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墓”的是是非非

 微湖渔夫 2014-04-29

曹操墓的是是非非

楚定北

  

  自2009年12月底河南省文物局宣布发现曹操墓以来,各方就其真伪争论不休,而围绕曹操生前身后的轶闻故事也成为媒体倾力关注的热点、公众贺岁消遣的大餐。

 

  专家学者上演口水战

  对曹操墓真实性的质疑,从公众角度上升到学术层面,各方大打口水战,是是非非,争论不休。

  先是著名收藏家、鉴宝专家马未都提醒:曹操墓中刻有魏武王字样的文字刻铭材料,有些来自盗墓分子,信度存疑。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则称:河南方面宣布发现曹操墓存在炒作嫌疑。先秦两汉文化研究专家黄震云也认为:曹操墓里刻有黄豆二升刀尺一……字样的石牌,更像是仓库里的说明牌,而不是墓葬所用,并认为某些专家的鉴定非常搞笑

  面对这些专家学者们的质疑,曹操墓考古队队长、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一方面表示欢迎争鸣,一方面也宣称:这些人没有到过考古现场,而且不是考古专家,火候都不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问问马未都手里面有没有曹操墓的石碑,如果他拿到了,鉴定了真假再说!

  《中国人盗墓史》作者倪方六也质疑曹操墓中没有发现墓志铭或哀册,存在硬伤。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回应道:所谓的业内人士,提的问题就不像业内的话。墓志铭在东汉晚期是不会在墓里的,到魏晋时期才有。提问前应该查一查东西再说,不要提外行问题。

  曹操墓之所以引发激烈的争论和质疑,其论证过程是否科学、严谨,是关键所在。哪些人参加了论证,讨论细节如何,本都可以及时发布,广而告之,以正视听。毕竟,曹操墓不是考古专家的自留地,论证也应以理服人。

 

  利益驱动:年收益4.2亿?

  作为殷墟之都,曹操墓的发现,对于这座豫北小城安阳来说,其意义绝不亚于甲骨文的出土,地方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据《河南日报》报道:安阳县先后为考古发掘投入了600多万元。

  针对曹操墓的研究保护规划,河南省文物局表示:曹操墓不会用于商业开发,也不允许任何商业活动的进行,将根据考古发掘情况在原址建设永久性博物馆,以展开历史研究。同时,安阳市政府也向媒体透露:要围绕曹操墓,建成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为推动安阳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学者裴钰给安阳算过一笔账:曹操墓在民间的轰动效应丝毫不亚于秦陵兵马俑,按照兵马俑年均200万的接待人数计算,参照2009年十一假期安阳市旅游收入(2.73亿元,旅游接待人数达76.6万人次)等指标,曹操墓若开发成全新的旅游景点,每年将会给安阳人民带来4.2亿元的收益。

  这么大的收益,不但安阳人心动,其他人也似乎坐不住了。一河之隔的河北邯郸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提出质疑:曹操墓墓主人也有可能是曹操心腹大将夏侯惇。刘心长甚至还把曹操墓划定在河北省邯郸磁县讲武城乡以西、时村营乡中南部约五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一带曾为邺城故地。唐代诗人王勃写过高台西北望,流泪望清风,讲武城这边正好是西北方向,安阳的西高穴则是西南。

  曹操故里安徽亳州也表示要开挖当地的曹氏族坟亳州考古第一人李灿认为:在他看来,曹操墓是方形的,但是没有前室墓门。汉墓最主要的就是墓门,曹操墓没有墓门结构,从墓道直接进入墓室,这不符合汉魏时期的墓葬结构。特别是,方形墓是隋唐时期盛行的一种造型,所以这个墓葬最早时期不会超过东晋。

  是是非非的纷争依然延续着,期待专家学者、权力机关及广大公众,能以谦逊、平和的心态,发出理性、严谨的声音。历史,有时并非是一个随便打扮的小姑娘。

 

  链接部分: 真假曹操墓

  曹操墓究竟在何处?

  曹操墓确定在安阳西高穴村,曹操《遗令》要求自己死后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安阳西高穴村出土的鲁潜墓志也有类似的墓址记载,而七十二疑冢是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就曾亲自到过曹操墓祭奠。

  曹操墓墓址难以确定,曹操为防止被人盗墓,出殡那天,72具棺木同时抬出,分别葬入墓室。南宋时期的《舆地纪胜》称:曹操殁后恐人发其冢,乃设疑冢七十二。 南宋诗人范成大也曾作《七十二冢》的诗作。

  魏武王字样石牌能否成为主要依据?

  《三国志》记载曹操生前受封为魏公,后晋爵魏王。死后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曹操之子曹丕称帝之后,追封其父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刻铭石牌等称魏武王,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曹操墓曾多次被盗,有可能埋地雷了,即先将文物甚至赝品放至古墓中,然后再从墓中发掘出来。另外,曹操是在下葬之前还是之后被追封为武王,已难确定,如果是在曹操死后追封为武王,那这些石牌就有问题。

  人骨DNA鉴定能否验明曹操正身?

  曹操墓中共出土了3具人骨,分别为一男两女,男性年龄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DNA检测将确定其身份。20与50岁左右的女性,不会是曹操夫人卞皇后(去世时已70岁),并且其中一位可能是服毒而死,因其人骨有些地方颜色泛绿。

  人骨DNA检测比对存在数据提取困难、曹操后裔难确定等难题。拟用曹植遗骨进行DNA比对的设想也不成立,之前,曹植的陵墓虽在山东东阿县城南被发现,也出土过遗骨,但因为疏于保存,曹植遗骨现在下落不明了。

  曹操墓真的是薄葬吗?

  曹操墓出土的石圭、石璧,恰恰符合曹操的薄葬思想,这也是墓中没有找到曹操印章的明证,因为他的印章,不是金的,就是玉的。

  曹操《遗令》要求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但曹操墓出土的器物中却有金、铁、银甚至玛瑙、玉石,与薄葬不符。

 

  链接部分:三国英雄今安在

  孙权墓

  据传,孙权墓现位于南京梅花山。此前,梅花山被称孙陵岗或吴王坟,民国时,因遍植梅花,故得名。当年朱元璋为自己选择墓址时,有大臣提出墓址离孙陵岗太近,拟把孙权墓迁走。朱元璋则认为:孙权能与曹操、刘备三足鼎立,算是个英雄,不妨留下他看守墓道。

  刘备墓

  公元223年,刘备殂于四川奉节永安宫,但他最后身葬何处却众说纷纭。一说刘备墓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这里自古就有皇坟的传说。皇坟又称莲心,因皇坟被称为莲花9片花瓣的9座小山丘环抱。一说刘备墓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内的正殿西侧,史称惠陵。另据郭沫若考证:刘备墓在奉节的可能性比较大,因刘备死时,正值夏季,气温极高,遗体不便移动。

  诸葛亮墓

  公元234年8月,诸葛亮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诸葛亮曾留下遗嘱: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随葬器物。而民间却传诸葛亮曾提出,在他死后由4名士兵抬着向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可以下葬。因此,至今诸葛亮墓在哪儿依然是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