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港文化遗产之八十九 隆国公王府遗址

 迎风初开 2014-05-01
贵港文化遗产之八十九 隆国公王府遗址

           隆国公王府:黄鼎凤的英雄馆

           鸦片战争后,清廷国力日显衰相,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更是加速了满清王朝走向寿终正寝。位于西南一隅的广西,被称为“无处不山,无山不洞,无洞不匪”的边陲省份,这广西“三无三不”形象地概括了广西当时的基本省情:地情上,是山多田少;政情上,处于“匪乱”的革命前夜。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统治的链条中,广西一省无疑是较为脆弱的一环,正是各地此起彼伏的“匪乱”最终催生了“咸丰壬子之变”——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揭竿而起,一呼百应,拉开了波澜壮阔、长达十四年、波及东南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大幕。1852年6月,太平军在桂北顺湘江北上,进入湖南,攻长沙,克武昌,取九江,最后兵临金陵城下,翼王石达开部率先攻入南京,天朝定都南京,占据东南半壁江山。

        在太平军出广西后,广西农民起义绝大多数是由天地会领导,据统计,有组织有名号的天地会起义队伍达175支,遍及广西各地。其中,贵县天地会以黄鼎凤为领导。黄鼎凤,壮族人,贵县覃塘青云村人,家中排行第三,人称“黄三”。黄鼎凤是与石达开是同一时代的著名反清英雄,两人可谓贵港晚清时代两颗耀眼的将星,两人年龄相近,战功皆显赫,命数也相同:石达开生于1831年,黄鼎凤生于1830年;石达开封为太平天国之翼王,用兵出神入化,人称为“石敢当”。黄鼎凤则“郭西起义”后自称“紫水狂夫,怀城下士”,归附陈开的太成国后,受封为隆国公,大成国败亡后,大成国余部悉听其节制,黄鼎凤撤回贵之极高山——平天山,在平天山顶营造宫殿,自封为“建章王”,继续反清革命。石达开就义于1863年,黄鼎凤引颈就戮于1864年,两人最后都是以满清十大酷刑之首的凌迟之刑被处绝。

       “清同治《浔州府志》记载,“咸丰三年,鼎凤据覃塘,设壮丁馆,石龙刘阿琏,李阿花四附之。”

    “咸丰四年八月,冯二、黄全义等密谋起事攻取县城,……覃塘黄鼎凤等率党来城,冯二乘马入衙,逼知县李嘉年缴交县印,张贴告示,按户派捐,开大馆于永隆典库,收商富银物,用县署刑具,添设分馆,黄祖喜六号洪杰堂,李富七号洪志堂,五山巡检刘裕琨洪天堂,各集党徒以应洪军,红带红旗填塞街巷……,知县李嘉年弃城遁三里。是年,赵洪、黄鼎凤、冯二攻浔州不克。”

      “咸丰六年九月十二日,陈开、李文茂、梁培友据县城,黄全义、黄鼎凤附之,……率众数万到罗泊湾,团练溃退,开入县城,遣全义守登龙桥,鼎凤守覃塘,并封受爵号。”

      1854年,黄鼎凤在覃塘设壮丁馆,招览兵勇。1855年,黄全义等起事攻贵县县城,黄鼎凤自覃塘率兵助攻,这是黄鼎凤首次率部进入贵县城,天地会诸部“开仓劫库”、“放囚杀官”不在话下。知县李嘉年逃至三里,贵县城被天地会所占领。同年,黄鼎凤诸部引兵攻府城桂平不下,最后,攻陷府城之举被溯江而上的广东佛山人陈开实现了。1855年,佛山人陈开率攻克浔州府城桂平,建立大成国,定桂平为大成国国都,改名秀京。贵县天地会首领黄鼎凤、黄全义率众投奔,与陈开大军在罗泊湾里外夹击打败贵县本地团练,陈开部开进县城,贵县天地会诸部均附于大成国下,封王建置,以贵县俗称“九怀”之通称,将贵县改名为怀城,黄鼎凤被封为“隆国公”,南江村人黄全义被封为“威国公”,两位大成国“国公”分守贵县之西部屏障覃塘、县城通道据点登龙桥。

      此时的贵县城内,“城基夷为平地”,县衙门亦是残垣断壁。战前贵县城内仅有三处“三进四柱大厅”建筑,一是县衙门,另外二处是贵县街四大家族之首林氏的六宜堂和培荫堂,其中,又以六宜堂最为雄伟,风水布局亦最为讲究,六宜堂整栋建筑座北朝南,有上、中、下三厅,其中中厅为四柱大厅,屋顶为金黄色滚筒瓦,墙面四周均为黄色油面,六宜堂、培荫堂都是林姓六堂人中举人后,由清廷皇帝恩准钦点,下旨建造的举人府第,六宜堂的位置位于县城东门外的棉新街口,临近郁江边。黄鼎凤入驻县城后,“打土豪分田地”,将颇具王室气势的六宜堂作为其驻扎地,六宜堂遂成为黄鼎凤在贵县城中的“隆国公王府”所在地。

