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投资金银

 袖手揽月 2014-05-01

如何投资金银——讲讲金银比价近300年那点事
vs
如何投资金银——讲讲金银比价近300年那点事

一、拒绝被误导


今天在本版看到了《西安晚报》署名“川都”的文章,在里面提到:

  资料显示,1940年全世界的黄金储量是10亿盎司,2009年增加到50亿盎司,白银在1940年有100亿盎司,现在是10亿盎司。这意味着,70年前白银的存量是黄金的10倍,而今变成了1/5,相对于黄金而言,白银是大大地稀缺了。
  “以往历史正常价位下黄金和白银的平均价差为15倍,而现在黄金价格每克约310元,白银每克6元左右,意味着目前价差水平至少在50倍以上。因此,从长期来看白银还是有投资价值的。”申银万国期货分析师姚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建议投资者短期内可以关注,但是出手仍要等待时机,因为白银与黄金走势正相关,且白银的价格波动幅度更大。

后市走势 宋鸿兵:白银未来将上涨4倍

  《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21日在参加一个国际经济形势分析暨投资策略报告会时发言指出,他认为最有投资价值的仍是黄金、白银等金属货币,尤其是价格被严重低估的白银,并称白银未来将上涨4倍,达到100美元/盎司。

除上篇文章以外,近来还有什么“宋鸿兵预言大头将站上1200”之类的文章。

上面这类文章断章取义很严重,宋鸿兵写的《货币战争》虽然笔法夸张一点,但主题、原理还都是很清晰的,被这些个无知到可恶的文盲记者断章取义到如此地步,怕也是于心难安吧…

(一)按照川都的文章,白银的存量是黄金的1/5,售价是黄金的1/50,很容易让受众形成白银相对黄金有250倍的升值空间的错觉;再者说白银涨四倍也罢,大头上1200也罢,不设时间点有什么意义,纸币每年都贬值是常态,是1年达到还是30年达到?说了还不如不说。

(二)白银存量是黄金的1/5?这是谁统计出来的?看来又是某文盲的概念搞错了,“白银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白银的结存数量,是指从古至今所有开采出来并存世的白银的总和。我大致算了一下,发现是作者误用“白银年产量”除以“黄金存量”,用1年生产的白银除以人类几千年留存的黄金,得到1/5这样一个结果,看来黄金还是要少得多啊。“白银存量” ≠“白银年产量”!(连这个概念都搞不清楚,真的应该回幼儿园再补习一下。普通人可以不知道,说错了也没关系,但作为一家媒体的记者,代表一家刊物说出这么没有概念的话,而且还要误导这么多受众,至少是太对不起自己那份薪水了吧。当然还有申银万国那位期货分析师,从这位的水平上就明白为什么从01年中国成立基金公司开始,到现在9年来年均客户回报率只有1.8%了,超过银行利率算对不起您,看来投资真是求人不如靠己。)
事实上白银存量现在根本就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本来也无从统计。唯一可以统计的是白银的地壳丰度是黄金的21倍。从开采矿藏角度来说,白银的储量基础57万吨<中国白银网>,全球已确认的地下存金量为2.6万吨左右<世界黄金协会>(黄金存量,即已开采的地上存量为16.6万吨),约为黄金的22倍。正是因为白银在民间的巨大沉淀量难以统计,政府和银行家难以控制,所以主要经济体才在19世纪末普遍改金银复本位制为黄金本位。银不作为货币金属后就更没有人统计存量了,只能说它的资源量应该是黄金的21倍左右。

