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尧都农村商业银行:山西村镇银行的“带头大哥”

 文野 2014-04-29

○编者按

  村镇银行,大多数人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而遥远,它的迅速崛起却可能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当山西尧都农村商业银行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从纸面迅速成为现实的时候,其真正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草根精神,正是对我省乃至中国面临的城镇化、企业性难题的求解探索。村镇银行或者没有曾经汇通天下的豪情万丈,但领风气之先、求新求变的精神血脉共通。本报梳理其发展脉络、解析其兴起原因,同样希望为我省金融业新一轮改革破题尽绵薄之力。

  ○新闻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明确提出,将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这为民营金融资本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推进金融机构的改革,特别是要放宽市场准入,让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2013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在下发的多个关于金融业的文件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小型金融机构,打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通道。支持在小微企业集中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
2014年4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培育发展村镇银行。4月22日,国务院又发意见,推进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发展。

  ○洪福生语录

●信用贷款当时办,质押贷款当天办,保证贷款5天办,抵押贷款7天办。
●优质客户,是任何银行最宝贵的财富,客户就是银行的衣食父母。对于他们,我们不能漠视,不能冷落,不能抛弃!
●多年困扰我们的体制之绊、机制之痒、理念之旧、人才之缺,这些躲不过、绕不开的问题,一直在提醒我们,革命尚未成功,我们远没有到开香槟酒的时候!
●狼烟四起,群雄逐鹿。现实在挑战每家银行的生存底线,变则生,不变则亡!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选好一个人,会影响一批人!
2014年4月24日,大同南郊京都村镇银行将正式开业,这家被称为“大同人自己的银行”,背后的发起行是山西尧都农村商业银行(下称尧都农商行)。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相继开业的村镇银行——临县泉都、代县泓都,发起行同样是尧都农商行。
时间追溯到2011年3月,介休华都村镇银行开始筹建,标志着尧都农商行“抢滩”村镇银行战略正式启动,作为山西首家获准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金融机构,尧都农商行经过三年时间的“开疆拓土”,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将达20家以上。“村镇银行就是专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社区银行。”2014年,在一次全国性金融会议上,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说。随着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民间资金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目前,全国各地异军突起的村镇银行已达1000余家。

  从“游击队”跃入农商行第一方阵

尧都农商行的前身是尧都区农村信用社,2010年12月21日,尧都农村信用社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山西首家成功改制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从“游击队”到正规军,尧都农商行从此化茧成蝶,脱胎换骨!
改制之初,一些员工仍停留在“农村信用社”的思维和做派上,曾经的理事长、如今的尧都农商行董事长洪福生心焦如焚,他告诉部下,要以“三步并作两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尽早完成角色转换,绝不能用千辛万苦换来的“金饭碗”去盛陈汤旧饭!要堂堂正正“办银行、像银行、是银行”!要理直气壮“抢市场、抢份额、抢机遇”!
从“信用社”到“银行”,小鲤鱼跃过了龙门,尧都农商行得以摆脱羁绊,突破地域限制、政策限制、身份限制,大举挺进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在太原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在北到大同、南到襄汾等地,批量发起十多家村镇银行;同时,走出娘子关,踏足黑土地,战略入股黑河农商行,到2012年,资产总额在全国257家农商银行中排名26位,一跃跳至第一方阵;至2013年底,资产更是达到550亿元,存贷市场份额占据临汾半壁江山,监管评级连续三年达到并保持二级以上,仅此一项,便在全省农商系统独一无二,董事长洪福生由此成为同行“爱恨交加”的临汾金融大鳄,一路冲杀亮剑,家底日渐雄厚,江湖地位不言自威。
曾几何时,银行业旱涝保收,“纵有烂账一堆,自有政府兜底”,进入2014年,随着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逼近,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传统银行“只生不死”的好日子眼看就成了历史,重压之下,各银行巨头纷纷走出办公楼,放下身段,与市场交谈,与客户交心,曾经牛气冲天的金融大佬们,第一次饱尝失眠之痛,第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选择!
回到山西。放眼全省,“晋字号”民营银行成立在即,来者不善,金融界狼烟四起,临汾自然也不太平,眼看光大、兴业、招商等巨头汹汹而来,磨刀霍霍,私人银行风生水起,招兵买马……惨烈竞争中,洪福生早有警觉,他屡屡告诉员工,“变则生,不变则亡!再不革新,临纺(当地一家倒闭企业)的今天,就是尧都农商行的明天!

