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轉抄]生命终极之门之(五)

 袖手揽月 2014-04-28

 第四章---藏象食于天

第一节---宇宙生命素

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地球总人口嘴的面积总和是8平方公里,我们每一次嘴的一张一合间,地球上就会出现8平方公里的空白点,白茫茫,光秃秃的一片,一切能被我们消化的东西都一扫而光。我们为什么要吃呢?道理很简单,我们身体赖以生存的所有能量,都来自饮食,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纤维、维生素……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生命的能量。

那么,藏象生命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它“吃”什么呢?

天食人六气

武侠小说中常有这样的情节:有一少年,家破人亡,苦大仇深,被仇人追杀着亡命深山老林之中。有一天,他饥寒交迫、奄奄一息之时,突然发现远处的山崖上坐着一个老者,对着一轮红日在呼吸吐呐。于是他学着老者的样子,缓缓吐呐,只感觉有一股气在身体游走,忘记了寒冷,也忘记了饥饿。山中无日月,数年匆匆而过,这个少年居然练就了绝世武功,于是下山报仇血恨,后来竟然当上了武林盟主。

其实这一情节并非完全出于小说家的编造,在中国文化中本来就有此一说。《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大户人家的奴仆,在主人下葬之时居然喝醉了酒,在墓中沉沉睡去。其它人并不知道他在墓中,于是将大墓封上,将他活埋在墓中。过了一段时间,奴仆醒来,大吃了一惊,但此时哭天呛地也已经晚了。几天过去了,饥饿让他像发了疯一样,啃咬着墓里的一切……就在他快要饥饿而死的时候,借着墓中长明灯最后一丝亮光,他前面发现有一群乌龟,正闭着眼、伸着脖子,大口大口地吸气。于是他学着乌龟的样子吸气,居然感觉不到饥饿。十几年过去了,墓主人的老伴死了,家里人打开大墓合葬,居然发现这个人还活着。于是有人将他的经历总结为“龟息之法”,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后来又发展成为“避谷食气”之术。

如果我们再追根溯源,这套说法其实来自于中医。中医说:“地食人以五味,天食人以六气”,看来我们真的能靠喝西北风活着,也就是说,在空气中确实有某种东西,可以直接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能量。然而经验告诉我们,人类是不能靠喝西北风活着的,这中间肯定有某种误差。

其实按照我们对中医的理解,这个误差是不存在的。人类的解剖生理系统不能靠喝西北风活着,这谁都知道,但人类的共生体——藏象系统却就是靠“喝西北风”活着的,当然它吃的不是“风”,而是“精”。

“精”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最说不清楚的概念,它歧义百出,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人曾经统计过,在一部《内经》中,关于“精”的具体含义就有13项之多。然而奇怪的是,现代人对“精”的本质的理解好象比较一致。

当代学者们认为,中医里所说的精气具有哲学含义,它是宇宙中运动着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万物的最原始物质。故精是“精微物质”的说法几乎成了一切中医教课书的通行结论。但这此“精微物质”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人们一般都辟口不谈。

我们对此类定义不感兴趣,因为“精为宇宙的精微物质”的解释,有点像循环概念,其实并没有解释什么,例如“精微”又是什么呢?“精微”是个形容词,是形容某些东西的细小程度的,例如《灵枢·营卫生会》“化其精微”,此“微”就是当形容词来使用的。形容词可以作为定义来用吗?恐怕不能。再者说,物质是个极大的概念,宇宙万物都是物质,所以把“精”定义为细小的物质能说明什么呢?有什么意义呢?这实际上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定义方法,有点糊弄人。

那么“精”究竟是什么呢?

《管子·内业》中有一段话谈到了精:“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行于天地间……”、“精也者,气之精也”也就是说“精”这种东西充斥整个宇宙,无处不在,它既可被物体沉积成为物的一部分,又可以象物理学中的粒子一样穿行在宇宙中,但就是无法看到它,更别说抓住它。中国人的天文学真的很奇特,古人们居然可以看到遥远宇宙天际中那些漂泊的粒子,而且这些粒子还可以进入人体,成为藏象系统最原始的能量。其实在中国古代凡是谈到“精”的时候,都将其与宇宙相互联系,这说明“精”原产于宇宙,而不是地球的物质。

什么是原始的能量呢?大家都知道“原材料”一词的含义,比如说,粮食就是一种原材料,它既可以作为饮食给人提供能量,也可成为制药、造酒及化工原料。石油也是一种原材料,它是燃料、电力、化学工业、制药、食品等等的原料。

宇宙中漂泊的这些粒子,当它进入第二生理系统后,就变成了某种原料。而五藏既是贮藏车间,也是加工车间,在这里原始的宇宙之精被加工成对藏象系统有益的形式,比如说精可以转化成气——“精化气”;精也可以变成血(赤精)——“精生血”;还可以变成津液等等。离开了这些原料,将意味着死亡。

天文学启示

对人体如此重要的“精”究竟是什么呢?也许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我们想谈一下学习中医过程中的某种感受。大家在学习中医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古代天文学,因为中医是一门很奇特的医学,中医与宇宙空间的关系远大于与地球表面的关系,在某种上我们可以将中医称为“天文医学”。

西医看人类生命,他是站在与我们平行的角度来观察,即西医对生命观察的角度不会离开地球表面。而中医看人类生命,却是站在高高的外层空间,究竟有多高我们说不好,比如说,中医五运六气研究的就是河外星系统与人体五藏之间的关系,其中研究到室女星与五藏的关系。室女星座是个星系统团,中间大约包含了2500多个像银河系统这样大的星系,它距离银河系有6000多万光年。

空间的维度局限了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三维空间的生命一定比二维空间的生命更能了解生命的真义。人类迄今为止的所有知识都是站在三维空间里获得的,包括现代医学知识。想想看,如果我们能站在地球之外,太阳系之外,甚至银河系之外,来看待人类的生命,我们的认识角度肯定会很不一样。而中医恰恰就是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看待人类生命的。所以对中医的理解决不能使用已经习惯的三维空间的思维,必须超越这个思维。

比如说,对于中医“精”的理解,我们就不能使用平常的思维,必须站在宇宙的高度,将我们的目光投射到遥远的宇宙空间去,因为《管子·内业》已经告诉了我们,精不源于地球的表面,而是源于遥远的宇宙,“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行于天地间……”这一观点也正在被现代科学证实。

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一直是科学界的一个谜,在地球表面找不到直接证据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到了宇宙。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天文研究人员就从宇宙光谱中发现,宇宙中存在甲基和氰基等分子。这些分子的电磁辐射不在光学波段,而在厘米、毫米、亚毫米等波段,所以它们可以不受星际物质的吸收与阻挡的影响,而自由穿行于宇宙之中。

1944年,荷兰科学家范德胡斯特从理论上算出中性氢原子会辐射出21毫米谱线。1957年美国天文学家汤斯开列出了17种可能被观测到的星际分子谱线的清单,此人由于在天文学上的贡献,获得了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被列为上个世纪四大天文学发现之一。在以后的年代里,天文学家从宇宙中观测到的分子有:

196310月,首次在仙女座观测到羟基分子光谱;

1968年,观测到了氨分子、水分子的光谱;

1969年,又观测到了星际甲醛的有机分子光谱;

