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牌坊锭

 文公台 2014-05-01

http://huyu0606.blog.hexun.com/28765637_d.html

清末光绪十年(1884年)到民国3年间的约30余年时间,在云南流通着一种外型像传统牌坊建筑的银锭,《新撰云南通志》中记载为“牌坊锭”,当时云南普遍称之为“公估银”。在西方由于这种银锭类似于马鞍,估又名为“saddle silver”
牌坊锭可能是中国各地长时间使用的银两中,最为进步的一种。它一般长在5.5-6.0cm,宽在3.5-4.0cm之间。重量在滇平5两上下,约180克左右,含银量在96%左右。

 
 
"牌坊錠"一詞, 始自光緒十年,<<新纂雲南通志>>記載, 光緒十年左右, 省城兼銷幫公同議定以每錠五兩, 成色九八,並選派童福盛, 馮世有二人為公估驗色. 所以,牌坊錠是專指當時以及以後有公估驗色的實物而言, 光緒初年乃至更早的三槽
 
 
, 即使有的外型相近, 但因缺少公估驗色, 仍不得稱為"牌坊錠".此需予以澄清, 以免誤導.

牌坊锭的造型源自于三槽方锭,它的产生是象征着一种银两标准化的过程,期间除了成色,重量,造型等标准的建立外,需要一套公估制度加以监督。清代云南有称呼牌坊锭为”公估银“的习惯。公估银一词的出现是在公估制度建立之后,存世的绝大多数牌坊锭均属于这类。今天我们就谈谈这类牌坊锭

铸造背景:
<<新撰云南通志>>的记载,牌坊锭是在光绪十年前后云南银锭标准化运动的产物。整个标准化的过程中,成色与公估制度是关键。牌坊锭出现后,须按九八成色标准造,如未通过鉴定并加盖公估印,就不得流入市面。现存世的大量实物看,决少有漏盖鉴定印的,这证明了当时对于有关规范的执行,是严格又彻底的。
兼销铺:
铸造牌坊锭的商家,主要分布于昆明城内外,当地称之为兼销铺。也就是“经营银钱业兼铸销银两的商家”的简称。兼销铺铸造牌坊锭的目的,其实多与其经营的传统金融业务有关。

流通地区:
牌坊锭的铸造地虽以昆明一带为主,除滇中地区外,流通范围遍及境内各地。透过与邻近各国的贸易,牌坊锭也散布于现今的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等地,至今仍可发现。
用途:
牌坊锭广泛用于商民交易,成为商场上的主要货币。其他各式银两,银圆进出时,必须换算成牌坊锭计算。在官府方面,钱粮课税,官项收支等牌坊锭也成为授受标准。

铸造数量:
当时由于并不是官方铸造,也无资料记载,据<<中国历史银锭>>中云南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的介绍,他们经手的牌坊锭有几吨之多。可见当时铸量之多。
铸造原因:
为什么当时在云南这个边境的小省(经过长毛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多次起义)到光绪初年人口只有3百多万的地方会铸造如此数量的牌坊锭呢?经考证有1)鸦片交易,2)协饷收入,3)铜本锡价,4)劳力输出

最早的具有公估性质的牌坊锭:三种与“公议”有关的牌坊锭-----〈公议〉,〈记月〉,〈公议公估〉牌坊锭
第一:纹银名称为“公议纹银”加盖印戳固定有多种,其中两种较多见是“公议公估童看”与“公议公估冯看”,另有一种“公议公估看讫”不多见。此类成为公议公估牌坊锭
第二:纹银名称也为“公议纹银”,但加盖印戳多而不固定,但多与公议有关,估称为公议牌坊锭
 
 第二:纹银名称也为“公议纹银”,但加盖印戳多而不固定,但多与公议有关,估称为公议牌坊锭
 
 
 
 第三:纹银名称为“某月纹银”从正月,贰月。。。十月,冬月以至腊月,我们成为记月牌坊锭
 
 
 

