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山寺记(明)姚希孟

 苏迷 2014-04-30

明朝  包山寺記 

 

姚希孟

 

    渡湖,首問林屋洞。洞口沮洳,望之黝黑,無炬,無鄉導,結束未備,不可以遊。循其陽,觀曲巖伏象而下,過嶽廟,遂得包山寺。徑隧深窈,松括、櫻桃、楊梅之屬,相錯矗峙。四山環合,寺若侍屏張幄而坐,目以包山,良稱也。

 
    過石門半裏許,入寺,從殿右窮僧寮,得空翠閣。閣正在翠微杳靄中,窗外修篁直上,約之可五六丈,玉筍瑤參,摩雲翳日,目中見美箭多矣,亡逾此者。因尋毛公壇。行山坳,諸塢多植梅,間以他樹,稠樾美蔭相續也。又有童山,頹然髡其巔,匪地有枯澤,直斧柯相尋耳。毛公者,或雲劉根得仙,綠毛被體。而楊廉夫言,有長毛仙客,從張公洞行二百余裏,穴山而出。即根耶?今築石為壇,觚其四隅,丹竈煙銷,寒泉澗涸,試問仙蹤,奮然在斷霞殘照之間矣。
 
    是夜既望,天漢澄鮮。出殿門望絕壁,樹影交加,蔥蘢無際,月.光穿竇,流暉射人。右登崇岡,樹愈護,月亦漸隱。返步溪邊,松計篩月,半明半滅,倏來倏往。移數武,至樹豁處,四望作玻璃城,圭步颶尺,千容百態。乃知有月色不可無林薄,然非疏密相間,未獻其玲瓏也。山僧又言,積雪時,琪林玉樹,非復人世所有。余安得長年坐臥其下,歷四序之變耶?夜將半,方闔戶寢。紙窗皎然,素魂半床,盤中新摘香椽,清芬送枕畔,不知今夕何夕矣。
 
    山中諸寺,故當以包山為最,寺中又空翠閣為最,惜見山不見湖。東房有小閣,頗兼湖山之勝,而位置未愜。余假榻寺中,後先凡四夕。
 
 
題記:包山位於煙波浩渺的太湖之中,風景奇麗。文章前部分寫包山寺探幽。寺中美竹修篁,清雅寂靜,山拗濃蔭茂密,摩雲翳曰,而童山處樹木慘遭斧柯,光禿荒涼。相傳此地曾有仙人修煉,而今丹竈姻銷,寒泉澗涸,仙蹤杏然。留給後人的”只有仙人已乘黃鶴去的恫然和遐想。
 
    後部分寫月亮照耀下的包山。朗月當空,出寺眺望,樹影交加,明暗相間,月光從樹的空隙中灑落下來,銀光斑駁。登上高崗,宛如在銀色的玻璃城中,玲瓏空明,冰清玉潔,恍如仙鏡。寺僧更說在冬天積雪的月夜,瓊林玉樹,景象絕非人間所有。作者沈浸在柔和的銀色世界中,久不成寐,聞著床畔香椽送來的陣陣清香,望著窗外的月光,心潮起伏,不知今夕何夕矣。
 
作者簡介:姚希孟(1579—1636),字孟長,號現聞,長洲(今屬蘇州)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進士。天啟初,入翰林院,為閉黨所削;崇禎初,起左贊善,又為權臣所斥。為文博大雄傑,俊偉巨麗。亦能詩。有《循滄集》、《松臒集》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