1973年,又发现一种宇宙中广泛存在的有机分子光谱…………

1994年止,人类一共从宇宙中找到108种天文有机分子,此外还找到了50种由碳、氧、氢等元素组成的同位素,还有一些地球上没有自然样本的有机分子。

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对研究星际生命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比如说,目前发现的星际分子几乎都是由六种基本元素构成的:氢、氧、碳、氮、硅,这个排列表中的前五种如果加上磷,它们就成了构成地球各种生命的基础资料。再比如说,甲醛分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转变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则是生命物质的基本组成形式。由于我们还发现了许多尚未辩识的有机分子,它们很可能会组合成多种生命形式。

其次,这一天文发现还说明,宇宙中到处都充斥着有机分子,它们是构成生命、维持生命的最基本元素。天文学研究表明,这些星际有机分子不能存在于高温的星球中,它们只能存在于温度较低的行星、暗物质、或者宇宙尘埃当中,甚至当恒星爆炸死亡之后,也可生成大量的有机分子。所以在星系与星际之间、恒星与恒星之间,它们的数量非常庞大。这些有机分子,它们随尘埃或气体飘泊,极不稳定,漫游在宇宙当中。

所以,我们提出“宇宙生命素”的假设。宇宙中飘泊不定的有机分子、或者类似有机分子的生命基本元素,都可称为“宇宙生命素”。我们同时认为,中医的精和气,就是这些源于宇宙的“生命素”,它们也可能是像上面谈到的有宇宙机分子,或者就是我们尚未认识的宇宙生命元素。由于生命的构成不同,所以对宇宙生命素的需要也不相同。人体藏象系统中的生命,它们可能来自与我们不同的地球环境,或者宇宙环境,所以它们需要这种生命素。

“宇宙生命素”以中国“气”的形式,从四面八方到达地球,据中医的确切记载,宇宙生命素经由五条通道扫过地球运行轨道,年年如此。所以我们推测,在长期的地球生命进化当中,地球生物很可能已经进化出某种接受、贮藏、转化这些生命素的机能,否则就是资源的极大浪费。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宇宙生命素可以到达地球表面:

美国芝加哥的一位医生,名叫威格尔斯沃思,他曾经在阿肯色作过一次实验。他用铝做成几个盒子,并在这些盒子中装上同样的土壤,然后将一些盒子放到漆黑的酒窖中的通风管下,并用几根分开的铜丝与外面阳光下的金属相联,而另一些盒子则未与任何导体相联,同样也放到漆黑的酒窖中。然后威格尔斯沃思在两组盒子内种下同样的稻种,结果,用铜丝与外面相联的盒子中的稻种都发芽了,而另外一组盒子则没有发芽,种子很快就烂掉了。

197110月,美国电子工程师乔治·劳伦斯在一处半沙漠地带作实验,想证明植物也可以通过电子来获得营养,他所使用的仪器与测谎仪为类似,不用与植物联接就能够捕捉到生命的信号。正在实验休息时,突然仪器接收到了生命的信号,可是此时的仪器并没有对准任何生命,而是指向天空,信号延续了一个半小时。这说明生命的信号来自天空。

19724月,劳伦斯带着改进后的仪器,来到了莫哈维沙漠的中部,这里30平方公里的范围都被火山熔岩覆盖,寸草不生。劳伦斯挑了一个23英尺高的火山山包,将仪器对准了大熊星座,他要证实上一次的实验。不久,他再一次听到生命的信号从空中传来。

这种“宇宙生命素”,极像我们正在谈到的精,它“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行于天地间”。所以我们对精的定义是这样的:中医之“精”就是被人体吸纳的宇宙生命素,它是人体藏象系统——第二生理系统的原始能量形式。

第二节---天地之气

中医的难懂,除了指导思想以外,最让人头痛的是它的概念。中医里的许多概念都是相互交错、互相含盖,一词多义。有人曾经统计过,中医理论名词的多义率高达15·8%左右,而现代科学允许的概念的多义率只有0·3%。如此一来,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都是望文生义。

中医里有“精”这个概念,但同时也有“气”这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在某种情况含义相互交错,但在某种情况下又完全同义。

在初次接触中医时,人们往往容易将中医的气理解为空气,其实这是错误的。中医的气指的是“宇宙之精”,而不是平常意义下的空气,但“宇宙之精”又确确实实夹杂在空气当中。所以我们只好这样来理解:凡是人呼吸的都是空气,凡是藏象生命需要的都是宇宙之精。中医里谈到的气,绝大部分都属于后一种。

上一节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气就是宇宙精气,它是一切生命之源,故称宇宙生命素。它飘荡在我们人体之外,充斥在整个宇宙之中。气又可分为二大类,人体内之气与人体外之气,而人体以外的气又可分为天之气、地之气两种。

天之气

让我们将天之“气”想象成风吧!

当我们站在旷野中时,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时大时小,轻拂着我们的脸庞,掀动着我们的衣角。我们能感觉到风中的湿气,也能体会到风中的温暖,更能触摸到风的压力。突然,风变了,阵阵萧杀之气挟风而来,寒冷刺骨。

随着对风的认识,我们知道了更多关于风的故事:看天气预报时,得知有一股冷空气正在南下,屏幕上就会有一个箭头,指示冷空气南下的路径,标识着风的走向。这说明风有走向,也有通道;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到野地踏青,原本微风习习,突然平地会出现一股旋风,劈头盖脸卷来,搞得人满身灰土,老人们称它为贼风,因为它来的诡秘;预报说明天午后有五级大风,可清早起床出门就遇到七级大风,说明风来有迟早、风来有大小……

让我们保留住关于风的知识,来研究一下人体外之气。

风是空气的波动,空气无所不在。宇宙的精气也跟空气一样,充斥在整个宇宙中,当宇宙精气波动时,就称之为气,此为天之气。气与风一样,也有通道、迟早、大小之分,还有风寒暑湿燥火热等特性。

尽管宇宙精气无所不在,充斥整个宇宙。但影响我们地球的宇宙精气则是可数的,它们形成五条通道,每年扫过地球的公转轨道,进而影响我们人类的生老病死。这五条通道是:苍天之气、~(左黄右今)天之气、丹天之气、玄天之气、素天之气。《内经·五运行大论》中对这五种气有专门的论述:

“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黄(左黄右今)天之气,经于心尾已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已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我们根据这段文字描制一张图,图中的圆圈就是地球绕行太阳的公转轨道,圆圈之外排列的就是周天二十八宿:

地球轨道外宇宙精气通道图

也许大家对中国古代的二十八宿不太清楚,无法理解这个图的真实含义,我们将它与目前天文学的星座作一个对比,可能有助于大家理解:

丹天之气:牛女——奎璧(双鱼座——金牛座)

黄天之气:心尾——角轸(摩羯、宝瓶座——人马座)

素天之气:亢氐——毕昴(人马座——巨蟹座)

苍天之气:柳鬼——危室(室女座——金牛座)

玄天之气:张翼——娄胃(天蝎座——双子座)

上述的这些星星,有的属于银河系,有的则为银河系之外的星系,称为河外星系,有的则是以星系团的面貌出现,例如室女座星系团就属于河外星系,它距离银河系大约6000多万光年,拥有2500多个星系,每一个星系都有银河系这么大。

