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梓奇谈之一

 影子的岛 2014-04-28

簸萁冢

“簸萁冢”就在曹庄与兴固相交界的村东地里,它是一个孤零零的石头堆,在满是黄土的地里显得很是显眼。它的形状极像一个农村常见的簸萁倒扣在地里,“簸萁冢”这个名字倒是起的很是贴切。现在你要在周围的村子里提起“簸萁冢”这三个字,一定会从当地人口中听到一大串关于它的种种神奇的故事。

而它的神奇既不是因为它像簸萁,也不是因为它是石头堆的,而是因为人们能从它那里赁来桌椅板凳,而且是有求必应。

解放前兴固村有一户大地主,一家就占了整个兴固三分之二的土地,在十里八乡算的上是大名鼎鼎。要说这样一个富户应该是不愁吃喝,没啥事值得忧愁的。可这张地主有块心病让他吃也吃不好,喝也喝不香,就连晚上睡觉做梦也是梦见白胖的小子冲自己招手。为了有一个儿子他一联娶了六位太太,别说省儿子了六个人连一个屁也没有生出来,生不出儿子这可是天大的事,这不但是最大的不孝,还会让人说自己做多了亏心事老天爷不上自己断子绝孙,虽然自己没做多少好事可也算不算上十恶不赦。张地主为了能生出个儿子可是遭了大罪,今天是中医把脉,明天是西医听诊,人参,鹿茸没有少吃,各种药片能当饭吃;昨天在落凤山上的奶奶庙套娃娃,明天就要到赵泗水的观音殿上香。总之是是医生就看,偏方用来一麻袋,药吃了好几车;是庙就进,满天的神佛,过路的、常驻的只要知道的全都拜了个遍。也许是药起作用了,也可能是许愿奶奶听到了,张大地主的六房太太前脚后脚的有五个都怀上,等到孩子先后出生三男两女,这可把张大地主高兴的连睡觉也咧着嘴,就连见了门口的要饭的都一脸的喜庆。

为了庆祝自己终于有了儿子,而且是一来五个,再有告诉别人老天是个明白人,自己做好事了,张地主可是大手一挥毫不吝啬的一连办了五场流水席,请了三个戏班轮流的唱大戏,往庙里上香油钱也不精打细算了。办流水席宴请十里八乡的人这桌椅板凳用的不是一把两把,那可是几十套几十套的用,谁家会准备那么多桌椅,就算到处借借凑够了,谁家的也和别人的不一样,看着就难看。说道十里八乡办红白喜丧用的桌椅板凳全都是从“簸萁冢”借出来的。

办席之前张地主都会按照当地的习俗提前一天带上一只鸡、几碟小菜、一瓶酒、一挂鞭炮外加纸钱,来“簸萁冢”前供上鸡子、小菜、酒点着纸钱,放起鞭炮,然后把写着桌椅数量的红纸点燃,诚心的祈求“簸萁冢”明日让自己赁到桌椅板凳。等到办席的这一天张大地主带上那个青壮的汉子从“簸萁冢”上抬来昨天自己许下的桌椅板凳,每次是一张不少一张不多,只要用五天在还回去,下次还能在借出来。

流水席办的是热热闹闹,院子里一天到晚全是笑呵呵的人,张地主抱上儿子的高兴劲慢慢的褪去,那精打细算的性子有冒了出来,看着接连不断流水席,满席的肉菜,请戏班没日没夜的唱,往庙里大把大把的捐香油,这都是用白花花的银子对出来的,每想到一笔钱花出去自己的心头肉都颤几颤,实在是心疼的不得了,张大地主整晚整晚的睡不着觉,恨不得扇自己两个耳刮子,埋怨自己的嘴那么贱,办啥流水席,请那门子戏班子,捐啥香油钱。这可都是自己辛辛苦苦一点一滴的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就这样全让别人用了,可心疼死自己了。

张地主看着躺在炕上睡的正香的三太太恨不得把这个没心没肺只知道闷头大睡的女人一脚丫子给踢下炕,又害怕三太太让自己吵醒了和自己到吵大闹,再一看睡在三太太旁边的二儿子也是又欢喜又郁闷,就是为了这么个小东西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全都哗哗的往外流,实在是心疼,对这个儿子是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索性不看这两个自己得罪不起的老祖宗,自己又是翻来覆去的想方设法的省点钱,可这钱要从哪省哪?

