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才是最好的纪念:马尔克斯作品经典语录

 busang 2014-04-28

                         ------疏桐儿

转自: http://history.sina.com.cn/myd/wjd/2014-04-18/161288790.shtml

在2013年的文学畅销书榜单上,拉美作家《百年孤独》这部经典出现在多个版本的畅销书TOP10光荣榜上。何以解释国人对马尔克斯的偏爱?这还是与莫言的诺奖效应有关,只不过,这种效应在2013年表现得较为含蓄,穿上了马尔克斯的“马甲”,有点玩深沉的味道。事实上,芸芸众生对《百年孤独》的理解是有限的,他们对马尔克斯的喜爱,更多源自文学接受的“移情”作用,读者的“真爱”恐怕还是莫言。马尔克斯在中国消费者心里,更多表现为品牌价值,人们消费的是马尔克斯的牌子,不一定真正理解他的作品。

 

 

以下是新浪文化为读者摘编的马尔克斯作品里的精彩语录。纪念马尔克斯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他的作品。






《百年孤独》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即使以为自己的感情已经干涸得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个时刻一样东西能拨动心灵深处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 

 

  你和死亡好象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亲戚,朋友,邻居,隔代,他们去世对你的压力不是那么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间的一道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买下一张永久车票,登上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

 

  一个幸福晚年的秘决不是别的,而是与孤寂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

 

  他没有察觉到时光在家里造成的细微而又令人心碎的破坏,这么长日子外出之后,对任何一个有着清晰记忆的人来说,这种破坏都会觉得是一种灾难。

 

  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别把我们的房子涂成蓝色。

 

  死亡跟他没有什么关系,而生命对他才有意义。

 

  政府通过所能运用的一切宣传机器,千遍万遍地在全国反复重申。于是,一种官方说法终于站住了脚,这就是:没有人死亡,工人们已经满意地回到了家里。

 

 

  《霍乱时期的爱情》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

 

  还等什么呢?时间都过去了,话是这么说,但不至于那么快。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一去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费尔米纳,我等待这个机会,已经有51年9个月零4天了,在这段时间了,我一直爱着你,从我第一眼见到你,直到现在,我第一次向你表达我的誓言,我永远爱你,忠贞不渝。

 

  任何年龄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个年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无法复刻的美。 她因年龄而减损的,又因性格而弥补回来,更因勤劳赢得了更多。

 

  他还太年轻,尚不知道回忆总是会抹去坏的,夸大好的,也正是由于这种玄妙,我们才得以承担过去的重负。

 

  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往下。

 

  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 用一块没有泪水的海绵将有关他的记忆彻底抹掉,让他在她记忆中所占据的那块空间里长出一片罂粟花。

 

  我们最常见的美德之一就是对自己的不幸逆来顺受。

 

  诚实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她提醒他,弱者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王国,因为那是一个严酷、吝啬的国度,女人只会对意志坚强的男人俯首称臣。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带给她们安全感,他们渴求这种安全感,以面对生活的挑战。

 

  人不是从娘胎里出来就一成不变的,相反,生活会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脱胎换骨。

 

  真正的爱情需要什么?需要两个人在一起是轻松快乐的,没有压力。

 

  易得的幸福无法持久,这点体会更多地是源自教训而非经验。

 

  生活规律得仿佛生了锈一般,既让人轻蔑,又让人害怕,但同时也是一种保护,让他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

 

  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

 

  每段婚姻难免都会遇到一方出轨这样的难题,处理这种问题总是非常考验另一方的智慧和胆量。

 

  当一个女人决定和一个男人睡觉时,就没有她跃不过去的围墙,没有她推不倒的堡垒,也没有她抛不下的道德顾虑,事实上没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谨慎做这样的决定。

 

  诚实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睡觉的时候也不用为了逃避可耻的爱情程式而装睡,自己终于成了整张床的主人,它的全部都归自己独享。

 

