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武·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laoxuesheng 2014-04-30

殷武·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作品介绍】

  《殷武》是《诗经》里面《颂·商颂》中的最后一首古典诗歌,也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最后一篇。这首诗主要描写宋君祭祀殷高宗的乐歌。歌颂他伐荆楚,服诸侯,修宫室。《殷武》一诗,是《商颂》的最后一篇,《毛诗序》所作题解为“祀高宗也”,谓其为商人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商颂·殷武》译注

题解商人后裔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挞彼殷武1,
奋伐荆楚2。
罙入其阻3,
裒荆之旅4。
有截其所,
汤孙之绪5。

维女荆楚6,
居国南鄉7。
昔有成汤,
自彼氐羌8,
莫敢不来享,
莫敢不来王。
曰商是常9。

天命多辟10,
设都于禹之绩11。
岁事来辟12,
勿予祸適13,
稼穑匪解14。

天命降监,
下民有严15。
不僭不滥16,
不敢怠遑。
命于下国,
封建厥福17。

商邑翼翼18,
四方之极19。
赫赫厥声,
濯濯厥灵20。
寿考且宁,
以保我后生21。

陟彼景山22,
松伯丸丸23。
是断是迁,
方斫是虔24。
松桷有梴25,
旅楹有闲26,
寝成孔安27。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
是他兴师讨伐荆楚。
王师深入敌方险阻,
众多楚兵全被俘虏。
扫荡荆楚统治领土,
成汤子孙功业建树。

你这偏僻之地荆楚,
长久居住中国南方。
从前成汤建立殷商,
那些远方民族氐羌,
没人胆敢不来献享,
没人胆敢不来朝王。
殷王实为天下之长。

上帝命令诸侯注意,
建都大禹治水之地。
每年按时来朝来祭,
不受责备不受鄙夷,
好好去把农业管理。

上帝命令殷王监视,
下方人民恭谨从事。
赏不越级罚不滥施,
人人不敢怠慢度日。
君王命令下达诸侯,
四方封国有福享受。

殷商都城富丽堂皇,
它是天下四方榜样。
武丁有着赫赫声名,
他的威灵光辉鲜明。
既享长寿又得康宁,
是他保佑我们后人。

登上那座景山山巅,
松树柏树挺拔参天。
把它砍断把它远搬,
削枝刨皮加工完善。
长长松木制成方椽,
楹柱排列粗壮溜圆。
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1.挞(tà):勇武貌。殷武: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兴之主,曾任用贤人傅说(yuè)为相,并不断对西北的□(上工下口)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 2.荆楚:即荆州之楚国。《史记·楚世家》:"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其长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早)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3.罙(shēn):同"深"。古深字本作"突",隶变作"罙"。 4.裒(póu):"捊"之别体,通"俘",俘获。 5.汤孙:指商汤的后代武丁。绪:功业。 6.女(rǔ):同"汝"。 7.鄉(xiànɡ):通"嚮",今简作"向"。 8.自彼氐羌:自,犹"虽";氐、羌,散居在今西北狭西、甘肃、青海一带的边远民族。
 9.常:长。"常"是"尚声"字,与"长"字古音同部,故可释为"长"。

 10.多辟(bì):众多诸侯国君。
 11.绩:通"迹"。
 12.来辟:犹言"来王"、"来朝"。
 13.祸適:读同"过谪",义为谴责。
 14.解(xiè):同"懈"。


 15.严(yǎn):同"俨",敬谨。
 16.不僭(jiàn)不滥:毛传:"赏不僭、刑不滥也。"


 17.封:毛传:"大也。"

 18.商邑:指商朝的国都西亳。《史记·殷本纪》正义:"汤自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殷高宗武丁是盘庚之后的中兴之主,其时建都西亳,在今河南偃师。翼翼:都城盛大貌。 19.极:准则。
 20.濯濯:形容威灵光辉鲜明。
 21.后生:犹言后代子孙。

 22.景山:陈奂《诗毛氏传疏》:"考今河南偃师县有缑氏城,县南二十里有景山,即此诗之景山也。" 23.丸丸:形容松柏条直挺拔。
 24.方:是。虔: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虔当读如虔刘之虔。"虔刘,砍削。 25.桷(jué):方形的椽子。梃(chān):木长貌。
 26.旅:当依毛传释为"陈列"。有闲:闲闲,大貌。
 27.寝:此指为殷高宗所建的寝庙。古时的寝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孔:很。

 

【S-040】殷武

【作品原文】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僭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

 

