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画 - 名人佳作 李树基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愚雅轩 2014-04-29

 

油画 - 名人佳作

 李树基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李树基个人作品展

    李树基:辽宁画院业务副院长

个人履历:

    生于1943年12月,辽宁大连市人。1963年考入沈阳鲁迅美术学院,1968年毕业分配到辽宁画院,1987年结业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宾卡斯教授的油画技法学习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兼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画师(教授)。现任辽宁画院业务副院长(直至退休)。1989年以后,一直活动在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及欧洲各国,从事文化交流、油画创作及研究。现旅居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成就及荣誉:

    创作大量油画作品,以人物肖像为主。1992年应印尼总统苏哈托邀请,由外交部和文化部联合派出赴印尼为中印复交作画,并成功的举办了画展,先后3次受苏哈托总统及夫人接见和宴请,印尼总统府授予他“最高奖励”的奖状。之后又受到了梅加娃蒂总统,苏西洛总统的多次接见,并为他们画了多幅肖像作品,代表中国赠送。在新加坡又为李光耀内阁资政夫妇画像,为吴作栋总理画像,并受到他们的亲切接见,成为我国少有的被外国元首多次接见的画家。 2000年,应新加坡政府之邀创作了“华侨是革命之母”为主题的长6米高3米的《孙中山在南洋》的大幅油画,表现了孙中山在南洋的革命活动,画面庞大,人物达135人之多,耗时一年半。此作品被新加坡列为第一大画,定为镇馆之宝收藏于新加坡“晚晴园”孙中山纪念馆。兼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作品,曾20多次参加国家级美术大展,一些油画作品在中国美术馆、新加坡晚晴博物馆都有收藏。

 

艺术风格:

    曾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印尼等世界各地的画廊和博物馆认真学习和研究,吸取世界名画家的创作经验。把握传统中国绘画理念,不断吸收、融合、追求着油画的民族个性特征,将民间生活习俗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将西方油画的形式、语言精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想结合,将中国写实油画的传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在艺术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全新境界的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作品。

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在南洋 布面 油画

李树基油画《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在南洋》

   2000年,应新加坡政府之邀创作了“华侨是革命之母”为主题的长6米高3米的《孙中山在南洋》的大幅油画,表现了孙中山在南洋的革命活动,画面庞大,人物达135人之多,耗时一年半。此作品被新加坡列为第一大画,定为镇馆之宝收藏于新加坡“晚晴园”孙中山纪念馆。兼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作品,曾20多次参加国家级美术大展,一些油画作品在中国美术馆、新加坡晚晴博物馆都有收藏。

任梦璋、张洪赞、李树基、广廷渤合作油画《攻克锦州》原图 布面 油画 
任梦璋、张洪赞、李树基、广廷渤合作油画《攻克锦州》局部
大地的主人-豆选 油彩 布面1982 

 早在1983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辽宁画院作品展上,李树基就崭露头角,以“大地的主人”组画之《盼》、《救星》、《豆选》为人称道。其中作品《盼》、《救星》与同时展出的沈嘉蔚《红岩》、广廷勃的《钢水 · 汗水》等一起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成为中国美术馆的经典藏品。

 同样是表现农民翻身做主的重要历史场景,与《盼》、《救星》所表现的农民得到解放、获得人身自由的权力不同,《豆选》是接续前面两幅重要历史时期的画面,反映另一重大历史场景—农村民主选举。这是最基层的民主选举,正是这样的民主选举得以实施,才意味着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从画面表现基调来看,与前面两幅也有很大不同,整个画面气氛是欢快的、热烈的。农民脸上的表情不再是《盼》中的痛苦、默然和游移,也没有《救星》中的感激、悲苦和泪水,所有的只是笑容和满足。在北方严寒的气候下、皑皑的白雪上,见不到一丝寒冷的气息,相反的,欢腾的人群、热闹的锣号似乎要融化掉厚厚的积雪。而画面上所展示的选举方式正是当时历史的再现:不识字的农民们手中拿着自己的选票—豆子,他们将豆子投入心中理想的候选人身后的碗中。而候选人则是背对着选民的,他此时无从了解自己的投票情况。这是在当时条件下,最为公正的选举方式,他保证了不识字的农民们参与选举的权力。这是在当时能够做到的最为公正、公平、公开的选举。同时,也是最基层的普遍选举。它让每一位农民感受到当家做主人的快乐、幸福。

 画家以包含感情的画笔为我们记录了这一重要的历史画面,这是难得的珍贵历史资料,使得半个多世纪后的我们可以通过这幅画面了解到那段已经远去但无比重要的历史时刻。如果不是这幅画,也许人们无从直观了解这种特殊的选举方式、无从想象曾经有过如此质朴的全民选举、更难以感受到当时人们这发自内心、洋溢在脸上的喜悦。本幅画作,曾经列为中国美术馆拟收藏画作,可惜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耽搁至今。而这恰恰成为民间的一件幸事,给广大民间收藏爱好者以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树基 1982年作 分田地 
 李树基  《盼》
 李树基 1978年作 《山城赞歌》

