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辑录

 闲之寻味 2014-04-29

1、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生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红豆。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豆”,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长亭。古代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或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5、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后为书信的代称。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6、双鲤。古人寄信,将信装在刻着鲤鱼花纹的盒子里。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来以此代指书信。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7、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8、梦蝶。也称“化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唐·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9、青鸟。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承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其为传信的使者。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登高。古时重阳有登高的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1、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12、折柳。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枝柳条赠给远行者。后指送别。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唐·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4、汗青。古时的字写在竹简上,须先用火烤青竹,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烤时青竹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商女。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作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6、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17、桑榆。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8、射天狼。天狼,星名。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9、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20、黍离。语出《诗经·王风·黍离》,周大夫路经宗周,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唐·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1、斑竹。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2、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万里长城”。后以此称呼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3、折腰。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4、采薇。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商亡之后,二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5、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26、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恩爱。唐·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7、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8、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的树枝。比喻恩爱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9、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0、三径。西汉末,王莽篡汉,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31、梨园。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常以“梨园”代称戏曲班社,将戏曲艺人称为“梨园子弟”。

32、抱柱。相传古人尾生同一个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此比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33、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4、问鼎。春秋时,楚庄王伐陆浑戎,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使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今常用以比喻谋求夺取。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35、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唐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36、烂柯。《列仙全传》中记载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二位老者在下棋,于是就坐下来看他们下棋,一局未完,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世上已过数百年,邻居都不在世了。后以“烂柯”比喻离家年久。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7、高山流水。相传春秋时代的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高雅的乐曲。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南宋·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38、哀鸿。“哀鸿”一语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倾诉悲苦,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39、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血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南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报国无门的失意情怀。

40、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张翰传》:“翰(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