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县李公庙

 道场所志 2014-04-30
        李公庙坐落于长沙县湘龙街道办事处同飞村龙潭山的李公庙,距县城约10公里,系道教真人庙。庙宇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000平方米。正殿上方高悬“李公真人”镀金古匾,殿前左右石狮一对,前坪麻石雕象一头,均为数百年前文物。庙坪左右置铸铁镀铜香炉宝鼎及清代庙碑、功德碑。殿中主神为李公真人雕像,左殿为华佗仙师、财神,真君殿为“三茅”(茅盈、茅固、茅衰)君子。右殿为观音大士、关圣帝君、龙王菩萨。正殿左右各有一养生池,观鱼游弋,自在情怀,赏心悦目。庙前右有功德亭,记载庙史及个人功德;庙左有办公房,为长沙县道教协会场所。

相传李公真人庙始建于宋徽宗年间,经皇帝册封,距今有1200多年历史,历朝府县有志可查。庙宇端座于碧波龙潭的捞刀河畔,历代骚人墨客多有诗文、书画、楹联手迹佐证。景致尔雅壮观,佳话千古留传。“求雨行云降水,治病药到病除”。庙宇闻名中外,信众络驿不绝。迨因历史变迁,时代变革,庙宇几经兴废,清雍正年间大举复修,遂成规模。1966年“文革”期间,庙宇被毁,文物匿迹,遗憾长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落实宗教信仰政策,四方信众捐资,发心于庙宇旧址,修复千年古庙。遂海内外赤子心愿,受广大信众之托,2001年至2003年,由当地民众孙树龙、柳其初等人为首倡导修复李公庙,共耗资200余万元,使得千年古迹重现于世。新庙落成后,2006年,由望城县黑糜峰仙姑庙下山而耒的胡永玄道长主持庙务,承弟子友人资助,四方化缘,添置法器,完善设施,置巨型香炉宝鼎两座、阴阳“幡杆”两根,竖在于庙坪之前,巍然耸立。功德亭内,数十块古汉白玉功德碑及青石碑并列,港澳台诸宫及地方各界热心人士捐资,名彪石刻。而今真人殿为砖木结构,正殿为李公真人肉体神像,左右为圣父、圣母。山下戏楼雕刻的戏剧人物,栩栩如生,四周亭台楼阁、飞檐走榭的内八景,与殿周古樟仙鹤、茅托荷花、仙桥牧笛、长虹飞渡等外八景遥相晖映,融为一体,是诵经礼忏、旅游娱乐的极佳场所。每逢农历七月二十六日李公寿期,人们来庙拜谒观光者,更是人山人海,使得李公庙道家文化品味不断提升,闻名于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