躺在炕上的张地主心里盘算着,能从流水席的席面上省点,炒菜时少放点油,别用那么多的肉菜,这可能省下不少钱,可来吃席的老少爷们不是傻子,要是以后的席面没有第一场的席面好,任谁也能看出来,就算吃席的看不出来那掌勺的李老头也不是好糊弄的,这老头掌勺没的说可就是嘴太快,弄不好让人背地里笑话,滋滋、、、、、、这条行不通。哪能省点钱?从戏班上扣点钱,反正都是外乡人欺负也就欺负了,他们还能咋地!对这能省点钱,呵呵!不对这可不行要是戏班子一着急不好好唱,族里的几个老头可都是“戏筒子”耳朵尖着那,整不好少不了要问问,这也不行,还有那?愁得张地主是好似热锅上的蚂蚁,难受的不行,愁得是张地主一脑袋的头发都一把一把的掉,直到公鸡叫了三声,他都一点都不困还在想办法省点钱,从香油钱上省点?那个庙祝都不是好说话的,愁得张地主是脑子里都打了结。

直日上三竿张地主都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在屋外面等着张地主派活的长工都稀罕,平时连五更都不到就喊人上工的张地主今天改性子了?是在是等的不耐烦了有个长工就冲着门口喊了一嗓子“东家,时候不早了,是不是该派活了?”

这一嗓子喊得震天响,吓得躺在炕上想了一夜都没睡着觉的张地主一下子从炕上坐了起来,嘴里直嘟囔“赔了、赔了,这下子可赔大发了!”赶紧的往身上穿衣服,一边穿衣服一边还不忘嘟囔还在炕上睡的三太太“睡、睡,一天到晚就知道睡。这个家迟早被你们败光。”

穿上鞋子就往屋外跑,刚拉开屋门就冲门外等着的长工喊道“不说就不会,看看有啥活干?今天改还从“簸萁冢”借的桌椅了、、、、、、”一说到“板凳”张地主是豁然开朗,这从“簸萁冢”借的板凳不就能让自己省点钱吗,只要自己少还点不就能让自己多留点,想到这张地主是一下子就高兴了,对长工也不吵吵了,反而是笑呵呵的让他们等着,自己亲自去数数要还的桌椅板凳,好像白花花的银子长了腿一样往自己的腰包里跑,不觉得眼睛就眯成一条缝了,嘴也咧到耳朵根了。

张地主是借一百还八十,开始心里还担心“簸萁冢”下次借不出来桌椅板凳,可第二次自己有借了出来,还的时候有少还了不少,第三次有借出来了,慢慢的张地主也就不担心了,放开手脚的借索性就不还了。五次下来张地主留了两百多套的桌椅,这可让张地主狠狠地省了不少钱。

也不知是哪个多嘴的把这件事说了出去,周围村子的人都知道“簸萁冢”能多借少还甚至不用还,张大财主那么有钱都做了自己不做不是太傻了,于是人们凡事遇到红事白事在“簸萁冢”上借桌椅板凳都会多借少还,这都成了大家心知肚明的秘密。

凡是借东西都讲求个“好借好还”才会“在借不难”,就算在大度的人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骗都会生气的,更别说像“簸萁冢这样充满神奇的东西,把它骗的次数多了它也会生气,周围的村民都直知道多借点,还的时候就不还、少还,慢慢的“簸萁冢”也就不灵了。不过现在周围村子里还呢个找到以前人从“簸萁冢”借来的桌椅板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