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品种与习性
蜗牛,软体动物,腹足纲;取食腐烂植物质,产卵于土中。在热带岛屿最常见,但也见于寒冷地区。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外壳膜、足、内脏、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
一、蜗牛外形结构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外壳膜、足、内脏、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
蜗牛结构图
其形状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目前国内养殖的白玉蜗牛、盖罩大蜗牛、散大蜗牛、亮大蜗牛、褐云玛瑙蜗牛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
解剖图解
解剖图解
解剖图解:
1、壳 , 2、肝脏,3、肺,4、肛门,5、呼吸孔,6、眼,7、触手,8、脑神经节,9、唾液导管,10、口腔,11、嗉囊,
12、唾腺,13、生殖孔,14、阴茎,15、阴道,16、黏液腺,17、输卵管,18、矢囊,19、足 20、胃 21、肾 22、外套膜 23、心脏 24、输精管
二、蜗牛品种
现在世界各地作为食用和人工养殖的蜗牛有4-5 种,以个体大、肉质肥厚为最佳。我们一般通称的法国蜗牛,实际上有3 种:一是盖罩大蜗牛,又称葡萄蜗牛;二是散大蜗牛,又称庭园蜗牛;三是亮大蜗牛。这3 种蜗牛主要分布在欧洲一带,在我国自然环境中没有发现。还有一种非洲大蜗牛,在我国广东一带叫东风螺、菜螺或花螺,学名叫褐云玛瑙螺。白玉蜗牛其实就是褐云玛瑙螺的一种变异,在自然界早尽存在,并非某人培育。
1.盖罩大蜗牛
2.散大蜗牛
法国散大蜗牛是欧美地区的传统蜗牛,它肉质细嫩,口感好,深受世界各地欢迎。此种比盖罩大蜗牛个体小,壳高35-40 毫米,壳宽38-45 毫米(图3 )。
散大蜗牛的贝壳呈卵圆形或球形,壳质稍厚,不透明;壳表皮呈淡黄褐色,并有多条深褐色色带和细小的斑点,有4.5~5.0个螺层。壳高35~40mm,宽38~45mm,体螺层特膨大,螺旋部矮小,壳面有明显的螺纹和生长线。壳口完整,口缘锋利。主要分布于西欧各国及东欧一些国家。
生产周期短:散大蜗牛生长快,幼牛期一个月,生长期二个月,三个月达10克左右,达到出售标准。
3、适应能力强:散大蜗牛可以在12℃~30℃的温度内正常生长,饲养土湿度达到30%左右即可,14度以上即可正常繁殖,长途运输无应激反应。对饲养土要求不严,病害较少,耐粗饲好管理。 温度控制在12度以上即能交配、产卵,15℃-25℃是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温度低于零上7度高于32度,进入休眠状态。在我国南北各地驯养已有十几年的时间,是一种适于我国北温带气候发展的食用蜗牛。人工养殖的散大蜗牛,目前已是星罗棋布地遍及我国的长江以北各省区。已被证明是最适合家庭养殖的珍稀食用蜗牛品种。
3.亮大蜗牛
贝壳呈圆球形,比盖罩大蜗牛之贝壳还大,壳高28-35 毫米,壳宽45-60 毫米,壳质厚而坚实,不透明,有5.0 - 5.5 个螺层(见图4 )。
4.褐云玛瑙螺
此螺又称非洲大蜗牛、花螺、菜螺、东风螺等。这也是在陆生贝类中个体最大的蜗牛之一。贝壳稍厚、有光泽,呈长卵圆形,壳高130 毫米,壳宽54 毫米(图5 )。
三、生活习性
1.喜温暖的习性
它生长最快所需要的温度是25-30度之间。
最适宜温度成螺为22-25oC,幼螺丝为25-30°C,温度不宜突然变化,昼夜温差不宜超过1-2°C。一般情况下,温度超过35°C时,有些蜗牛如散大、光亮蜗牛入土夏眠;在15°C以下有些品种蜗牛如白玉蜗牛开始开始冬眠,5°C以下容易死亡。
2、爱潮湿的习性
(1)空气湿度绝对不能少于50%,而饲养土的湿度绝对不能少于20%。但是湿度过大也不行,如果大气湿度饱和,即100%,而饲养箱的湿度又大于85%,各种病源菌产生造成箱和箱内食物霉变而使其得病。 (2)蜗牛的好湿性,还表现在对食物的选择上,如果有选择的余地,它便会先吃含水量最大的食物,如蔬菜和瓜果同时喂养时,它会只吃菜叶而不吃树叶。所以蜗牛饲料应以鲜嫩多汁的食物为主 (3)蜗牛的好湿性还表现在它喜欢栖息于潮湿的土壤中。如果空气湿度适合了它的要求,除产卵时期以外,它都在土外空气充足的地方休息和活动。如果空气湿度过小,体内要大量失水时,它便栖息于土地中。因此,饲养箱内的土壤厚度应大于蜗牛壳高2厘米以上,湿度不能少于50—60%,箱内的土壤除供栖息外,蜗牛还可以从土中摄取到一些微量元素以供给体内合成各种蛋白质时的骨架所需。因此,经常更换箱内的饲养土,不单是保持卫生,也在于供给蜗牛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四、湿度