宇宙精气不但影响着我们,同样也影响着宇宙中的所有生命,它是一切生命共有的生命之源。如果宇宙中存在高级生命的话,尽管它与我们的生命结构可能极不相同,但他们同我们一样也从宇宙精气中获得生命,从这个角度说,宇宙中的一切生命都是同根生的亲兄弟。

上述五个宇宙精气通道,当它们扫过地球时,就受到地球轨道的角度、周长、轨道波动幅度、地球周边星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它的来量、大小、迟早都有区别。这种区别对宇宙而言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对我们人类而言则具有决定性意义,它会影响我们的生老病死,“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中医将人体之外的天之气称为阳气,“阳者,天气也”。

为了研究宇宙精气对人体的影响,中医学中专门设置了一个专题,那就是“五运六气”。五运研究的是地球轨道的变动情况,它包括岁运、主运、客运;六气研究的是宇宙精气的变动情况,它包括主气、客气、岁气、司天之气、在泉之气。这部分内容我们在以后的章节中要详细讲。

凡事都是辩证的,比如象股市,发财转运靠的是股市,但亏本跳楼也是因为股市。人活着是因为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但食物同样可以使人患各种疾病,人体半数以上的疾病都与吃有关。宇宙精气对人也一样,必须辩证的来看。

人体手三阳、足三阳六条阳经对应天之六气,经络将天之气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故中医讲“天食人以五气”。但天之气对人体也有伤害,比如说,应该来的时候它没有来,应该早来的时候来得晚,应该来的少时来得多,等等,都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即使天之气来的正常,但由于人体五藏、经络的变动、盛衰情况不同,天之气也会伤害到人体。

所以,中医在分析病因时分为阴病和阳病二种。阴病因是与形体解剖系统有关联的疾病,它源自人的体内;阳病因则起源于宇宙精气对人体的影响,它源自人的体外。

在中医学的天文背景中,除了考虑遥远宇宙星系之外,地球周边的天体也被格外注意。原因有二:

第一、宇宙中的任何物体,不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可以吸取、截留、保存、再释放宇宙精气。地球周边的星球虽然并不大,但对人类而言已经巨大无比了,所以在它们释放截留的宇宙精气时,对人类的影响还是巨大的。其中有两个天体对人类的影响最大,一个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月亮,一个是离我们最近、最大的恒星——太阳。这两个天体释放出来的宇宙精气,中医称为日月精华。《素问遗篇·剌法论》中记载小金丹的服法中就说:“每日东望,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气以咽之。”

第二、在宇宙中,最基本的力量为引力,一切星球都要受引力的支配。宇宙精气既然是宇宙中的某种物质,它也会受到星球间引力的影响。地球周边的星球,由于运行周期各不相同,它们引力的复合作用,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地球:一是影响地球轨道的波动幅度,使地球在通过五条宇宙精气通道时角度不同;二是影响宇宙精气的走向,地球周边行星引力的作用可以使宇宙精气径行的路径发生偏差,故而中医说“不及与太过而上应五星”。

地之气

天之气源自宇宙天际,地之气则源自地球的本身。地之气又可分为地球之气,地表物之气二种。

宇宙精气飘荡在天际,一切物体及生命都可以将其截留、保存、再释放出来。地球在宇宙中是个很普通的小行星,对宇宙、星系而言,它可以小到忽略不计的程度。但在几十亿年的运行过程中,地球吸取截获了大量的宇宙精气,在它缓慢的释放过程中,对地球表面的所有生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医将地球再释放出来的宇宙精气称之为“地气”、“大气”,因为“大气”从下向上散发,故曰“大气举之”。

所以地球表面一切生命的过程,不但要受到宇宙精气的影响,也会受到地球“大气”的影响,例如中医在讨论地表植物“成熟有多少”时就明确地说:“地气制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

地球散发被截留的宇宙精气,受地球在轨道中的位置影响巨大,地球在轨道中的不同位置,标志着不同的季节,每年地气始于子,“正月、二月……地气始发;三月、四月……地气定发;五月、六月……地气高;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九月、十月……地气始闭;十一月、十二月……地气合。”

地之气的另一组成部分是地表物之气。

地球表面生长的动物、植物、矿物、水、地球大气等,同样可以吸取、截留、保存宇宙精气。所不同的是,当宇宙精气处于流动状态时,被称为“气”,当宇宙精气被截留、保存时,则被称为“精”,精是气的一种状态。我们人类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能够从地表物中提取出它们所截留的微弱宇宙精气,转化成人体藏象系统——第二生理系统所需要的能量,这就是中药的理论源泉,天下之物皆可为药。

好啦!人体之外的气就讲到这里,我们将其归纳一下:

第三节---千古谜底

中药能治病,这全世界人都知道;但为什么中药能治?却全世界人都不知道。

《黄帝内经》及后来历代的《本草》当中,都没有中药的药理说明。后来在几千年中,许多人都想重建中药的药理学,但都没有成功。章太炎先生就曾无奈地说:“夫医者以愈病为职,不贵其明于理,而贵其施于事。不责其言有物,而责其治有效也。苟治之有效,安问其筌与蹄为?”章先生的意思是说,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要中药能治病,就用不着去管它为什么能治病的道理。

中药医谁?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主张中医现代化的先生们,受西医药理学的启发,在大规模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希望能在几十味中药的方剂中找出能够治病的化学组合。据说有的大学还搞了一套中药指纹技术,还得了什么国家发明奖。但这些先生们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中药到底在治谁的病?

我们在以上的章节中,论述了一个重要的论点:人类是个共生体,在我们解剖生理系统之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生命系统——藏象生命系统。这两个生命系统的本质根本不同,而且都有发生疾病的可能。这样一来,我们在治疗疾病之前,首先要搞清楚疾病的根本在哪一个系统中,然后才能谈治疗疾病。

因此,首先必须明确:中医并不是以人类解剖生理系统为核心的医学,它是以我们的共生体——藏象系统为核心的医学。因此,中医的医理、病理、药理、中药方剂等,都是针对藏象生命体而设立的。相反,西医学主要针对人类的解剖肉体,故它的药理与中医从理论与实践上看都是完全不同,因为我们的解剖肉体能与化学物质发生作用,从而达到化学药物治病的目的。

既然在中医的理论下,绝大多数疾病其根源在藏象系统,那么中药现代化的先生们,要想使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就必须首先证明:藏象系统与我们的解剖肉体一样,可以对化学物质做出反映。但至少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样的证明。

几千年的中医实践也在证明着:中药与解剖肉体并无直接关系。比如说,根据西药学的原理,只有那些具有生物活性指标的化学成分才有治疗的功能,才可以被人体接受。可实际上,许多中药并不具有生物活性指标,但它恰好可以治疗疾病。这只能说明,中药本身并不是针对解剖肉体的,它是针对人体中的另外一种东西,即针对藏象生命体。

此外,中药里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指的是中药配伍上的禁忌,但这种禁忌在现代科学上找不到任何证据。例如,中药有甘草不能配甘遂之说,但在用兔子做的活体实验中,并未发现此种配伍对兔子有任何不良反映,心跳、体温、瞳孔、胃肠均属正常。据药典说,如果一付药中有了半夏、贝母,那么就不能再配乌头,但目前的活体实验中,同样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反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推论: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配伍禁忌原则,并不是针对解剖肉体的,而是针对藏象生命体的。违反了这个原则,虽然不能伤害到解剖器官,但却可以严重伤害藏象系统。