二、说到这,就应该谈谈白银价格在近现代经历过两次根本性打击

 
(一)发现美洲银矿。1700年的金银比价是1:10,更早前在部分地区甚至到过1:4,但随着美洲银矿的产量逐渐增大,及经济生活的世界一体化,到1760年这一比例就达到1:15,为了维持币值的稳定,政府与此比例接近的官方牌价一直维持到1873年。价格革命的一个产物就是全世界人民得到了美洲的白银(16世纪中期,仅墨西哥的白银使用量已占全世界耗银总量的三分之一,此外还有今天已经列为世界遗产的玻利维亚的波多西等多个大型银矿)。在中国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大量的双柱、鹰洋的流通,直到袁大头的问世才将鹰洋、本洋赶下了我国主币的舞台,当然白银增加的另一个成果就是通货膨胀,米价从乾隆初期的1两/担到同治后期<世界上还是银本位为主>的2.6两/担。同样作为货币的两种贵金属,尽管政府规定了1:15到16的金银比价,但在民间的实际交易中18世纪末便曾达到了1:20,接近金银的地壳丰度之比。如此政府和银行家们铸造金币便是净损失了,由此带来了对白银价格的第二次打击。(这一现象类似于民国时人们更愿意接受存量较少的银元而不是较多的法币一样,即便在法币并没有贬值时。18世纪末的人们更愿意接受更稀缺的金币,这也不是能由官方比价强行限制的。尽管没有可信服的历史资料提供佐证,但我更乐于相信这是当时金银的存量比造成的群体无意识自律。)

 
(二)由金银复本位制改为金本位制。因为上面提到的原因,以及白银在民间的巨大沉淀量难于统计(虽然估计会比黄金多过15倍),政府和银行家也难以控制,所以政府规定的货币金银比价总会与市场上的实际比价产生差别,所以“劣币驱逐良币”会是一个常态。
例如当黄金实际价值增大时,人们就会将手中价值较大的金币(“良币”)融化成黄金,再将这些黄金换成银币(“劣币”)来使用。举例来说:法国规定金银币比价为1:15.5,而此时市场上同等质量的金银价格之比为1:20。那么1块金币融化成黄金后就能卖到20个同等重量的银币—相当于从政府手里净赚4.5个银币。
既然政府和银行家同时控制两种贵金属很难,那么就会选择只控制一种,价值更稳定的,民间沉淀更少的一一黄金。因此白银被抛弃了,从1873经济危机起,一些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开始抛售白银储备,1873年德国加入金本位,1879年美国加入,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
而此时虽然造币厂仍然在制造银币,但银币已经沦为了一种有金属价值、但不足值的货币。(即面值一元的银币中,白银的金属价值并不值一元,只有几毛钱,而只有金币才是足值的货币;类似的还有人民币中的五角黄铜币,虽面值五角,但金属价值不到五角,所以此时的银和人民币中的铜一样,都不是具有货币属性的金属。)
至此白银失去了制度层面的货币属性,沦为一种工业用金属,金银比价跌跌撞撞的下滑至前几年的1:60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三)几个事件造成的金银比价异常波动
在上面所提到的大背景下,20世纪金银比价的几次大的波动不能不提:
一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避险需求导致白银价格再次提升,参战国购买武器等物资的巨大需求也使银币在短时期再次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时金银比价就陡然从40倍降低到15倍,战后白银迅速成倍走弱。二战时的典型例子就是抗战时美国拒绝接受国民政府巨幅贬值中的法币,在黄金不足的情况下要求以银币支付物资款。


下图为1840年到1924年世界金银比价的变化,可以看到1873经济危机后由德国开始的金本位潮对白银的弱化作用,以及一战(1914-1918)爆发和结束对金银比价的剧烈影响。<资料来源:杨端六(2007),第278页>

