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福明的土元情结

 老刻刀 2014-04-28

王福明的土元情结

编辑: admin

浏览次数: 3697

发布日期: 2010-3-24

        近年来,随着药用经济动物市场行情回暖,土元的价格一路看涨,价格维持在每千克4045元,如此高的价格为土元养殖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润。王福明,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人,却以800平方米的养殖面积创造20多万元收益的成绩,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他为什么能够以如此小的养殖面积取得如此高的经济效益呢?让我们先听一听王福明养殖土元的故事。

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国掀起了养殖蝎子的热潮。1998年,年轻的王福明带着致富的渴望,也积极地投身其中。蝎子对环境条件和养殖技术要求严格,所以,王福明起早贪黑地待在饲养室里,精心饲养蝎子。为了解决蝎子的食物问题,他还养殖了黄粉虫和少量的土元。黄粉虫是蝎子的主要食物,有自残的习性,如不及时的捡出蛹,那么老龄幼虫和成虫便会以蛹为食。所以,王福明除了照顾蝎子,还要不停地挑拣黄粉虫的蛹。那时的他如同上了发条的钟,不停地在蝎子和黄粉虫饲养室中“奔走”。1年下来,王福明靠养蝎赚了10000多元,可他却高兴不起来:付出与回报差距太大了!
 

        因为饲养蝎子,王福明认识了不少做药材生意的朋友,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土元也是一种药材,应用广泛,养殖技术简单而且省时省力。虽然当时土元干品的价格每千克只有24元,但还是比养蝎子划算。


        失败是成功的前奏

        1999年,王福明筹集了8万多元钱,开始建场、引种,一心养殖土元。虽说土元的饲养管理技术简单,省时省力,但王福明发现温湿度、饲料品质、饲养土等一些细节恰恰是能否养殖成功的关键。这时候王福明才意识到土元养殖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简单。为了学习技术,处理好养殖过程中所遇到的细节问题,他到处拜访求学。短短的几年时间,全国各大土元养殖基地都留下了他学习的足迹。在不断地学习、走访、实践中,王福明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养殖出来的优质土元少,而且总体数量也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细心的王福明发现,土元的养殖是从南方逐步向北方过渡的,大部分北方土元养殖场都采用南方养殖模式和饲养技术,但北方温差大、低温时间长,湿度又小于南方,北方的饲养者生搬硬套南方的技术和模式很难养出优质的土元。王福明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技术,决心探索一条适合北方养殖土元的新道路,转变注重加温而忽视保温的思维定式。他先将饲养室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加强饲养密度。然后采用东北地区冬季取暖保温的方法,建造保温墙。王福明投资4万多元修建了温室大棚,与饲养室相通,利用大棚供温,同时也扩大了饲养面积……王福明在各个环节上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改进。那年,土元长势喜人,他长长地出了口气,自己所摸索的技术就要成功了。然而,天公不作美,一场大雪压塌了温室大棚,也压塌了王福明最后的希望。
 

        那几年,王福明专心饲养土元,无暇顾及家庭和孩子,自己所付出的心血换来的只有不知道是否成熟的技术和高额的债务。他动摇了,他想和妻子一起回工厂去当工人。可是,做工人,一年攒一万元来还债,还要十几年才能还清。
 

        王福明的妻子知道丈夫是个固执的人,不会服输更不会半途而废。为了丈夫的事业,她决定卖掉房子,帮助丈夫渡过难关。经济上的拮据让他连买块豆腐都要犹豫再三,他品尝到了贫穷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苦尽甘来。经过2004年的摸索证实,自己已经探索出一套适合北方养殖土元的技术和一种投资少、单位效益高的饲养模式。2005年,仅有800多平方米饲养面积的王福明,收入20多万元。他终于笑了,天空看上去格外的蔚蓝。

        转变是飞跃的开始

        王福明品尝过贫穷的滋味,也深知很多人在为找到一个致富的项目而寻觅着。他想把土元这个投资少、风险低的养殖项目介绍给更多的人。2005年,土元价格上涨到每千克40多元。很多人纷纷引种饲养,然而大部分供种企业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使得养殖者无法饲养出商品土元,即使饲养出来,其效益也非常低。王福明感觉到仅仅把土元这个项目推荐出去是远远不够,更应该将饲养技术和模式一起推广出去。2005年底,王福明将养殖场交给亲戚打理,自己专心进行项目推荐和技术指导,他完成了由一个养殖者向技术指导者的转变。其实,早些年,在朋友的介绍和推荐下,王福明在浙江和安徽两省就发展了一些养殖户,随着他技术的成熟化和服务的细致化,这些养殖户也富裕起来。浙江一对老夫妇,在他手把手的指导下,1平方米1年能收入500多元。

        王福明每天都要接听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由于要亲自上门指导,他感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他开始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在各地发展规模养殖场,通过对规模养殖场的指导和技术培训,培养技术人员,再由这些技术人员在当地发展和指导养殖户。现在,王福明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发展了60多个基地。一个集供种、技术培训、收购的网络正在建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