  可无论他,还是她,都无法说清这种相互依赖究竟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还是习惯使然。他们从不曾为此问过自己,因为两个人都宁愿不知道答案。.。。她把他当作一个老小孩,而非一个难以伺候的老人。这种自欺欺人对两人来说或许都是一种上天的恩赐,因为这让他们避免了相互同情。 如果两人能及时明白,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灾难,日常的琐碎烦恼更加难以躲避,或许他们的生活完全会是另一副样子。

 

  他不承认自己和妻子的矛盾源于家中压抑的气氛,而是认为那源于婚姻本身的性质:一项荒谬的,只能靠上帝的无限仁慈才得以存在的发明。两个几乎完全互不了解的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性格不同,文化不同,甚至性别不同,却突然间不得不承诺生活在一起,睡在同一张床上,分享彼此也许注定有所分歧的命运,这一切本身就是完全违背科学的。

 

  随着星移斗换,两人从不同的途径得出了明智的结论,不可能换个方式共同生活下去,也不可能换个方式相爱: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

 

  在两个人感情最好的时期,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曾问自己,究竟哪一种状态是爱情,是床上的颠鸾倒凤,还是星期日下午的平静。萨拉·诺列加用一个简单的结论让他平静下来,那就是:凡赤身裸体干的事都是爱。她说:"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萨拉·诺列加觉得这个结论很好,可以用来写一首关于貌合神离的爱情的诗。

 

  所谓的世俗生活,虽然在她了解之前曾让她有过许多疑虑,但其实那不过是一套沿自传统的规矩,庸俗的仪式,事先想好的言词,在此之下,人们彼此消遣,为的是不致互相杀戮。在这个轻浮的世俗天堂,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她用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为它下了定义:“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厌恶。”

 

  “世上的人分两种,会勾搭的和不会勾搭的。” 他不信任后面这种人:他们一旦越轨,便觉得这件事太不可思议,于是四处炫耀爱情,就好像那是他们刚刚发明出来的似的。而经常做这种事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这个。他们感觉良好,也守口如瓶,因为知道谨言慎行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由于她的性格,她的信从不拐弯抹角和无病呻吟,而是以航海日记那种讨人喜欢的风格讲述她日常生活中的遭遇。实际上那是消遣性的信,她通过它们保持清火如炽,但自己却没有陷进去。而阿里萨却是在每一行字的情火中自焚。他急不可待地要把自己的狂热传导给她,他在山茶花的花瓣上细心地用别针尖刻上诗文送给她。

 

  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这种事可不是一辈子什么时候都会遇到的。

 

 

  《枯枝败叶》

 

  其实,一切早已安排妥当,命中注定那些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发生,最后把我们引领到了今天这个礼拜三。马孔多的礼拜三,正是埋葬魔鬼的好日子。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如果不能确知命运指派给我们怎样的角色和使命,我们就无法继续活下去。

 

  许多年里,我们无法谈论其他事情。受线性习惯支配的日常行为,如今却突然围绕着同一件令人忧心的事情运转起来。拂晓前的鸡鸣敦促我们去梳理构成这一荒诞事件的一连串巧合。诚然,我们这样做并不是由于渴望解开迷团,而是因为如果不能确知命运指派给我们怎样的角色和使命,我们就无法继续活下去。

 

  宿命让我们隐遁无踪。 宿命让我们隐遁,也让我们无处可逃吧。 其实宿命也就罢了,宿命感才是最恐怖的。

 

  她变得头脑清醒,自信笃定,不仅成了自己意志的主人,还重新变成只属于他一个人的处女。除了自己,她不再承认任何权威,除了自己的痴念,她不再受任何他物驱遣。

 

  她教给我们的比我们应该懂得的要多得多,最重要的是她让我们知道,生活中没有什么比一张空荡的床更让人悲伤。

 

 

  《告别信》

 

 

  如果上帝赏我一段生命,我会简单装束,伏在阳光下,袒露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我的魂灵。

 