如何投资金银——讲讲金银比价近300年那点事

二是29年世界大萧条的避险需求导致金银比价再一次降低,对我国的直接影响就是由于欧美的银价大涨导致我国白银大量外流,最终使国民政府放弃了刚实行一年多的《国币条例》,改行法币,并永远的告别了银本位制。
三是受美国石油巨头亨特家族操控,白银从1976年的4.3美元飙升至1980年1月21日的50.35美元,在短短12个月里,银价上涨了8倍;如从10年前算起,银价上涨了25倍!然而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到1980年3月27日日中银价瞬间跌到了10美元的低点。而且一路下跌,银价直到整整26年后才重新站到了10美元的阶梯。当年以亨特家族为首的投机投资者一蹶不振,更不要说这26年损失的利息和通货膨胀造成的以十倍计的货币贬值。
四是开始于1933年的美国政府干预白银市场的大规模行动,只有这次不是一个突发的变量。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金融市场危机对于银行产生了巨大的支付压力,继而许多银行破产倒闭,一些国家先后放弃金块本位制,改为金汇兑本位制,即只规定法定含金量,禁止金币的铸造和流通。从此“对于美国人而言,银元和辅助银币是可以买到的唯一具备固有价值的货币。”(尽管已经是不足值的)“白银价格飞速上涨可能进一步降低民众对纸币稳定性的信任,进而导致持有美元的外国人士增加美元兑换黄金的数量。”美国政府为了保有国家的黄金储备,开始人为地抛售金银复本位时留存的白银储备,以压低世界白银价格。美国联邦总务署从1933年起不断抛售银条,以及含银量90%的制币银条,直到1970年11月卖掉了所有白银储备。


下图是1900年至1980年以美元计价的白银价格,我们可以看到横轴1920附近由一战造成的振幅、1930-1940区间由大萧条造成的振幅、1940-1950区间由二战造成的振幅、1980附近由亨特家族投机造成的振幅(但要注意1934年1月31日,美国国会通过金准备法,一美元含金量由1.50466克降低到0.888671克)<资料来源:200 Years (1781-1982) of U.S. Silver Prices
by Lcdr. David Williams >

如何投资金银——讲讲金银比价近300年那点事

三、197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为什么金银比价没有回归1:21的资源比?
(一)正如我以前提到的,世界毕竟留下了一条金本位的尾巴,这是白银所不具备的:
—外贸结算不再使用黄金,但最后平衡收支时,黄金仍是一种贸易双方可以接受的结算方式。
—黄金非货币化并未规定各国庞大的黄金储备的去向,就连高举黄金非货币化大旗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仅规定处理掉1/6黄金储备,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继续存有大量的黄金储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诞生的欧元货币体系,明确黄金占该体系货币储备的15%。这是黄金货币化的回归。   
—黄金仍是可以被国际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国际结算货币。大经济学家凯恩斯揭示了货币黄金的秘密,他指出:“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取代它。”现在黄金可视为一种准货币。
—直到不久以前,2010年11月9日,在韩国G20峰会开幕前夕,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全球经济体应该重新实行经过改良的全球金本位制,为汇率变动提供指引。简单地说,佐利克上述建议的核心观点是:使用黄金作为市场对通胀、通缩及未来各种货币币值预期的一个全球参考点,并由此构建一个新的货币体系。

(二)黄金的工业损耗。
我们普遍知道银有工业用途,会有所损耗(当然现在作为照相底片的损耗少了,电子加工的损耗却多了)。但黄金作为五金之王,一样有工业用途,黄金是少有的化学、物理、电子性能均优异的金属,应用领域非常广,在电子、通讯、航空航天、化工、医疗等部门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各类生活日用品当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日本黄金年消费量在160吨左右,其中工业用金就达100吨。而且作为涂层的黄金一般是不可回收的<1克黄金可以镀110平米的涂层,基本没有回收价值了>。

四、缺乏想象力的金银比价

(一)金银比价的正相关性

我们知道金银是两种很相似(无论是理化性质、还是保值功能)的金属,所以一般来说金银价格是正相关的。简单的说,就是黄金涨时、白银也涨;黄金跌时、白银也跌。无论是年来计,还是以日来计,都是这么一个规律。所以说如果黄金或白银其中有任何一种价值被高估(或低估时),另一种金属基本也存在着被高估(或低估)的现象。