同样,中药里有许多药物都明确标明有毒性,《本草纲目》中标有毒性的药大约占了70%左右,例如,“三白草……甘、辛、寒,有小毒”,“陆商……辛、平,有毒”,“射罔……苦,有大毒”,如瓜蒂有毒,具有强烈的摧吐作用,多则伤身。实验证明,有毒的药物都会对解剖肉体有不良作用,所以许多国家在不断限制中药的进入,比如美国就禁止含有马兜铃的中药进入美国市场,中国也禁止关木通入药。

中国人能认识到有些中药有毒,而且明确标注在药典中,那么为什么又要使用这些有毒的中药呢?我们只能这样解释:对解剖形体有毒的中药,可能恰好对藏象系统有利,在利害之间,聪明的中国祖先做了一个聪明的选择。因为藏象系统的疾病是根本,而解剖形体的疾病只是表症,为了保车只好丢卒,这是一种极为高明的辩证法。

万物皆为药

中药的原理,必须从藏象“食气”这个角度理解。

我们以上说到,藏象系统的能量来源,就是那些飘荡在宇宙空间中的生命素。这些生命素大至可分为五种类型,通过五条气道到达地球,藏象生命可以将其转化为阳气、阴气、赤精(血)、津液、精这五种能量形式。但这些精气还只是“原精”,不能直接被藏象系统吸纳。只有经过加工过的精气,才能最终转化为藏象系统的能量。

当五种宇宙之精在扫过地球之时,自然会被地球的动植物、水、无机物等截留、贮存,这种截留不是有意的截留,而是无意之中的收获,因为目前还无法证明地球上的动植物需要这些宇宙之精。由于动植物的种类各不相同,它们截获的宇宙之精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将“宇宙生命素”比喻成七彩的阳光,由不同光谱组成,那么不同物种吸取、沉积的“宇宙生命素”的成分就不同,有些物体可能吸取蓝光,有些物体则可能吸取红光……但更多的则是吸收混合光,将几种宇宙之精混合吸纳。如此一来,恰好证明了中医的一个观点:世界万物均为药,药食本同源,因为这些物体中都包含着宇宙之精。

中药为什么可以治病?因为中药里有藏象系统所需要的宇宙之精,而且经过药材的截留,这些宇宙之精不是“原精”,而是被“粗加工过的精”。因此,中药的治病机理与西药有着本质的不同,西药是以化学分子的形式作用于解剖器官中的疾病,而中医则是以宇宙之“精”的形式作用于藏象生命系统。

我们来进一步分析中药的大致组成。由于中药载体各不相同,也由于生长的地点、高下、季节的不同,因此使中药具备了多种容易被藏象系统利用的成分。

有些中药所截留的宇宙之精,很容易转变成藏象系统的气,例如黄芪、人参之类的中药,有很好的补气作用;有些则可直接转变成比较纯正的原材料——广义上的精,比如黄精、地黄之类;有的可以舒通经络,如通草;有的可以扶阳、通阳,如桂枝;有的可以直接转化为津液,如麦冬……。

其实人体的疾病是由两套生命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说,当藏象系统的太阳经感受风寒之后,解剖系统就会出现头颈强痛、怕冷、脾胃不和等等症状;当藏象系统的阳明经出现阴阳失衡后,解剖形体就会出现便秘、口渴、腹满胀痛,甚至胡言乱语、神志不清等症状。中药在用药时考虑的不仅仅是藏象生命,也考虑到了解剖形体。因此中药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针对解剖形体的中药。这类中药很可能是凭借化学成分在起作用,它直接针对解剖器官,其作用的原则与西医类似。例如,承气汤中的大黄、芒硝,它们直接的作用是软坚润燥,泄下实热,此类药物还有麻子仁丸方中的麻子仁,六味地黄中的泽泻等。但这类药物在中药组方中并不多。另一类是针对藏象系统的中药,此类中药占了绝大部分,应该说它才是中药的主流。

下面我们对中药的药效作一个合理的推测:

1、新鲜中药比干中药效力更强。根据中医的理论,水体是截获宇宙之精的最好载体,所以风水学上讲,气遇水而聚,遇风而散。当中药失去水分之后,相当部分的宇宙之精也随之流失,其效力也大打折扣。古人所使用的中药大多数都是鲜药,故疗效显著。而我们今天使用的中药,几乎都是经过加工、干燥的药材。因此,我们应该在中药的原产地提纯中药汁液,而不是加工易于贮藏的中药。

根据这一原则,地表水体更新缓慢地区的药材,比地表水体更新快的地区的药材更具药力,在同类药材中,北方的药材要优于南方。在同效药材中,陆生动植物药材要优于水生动植物药材。

2、在同效中药里,多年生中药比当年生中药更有效力,这是因为多年生中药有更多截获宇宙之精的机会,“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因为草本植物的生长期远不如无机物。因此,我们应该对现有中药进行筛选,尽量选用那么同效的多年生品种,然后规模化生产,并在当地提纯。

3、动物所截留的宇宙精气比植物要少得多,其中动物的肉类里截留的精气最少,角质、骨质、甲壳中的精气比肉中多得多。坚硬的部分比柔软的部分截留的精气多,所以植物的根、果、皮比叶更具有药用价值。

4、高原地区的药材比平原优越,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的大气环流变化小,而平原尤其是近海地区的大气环流变化剧烈,宇宙之精到达地面的机会相对少一些。

第四节---后天之精

我们总是有许多的无奈:银行里有堆积如山的钱,可惜不是我们的;大街上总能看见许多绝色美人,可惜嫁给了别人;奥运会上有人百米速度只需9秒,但那是别人而不是我们。看着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可自己毫无胃口。好东西如果拿不到自己手中,终归无用。

宇宙中充满了宇宙生命素,但如果它们到不了藏象系统中,也终归是无用的。那么如何才能使宇宙精气转变为藏象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呢?

精之源

好啦!让我们来看藏象生命体如何“吃”东西吧。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叫“后天之精”?凡是藏象生命体通过解剖形体,从人类饮食、呼吸中提取出来的“精”都叫后天之精,这是藏象系统能量的重要来源。这种原材料从两个渠道进行藏象系统:

第一个来源是脾胃。人类每天都需要饮食,而藏象系统中的脾胃可以从人类饮食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原始能量——精,这在《内经》中有大量的记载(记住:这里的脾胃并不是指解剖系统的脾胃,而是指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

《奇病论》曰:“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

《玉玑真藏论》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

《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肺朝百脉,输精气于皮毛。”、“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阴阳应象大论》曰:“形食味,化生精。”

《营卫生会》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化其精微……”

…………。

现在许多人将中医之“精”理解为可知的种种营养成分,比如说脂肪、蛋白、维生素等等,这是错误的。精就是“宇宙生命素”,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它的化学成分,甚至它是否可以分解为化学成分也不清楚,但我们知道它源于遥远的星空。

为什么饮食中会有“精”呢?宇宙精气从五条气道扫过地球,地球表面的所有物质都可以将是截留、贮存,植物、动物、水、甚至岩石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截留不同的宇宙精气。当我们人类将饮食吃进去以后,藏象中的脾就会从这些饮食中将截留的宇宙精气提取出来,供藏象系统之用。