大约在光绪15年(1889),替代于公议牌坊锭的是汇号公估牌坊锭,即纹银名称由“公议纹银”转变为“汇号纹银”。省城汇号公估牌坊锭加盖“汇号公估童看讫”和“汇号公估冯看讫”两种。而城外汇号公估牌坊锭的加盖印戳不规范,有多种,现主要发现的有五家商号马云瑞号,正泰隆记,同义公记,镒元公记和宝庆李记。

城外马云瑞号\汇号公估牌坊锭

 
 
省城汇号公估牌坊
 
 

到了光绪20年(1894),公估牌坊锭取代了汇号公估牌坊锭,纹银名称沿用"汇号纹银"但加盖的印戳有多种,主要变化是由原来的“汇号公估”转变成“公估”。现介绍省城公估牌坊锭

1)加盖公估童佘段看:

 
 2)加盖公估童佘周看:
 
 3)加盖公估童佘陈看:
 
 

以上述三种为主,另有多种如"加盖公估童佘看'',"加盖公估童佘看讫'',"加盖公估佘段看''等等

光绪30年,根据云南藩司之规定,鉴定者的职衔由“公估”转变为“官公估”现先介绍一下城外官公估牌坊锭,城外官公估牌坊锭的加盖印戳较不规范,,现市场上较多的是是富兴余记号,富兴庆记号

 
 

同时出现的较之与城外的还有大量的省城官公估牌坊锭.加盖印戳有

1)四人同看,加盖"官公估童佘看"和"官公估周陈看":

 
 

2)二人同看,加盖"官公估童佘看"或"官公估周陈看"中一个的
3)两人同看,加盖"官公估童福盛看"和"官公估庆盛看","官公估周宝铨看","官公估陈元昌看"

4)二人同看,一人一印,记姓,有"官公估童看","官公估佘看","官公估周看"