如何投资金银——讲讲金银比价近300年那点事

如何投资金银——讲讲金银比价近300年那点事

如何投资金银——讲讲金银比价近300年那点事

如何投资金银——讲讲金银比价近300年那点事

(二)金银比价的几个不可能。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因为通货膨胀会让金银比价有所接近,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绝不会达到历史上的1:8到10(除非退回到地理大发现前);也不会达到1:15(除非达到1929经济危机的程度或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甚至不会达到资源量之比1:21(除非美英及欧元区的央行抛掉自己的所有黄金储备,彻底与金本位制决裂,黄金不再有货币属性,使金银同样成为一种没有货币符号的普通金属,不出意外近几十年是不可能的,央行增持黄金倒是经常发生)。


(三)获利空间的广度。
当前的金银比价是1:48,也就是说除非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巨大事件发生,金银比价最多能再降低一倍,存银的获利空间是有,而且可能会比黄金大,但绝不会如某些传言一样,比黄金大很多,况且实物白银的变现能力比黄金也要差很多,希望大家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获利预期。
(实物白银一是没有人收,首饰店、当铺一般都不要的,即便偶尔有人收也一般不会按照牌价收。今年十一时我去一处专业的银铺聚集地,唯一的业务就是制作贩卖银器的,多数是大件的盘碗等日用品,不做戒指项链一类小东西。当时的白银牌价是5元,但999纯银原料商家只卖4.6元,收价则更低。只有黄金才是各国央行的储备,白银牌价,参考一下而已,不要指望有人严格按照牌价回收实物银。就像现在小麦牌价己经超过2500元一吨,但我前天去超市仍然可以看到低于小麦牌价的面粉,当然比小麦还要多个磨面,包装的工序。)


五、活跃的白银
从20世纪的历史上看,白银的价格并不稳定,有四次可以把投资人套牢几十年的机会(从这看我们不禁叹服百多年前先人选择金本位的先见之明,银本位的最后一个堡垒—中国在29年大萧条时也被逼得放弃了银本位),而且社会越稳定,便越不容易解套(我说的解套并不是指能兑换的纸币面值持平,而是指能换得的日用消费品相当)。
但作为货币来说过于活跃的白银,百多年以来的不稳定性却正是造成了它中短线投资的功能优于黄金,涨幅高、跌幅大才有的可操作。这一点上看白银像是活跃的小盘股,黄金像是有点死气沉沉,但确会稳定增值的大盘蓝筹股。

 

六、金银比价的作用

让我再用股市打个比方,投资不光要看资金面,对基本面您至少也要了解个大概吧,市盈率200以上的(理论上要200年的时间才能回本)、利润增长率为负的个股如果您作为散户敢不敢陪着机构追涨?那么白银没有市盈率一类指标,又该怎么判断当前的价格是被高估还是低估?

除了结合世界经济形势,与消费品、其他主要资源价格、CPI比较外,金银比价就是一个最容易计算的指标,单就金银比价这一项指标来说,至少有两个主要作用:
(一)在保值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当前贵金属价格是否被高估,即金银比价越接近,二者价值被高估的嫌疑越大,而且一般白银被高估的程度更大,此时选择黄金的风险相对较小。

 用上面提到过的白银危机来解释一下,1979年到1980年间,当时的世界经济已经明显开始走出以石油涨价为导火索的“滞涨期”(1973-1982),但金银比价竟达到1:17.5(黄金850美元,白银48.5美元),这种比价应该是世界大战时的水平,绝不应当是“滞涨后期”的1979-1980年应有的比价,在此背景下,仅用金银比价一项就可以认定贵金属价格存在泡沫。当投机者的资金链在1980年断裂后,金银价格一路下探,黄金在1982年价格下探到296.75美元的阶段低点,下降65%;白银则下探到4.885美元,降幅90%;白银降幅大于黄金,金银比价升至1:60.7。

