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故

 昵称17101418 2014-05-01

高祖斩白蛇

原文:“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第1回)

刘邦为亭长时,押送民夫去骊山,途中,多数民夫逃亡,他无法交差,也只得逃命。一天夜里,他正前行,见一大蛇拦路,便挥剑将蛇杀死。后面的随从者看到一老妇人在哭,问其故,老妇人说:“我儿是白帝之子,变成蛇躺在路上,今被赤帝之子杀了。”众人不信,想再问,老妇人已不见踪影。后来,刘邦逃到芒砀山,开始起兵反秦。故事载于《史记》、《汉书》等史书,以证明刘邦灭秦称帝是天意。

高祖:指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公元前206-前195在位,高祖是他死后的庙号。

光武中兴

原文:“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第1回)

西汉衰亡,刘秀利用农民起义,又建立了汉朝,史称东汉。他在位时,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刘氏汉王朝复兴,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即光武帝刘秀,公元25-57年在位。光武是他死后的庙号。

禁锢善类

原文:“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第1回)

指东汉后期的“党锢”事件。东汉桓帝时,宦官集团独揽朝政。官僚士大夫一方面由于切身利益受到损害,另一方面为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担忧,因而以李膺为代表,抨击时政,指责宦官当政。于是,宦官使人诬告李膺等人与太学诸生结为朋党,诽谤朝廷。桓帝通令逮捕“党人”。李膺等二百余人被下狱定罪;次年,将他们赦归田里,终身不许做官。灵帝继位,又发生“党锢”事件。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打算起用“党人”,消灭宦官势力。结果,因泄密失败,陈蕃被杀,窦武自尽,他们荐举的官员及门生、故吏,都被免官遭禁锢。

禁锢:指终身不准做官。

善类:良善之人,指反对宦官的士大夫。

卖官鬻爵

原文:“昔黄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第2回)

东汉灵帝为搜括钱财,在西园把各级官阶和爵位标出价钱,公开拍卖。如规定二千石的官职为两千万钱,三公为一千万钱,九卿为五百万钱,关内侯为五百万钱。有钱的可以现钱交易;暂时无钱的可以赊欠,到任后加倍付给。曹操的父亲曹嵩,曾出钱一万万,买一太尉的官位。

吕后专权

原文:“昔吕后因握重权,宗族千口皆被戮。”(第2回)

吕后是刘邦之妻,名雉,为人有谋略而性残忍。刘邦死后,其子刘盈即位,吕后代理朝政;刘盈死后,她临朝称制,执掌朝政16年。她擅权用事,排斥王陵、周勃等老臣,拔擢亲信,封侄子吕台、吕产、吕禄等为王。在政治上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耕。临终,部署诸吕应变。结果,她死后,诸吕阴谋作乱,被周勃、陈平等翦灭。

垂帘听政

原文:“娘娘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大官,掌握军权;重用臣等:大事可图矣。”(第2回)

皇帝年幼,皇太后或皇后临朝执政。

垂帘:放下帘子。古代男女有别,女后不能面对臣僚,因而在殿上用帘子遮隔开。

垂帘听政之事始于唐代高宗。其后宋、清时也出现过。

有穷后羿,恃其善射

原文:“昔有穷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难,以致灭亡。”(第13回)

传说夏朝有穷氏的部落长后羿是射箭神手,有勇力。当时十日并出,他挽弓射落九个。他推翻了夏王太康的统治,自立为王。后因喜好射猎,不理民事,被臣下所杀。

晋文公纳周襄王

原文:“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第14回)

晋文公:即姬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他号召诸侯勤王,平定周室王子带的叛乱,迎接周襄王复位,树立起自己的政治威信。后来主盟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汉高祖为义帝发丧

原文:“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第14回)

义帝:即熊心,战国时楚怀王熊槐之孙,本在民间为人牧羊,秦末农民起义时,被立为王。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尊他为义帝。不久,项羽派人将他暗杀。刘邦听说后,为他举行丧礼,哭吊三天,并借此号召各路诸侯,讨伐杀害义帝的项羽。