大家从以上引文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问题:藏象脾化精与解剖生理系统消化、吸收营养不是一回事。

大家知道,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胃、大肠、小肠,而主要的营养吸收系统在大小肠,胃的主要功能不是吸收,而是分解食物。人类的消化系统从饮食当中提取的有用物质很多,像水、脂肪、各种微量元素、糖、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等,以供肉体生理系统所用。可是从上文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脾藏从饮食中提取的能量与这些都不同。脾取饮食之精,不从大小肠入手,而从胃入手,这说明两者所取不相同。由此我们这样来推测:

饮食入于胃,更多地保持了食物的原始状态(因为尚未经过充分消化),而脾藏所取很可能是食物中更加自然的“精华”部分,而不是消化后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食物中的自然精华,大约就是我们假设的“宇宙生命素”,它被脾藏提取,转化成第二生理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可见,人之饮食有二用:一是脾藏从胃中饮食当中提取出“精”,以供藏象系统——第二生理系统之用,这叫取上游之水,灌藏象良田;二是胃、大肠、小肠从饮食中提取出脂肪、糖、维生素等供人类肉体生理系统之用。

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精”与已知的饮食营养不同。中医有一个观点“人生十岁,五藏始定”,也就是说在“十岁”之前,藏象系统并不从饮食中化生“精”。如果精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营养成分,那么人体解剖生理系统早在“十岁”前就因缺少营养而死亡了。

古印度《五十奥义书·商枳略奥义书》中也谈到了类似中医气化的问题,它说:“上气流行腹中者,分化纳于腹中水分、食物,而别出菁华。”此“菁华”其实就是中医里讲的精,它也同样出自食物、水分。

精是藏象系统的原始能量,难道它不能成为解剖系统(即第一生理系统)的能量形式吗?这涉及到生命体的不同构成。在我们地球上,不同的生命体有不同的需要,所以猎豹就是肉食动物,而羚羊则是草食动物。再说得深刻一些,地球上的动物(包括人),都是碳原子的产物,如果有一种生命属于其它原子构成,比如说硅原子,那么他的需要肯定与我们不同。我们不清楚体内藏象系统的本质,但它肯定与我们生理解剖系统不同,所以它的需求也不同。宇宙之精只能被藏象系统所用,而不能被解剖系统利用。

脾化精的另一个证明是气功。早期的气功练习者当有了气感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到气与饮食的关系。如果此时练习者正在节食减肥,那么过一段时间,会感觉到身体上的气感在减退,原本较粗的气行线,会变得细弱起来,原先气可以到达的部位变得遥不可及。这是因为气的一部分是由后天之精转化来的,当饮食减少,后天之精必然短缺,不能化生足量的经气,气也就相应地变弱了。但如果坚持练习下去,在饮食不变的情况下,气感还会变强,而且越来越强,其原因就是我们的下一个问题。

第二个来源是肺。我们说宇宙之精散布在空气当中,当肺进行呼吸时,藏象系统也会从空气中提取宇宙之精,这是中医后天之精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当然,《内经》中的后天之精的概念中并没有涉及肺的这一功能,但这是一个合理的推论,因为在《六节藏象论》中曾明确写道:“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肺从空气中提取的宇宙之精,进入藏象系统后与来自脾胃的宇宙之精合化,最后形成了“宗气”或者叫“大气”。这种气是藏象系统的根本推动力,是促使藏象系统运行的激发力量,如果肺气虚弱,则宗气生成不足,就会出现少气不足以息,语言低微,身倦乏力,脉沉微等现象。

中医将脾胃从地表物(饮食、药石)中化生的精以及从肺呼吸中化生的精统称为“阴精”,而将经络直接从空间吸取的精称为“阳精”,其实都是一个东西。中医认为藏象系统采集阴精和阳精与地形、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因而直接影响人的寿命长短。

《素问·五政常大论》言:“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歧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大小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左热而右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又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帝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这段话讲的是地形高下,气候温凉与人体寿命的关系。它的结论是,地势平坦、气候炎热地区的人寿命短,而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地区的人寿命长。这个结论与目前的研究正好吻合,1986年,国际自然医学会在全世界确定了四个长寿地区:巴基斯坦的洪萨、前苏联的格鲁吉亚、南美洲的厄瓜多尔、中国的新疆。这些地区要么纬度偏高,要么地处山区。

对于这段话的理解,人们争论不休,我们也来凑个热闹。我们认为,理解这话段要从宇宙精气运行与地球截留两个方面考虑。

中国的东南方基本上是平原,地势平坦,纬度较低,气候炎热。在这个地理环境下,大气环流变动剧烈,热气从地表向空中升腾。当宇宙之精经过这种地区的时候,在大气的推动下,往往从高空扫过,不容易在地表形成富积,因而地表物截留宇宙之精的机会就减少了许多,故而风水称气遇风则散。另一方面,由于东南气候湿润、温度较高,人类可食性植物的生长期相对要短,这也影响了对宇宙精气的截留。更重要的是,由于热气从地表向空中升腾,宇宙之精很难下降到地表,人体经络采集精气的机会相对减少。这诸多的原因,造成了当地人寿命较短。

中国的西北部地区绝大多数属于高原和山区,地形复杂,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大气环流变动平缓。当宇宙精气扫过这些地区的时候,极容易降至地表面,形成富积,故而这一带地区动物、植物、无机物、水中累积的宇宙精气要远远大于东南地区,当这些物质变为饮食进入人体以后,脾胃提取宇宙之精的功率就高得多。另一方面,西北部地区地势较高,宇宙精气可以直接达到地面,人体经络就更容易从空间直接采集。生活在这类地区的人,寿命也就相对长一些。

其实宇宙精气与地势、气候的关系,不但可以影响人们的寿命,它也可以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建筑为例,东南方的建筑在审美上偏重的是细腻、精巧,不论是造形还是提花楼刻,样样都是精品,苏州的园林小桥流水配上纤细的太湖石,总给人小家碧玉的感觉。西北方的建筑审美则偏重豪放、粗犷,建筑物与配套家俱上也很少有像东南方那样精美的图案。

南北的两种风格差异,其实根源在于心智的差异,而心智的差异则来源于对精的获取差异。东南方由于地形、气候的特点,人体的藏象系统获得后天之精的机会相对较弱,点点滴都是宝贝,需要细嚼慢品。这种生理上的特点,影响了人们的心智,从而产生了细腻、精致的文化追求趋势。而西北方的人,由于藏象系统获得后天之精的机会相对较多,不会对藏象系统产生过重的负担,从而形成了豪放、粗犷的性格。

精之化

脾胃与肺化生来的精在体内又是如何运作的呢?