(二)在保值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是可以帮助我们在黄金和白银间作出选择,金银比价越高,选择白银涨幅就可能越大。

就拿本轮经济危机来解释一下,我们知道每逢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战争爆发(一定得对掌握定价权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有冲击),金银等贵金属就会因为资金避险而产生一波持续数年的行情。
在本轮危机初期的08年12月(整整两年前,当时有两点已经明朗,一是经济危机的确已经在世界主要经济体蔓延,二是各国政府的救市行动不会让经济危机在短期结束),我们看到金银比价是75倍以上(再对比其他数据),可以粗略的得到一个判断,金银价值没有被高估,可以建仓。具体到买金还是买银的问题,历史可以告诉我们,白银要比黄金更加活跃,在贵金属整体价格肯定要上涨的预期下,在金银比价差距较大的情况下,白银的价格增幅大体要超过黄金的,此时就应当以买入白银为主。两年之后的今天白银涨幅达到约130%,黄金涨幅约78%,金银比价由75倍以上缩小到现在的48倍。
这并不意外,已经在历史上反复上演过多次了,如果不这样倒意外了…当本轮经济危机结束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加息,并有良好的经济统计数据支持),假设金银比价已经冲高到1:30以内(可能性很小),您还要进一步增仓追高,不赔也就意外了…

七、投资建议

(一)当下行情展望
从目前来看,此轮的白银行情主要是由于经济危机中的避险需求和超发纸币所造成的,但现在欧美经济已经企稳回升,欠发达经济体已经开始收紧货币,不适宜进一步增仓追高。
近日公布的10月份美国经济数据,CPI同比去年10月增长1.2%,剔除食品和原油后的核心CPI同比去年10月仅增长0.6%,而当前黄金的同比涨幅已达20%(美元),白银同比涨幅更是达到58%(美元),已经较大的超过了基本面,投资者获利回吐的压力比较大。

个人认为目前可以稍谨慎的继续持有白银,但需要经常关注行情,直到美国结束量化宽松,美联储开始加息为止,便要大幅减仓,否则便有被套牢的可能,解套时间就是不知何年何月的下一次经济危机了。