李树基 《山城赞歌》 , 1978年作   布面油画 , 186×206cm

    李树基原任辽宁省画院院长,生于1978年,此作表现的是中国人民抗战期间,周恩来在重庆与小演员们在一起的欢快场景。值得一提的是,这幅《山城赞歌》的油画,亦是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情节。

1978年,李树基与杨仁凯先生一起用餐,杨先关心地问及李树基最近在创作什么画,李答正为没有好的题材而困扰。杨先生略加思索后,脱口而出:“何不以周总理与邓颖超、郭沫若抗战中在重庆与小演员们在一起为题材而构思呢?因为我那时就在重庆做教师,而且小演员们给周恩来等表演抗战节目时我就在场。那个欢快的情节我至今难以忘怀。”李树基称:“我也是早就想要创作一副关于周恩来总理的油画作品呢!”于是,杨仁凯就有关具体情节做了尽可能详实的回忆,李树基则认真地做着记录。此后不久,这幅凝聚两人心血的大幅油画就进入创作。

    作品中由数名小演员组成的演出团队,正在为周恩来等人表演有关抗战题材的节目。受小演员们认真、并带有稚气的精彩表演所感染,周恩来以及邓颖超、郭沫若等观看者,脸上都漾出愉快、开心的笑容。作品以扎实的绘画技巧将富于感染力,充满场面感的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油画-华主席关怀俺“震生”局部.李树基.郭常信 作
 北极村的人们 布面 油画

油画《北极村的人们》

   油画《北极村的人们》曾参加2009年10月12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向新中国六十华诞献礼—走进新西藏》大型油画展。发表于《辽沈晚报》、《艺术地图》、《解放军日报》。

《北极村的人们》旁白:

   2009年春节前夕,我们一行人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前往有“北极村”之称的中国最北部边境——漠河进行采风。当时,高速公路上积雪很深,车行至漠河县图强镇的时候发生侧翻,幸好得到部队同志们的救援,得以有惊无险。这突发的意外事故没有吓退我们,我们坚持继续前行,终于到达漠河。

  在漠河我看到了瑰丽、奇特的北部边境风光,与边民们共同生活相处了一段日子,切身感受到他们生活的喜悦和幸福,感受到与严寒冰雪相对应的是北极村边民们炙热如火般的热情性格。他们的爽朗的笑声、亲切的言语、好客的性情一直在我眼前浮现,在我耳畔萦绕。特别令我惊叹的是当地虽然生活着满、汉、鄂伦春等众多少数民族,但是各民族不分彼此,生活得十分融洽,来往密切而频繁,外地游人到此,很难将他们区别出来。的的确确是亲如一家,欢乐和谐的气氛无处不在。有感于此,回来之后我创作了北疆边民系列组画。

    “北极村的人们”正是这系列组画中最为典型的一幅,也是尺幅最大的一幅。画面展现的是冬季的北极村最常见的景象——人们乘着爬犁出行的场面,具有独特的北疆色彩。而从画面中人们灿烂的笑容上观者不仅可以感受到我当时感受到的欢愉气氛,似乎也可以听见和铃音一同洒下的一路欢笑,想见幸福和谐的北疆边民生活。

 出猎──鄂伦春的早晨 尺寸:319×186cm 年代:2009年
 丰收节 李树基 2009
 李树基 1976年作 改天换地新一代
李树基 1977年作 杨根思 
 李树基 1979年作 队长应考

队长应考 , 1979   油彩 布面 , 182×241cm

    在经历了十年浩劫的动荡之后,整个社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三年的恢复期使各项事业百废俱兴,各行各业掀起学知识学文化的热潮。特别是自恢复高考之后,人们对于知识的重视和关注度越来越高。而这股学知识、学文化的春风同样吹到了油田。在这里,无论是干部、工人还是技术员都开始认真学习,积极讨论,学习讨论的内容从党的领导方针到国家政策,从专业技术到文化知识。

    本幅画作表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场景:在学习上大家争先恐后,不分职务高低。你看,正站在题版前面对试题冥思苦想的就是钻井队的队长,他似乎被一道难题难住了,在认真思索,而旁边请来的教员在暗示大家不要给队长提醒,让这位叱咤油田的英雄也闯闯文化课这一关。再看下面的观者,看着队长被难住,神态各异:近处的低头不语,似乎也在思考答案;知道答案的想悄声告诉,无奈不能高声;老工人们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围坐静观,又若有所思;年轻的工人们在纷纷议论,还有几个凑到技术员旁边去寻求答案……一片即紧张又活跃的学习气氛。画家紧紧抓住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通过他们的面部表情展现出来,使整个画面鲜活生动,将油田工地上的学习气氛烘托得十分热烈。令观者也受到感染,感受到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理想与激情。