蜗牛正常生活所需的相对湿度为75-95%,土壤含水量以30-40%为宜。湿度过低,蜗牛身体失水过多,分泌粘液就增加,浓度也增大,粘液腐败后会引起细菌感染而导致蜗牛死亡。
3. 3、明显的趋暗习性 蜗牛怕强光刺激,有明显的趋暗习性。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里。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若在野外或露天饲养,它在黎明前的活动最为旺盛。在微弱的光线下, 它可以看到20厘米以上的食物,而在强烈光照射下,它只能看到4—5毫米以内的食物,因此即便在有窗户的饲养室内,白天它都栖息不动,一切活动都在夜晚进行。 阴暗,决不是黑暗。如果将蜗牛置于完全黑暗中饲养,对它的生长和繁殖都不利, 因为微弱的光线不仅可以供它看见食物,而且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光能刺激它的性腺发育。没有光,它就不会发育,便会长期不交配不产卵,因此蜗牛饲养时应有一定量的散射光。 4、杂食与偏食的习性 (1)蜗牛的食性很广,在有选择阶情况下它是不吃较差的食物的。如动物的尸体或本类尸体及木质素等。因为蜗牛吃了这些食物对它的生长发育并不会有多大的益处,而且有时还会有害。但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吃。 (2)所谓偏食性,即特别喜欢吃好食物,蜗牛有强烈的偏食性。经常发现如下的现象:例一,有一家饲养蜗牛的经常给喂大白菜叶作饲料,一天投食五公斤,第三天 投喂时能拣出来剩下的一半之多,即总食量不到2.5公斤。而另换地胡芦(黄瓜)喂养时,每次得7.5公斤,而且,连皮也不会剩下一点全部吃光,但到第三天以后, 喂刺槐叶,它忍不住饥饿,也照样吃起来了,它也是有好的不吃坏的动物。 (3)在蜗牛饲养过程中,对它的食性不应忽视,应注意它的广食性,照顾它的偏食性,即经常尽量多换几种饲料投喂,因为不同的食物,营养物质也不相同,只有食料供应尽量满足它能创造多种氨基酸的需要,蜗牛才能生长发育健全,好比它开有二十个不同产品的工厂,需要二十种不同原料一样,若某一些原料供应不上,工厂就会停产,这种原料能生产的产品也就没有了,蜗牛缺少某种营养物质,就会出现生长发育不良,体内也就不会生产齐全的氨基酸等,因此,应注意广食性。 5、休眠的习性 蜗牛的休眠是自生性与忍耐性的具体表现。蜗牛休眠就是它自己分泌一种粘液把壳口封住,中间只留一个很小的孔,仅供微弱的呼吸使用。蜗牛只要遇到不适环境,便会休眠,它在休眠时新陈代谢非常微弱,既不生长也不繁殖,因此在饲养蜗牛时应特别注意要维持蜗牛生长与繁殖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不要让它进入休眠期,以此来不断增效益。 6、直进的习性 蜗牛只能前进,不会后退,它在行进中即使遇到敌人和障碍,也只能缩壳防御,却不会后退逃跑,在饲养中我们曾多次发现有的蜗牛被隙缝卡住,若不把它提回它就只能永远停留在那里。在养殖中应使箱内尽量满足蜗牛直进性的需要,从而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7、群居与连带的习性 蜗牛喜欢群居,特别是在遇到不适环境的时候,它们集居一起集成团,而相互保护。以增强抗衡不适环境的能力。如旱时,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而集在一起,减少蒸发水分的面积,并自身都分泌出一种粘液形成一个保护膜,不让水分散失,遇到严寒时也是如此。群居的蜗牛的活动比较旺盛,吃食快,动性强。若是箱内只喂一只蜗牛,其活动则与此相反。因此饲养蜗牛时一个箱子不能养得太少,当然也不能太多,如果密度过大,必然会导致因吃食不均而造成两极分化速度的加快 ,一般喂养密度可参考以下表中的数据:
蜗牛月龄 |
每平方米放养数量 |
总蜗牛重量 |
不满一月 |
10000—20000只 |
l—1.5公斤 |
一月龄 |
3000—5000 |
5—8 |
二月龄 |
1000—2000 |
10—20 |
三月龄 |
