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鼎秦屿古炮:首开闽东热兵器抗倭战史

 钱湖隐士 2014-04-29
 


秦屿古炮的复原图。


古代军事科技著作(武经总要)中的火炮制造技术。

火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并且最先在军事上得到使用,催生了火炮、火枪、火箭、地雷、炸弹等火药武器的雏形。中世纪的瓦解和新世纪的诞生,都伴随着火药的爆炸声。位于东南一隅的闽东,由于相对较远离于兵家必争的中原地区,历史上较少发生较大规模战事,直到十四世纪,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横行于东南沿海。为保卫家园抗御外侮,闽东人民运用智慧,制造并使用了火铳、火炮等武器,给猖獗的倭寇以迎头痛击,为热兵器战史和对外战争史留下了精彩的一笔——

今年,是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著名战役横屿之战450周年。这位素以治军严明、善打硬战著称的明朝著名将领,率一支6000人的军队,在闽东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下,经过大小80余次战役,肃清了倭患,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据史料记载,在闽东军民抗倭斗争中,火铳、火炮的普遍装备并在战斗中充分投入应用,起了很大作用。

秦屿古炮重见天日

首证热兵器抗倭史

2009年2月28日上午,福鼎市秦屿镇马房王家祠堂右侧,一在建民房工地在施工中,先后挖掘出了32门古代火炮,揭开了一段尘封数百年的抗倭历史。

据旧《福鼎县志》记载,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寇万余众袭秦屿,当时有位叫程伯简的壮士,慨然奋起组织当地民众,领导乡勇,指挥若定,英勇抗御。秦屿民众编成战斗,选丁壮,充前锋,守城垛。就连老人和体弱的人都自愿充当后勤和预备力量,妇女和儿童则运送武器和饭食。白天岗哨森严,夜里警戒的击柝声传遍四野。倭寇得知我军民作好了充分准备,遂化整为零,选择偏僻的位置登陆,集结于秦屿樟岐、打水澳一带,然后再集零为整,从水陆两路同时进犯秦屿镇的小东门,全力攻城。激战七昼夜,秦屿仍然没有被攻下。倭寇使用两部云梯登上城墙,程伯简指挥民众用木叉戳翻云梯,随之发动反攻,先用竹箭向贼众冷冷发射,肆虐的倭寇对此却狂笑而并不加以防备。接下来的情况让倭寇笑不出来了,秦屿城墙上突然架起了几门火炮,同时又有不少火铳喷射出愤怒的火舌,更为密集的箭矢也齐发,势如急雨,打得倭寇横尸遍野,剩余的也抱头鼠窜,狼狈宵遁,而程伯简也不幸身中冷箭壮烈牺牲,同时秦屿军民也阵亡四十八人,而秦屿城终未被攻破。

据福鼎市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段史料,是目前为止闽东抗倭史上,首次使用火铳和火炮歼灭倭寇的记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