首先是藏精。精的最大特征是藏(贮藏),脾藏所化精,贮藏于五藏中,《灵枢·本神》曰:“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色……藏精于肝……南方赤色……藏精于心……中央黄色……藏精于脾……西方白色……藏精于肺……北方黑色……藏精于肾……”五藏就像是五个容器、五个钱罐、五个大库房,将精藏于其中,当需要时,再拿出来将它变成各种东西。

但不能将“藏精”理解绝对化,五脏藏精一说,并不能将其理解为藏而不流,此藏字应该理解为蓄。比如说,肾就象是一个水库,来水都存于库中,但库中水也灌溉周围土地,当灌溉有余,则水还流向库中。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原始的精不可流动,只能贮藏。但精转化为其它能量时却是可以流动的。比如电力只能存于金属导线中,它不可脱离金属导线满世界乱跑,但当它转化为机械动能的时候,比如说电力车的动力,它就可以满世界乱跑了。精也是一样,它只能存身于五藏中,当它转变为其它能量或者物质时,就可以脱离五藏容器变成运动态。比如说,它进入经络后就可以变成气,在全身川流不息,故曰“精化气”;而当它变成血的时候,也可以涓涓流行于全身,故曰“精生血”。

由谁来使精发生变化呢?由五藏。五藏不但像五个大仓库,而且它也是五个生产车间,而产生的原料就是已经贮藏的精,产品则各不相同,可能是血,也可能是气,还可能是津液。这五个车间并不是同时开工,而是像值勤一样,轮换着开工生产。春天的时候肝值勤,负责生产整个藏象系统所需要的物质,既生产经气,也生产血和津液。夏天的时候心当值,长夏的时候脾当值,秋天的时候肺当值,冬天的时候则肾当班。比如血就可生于多个部位:

《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生于中焦

《灵枢·邪客》曰:“营气者……化而为血。”血生于营气。

《灵枢·营卫生会》曰:“此所受气者……上注于肺脉,乃化为血。”血生于心肺。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肝者……其充在筋,以生血气。”血生于肝。

后天之精转化的气存于五藏的,称为五藏之气,行于经络者称为经络之气。经络之气又分为营气、卫气,营气行于脉内,一日夜五十周;卫气行于脉外,一日夜也是五十周。当十二经络充满时,其气又可溢向奇经八脉。

但气与精毕竟不同,精藏而气行;气行经络,精藏五藏。气的最大特点是运动,每时每刻都穿行于经络、五藏间,片刻不能停滞,一停留则为病。这个特点恰恰是精没有的。精的最大特点则是藏,它由脾生成后就藏于五藏间,当它进入经络时,就变化成气的形态。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停于五藏者,谓之精,藏者为精;行于经络及五藏者,谓之气,行者为气。

《内经》在人体各部位上都使用气概念,不但五藏、六腑有气,皮骨毛发都有气,看似很混乱,其实有章可循。人体第二生理系统由无数经脉、络脉将全身串联为一个整体。由于气在经络中运行,经行至何处,何处受气,行于六腑,则六腑受气,行于皮毛,则皮毛受气。所以全身之气,分则无数,合则为一。

我们之所以将精称为第二生理系统的原始能量,而不是终极能量,因为精它是可变的,它是许多生理功能产生的基础。如果谁对这点还不了解,那么你就将精想象为现实生活中的电力吧。电是工业社会的基础能源,也可称为原始能量。当它流入我们家庭,可以点亮灯,从而转变成光能;当它流入热水器后,又能变成热能;当它进入电冰箱时,则可转化为冷能;当它进入工厂后,则可变成更多种类的动力。

关于精的形态,《内经》中并没有明确说明,但总观经文,“精”应该是液体形态,肾主水,也主藏精,可见精与水形态相同,或者说精只可以在液态中存在;“汗者,精气也”、“精生血”,都可证精为液体形态,它与血、津、汗、液同态。

精不但可以生化气血、津液,它还是五藏神安定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下,我们可以将精理解为某种胶合剂,它将两套生理系统结合在一起,组成藏象系统。所以精失就会导致五藏神位移,“魂魄飞扬,意志恍乱,智虑去身”;精伤则虚,“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精并则影响五藏神,“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虚而相并者也”所谓的“并”就是有余,精有余则伤气,气伤则情志乱。“精脱者,耳聋”

原料是为生产准备的,只要开工生产,就会有原料的消耗。精是藏象系统能量的原材料,藏象系统在运行中不断在消耗着这些材料。我们以临床上的具体病例,来说明之:

例如,当太阳经被病邪侵入时,藏象系统中的阳气就奋力将邪病驱逐,此时人就会发热。阳气蒸腾着经络中的阴气(营气),使其转变为津液裹挟着病邪排出体外,这是就汗。如果我们用麻黄、桂枝一类的药发汗太过,太阳经中的阴气就必然减少,为了平衡,阳明中的阴气就得过来补充,当补充过猛,胃中就会感到气上逆,发生呕吐。如果发汗太多,其它经络补充不足,太阳经中阳气就会自行胀膨,以弥补阴气缺少的空缺,此时就会出现心烦而热,胸口闷塞。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阴气就被消耗掉了。

此外久病、劳逸过度都会导致精的大量消耗,但最大的消耗在人类情志变化和生殖过程。中医特别注意人类情志对身体的影响。中医认为,七情六欲对藏象系统的伤害远大于解剖生理系统的有形疾病,所以在中医阴病因中,最主要的就是强调了情志对疾病的关系。情志过激,首先是伤气,而气为精所化,本质则是伤精。“恐惧不解则伤精”、“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悲伤痛哭一场后,常常感到萎靡不振,懒言少语,精神恍惚,这就是伤了气,以致气虚神疲。

生殖是精的另外一个耗散大户。构成生殖之精的,主要是先天之精,但也有一部是由精化成气(精化气),再由气凝聚而成的精(气化精)。这种精是相当贵宝的,如果在生殖过程中不被消耗掉,这种后天之精最终可以转化为先天之精,增长人类的寿命。但许多人不知珍惜,反而任意浪费这些宝贵的精,甚至还透支使用,致使先天之精越来越虚,不但会缩短寿命,还会带来其它疾病。

第五节---先天之精

我们说,藏象生命体是寄生于我们身体内的另一类高级生命。其实这个观点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十分明确的记载,可是历来厚古薄今的先生们就是不肯相信,或者说不敢相信,尤其在今天的社会里,更是无人敢信。

那么,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藏象是何时出现的呢?

常先身生

中医在这点上说得十分明确:藏象生命在人类形体生命尚未产生之前,它就已经存在。请看以下这段资料:

《灵枢·决气》说:“两神相博,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枢·经脉》又说:“人始生,先成精”

《灵枢·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

从上面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以上资料其实是在论述两种生命的出现,一种是人类的肉体生命,一种是我们不知道的生命体,资料中称之为“精”。这两种生命的出现有先有后。

当人类男女交合,卵子与精子结合的瞬间,一个新的人类肉体生命就诞生了。但此时,我们还没有肉体组织,我们是以遗传密码的形式存在着,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身体。然而,就在卵子受精的瞬间,藏象生命体却已经产生。有证据说,当卵子受精的瞬间,当细胞一分为二的时候,任督二脉就出现了。而且它一经产生,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五藏,也有经络。它的经络系统,尤其是手三阳、足三阳六条经络,从出现的瞬间已经开始工作,不断地从宇宙当中吸取着宇宙之精,来维持着藏象生命体的能量需求。所以藏象生命体的成形时间要早于人类肉体,故曰“常先身生”。