600—800 |
11一14 |
四月龄 |
400—500 |
12一16 |
五月龄 |
120—150 |
10一15 |
六月龄 |
100一120 |
9一13 |
与群居相关的,蜗牛还有连带性,即倘若有一只蜗牛出走,后面会有很多蜗牛跟上,这点应特别引起注意,喂养蜗牛时,若是你的箱池不严(有缝隙),只要有一只蜗牛逃出,后面会跟带大批蜗牛逃出。因此要做好蜗牛的防逃工作,经常检查防逃设施的状况都是很有必要的。 蜗牛生长速度表
螺龄 |
螺层 |
螺口宽(毫米) |
螺口重(克) |
幼螺 |
2.5 |
1.4 |
4.3 |
0.48 |
一月龄 |
4 |
3.5 |
20 |
1.5 |
二月龄 |
4.5 |
20 |
30 |
3 |
三月龄 |
5 |
24 |
40 |
8 |
四月龄 |
5 |
27 |
45 |
20 |
五月龄 |
5.5 |
30 |
57 |
30 |
六月龄 |
6 |
37 |
64 |
42 |
七月龄 |
7 |
37 |
75 |
50 |
蜗牛十怕:一是怕高温、二是怕冰冷、三是怕干燥、四是怕水浸、五是怕刺激、六是怕窒息、七是怕污染、八是怕虫害、九是怕天敌、十是怕强震和巨响。
生活习性
钻土栖息、昼伏夜出,白玉蜗牛善于钻入土中栖息,主要目的一是吸取养份、有机物、钙质,二是调节体内水份和温、湿度,三是预防敌害,四是产卵。一般情况下,白玉蜗牛非常害怕阳光直射,对光照的反应特别敏感,它在微弱的光线下的能见度是6至7公分,而在强光下它的能见度却只有不到1公分。所以,白玉蜗牛通常在晚上才出来活动觅食,白天一般是伏而不动的。
1、生活习性 白玉蜗牛和其他蜗牛一样,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畏光怕热,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极为敏感,当湿度、温度不适宜时,蜗牛会将身体缩回壳中并分泌出粘液形成保护膜,封住壳口,以克服不良环境的干扰。当环境适宜后,便会自动溶解保护膜重新开始活动。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气温和湿度的影响。适宜温度为16℃~30℃,湿度60%~85%,土壤湿度在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高于35℃时休眠,停止生长和繁殖。 3、喜温喜湿、食性杂 由于遗传因素决定,在闷热之夜,白玉蜗牛的活动十分旺盛,它对温度和湿度非常敏感,喜欢高温高湿、阴暗潮湿,尤其是雨后天气,活动更加活跃,在冬季保温得当时,白玉蜗牛也照样能正常生长繁殖。白玉蜗牛是杂食性动物,一般以绿色植物为主,尤其喜食多汁瓜果和绿色植物的叶片,但是,在饥饿的状态下,亦会相互残食。另外:白玉蜗牛不喜欢食用带刺激气味的食料,同时蜗牛最害怕盐和咸类食物。白玉蜗牛的生命力特别强,人工养殖的蜗牛,一般两个月不给水和食物仍能存活。
。 生活环境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 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 喜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喜潮湿怕水淹。在潮湿的夜间,并投入湿漉的食料,蜗牛的食欲活跃。但水淹可使蜗牛窒息。自食生存性。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具有很强的忍耐性。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喜恒温养殖。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
蜗牛的某些生理特点
2010-1-12 15:36:00 来源: 网友评论(0)
我们可利用食用蜗牛对各种物理、化学物质刺激反应的生理特点,来进行防逃装置的设计。
三、蜗牛的生物学特征
蜗牛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钢和柄眼目,雌雄同体、陆生贝壳种类。世界上蜗牛种类超过2.5万种。蜗牛的贝壳呈螺旋形,大小差别很大,形状上可划分为宝塔形、陀螺形、球形、圆锥形等。远古时期的蜗牛生活在水中,逐步发展为陆生,退化的鳃在外套膜的内壁上形成血管网,依靠身体分泌粘液,代替水来进行气体交换,进而进化出肺,成为现代的蜗牛。