纵观牌坊锭的历史,从存世量来看早期的公议,公议公估,汇号公估牌坊锭都相当少,价格也较高,而公估牌坊锭最多,官公估牌坊锭次之,记月牌坊锭在这两大类之间。

 牌坊银锭的收藏与辨伪
     国是用银较早的国家,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铸造了大量的银质货币。由于历史上铸币情况复杂,流传下来的实物也是形态各异。在机制银元出现和流通之前,银锭作为我国银质货币的主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流通。为古代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历代银锭在重量、成色、外形及铸造工艺上千差万别,多数银锭外形和铸造工艺不佳,制作精良者只居其中少数。像云南牌坊银锭就是我国银锭中造型优美、铸造精良的佳品之一,其成色大多经公估机构验定,故深受钱币收藏者的喜爱。   牌坊银锭是云南省在光绪初年至民国初年铸造的银锭。这种银锭采用方槽铸坯,两侧趁热压扁,再打上钢印,印上在当地有一定信誉的字号名称或银匠姓名,还要在银键左右柱面打上同业公会、公估或官公估的鉴定印,以保证成色。这种银锭因其外形像牌坊,故名牌坊银锭,也有人认为像马鞍,又称马鞍银锭。牌坊银锭自产生后经历了公议前期、公议、公议公估、公估、汇号公估和官公估等发展和完善阶段。各期牌坊银锭都有其自己的特征,现分述如下:  一、公议前期:此川牌坊键系山嘉庆年间产生的三槽OO银(即锭面有三道不通头的直凹槽)发展而来。在三槽OO银形制的基础上,把两端趁热压席,就演变成初期的牌坊银锭。此期牌坊银锭的特征如下:1.锭面深槽内铸有店铺名和年月,常用铭文为“XXX号(记)足色条丁盐课”成光绪x年x x x 号(记)”。2.锭面两柱多无文字,锭面不出现“公议”、“公估”等鉴定斧印,这是公议前期牌坊锭的主要特征。3.银锭重量悬殊很大,轻者100克以下,重者200克队上。4.银锭成色按“课锭”标准,多为97%。   二、公议时期:光绪初年为防止银锭作假,经同业商议,铸好的牌坊银锭要经同业推选的有经验者验色,并在锭面上加盖“公议”字样,称“公议牌坊银锭”。其特征为:1.锭面两柱有“公议纹银”字样鉴定斧印。2.常见铭文为“XXX号公议纹银”。3.银锭成色多在90%以上。  三、公议公估时期:在公议制度的基础上,经同业公会商议,藩司认可,推选出信誉好的铺号充当公估人,铸好的银锭经公估人验看,合格者打上“公议公估”字样,才能参与流通,称为“公议公估牌坊银锭”。其特征为:1.镀面两柱有“公议公估”字样鉴定斧印。21fe而铭义多为“公议纹银X X X号公议公估X看”。  四、公估时期:光绪十年(1884)前后,云南地方政府推行公估制机,在昆明设立公私店,并选定公估商,各店铺铸好的银锭需经公估商验看,方可流通通;并规定每锭为滇平五两(一两为37.5)左右,成色为98%,称为“公估牌坊银锭”。其特征为:1.锭面两柱有“公估”字样鉴定斧印。2.铭文多为“XXX号(记)汇号纹银公估XX看讫”或为“XXX号(记)*月纹银公估XX看讫”。3银锭重量多为160-190克之间,较符合滇平五两上下标准。4.银锭成色多在94%-98%之间。  五、汇公估时期:汇号纹银是根据汇款人要求,按商定的成色和重量铸造的银锭。财力雄厚或信誉较好的店铺,为发展其汇兑业务,专门铸造用于解付汇款的银锭,经公伯商验看后,打上斧印,保证成色,称为、号公估牌坊银锭”。其特征为:1.锭称面两柱有“汇号公估”字样鉴定斧印。汇号两字为小字横书,这是区别与其他牌坊锭的重要特征。Z银锭铭文为“XXX记(号)汇号纹银汇号公估XX看讫”。3其质量高干公估牌坊锭,不仅省内流通,还流通于省外及国外。4成色多为94%-98%之间。 六、宫公估时期:光绪三十年(1904),公访组织涣散,公估商也营私舞弊,造成银锭成色下降。云南布政司严令“童福盛”等四家为官公估,追查舞弊行为,同时收缴旧印,另发官分估斧印。经过整顿,于宣统二年(1910)正式实行官公估制度。此期牌坊锭称为“官公估牌坊银锭”。它是牌坊银锭发展的最后形制。其特征为:1.锥面两柱有“官(局)公估”字样斧印。2银锭铭文多为:“XX号(记)汇号纹银官(局)公估**看讫”。3.银锭成色和公估初期基本相同,多为94%-98%。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牌坊银锭两柱斧印铭文是分期的重要依据,掌握其铭文特征,是进行正确分期的关键。  牌坊银锭早在光绪初年就出现有低成色、甚至作假现象,这类假锭日前市场上较少,而较多的是近年新仿的赝品。为避免收藏到赝品,掌握辨伪知识甚为重要,笔者在收藏中的经验是:1.伪.品外形失真,锭面粗糙,而真品外形优美,锭面光洁。2.伪品文字僵硬、生涩、浮浅,而真品文字自然、流畅、深峻。3.伪品包浆不自然、单一,多为烟熏后的黑包浆,开水清洗后可褪色,而真品包装自然,不易洗去。4.伪品银锭侧面水波纹僵硬、规则,有人工开凿痕迹,而真品水波纹乃银锭含银量高的征象之一,其自然而不规则。5.赝品底面蜂窝规则,不自然,窝内不光滑,为人工雕凿而成,而真品蜂窝不规则,大小不一,窝内光滑,为含银量高的表现。6.伪品重量较轻,多在120-140克之间,而真品多在160-190克之间,如果为真银假锭则重量接近真品。7.在收藏中多看真品,掌握其特征是辨伪的关键,另外购买时请有经验者帮助鉴定,是避免购到赝品的窍门之一。总之牌坊锭的辨伪需要长期的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熟悉各期特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得出正确和科学的结论。  牌坊银锭停止流通后。大量被销熔,目前民间存世量不大,但收藏者不断增多,价格也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公估”、“官公估”牌坊银锭量稍多,上品价格在每锭550-650元左右。而其他时期或铭文中有年号、月份者量较少,价格亦高,多在800-1400元左右。因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此价格仅供读者参考。最后我们应知道,牌坊银锭字号铭文品种繁多,求全非常困难,对于收藏者来说可以收藏各个时期的代表品种,同样可以达到研究和鉴赏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