这里涉及到一个最不易回答的问题,那就是藏象生命是怎么来的?它与人类的生殖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认为,藏象生命是种活着的共生体,它也有自己出现、成长、衰亡的过程,因此它也要繁殖,也要子子孙孙延续下去。但它的繁殖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这一点我们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它与人类共生,因此在繁殖机会上二者也是同步的,当人类的卵子受精的一瞬时(两神相博),藏象生命也同时诞生。甚至存在另一种可能,人类的繁殖成功率完全受控于藏象生命。

藏象生命体虽然成形要早于人类肉体,但其生理的成熟期却比人类要晚。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动物,包括人类在内,出生之时,解剖五脏系统除了肾以外,心、肺、肝、脾的功能基本建全,否则这些生物就不能生存下来。但藏象生命的生理系统的成熟期,却比我们人类要长。请看以下这条资料:

《灵枢·天年》说:“人生十岁,五脏(藏)始定。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这条记载与人类解剖生理系统的实际情况明显不符。

本条资料说“人生十岁,五藏始定”,并将此作为“乃成为人”的标准,而它的具体指标是“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换句话说,在“五藏始定”之前,我们人类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是分裂的,两套生命系统没有结合在一起。此时的人类没有心中无神,体内无魂,乃是一个纯纯粹粹的人类。

“五藏始定”标志着两套生命系统正式结合,这种结合有两种意义:第一、标志着藏象生命体开始从人类饮食中提取精气,后天之精进入藏象系统,故而“血气已和,荣卫已通”;第二、标志着藏象生命体开始接管、控制人类的精神世界,故而“神气舍心,魂魄毕具”。只有到此时,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在这里,中医将藏象五藏与人类解剖五脏,无形中做了一个对比,而对比的标准则是系统能够正常、自主地工作。如果我们把“常先身生”的精的出现,看成是藏象生命诞生的时间,那么,“人生十岁,五藏始定”就可以看成是藏象生命生理系统成熟的时间,到了这个时候,藏象生命才可以从人类的脾胃当中提取必要的能量,才能称得上是一个自主的生命体。也就是说,藏象生命的生理系统,它诞生比我们早,但成熟期比我们人类要长得多。自然界有这样一个规律,越高等的动物,其成熟期越长,相反,越低等的动物其成熟期越短。

为什么藏象生命要等到“人生十岁”才开始利用解剖生理系统呢?这只能是推测。一方面,“人生十岁”之前,藏象生命系统本身还没有最终成熟,不能有效利用解剖生理系统提取宇宙之精;另一方面,这阶段是小儿身体快速发展的时间,人体的一切解剖生理器官,都在为这一任务加紧工作,没有能力兼顾藏象生命体的需要。

因此,所谓的“先天之精”,其实就是藏象生命系统通过经络获得的宇宙生命素,它在“后天之精”出现以前就存在,故称为“先天之精”。实际上,当我们成熟之后,即可以向藏象系统提供后天之精时,经络系统也一直在不断获取宇宙之精,但此时却不称“先天之精”。

阳气之源

阴阳是一种分类的方法,中医里几乎将所有可分的东西都分成阴与阳二类。这种分类法的根源就在于人体存在两个生理系统的事实。气按照一定的原则,也可分阴阳,意思则包括三个层面:

1、天之气为阳,地之气则为阴。

2、源于经络直接吸取的气为阳,而源于后天之精化生的气为阴。

3、主要用于维护藏象系统的气为阳,而主要用于维护两套生命结合的气为阴。

其实这两类分法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先天之精源于藏象系统,是维护藏象系统自身运行的能量,而藏象系统很可能来自于遥远的宇宙深处,故先天阳气与宇宙精气是相同的。后天之精则来自于二次加工,它与地球二次散发的宇宙精气等同,所以它们同为阴气。

对于阴阳之气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来认识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这些货币就如同经络中流动的气一样,推动经济的发展。如果在战争中,一个国家占领了另一个国家,占领国绝不会自己出钱养着被占领国的人民。那么怎么办呢?首先,占领国要从被占领国掠夺财富,其次被占领国必须在占领国的指导下发展经济,自己养活自己。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占领了中国,但日本绝不会用日元来养活中国人,所以它在中国发行了伪币,来解决被占领国的经济问题,同时解决占领者本身的经济问题,这就是“以战养战策略”。

阳气是一种货币,它养活着藏象系统自己。但是,当藏象系统必须与人类解剖肉体共生时,它绝对不会用自己的阳气来解决共生体的能量问题,也不想为这种寄居生活埋单。于是它进化出一种策略,从人类的饮食中提取阴气,就如同日本当时发行的伪币一样。

一方面,藏象系统从阴气中获得利益,比如说,阴气有脾胃和肺两个来源,其中肺由于直接呼吸空气,直接接触宇宙之精,故而肺气中的一部分,就通过手太阴经转达化为了阳气,被掠夺走了。《阴阳清浊》曰:“肺之浊气,下注于经(手太阳),内积于海。”

另一方面,它又用阴气来解决寄居生活中必须支出的费用,比如控制肉体必须支出的种种消耗,例如津液、血、汗等等的消耗,这就如同占领军要支出行政费、安全费、建设费、发展费等等一样。

所以中医里阴气和阳气的作用和来源根本不同,阳气是维系统藏象系统自身的基础能量,它如何被制造、如何运行?其实我们并不知道;阴气是维系两个生命系统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它是由藏象系统从人类饮食中被提取出来的。中医里讨论、利用更多地是阴气,而不是阳气,因为阴气与解剖形体的关系更大、更直接。

当然为了维护共生关系,阳气也不能一毛不拨。

首先,它是共生系统的领导者、指挥者。如果我们将五藏比喻成五个加工厂,那么阳气就是总工程师,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流通等等问题,都要由阳气来决定。

其次,它是藏象系统自身的保卫者,也可以将它看成是藏象系统的免疫力。纵观整个中医学,其实我们更多的疾病出在阴上,而不是出在阳上,当未经加工,或者加工不当的宇宙精气进入藏象系统,即为疾病。如果病邪一但侵入藏象系统,此时解剖肉体的免疫力不起关键作用,只有阳气可以奋起驱逐病邪。

再者,它是藏象系统精神的截体。藏象系统是一个活着的高级智慧生命,而中医所说的阳气,就如同它的神经一样,负截着藏象的精神潜流。这股精神的潜流,就是支配共生关系的中枢。

正如我们的生命有始有终一样,藏象生命它也有始终点,当藏象生命系统的经络不能吸取宇宙之精而化生阳气时,或者人类行为导致阳气过度消耗之时,藏象生命也就走向了它的终点。也就是说,阳气也有消耗。

藏象生命体寄居于人类肉体中,不是它愿意过这种寄居的生活,而是宇宙环境迫使它不得不如此。因为随着宇宙的膨胀,宇宙之精已经变得稀薄起来,光凭经络是不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的,它必须开辟第二能量来源,在正常工作之外找个兼职,赚点外快,补贴补贴家用,所以它选择了寄居。

由此可见,阳气是极为宝贵的,因为我们大部分阳气都来自藏象生命体的经络系统,只有一小部分是由后天之精转化而来的。而且,藏象生命体本身也有一个衰老的周期,大约以128年作为一个生命周期,随着它自身的衰老,经络吸取宇宙精气的能力会越来越弱。