蜗牛的身体几乎全部是肌肉,没有骨骼,躯体下有一块富具弹性的肌肉最为发达,其他部位由小块肌肉组成,依靠肌肉的不断伸缩来移动。
1.生活环境
白玉蜗牛和其他蜗牛一样,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畏光怕热,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极为敏感,当湿度、温度不适宜时,蜗牛会将身体缩回壳中并分泌出粘液形成保护膜,封住壳口,以克服不良环境的干扰。当环境适宜后,便会自动溶解保护膜重新开始活动。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气温和湿度的影响。
适宜温度为16~30℃,湿度60%~85%,土壤湿度在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高于35℃时休眠,停止生长和繁殖。
食用蜗牛的生活习性如何?
食用蜗牛一般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多腐殖质的环境里,它们害怕直射阳光的照射和强光刺激,也害怕各种化学、物理因子的刺激。诸如噪声、化工原料、有害气体、烟尘等危害。它们是昼栖夜出的动物,往往在白天栖息不动,到夜间出来进行寻食、交配、产卵等活动。因此,我们在养殖时要注意蜗牛的活动规律,掌握投食、管理的时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食用蜗牛一般所需的温度在20 — 35 ℃ ;湿度在80 %—90 % ,土壤湿度以手捏养殖土能散开为宜。土壤成团则过湿,若很快散开而捏不拢则太干。在养殖时还应注意避免强光刺激以及化学、物理等因子的侵害或刺激。白天可以利用蜗牛栖息时间打扫箱具卫生,投食也不必1 日3 餐,仅在傍晚时分投喂1 次食物即可,无需占用很多时间和劳力。食用蜗牛的日食量一般为它们体重的5 %。因此我们投喂食物的量不宜过多,以免造成浪费。
光照对蜗牛的影响 光照是蜗牛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之一,实践证明,光照是提高蜗牛生产力,尤其是提高产卵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蜗牛怕强光照射和刺激。在自然界中太阳出来,蜗牛就会躲藏在阴暗潮湿处,光照迫使它们在夜间活动,白天休息,故称蜗牛为昼栖夜行动物。但不是说蜗牛不需要光,而应有较弱的散射光。蜗牛一般栖息在光照度100勒克斯左右的阴暗潮湿环境里,能正常采食所需要的光照度是很低的,可以在5~30勒克斯的光照度下找到食物。在室内采用木箱或多层砖床(台)饲养蜗牛,其木箱内的光照度仅有60勒克斯,而多层砖床内的光照度更低,只有40勒克斯,显然低于蜗牛正常栖息所需要的光照度。因此,在饲养蜗牛时应特别注意饲养室内的光线,应保持一定的光照。 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蜗牛也无法生活,性腺也不能成熟,更不能交配产卵。因此,若利用防空洞、地洞、山洞饲养蜗牛时,其内不能完全黑暗,必须最少有50勒克斯光照度的光线,以便能刺激和促进蜗牛性腺的发育成熟。以红色光线为佳,一般在50平方米的面积内安装一个25瓦的红色灯泡即可。 蜗牛的繁殖过程,尤其是卵的形成过程,受着光照、神经和体液综合因素的制约。适当增加光照时间,能使蜗牛生殖系统的机能加强,促使卵子的成熟,使产卵量增加。 蜗牛虽然对光照强度不是太高,但如果光照强度太弱,则不利于蜗牛活动,采食,达不到光照的目的。光照强度太强,也不利蜗牛生长,甚至造成死亡。(龚福泉)
1.环境要求。白玉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温暖、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昼伏夜出,害怕强光照射,对环境反应敏感。适宜温度为20~35℃之间,空气湿度在80%~90%之间,饲养土湿度要求为30%~40%之间。人工养殖白玉蜗牛在寒冷的冬季需增加保温措施,提供合适的温度环境,这样才可保证蜗牛一年四季正常生长、繁殖。
一、蜗牛的生活习性
1.喜阴暗潮湿隐蔽的环境,昼伏夜出,对强光刺激很敏感。
2.喜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
3.勇往直前从不后退。蜗牛在爬行时,只管前进而决不后退。如遇险情时,它宁肯拐弯前进或回缩壳内避险,也不后退半步。