       1859年冬,西征以图开辟第二战场的石达开率部返回家乡贵县,其驻扎地则选址于大东码头边上的粤东会馆,辟为“翼王府”,离“隆国公王府”相距不远。

       1861年6月,身陷困境中的石达开部最后一次回师贵县休整。8月,清军攻陷大成国国都秀京,陈开被杀,大成国倾覆,怀城危急,作为大成国的隆国公黄鼎凤,收编了陈开、李文茂的余部,人数达十万之众,“悉听鼎凤指挥”。10月,石达开离乡率部北上之际,将自己的军师谋士周竹歧推荐给了黄鼎凤。12月,清军围攻贵县,黄鼎凤死守进出贵县城咽喉——登龙桥,双方激战,屡次易手,最终黄鼎凤弃守登龙桥,撤出县城,率部返回老巢根据地覃塘以待时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身为大成国隆国公的黄鼎凤,仍心存“复国”之志,毕竟,这“隆国公”爵号可不是盖的,不然,怎么能收编这十万之众的“大成国遗民”呢?!因此,隆国公不能没有大成国号,不然那是名不正言不顺。隆国公黄鼎凤率部多次围攻旧故都秀京,以图重建大成国,但均失败。义军与清军军双方处于僵持态势:旧都秀京已沦入敌手,陪都怀城则随时可以攻之。

       1861年,咸丰帝驾崩,同治帝在“垂帘听政”下登场。同治元年(1862年),清廷下决心剿绝广西最大的叛军黄鼎凤部,清廷任命湘军悍将刘坤一为广西布政使,刘坤一马不停蹄地直抵桂平城,合力浔府诸属地主武装团练,步步进逼,瓦解义军的外围据点,黄鼎凤则死守覃塘一地。

       1863年7月,刘坤一倾巢而出,三面包围覃塘,妄图将义军一举扑灭,但遭到黄鼎凤英勇反击,清军死伤累累。刘坤一不死心,假装撤围,命令队伍在大白天大摇大摆地返回县城。他一方面在城里请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为被击毙的官兵祭祀,敲锣击鼓,好不热闹;另一方面,紧急部署工事,趁黑夜潜师覃塘附近。黄鼎凤不知是计,待到刘坤一的伏兵星夜突然袭来,力战不支,黄鼎凤听从军师周竹歧的建议,将大本营退守到四处绝壁的平天寨。从退据覃塘,到退守平天寨,隆国公黄鼎凤的势力范围越来越狭窄了。话说回来,这平天寨山高林密,又经多年经营,当是牢固不可破也。刘坤一也只能在山下布铁桶阵将平天寨围得水泄不通,一直围了一年有余,尚未能破之。

       1863年冬,经过一年多的围困,黄鼎凤所据的平天寨成了孤岛,外无外援,内有变节者,弹粮难以为继,刘坤一挥起了胡萝卜棒,派人招降归顺,被黄鼎凤拒绝。黄鼎凤深知,即使是投降归顺也是死路一条:三年前变节的黄全义投敌后最终也被刘坤一杀死。

        1864年4月,刘坤一祭出最后一招,诱捕黄鼎凤母亲骆氏,妻周氏两人上山游说黄鼎凤,最终,黄鼎凤在忠孝节义的封建流毒思想影响下,违心地走出孤岛平天寨下山,成为阶下囚。刘坤一本来计划押往省城桂林受刑,但怕路途生变,夜长梦多,便在贵县行刑,行刑地在县城东门外江滨,文庙对开的郁江边,行凌迟之酷刑。后人,在行刑地的江边一礁石上,书“文明”二字(本文化遗产系列之四十《文明石》有提及)。

       黄鼎凤一死,宣告了大成国最后的失败。太平天国历史研究学者罗尔纲先生指出,“当他的大本营设在歧山寨的时候,既有险可守,又四通八达,他就可以随时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和指挥群众、发挥群众的巨大作用。这一带地区,所以能够成为鼎凤的根据地原因就在此。自从他走上平天寨之后,它却与周围断绝了交能,与群众无法进行联系,到必要转移时,也就插翼难飞。”贵县民间也由此流传出“败水军师周竹歧”的民谚。

       隆国公王府最后,是否还璧归“林”,笔者尚未能找到确切的资料。在民国期间,这处六宜堂后身的隆国公王府遗址,经过重建修整,成为贵县警察局办公所在地,解放后,成为贵县邮政局所在地,再后来,成为邮政局棉新支局所在地,至今。

       


拍于2011年。自写贵港文化遗产系列连载以来,笔者深感体会得出一句:“在贵城老街上,任何一栋稍微有点规模的旧式建筑都会深藏着一段历史!”



拍于2012年.位于棉新街口的隆国公王府遗址,今为邮政局棉新支局,属民国时代风格建筑.


2013年,位于东门外江边,文庙对面河岸边的“文明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