽静。乡民祭祀,接踵而来;四方游客,慕名纷至。词前六角亭,可供歇憩。词右和尚冈矗立的天音塔,雄伟壮观。扶摇登临,眺望远山近色,令人心旷神怡。巍峨的塔姿与肃穆的贞仙祠,互相辉映。山麓开有果木园,分别栽种柑桔、荔枝、桃李、乌榄、竹子和白花油茶。花发果黄,清香四溢,使人赏心悦目。今日的贞山,有新筑四会至肇庆的公路经过山前。结伴寻幽探胜者络绎不绝,每至重阳佳节,登高人群数以万计。贞仙祠 原名贞烈祠,又名仙女坛,位于贞山谷口,祠为道观式庙宇,供奉文姑金身塑像,由道士住持,一千多年来香火不断。贞仙祠始建于1300多年前的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多次毁于风雨和山泥倾泻,现在的贞仙祠是1982年旅港同胞苏东林先生捐资重建。据传闽粤有三女神,即秦代的德庆龙母庙的龙母、唐代的四会文氏贞女贞仙、宋代泉州渭洲岛的天后(亦称天妃)。天后属海神,龙母为江河神,而海、江河危险性大,船民每祭海河神以祈平安,据传亦有灵验者,故沿海一带多建有天后庙、宫。而江河一带,多建有龙母庙。文氏贞女为祀地方神祗,历来晨香夕灯,岁月不懈。据传文氏贞女升仙后庇护一方,尤以天旱求雨最为灵验,泽润民生,西江(珠江三大支流东江、西江、北江之一)及珠江流域一带有众多善男信女前来谒拜,影响深远,深受尊崇。德威民间,清光绪初年,文氏贞仙受圣恩敕封为“惠泽”称号,仙迹不径而走,故在西江一带知名度很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