        该画作曾参加第五届全国美展,在建国三十周年之际向祖国献礼。由于画作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学习新文化、新知识的热情,在当时引起轰动,各大报纸纷纷转载,成为歌颂时代新形象的典型画作。

 女工作队队员 尺寸:145×140cm 年代:1977年
 少年之歌 尺寸:180×170cm 年代:2006年
金色的苇海 尺寸:214×192cm 年代:2007年 
 1974年作 开钻 布面 油画

油画《开钻》

    辽宁毛泽东思想宣传馆创作组李树基 1974.11 此件拍品附有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厂1975年专门为此画拍摄的纪录片《新时代的画卷》光碟。 展览: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1974年,北京中国美术馆。

油画《开钻》反映的是石油工人,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向地球要油,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英雄气概! 这幅画从深入生活到完成创作,将近一年时间。我选择深入生活的目标,是石油工业第一线——钻井队。我去的钻井队是从大庆调来的,很多老工人师傅都是当年大庆会战跟随“铁人”王进喜由玉门到大庆的闯将。今天,他们来到新油区,革命精神更加旺盛。在这生满苇草的野草地里,支起帐篷,餐风饮露,爬冰卧雪,日夜奋战在钻井台上。

在同他们一起生活中,我深深爱上这些创造奇迹的英雄,从他们的身上,有我学不完的崇高品质,有我描绘不尽的高大形象。当时,我昼夜睡不好觉,感到作为一个文艺战士,不能把这些叱诧风云的时代主人,用画笔表现出来,乃是最大的失职。可是,通过什么样画面来塑造呢?!似乎丢了哪一个事迹都觉得可惜。 一天,井队搬到新的井位之后,要开钻了,这天的天气不好,刮着风,下着雨,北方的四月,显得格外冷。工人师傅纷纷穿上雨衣,奔赴井场。井台上,被雨刮得很干净,井塔在风雨中,分外雄壮,特号的大虎钳,张着大嘴,等着咬钻杆,机器闪闪发亮。柴油机响了,队员们各就各位,队长检查了所有部件之后,命令司钻“开钻”!战斗打响了!!钻头喷着泥浆飞窜而下,两个队员似猛虎,抱住摆动的钻头,送入井口。一瞬间,大钳飞舞,钻杆一根接一根,大地在微微震动。队员们穿梭般的来回忙碌,肥大的雨衣,在春雷闪电下,反射出一道道亮光。这一场快速钻进的战斗,打的干净、利落,仅用不大一会儿工夫,就打出了二百米深的水洞。回来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井台上,每个顶着雨水、全神贯注的队员形象给我留下那样深刻的印象。晚上,我把今天看到的场面,进行了简单的加工整理,构了出来。这幅草图画出之后,立刻受到工人师傅的赞扬,按照他们的意见我又进行了构思。几个月来,跟队长住在一个屋、吃在一张桌、睡在一张铺,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吸引着我。他一连几天几夜,吃在井场,住在井场。当队员因工负伤,他不顾疲劳,背起就跑,当高压水笼出现了故障,他飞上井架……。由于长期生活的积累,我自然而然地就把主要人物确定为队长。主要人物一确定,草图的初形,就很容易地画了出来。当时我画了一个队长下命令,司钻立即制动刹把,放下钻头,两个钻工抱住钻头对准井口的场面。回来之后,领导比较满意这幅草图。并提出了两条意见:一是队长一个人站在台前,显得脱离群众,又有些架子。二是要把英雄人物处理在急风暴雨中比较好,这样就有利于塑造工人阶级迎着困难上,艰苦创业的高大形象。 

第三次回到井队之后,根据工人师傅的意见,我把老队长安排在钻头即将插入井口一刹那,他一手帮着年轻的司钻扶刹把,一手指挥大家沉着、冷静,下钻要稳,避免“顿钻”,把大庆的“三老”、“四严”作风传给新一代。在他的指挥下,每个队员风雨不顾,全神贯注下钻,犹如暴风雨中的雄鹰,构成了《开钻》的整个画面。为了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我在人的结合上,尽量不让队长跟其他人重合。在光线上,利用闪电来衬托老队长那张刚毅的脸……。 ——摘自李树基1976年《坚持深入生活·搞好革命的美术创作》 出版:1974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油画图录,1975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李树基《开钻》,六开宣传画单页,1976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美术创作经验谈 谈开钻等作品》,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6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选辑》,1976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开钻 尺寸:300×200cm 年代:2007年
 油香 布面 油画
 冬日暖阳 尺寸:214×192cm 年代:2007年
 花样年华 尺寸:200×180cm 年代:2009年
 家 尺寸:214×192cm 年代:2007年
 家一 尺寸:178×140cm 年代:2001年重画
李树基 1978年作 校园的早晨 
海上人家 尺寸:203×203cm 年代:2007年 
 暖冬 尺寸:180×160cm 年代:2009年
 阳光普照鄂伦春 尺寸:180×160cm 年代:2009年
 
 
李树基 无题  155 x 250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