【注释】

1、挞(踏tà):《通释》:“挞,盖勇武之貌。”
2、罙(深shēn):“深”的古字。《毛传》:“罙,深。”
3、裒(抔póu):俘虏。《郑笺》:“俘虏其士众。”《传疏》:“裒即捊(俘fú)字。”
4、有截其所:《集传》:“尽平其地,使截然齐一,皆高宗之功也。”
5、享:进献。《郑笺》:“氐羌,夷狄国,在西方者也。享,献也。”
6、常:俞樾《群经平议》:“常当作尚。”
7、辟:《毛传》:“辟,君。”
8、绩:迹。
9、祸:罪过。适:谴责。《郑笺》:“来辟,犹来王也。”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七:“祸读为过。《广雅》:‘适,过,责也。’谪与适通。勿予过谪,言不施谴责也。”
10、严:恭敬。《毛传》:“严,敬也。”
11、不僭不滥:《通释》:“此承上文下民有严,谓民之畏法,故不敢僭滥,非谓上之刑赏也。”
12、遑:闲暇。
13、翼翼:完美貌。《毛传》:“商邑,京师也。”《传疏》:“李贤《后汉书》注引《韩诗》文云:‘翼翼然,盛也。’”
14、极:标准。
15、濯濯:《正义》:“濯濯乎光明者,其见尊敬如神灵也。”
16、丸丸:高大挺直貌。《集传》:“景山,山名,商所都也。”《毛传》:“丸丸,易直也。”
17、斫(卓zhuó):砍。虔:截断。《通释》:“虔,犹伐也、刈也……方斫是虔,是削伐木于作室之际。”
18、桷(觉jué):方椽。
19、梴(缠chán):《毛传》:“梴,长貌。”俞樾《群经平议》:“旅,当读为梠。《说文?木部》:‘梠,楣也。’楣与楹相接,故梠楹并言。”《正义》:“闲为楹之大貌。”楹(盈yíng):厅堂前的柱子。闲:粗大貌。

 

【白话翻译】

殷王武丁真威武,奋勇挥师伐荆楚。深入敌人险阻地,大败敌军捉俘虏。王师到处齐平服,汤孙功业胜往古。

你们荆楚蛮夷国,一直住在我南方。往昔成汤势力强,就是僻远如氐羌,谁人敢来不进贡,谁人敢不来朝王?都说尊尚我殷商。

上天命令众国君,禹治水处把都没,年年有事来朝见,宽大不愿施谴责,切莫松懈误稼穑。

老天在上监四方,下民敬谨又端庄。不越礼制不放荡,不敢怠惰把业荒!天子命令诸侯国,大大建立你福祥。

商都整齐又兴旺,它是四方好榜样。他有赫赫好名声,他的威灵放光芒。商王长寿又安康,保我子孙万代昌。

登上高高景山冈,满山松柏郁苍苍。又是锯来又是运,斫成柱子削成梁。松树椽子大又长,屋檐楹柱多粗壮,寝庙建成得安康。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http://www.)

 

【讲解】

  《殷武》一诗,是《商颂》的最后一篇,也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最后一篇,《毛诗序》所作题解为“祀高宗也”,谓其为商人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但魏源本三家诗之说,云:“春秋僖四年,公会齐侯、宋公伐楚,此诗与《鲁颂》‘荆舒是惩’,皆侈召陵攘楚之伐,同时同事同词,故宋襄公作颂以美其父(桓公)。”(《诗古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以为“魏说为此诗定论,毛序之伪,不足辨也”。然吴闿生《诗义会通》云:“考《商颂》五篇,皆盛德之事,非宋之所宜有,且其诗有‘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命于下国,封建厥福’等语,此复非诸侯之事,是序说无可疑者。”方玉润《诗经原始》也指出:“或疑商时无楚,……殊不知《禹贡》荆及衡阳为荆州,楚即南荆也。……又况《易》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与此诗‘深入其阻’者合。鬼方,楚属国也。”其辨甚核,当从之。

  殷高宗作为成汤之后的一代中兴之主,《史记·殷本纪》载有他的业绩:“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迺(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亦作傅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武丁修政行德,天下成驩(欢),殷道复兴。”

  这首《殷武》诗的主旨,就在于通过高宗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高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

  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章六句,二、六章章七句,三章五句。前五章写殷高宗武丁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高宗寝庙落成的情景。

  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写的侧重点。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表现了武丁对楚用兵的勇猛神速。“罙(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写出武丁的军队是在突破险阻中取得节节胜利。“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特别点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荆楚之地,那是因为他是成汤的后世子孙,理应有所作为。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维女(汝)荆楚,居国南鄉(向)”二句,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是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是“刚柔并举”。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写四方诸侯来朝。说殷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之诸侯入国朝见天子、在封地勤治农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第四章,进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动。第五章,写商朝的国都西亳地处中心地带的盛况,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殷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两句诗来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长达五十九年,说他“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并不过分。末章描写修建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这首诗在用韵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部韵;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鄉”、“汤”、“羌”、“享”、“王”、“常”同叶阳部韵;第三章句句用韵,“辟”、“绩”、“辟”、“適(谪)”、“解(懈)”是锡支通韵;第四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阳合韵,“国”、“福”叶职部韵;第五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翼”、“极”叶职部韵,“声”、“灵”、“宁”、“生”叶耕部韵;最后一章句句用韵,“山”、“丸”、“迁”、“虔”、“梃”、“闲”、“安”叶元部韵。由于末章用元韵一韵到底,颇能渲染出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http://www.)

    ------分隔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