  永远说你感到的,做你想到的吧!如果我知道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看你入睡,我会热烈地拥抱你,祈求上帝守护你的灵魂。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看你离开家门,我会给你一个拥抱一个吻,然后重新叫住你,再度拥抱亲吻。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听到你的声音,我会录下你的每个字句,以便可以一遍又一遍永无穷尽地倾听。如果我知道这是看到你的最后几分钟,我会说"我爱你",而不是傻傻地以为你早已知道。 

 

  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我会对你说我多么爱你,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上帝呀,如果我有一颗心,我会将仇恨写在冰上,然后期待太阳的升起;我会用凡高的梦在星星上画一首贝内德第的诗,而塞莱特的歌会是将是我献给月亮的小夜曲。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我不是来演讲的》

 

  用他人的标准解释我们的现实,只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拘束、越来越孤独。

 

  到今天,大师及其作品既成为了我的守护神,也意味着获奖后压在我心头沉甸甸的责任。他们获奖,我认为是实至名归;而我获奖,是上天又在敲打我,提醒我:天意莫测,人如棋子,大多惨淡收场,要么不被理解,要么被人遗忘。

 

  当代一位伟大的小说家曾有过这样的疑问:地球是否会成为其他星球的噩梦?也许,地球只是一座从造物主手中滑落、遗留在广袤宇宙的远郊、失去记忆的村落,它没那么伟大。

 

  这令人震惊的现实在人类史上曾经只是个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我们这些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的寓言创造者有权相信:反转这个趋势,再乌托邦一次,还为时不晚。那将是一种全新的、颠覆性的生活方式:不会连如何死,都掌握在别人手里,爱真的存在,幸福真的可能,那些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也终于永远地享有了在大地上重生的机会。

 

  现实并非纸上之物,它就在我们身边,每天左右无数生死,同时也滋养着永不枯竭、充满了美好与不幸的创作源泉,我这个四处漂泊、思乡心切的哥伦比亚人只是蒙幸运女神的眷顾。现实是如此匪夷所思,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论诗人或乞丐,战士或歹徒,都无需太多想象力,最大的挑战是无法用常规之法使人相信我们真实的生活。朋友们,这就是我们孤独的症结所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诗意的表达随处可见,另一名年轻的法国记者赞叹不已。羊羔一个劲德悲鸣,吵得孩子谁不着觉,孩子说:“简直就是路灯。”

 

  也是在像今天这样的一个日子,我的导师威廉·福克纳在这里说:“我拒绝接受人类末日。”如果我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三十二年前被他拒绝接受的巨大灾难,如今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从科学角度成为可能,我会愧对这个他曾经站过的位置。

 

 

  它是一种团结文化,面对累累罪行不屈不挠,为了主权身份揭竿而起。它是一种抗议文化,庙宇中手工打造的天使长着印第安人的脸庞,积雪之歌中苦苦祈求的是死神无声的力量。它是一种日常文化,体现在厨艺、服饰、独具特色的迷信和私密的爱情仪式里。它是一种欢庆、离经叛道、神秘莫测的文化,能够挣脱现实的束缚,化解理智与想象、言语与表情之间的矛盾,证明任何观念迟早都会被生命超越。这种力量来源于我们的落后。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那这些天我们吃什么?”她一把揪住上校的汗衫领子,使劲摇晃着。 “你说,吃什么?” 上校活了七十五岁——用他一生中分分秒秒积累起来的七十五岁——才到了这个关头。他自觉心灵清透,坦坦荡荡,什么事也难不住他。他说: “吃屎。”

 

  “生活是人们发明出来的再美妙不过的东西了。”

 

  我不戴帽子,免得要在别人面前摘下来。

 

  新鞋你要是不穿,永远不会合脚。

 

  “只有一件东西是肯定要到的,上校,那就是死神。”

 

  吃玫瑰花长大的猪,肉味一定香极了。

 

  你要是想卖掉一件东西,就得把脸板得像去买东西一样。

 

 
 

 

(责编:wangxiaoli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