虽然人们一生都在耗散阳气,但耗散的速率是可变的。在人体初孕到婴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后天之精不到位(后天之精的大部分只能从饮食中化取),或者说来量不足,人体第二生理系统主要靠先天之精——阳气来维护,它的耗散量就会相对大一些。正如一对羽毛球双打运动员,如果一个较弱,另一个就要付出更多的能量。

什么时候后天之精可以完全到位?因人而异。《内经》说:“人生十岁,五藏始定”但这是一个最高的限数,而不是一个确定的标准数。即每个人“五藏始定”的年岁均不同,但相差最大不过9年,有的人1岁定五藏,有的人9岁才能定五藏,但相隔最多不超过10年。等人的“五藏始定”之后,脾藏才能化出足额的后天之精。后天之精到位之后,阳气的耗散速率就相对变缓,形成一个理论上的固定速率。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它决定人类寿命的长短,决定人体的衰老程度,决定着身体的健康程度,原则上最好不要耗散这些宝贵的阳气。但藏象生命作为寄居者,它又必须为这种寄居生活付出代价——阳气的消耗,根据中医的理论,其中阳气最主要的消耗大户就是生殖。

阳气的作用,除了维持藏象生命体自身的运行、传导精神之外,它最主要的作用是主管生殖,中医将其称为“天葵”。女子14岁天葵至,生育能力成熟,男子16岁天葵至,故能有子。所以一个人性欲过强,房事过度,就大量在耗散这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过度耗散的结果就是身体的衰老。

英国科学家发现,如果女性的生殖年龄被推迟,或者生育胎数减少,那么她们的寿命将会高出平均值。现代科学也证明,性活动与衰老有密切的关系。1985年,美国曾经进行过一次统计,男婴预期平均寿命比女婴少7年,类似的差别也见于别的国家。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衰老呢?动物学的实验告诉我们,这是因为雄性为生殖负出的代价更大,这种代价不但是体力、智力方面的,更可怕的是生命的代价。例如,求爱的雄性舞蛛会很快衰老,有些人认为它们是被雌蛛吃掉了,其实不然,它们一般死于衰老,在求爱过后迅速衰老而死亡,而雌舞蛛却能活几十年,与更多的年轻雄性交配。一般来讲,如果在性成熟开始前阉割雄性动物,它们的寿命都会出奇地长,可达原来的2倍。

由于藏象系统在人“五藏始定”之后,需要先天与后天之精的同时维护,因而,当解剖生理系统或者藏象系统因为疾病的原故,不能提供充足的后天之精时,先天之精就要投入更多的能量来维持系统的平衡,这也会加速了先天之精的耗散率。所以在中医所有脉象中,最主要的脉有三个,即神、根、气,神为心脉,根为肾脉,气则为脾脉。无论再严重的疾病,如果脾脉充盈有力,则意味着后天之精的供给源源不断,藏象系统有充足的能量战胜疾病。如果脾脉无力或者极不正常,那意味着藏象系统将得不到后天之精,疾病会向不好的方面发展。正是根据这个原理,历史上有一些学派专门强调脾胃的重要性。

阳气不能药补

中国的道教很有意思,它是宗教,但也是科学,它的整体理论其实就是建立在人体科学的基础之上,所以读着道藏,总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比如说,世界上的其它宗教都在研究“人死了以后该怎么办?”,唯独道教却在拼命研究“我如何才能不死?”为了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道教认为只要能做到“补脑还阳”,就可以“长生久视”。

其实道家关于人类生命的看法,也源出于中医。因为在中医看来,决定人类本质并不是解剖肉体,而是藏象系统。而在藏象系统中,最宝贵的就是阳气。如此一来,许多人都认为,如果我们能不断地用药物补充阳气,那么一定可以活得更长久、更健康。

关于阳气能否后天补偿的问题,我们与传统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传统研究者认为,阳气可以从后天之精中得到补偿,即可以作加法。我们认为,先天之精在普通的情况下是不能后天补偿的,它只能作减法。同样的道理,人体内藏象系统的阳气也是不能后天补充的,因为阳气是由先天之精转化而来的。这就如同人民币与美元一样,中国人是不能制造美元的。

有人说在中医的药方中有许多都是补阳气的,例如李东垣的“保元汤”、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都有补阳气的功能,怎么能说阳气不可后天补助呢?

其实仔细看这些方子的药物组成,绝大部分是属于补阴气的药物,我们以“金匮益肾丸”为例,此方虽然名为补肾阳,但它的主药熟地黄、山萸肉都是补益肾阴统摄精气的,山药、茯芩则健脾渗湿,泽泻则泻肾中水邪,丹皮清肝胆相火,唯有桂枝补命门真火。但在其他许多组方里,桂枝一药它有通阳的作用,而很少有补阳的作用。

再比如说附子一药,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功效,在许多药方中都有此药,如桂枝附子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研究这些药方,其实附子并没有直接补阳气的作用,但有回阳、助阳、温阳、通阳的功能。如果有人认为桂枝、附子一类药真的能补元阳,那就太傻了。

因此,我们依然坚持一般情况下阳气不可后天补助,更不能用药物来补助。那么通常我们所说的补阳又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上面说到,藏象中的阴阳之气是平衡,那一方太多太少,都属于不正常状态,都会产生疾病现象。但作为一个有自主的生命系统,它又有很强的自我调节功能。当阴气长期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阳气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消耗也会更大。因此,从系统的角度讲,当我们补阴气时,就会自然减少阳气的消耗。所以“补阳”实际意味着阳气支出恢复正常,而不能看作阳气从1增加到了2,中医的“补阳”只有在这个意义下才能说得通。

再者,阳气与阴气有完全不同的生理功能,二者之间绝不能相互转化。

由经络系统化生的阳气不但后天不能补,其实也不用补,因为在人的生命过程中,我们并不缺少阳气,而是缺少由后天之精化生的阴气。

许多医生从实践中总结出来,人体实际上是“阳有余而阴不足”,我们生病、衰老的根源恰恰是因为阴气不足所至,而不是因为阳气的亏虚。例如,老年人的脉象一般比较宏大,为什么呢?因为人的衰老始于脾胃,我们的脾不能化生更多的宇宙之精,导致藏象系统中阴气产生不足,阳气就会要接替阴气的工作,年岁越大,脾精越不足,故而脉宏。

这正好符合我们的推论。因为按照藏象的设计,经络和阳气可以稳定工作至人的天年(120多岁),而我们许多人都活不到这个年岁。所以阳气根本就不用后天补助,一般情况下源于阳气的疾病并非缺少了阳气,而是发生阳气不通、潜伏、不振等现象,所以中医用药中更多的不是补阳,而是升阳、通阳、助阳等等。

以上说的是在一般意义下先天之精、阳气不可后天补助。那么是否还有特殊的情况可以补助先天之精呢?这个在中医理论中没有明确的论述,但人们从中医理论中推导出的结论却是肯定的,并将其付诸实践,那就是气功。

中医在讲精和气的相互关系时,曾经讲到“精化气”,并且用了大量的文字来说明这一点,但中医还讲到气也可转化成精“气化精”。如果前者是正化,那么后者则为反化。气功练习者认为,当练习到一定的程度,后天之气就可以凝聚成精,此种精当为先天之精,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先天之精作加法。但这种程度一般人难以达到,所以他们的感受也不具有普遍性,也没有统计学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