4.心齐团结、和睦相处。如遇处境不好,只要有一个带头逃走的,其它均一一跟随,决不三心二意。蜗牛与蜗牛之间,不论大小、强弱,都能和睦相处,从不争斗或互相残食。
5.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
6.喜潮湿怕水淹。在潮湿的夜间,并投入湿漉的食料,蜗牛的食欲活跃。但水淹可使蜗牛窒息。
7.自食生存性。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
8.具有很强的忍耐性。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
9.喜恒温养殖。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
10.在养殖蜗牛的过程中,还发现蜗牛有十分可怕的特性。一怕高温,二怕低温,三怕惊动,四怕干燥,五怕水浸,六怕刺激,七怕窒息,八怕污染,九怕辛辣,十怕虫害。
白玉蜗牛和其他蜗牛一样,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的环境中生活,白玉蜗牛(1张)昼伏夜出,畏光怕热,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极为敏感,当湿度、温度不适宜时,蜗牛会将身体缩回壳中并分泌出粘液形成保护膜,封住壳口,以克服不良环境的干扰。当环境适宜后,便会自动溶解保护膜重新开始活动。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气温和湿度的影响。适宜温度为16℃~30℃,湿度60%~85%,土壤湿度在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高于35℃时休眠,停止生长和繁殖。
编辑本段
主要栖息于菜地、农田、果园、公园、橡胶园里、杂草丛生、树木葱郁、农作物繁茂阴暗潮湿的环境以及腐殖质的土壤里、枯草堆、洞穴中以及树枝落叶和石块下。
1、生活习性
白玉蜗牛和其他蜗牛一样,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畏光怕热,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极为敏感,当湿度、温度不适宜时,蜗牛会将身体缩回壳中并分泌出粘液形成保护膜,封住壳口,以克服不良环境的干扰。当环境适宜后,便会自动溶解保护膜重新开始活动。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气温和湿度的影响。适宜温度为16℃~30℃,湿度60%~85%,土壤湿度在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高于35℃时休眠,停止生长和繁殖。
一、生活习性
光亮大蜗牛喜阴暗潮湿的环境,习惯于昼伏夜出,为杂食性动物,较耐低温,适应于5℃~32℃的温度,并以15℃~25℃为佳。要求土表湿度25%~35%,空气相对湿度85%~95%。当温度低于5℃或高于32℃均将进入休眠,休眠时停止吃食,并在缺乏水份时可存活100多天,适应于各地人工养殖。 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外壳膜、足、内脏、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状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目前国内养殖的白玉蜗牛、盖罩大蜗牛、散大蜗牛、亮大蜗牛、褐云玛瑙蜗牛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
生活习性
编辑本段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
喜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喜潮湿怕水淹。在潮湿的夜间,并投入湿漉的食料,蜗牛的食欲活跃。但水淹可使蜗牛窒息。自食生存性。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具有很强的忍耐性。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喜恒温养殖。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