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 是重庆市挑夫的一种俗称,同时也是重庆不可不提的话题,甚至有人将其与火锅、美女并称为重庆三大特色。然而,身为社会底层存在的棒棒们也是一个提起来有点沉重的话题,引用《南方周末》的一段话:“如果画个素描,‘棒棒’是这样一个形象——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青色的尼龙绳,沿街游荡揽活,他们来自农村,他们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棒棒的产生,源于重庆的特殊地形和港口经济,整个城区依山而建,出门就爬坡,下船即上坎,搬运东西成为难题。重庆市民于是习惯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大到买家具、电器,小到买几斤肉,如果不想自己动手,叫一声‘棒棒’,即有人应声而到。” 然而,重庆棒棒又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曾经为重庆的飞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他们如今又是一个怎样的生存状态?他们在日益国际化的重庆大都市了是否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可能和必要?如果有,我们又将如何在制度上引导他们更好地良性发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及采访的形式并结合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并试图予以一一解答。 ![]() 二、棒棒的起源、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一)棒棒的由来及发展 如前所述,棒棒的产生乃源于重庆独特的地形。重庆开埠,得益于长江、嘉陵江交汇此处,历经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及水码头建设,以其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渐成大西南水运重镇,大量沿江来往的各种货物在此集散,也正是其十分发达的水运条件促进了重庆的不断繁荣,推动了城市建设事业的急剧发展,同时,也因其水运货物在此集散,需要大量的搬运劳工。解放前的历朝历代,许多灾民为求温饱,养家糊口,从四面八方涌到山城闯码头,凭一身劳力肩挑背磨将堆积如山的货物搬运进城,疏散各地。 解放以后,这些苦力由政府组织起来,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逐渐得到极大的改善。由于连接周边城市的公路、铁路贯通,缓解了水码头的压力,水、陆货运量更进入繁荣时期。更由于地理上的原因,人力搬运始终是这座城市不可缺少的职业,并理所当然地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随着岁月流逝,棒棒们提供劳动服务的场所,现在也彻底改变了。过去的搬运工,大多活动于车站、码头、市场,各种货物的集散场所;现在的棒棒可不这样找活儿,他给你来个“满天飞”,车站码头市场学校机关单位大街小巷随意来往,只要有人有房子的地方他就去,不定就撞到一个要你去帮着出点力的雇主呢!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服务项目”,过去的“搬运”多限于体力服务,挑挑抬抬什么的,现而今的“棒棒”,除了杀人放火违法乱纪的事不干外,只要你给报酬,干什么都行,挑东西、抬砣石、运垃圾、清下水道、扫地带路洗菜接人送孩子,干卫生擦玻璃背气罐,只要你认为他干得下来他也认为可以干下来的事儿,你都可以叫一声“棒棒”,人一拢交待一下讲好价钱,立马给你就把事儿做了! ![]() (二)棒棒的生存现状 不过,重庆棒棒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产业虽然需要很多人,但效益并不高。从清早出门到晚上收工,一个棒棒一天的收入好时几十元,差时几元十几元,不可能期望短期内致富。以企业管理的三大成本原理来衡量,中国劳力资源的工资成本是低得让人吃惊的,而重庆棒棒付出的劳动同收入相比,更是超出了可比因素的;换一句话说,他们付出的劳动力很大,而收入却太少。 而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棒棒们的生存现状大抵可以概括如下: 一、这支大兵团般的棒棒队伍,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组成,最远的甚至还有东三省的,在他们中,有年逾七旬的老翁;也有年仅十余岁的顽童;有猛张飞般的壮汉,也有“秧鸡”般瘦弱的白脸书生;有大手大脚的中年悍妇;也有身姿婀娜的姑娘,他们就靠着一根棒棒两条绳子,在这座闻名世界的大西南重镇挣生活。不过,由于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屑于或者说不满足于做纯体力的工作,除了解放碑、朝天门等较为繁华的地区以相对较年轻的棒棒为主外,重庆的棒棒普遍年纪较大。而数目上来说,由于棒棒相对较为分散而难以统计,只能大概估计,有人说是30万,也有人说是40万,不过由于重庆迅速发展,这个数目似乎还有所下降。成为“棒棒”的主要原因基本上为家庭负担太重,在家务农收入远远不够,不得不外出务工,而文化程度又普遍偏低、缺乏相关的工作技能,找不到其他的工作,而“棒棒”这成本只需一根棒棒一根绳子以及他们似乎用不完体力的工作无疑成了也许无奈但最好的选择。不过,虽然棒棒们从事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大,但仍主要集中在搬运、安装空调等以劳力为主的工作,并且以搬运为主,而在从事棒棒服务中有被雇主无故辱骂、藐视并克扣工资经历的约占40%,与无此经历的持平。 ![]() 棒棒大多都穿着解放鞋 二、从收入来看,月收入800元以下的约为70%,800—1500、1500-2000的约为10%,而2000元以上的约为20%,呈现出两极分化较严重但整体收入水平偏低的特点,调查显示约有55%的棒棒表示其最大的难题在于做棒棒所赚的钱完全不能保证自己及家人的日常开支及孩子的教育费用。此外,这种两极分化也显示出较强的地域分布特点:朝天门、解放碑等较繁华地段的棒棒们年纪大多较轻,集中在20-40之间,并且组织性相对较高,虽仍以搬运为主但从事的工作种类较多,再加之年轻力壮收入普遍较高,多可以达到2000元以上;相比之下,龙头寺火车站、菜园坝火车站等地的棒棒则年纪普遍较大,集中在40-60岁之间,且从事的工种较为单一基本上集中在为旅客搬运行李,而且由于携带笨重行李的人不是很多再加之旅客本能的戒备业务很少,竞争激烈,整体收入水平很低,大多低于一千元。 三、从居住情况来看,以自己租单间居住和与工友一起合租普通的居民楼为主,各约占30%,与家人租房的比例也较高,约为18%,而住在专门为农民工修建的“阳光公寓”里的极少,甚至不少人表示不大清楚有这么一回事。此外,由于挣钱不容易,为了尽可能省钱,棒棒们往往想找个租金低廉的房子居住,至于居住条件和环境一般不在他们讨论范围之内,而从我们询问以及个别走访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棒棒的居住条件很差,居住的房子很是狭小,与工友合租的更是很显拥挤,与日益繁华的重庆似乎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 四、从心态上来看,大多数棒棒还是能够接受“棒棒”这一称呼的,少数人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也有一些人拒绝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推测其从心理上可能确实难于接受,或者说是难于接受自己的现状。而从我们细心交流以及仔细观察的结果来看,对于生存现状众人也是心态不一:大多数人的心态还算是平和,觉得自己是凭借自己的力气赚钱没什么可耻的,对待生活也还算是乐观,甚至极少数人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在工作的间隙还跟工友席地而坐下棋。但也有少数人,尤其是在火车站工作的不少棒棒大概由于生活艰辛压力巨大又或者曾经遭受过巨大伤害而态度比较冷漠,似乎对一切都抱着不大信任的态度,不愿接受我们的调查,有的人甚至在我们拍照的时候反映极为强烈,仿佛受伤的野兽受惊般突然离开,反映出从收入和处境处于社会底层存在的他们脆弱但又自我保护意识极为强烈的一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