(二)我的一点投资原则,盼着能对您有些许借鉴价值:
1.对于散户永远需要把基本面看的比资金面更重,您不是机构也不是庄家,您没有能力影响市场,您得到的信息也一定是不对称的。
2.在世界高度一体化的今天,要了解各种看似离您很远的经济信息,了解世界的宏观经济形势,也要了解一些经济史。这样可以帮助您提前预测未来的热点和增长点,在大资金介入前提前建仓。当然也可以给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您未来的投资品和交易渠道,永远不要投资完全不熟悉的领域,甚至是自己难辨真伪的东西。
3.投资就是投资,这是一件严肃的工作,而不是收藏或什么其他的爱好。不要因为主观的喜好而影响了您对价值的判断,甚至真伪的判断(这年头卖了房子买两件高仿,谁说假都听不进去的人太多了)。对于收藏品,最好有涨一百倍只当清风拂面、与己无关的定力;对于投资,权衡利弊、高抛低吸,只当做数字就好,最好不要因为任何主观的喜好而影响了判断能力。
4.当涨幅大踏步超出当前基本面,以及未来三年的预期基本面时,不要试图去追最高的那点,那不是您能追上并全身而退的,要及时获利抛出,即使抛出以后又涨了三、五倍也没必要后悔。要知道这世界上可以投资的东西很多,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您是投资者,不是职业操盘手,没必要不管牛市熊市都在一个场子里待着),关键是不被长期套牢,一时涨的慢点、少点不怕,只要做好风险控制,资金是可以流动的、投资标的是在增值的就可以。
5.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永远要在不脱离基本面的情况下,对投资方向和未来的热点提前做趋势性预测,要找出趋势中关键的点(同时最好是必需品)而不是最热的点,超出基本面或预测热度将退时就要提前卖出,机会总是有的,不用为了一时追涨而让自己承受过大的风险,要保持资金是可流动的。
举个例子,200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推出了“巴厘路线图”,这就是一个节能减排的趋势,那么我不去关注什么余热锅炉、也不去关注什么工业除硫设备的企业,因为这些我一不了解、二也不是关键性的。我关注的是最不可缺少的电力,发电厂的赢利速度慢,而且又受国家电价调控影响,我就关注发电设备,最成熟的低排放新能源就是风电,这个我熟悉(90年代初去草原就见到过牧民家里用的风力发电机,上中学时还去过风电厂,上大学时看过荷兰介绍风电的科教片),但此时我并不了解股市的交易方式,从基本面也可以判断出股市存在严重的泡沫,所以我不敢碰,等股市挤出泡沫后再进场,用这段时间也好了解一下交易方式。2008年曼谷气候大会前夕(11月底),股市泡沫挤的差不多了,我就买了基本面很优秀的风电设备股,一直都没卖过,两年涨了160%,跑赢大盘是必须的(我永远不会关注资金操作出来的涨停股,也不会过多关注短期的热点概念股)。
还有就是08年12月开始建仓的实物白银,我坚持防通胀的是白银(至少因为玩币和喜欢银器也比较熟悉白银),而不是附加值(尽管个人喜欢银币,但那是爱好,不是投资,涨的高了我白送给家人也不会用这个去赚钱,算是所谓文人的清高吧),到今天从牌价上看,涨了130%。
再说个离得近点的,去年西南大旱时就开始关注粮食期货,今年俄罗斯大火初期建仓,媒体谈论CPI的频率上升、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上升时抛掉,也可以赶上半波行情。
常言道“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其实对于趋势性的行情早知道一年都是不困难的,晚知道(包括在场外静观其变)一个季度甚至一年也无妨,只要不脱离基本面,就算赚的少点,但跑赢CPI应该问题不大,更关键的是不会被深度套牢,就可以永远对新的趋势有所应对,当然不用天天看盘、提心吊胆,有空读读新闻、看看书就好,也省心些。

 

八、后记

其实本文大约是对我四年多前所写的一篇同类文章的纠正和扩充吧(那篇仅300余字),算是我第一次思考金银比价的问题,但是限于当时的水平和仅凭自己估测得到的数据也实在没法展开来写。待到思考明白点了,却一直没有动力写,最近看了几篇很误导人的文章才终于有了提笔的欲望。如今这区区几千字的小文漏洞定然也是不少,但至少这四年是没白过,看问题的角度还是有点提高吧,也算能聊以自慰了,如能对大家有稍许借鉴作用则不甚欣慰,呵呵…

上大学时曾当过几年校协会长,记得当年有一个辩题是“网络时代是否需要读书破万卷”,数年以后当真正读书破万卷后,才发现其实“破万卷”最大的好处就是给大脑提供了足够的信息量来进行不同维度的知识整合、为跳跃式思维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为还原某历史时刻的全景及横纵向比较提供了足够的参数。这些大约是单纯靠网络搜索和相关链接一时得不到的吧…

现在的教育体制和工作岗位设置偏向于专家型人才,适应于进行某固定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我的知识结构没有那么“专业”啊,读的书很杂(主要有欧洲史 、 游牧民族史 、 政治经济史、艺术品鉴赏类、 宗教类、 先秦诸子百家、科教类等),可能拿出任何一个方面比起某领域的专家都差之远矣,但跨领域的整合能力可能比部分专家稍稍强一点吧。我的文章比专家们写的泛泛得多,准确度或许也差一些,如果说小弟某篇文章稍稍显得“别有风采”一点,也只是站在一个稍宽广的平台上去写吧,还应用了一点不相干的杂书中的副产品,仅此而已。



                                                                       2010年12月4日首发于钱币天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