  “全程扶持陪伴”小微企业

  众所周知,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避免风险,很多银行因噎废食,不敢轻易放款,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曾在全国“两会”呼吁,银行“光进不出”,势必会造成虚胖,“消化不良”,显然,贷款质量与存款质量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洪福生说,“贷款质量事关农商行的生死存亡”。
一边是银行苦寻“金主”,谋求放贷,一边是客户苦求银行,予以贷款。采访中,记者与多位企业家交流,这些游弋商海的人们,用“遍体鳞伤”形容各自处境,说到银行贷款,更是“口水板砖齐飞”,他们讥讽那些打过交道的“银老大”,晴天送伞,雨天收伞,贷一次款,脱一层皮,“你必须能够证明,你有钱,不需要钱,你才能获得贷款”。
“银行家应该具备两种能力,其中一个就是放款能力,找到好的企业,把吸收来的钱借出去,”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林毅夫认为。这位著名经济学家大力倡导建立中小银行,原因是,中小银行比大银行更了解中小企业,可以少依赖抵押贷款来放款,从而把资金借给有经营能力、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
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正是尧都农商行的“长项”,一个个“根正苗红”应运而生的村镇银行,更是将目光牢牢锁定在山庄窝铺、田间地头以及刚刚起步的小微企业上,尧都农商行要求每一家村镇银行,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全程扶持陪伴”。
作为临汾“金融之子”,尧都农商行曾扶持过大批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蹒跚学步时,尧都农商行“帮生帮养帮成长”,没少费心血,但是,当企业做大做强后,面对实力更为雄厚的“高大上”国有行,不少“翅膀硬了”的客户,往往选择与这些“高富帅”银行眉来眼去,洪福生据此告诉他的员工,存在即为合理!尊重市场规律,同质化竞争死路一条,突出重围另辟蹊径,坚信“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天的小客户,可能就是明天的大市场;今天,你对客户的真诚度,决定着明天客户对你的忠诚度!
2014年4月20日傍晚,记者走进尧都农商行营业大厅,这里依然一片繁忙,西装笔挺的值班经理告诉记者,这里的作息制度区别于全国任何银行,“365天早7点晚8点”,不仅如此,每一位客户经理早已形成共识,他们的办公室,不在高楼大厦,而是在田间地头,“坐等客户上门”被严格禁止,董事长洪福生有一个理想,为小微客户开通“绿色通道”,让贷款像存取款一样方便!
各村镇银行开业前,尧都农商行为新聘员工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京都村镇银行一位叫熊娟的女孩,被分配到尧都向阳支行,她惊奇地看到,这里的每一位柜员,上下班基本披星戴月;很多柜员已经下班了,还自觉留下来,再次检查各种票据;不管多累,面对客户,她们始终面带微笑。耳闻目睹,熊娟写下了这样一句心得:只有将客户真正当作亲人和家人,才会有这样的微笑。

  “村镇银行,前途无量!”

从2013年12月19日试营业开始,4个月时间存款1.5亿!京都村镇银行落地大同以来,以银行业“小草”定位,处处避让大银行大客户,处处着眼小民生小老板,反而一炮走红,当地金融界一片惊呼!很多“大同大妈”攥着各自“压箱底”的积蓄,呼朋引伴来到营业大厅,“一存就是几年定期”,行长马巍然说,这些草根百姓,就是村镇银行尊崇的“VIP客户”!
京都村镇银行行长马巍然,大同知名企业家,曾连续6年参加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他用7年时间储备充电,终于等来历史机遇,幸运携手尧都农商行,成功组建大同第一家村镇银行,这位被客户亲切地称为“永不失联、随叫随到的马行”,坚决拒绝了记者对他的个人采访,他说,京都村镇银行之所以一炮打响,是因为背靠着尧都农商行这棵大树!
“不仅扶上马,还要送全程”,尧都农商行行政办公室主任张朝芳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村镇银行这块净土不受污染,尧都农商行派驻“特使”,以村镇银行董事长的身份,定期接受着“大本营”极为严格的考核,作为各村镇银行风险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和最终负责人,他们需要让老百姓清楚,村镇银行,绝不是私人银行!村镇银行,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正规银行!
2014年1月4日下午,大同京都村镇银行为大同市民送来了一场讲座,央视评论员白岩松与被称为改革“智囊”的学者迟福林,亲赴大同,为市民解读十八大后的中国金融形势,前来旁听的京都村镇银行员工,向迟福林提问,“都说银行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您认为村镇银行的前景如何?”
迟福林沉吟片刻,如此回答,“村镇银行,前途无量!”

本报记者 郭风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