秦晋之好

原文:“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第16回)

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世代相互通婚,后来就把两姓联姻称为秦晋之好。

周后稷积德累功

原文:“昔周后稷积德累功,至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以服事殷。”(第17回)

后稷:姓姬名弃,周部族的始祖。他自幼喜好培植农作物,成效显著,曾做过尧、舜的农官,在教民耕稼中积下功德,后来被奉为我国农业之神。

成王杀召公

原文:“使成王杀召公,周公可得言不知耶?”(第20回)

成王:姓姬名诵,周朝国君,武王之子。年幼继位,由周公辅政。

召公:即姬奭,周文王庶子,封地在召(在今陕西岐山西南),因而称召公。他佐武王灭商,支持周公东征平乱,深受倚重,是周公得力助手。成王亲政后,召公任太保,与周公分陕而治。

按:所以《三国演义》书中说,假若成王要杀召公,周公是不愿意的;若召公被杀,他也脱不了罪责。

鸿门会

原文:“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取酒与二樊哙压惊。”(第21回)

推翻秦王朝后,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曾相会于鸿门(在今陕西临潼东)。宴席间,范增命项庄舞剑,欲伺机刺杀刘邦;而项伯也起身舞剑,意在保护刘邦。后来,樊哙带剑持盾闯入,刘邦才乘机脱逃,得免于难。此后,人们常把充满阴谋和杀机的宴会,称作鸿门会或鸿门宴。

阳货轻仲尼

原文:“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第23回)

阳货:亦称阳虎,春秋时鲁国贵族季孙氏当权的家臣。

仲尼:孔子的字。

有一次,季孙氏宴请士人,孔子去参加,阳货看不起孔子,认为他不能算士人,把他呵斥走了。

臧仓毁孟子

原文:“吾乃天下名士,用为鼓吏,是犹阳货轻仲尼,臧仓毁孟子耳。”(第23回)

臧仓:战国时鲁平公宠幸的大臣。

鲁平公要见孟子,臧仓进谗言诋毁,阻止鲁平公和孟子相见。

南柯一梦

原文:“霎时觉来,乃南柯一梦,口中犹骂‘操贼’不止。”(第23回)

唐代李公佐著《南柯记》说,淳于棼梦入槐安国,娶了公主,当上南柯太守,荣耀而富贵。后来率军出征战败,公主死去,他遭到国王疑忌,被遣归。到此,梦完醒来,他发现大槐安国是庭前槐树下的蚁穴,南柯郡是槐树南枝下的另一个小蚁穴。以后,用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豫让“众人国士”之论

原文:“岂不闻豫让‘众人国士’之论乎?刘玄德待云长不过恩厚耳。丞相更施厚恩以结其心,何忧云长之不服也?”(第25回)

豫让:战国时晋国人,著名刺客。

众人:指一般常人。

国士:指一国中的杰出人物。

豫让曾有过这样的议论:“国君若以对待众人的态度对我,我就以众人的态度报答他;如果他用对待国士的态度对待我,我就用国士的态度报答他。”语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桓、文之事

原文:“方今汉室倾危,四方纷扰;孤承父兄余业,思为桓、文之事,君将何以教我?”(第29回)

桓:即齐桓公姜小白,春秋时齐国君主,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他曾“九合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文:即晋文公姬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他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号召诸侯勤王,被周天子策命为“侯伯”,成为霸主。

书中指效法桓、文,在尊王的旗号下发展势力。

孙膑“围魏救赵”之计

原文:“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既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第30回)

孙膑:战国时齐国人,孙武的后代,我国古代著名的兵法家。

有一次,魏国进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威王派田忌、孙膑率兵救赵。孙膑认为,魏国重兵攻赵,内部一定空虚,如直接围攻魏国国都,魏军闻讯必回救,赵国之围将不战而解。田忌听取了孙膑的意见,在魏军回救路上大败魏军,解除了赵国之围。以后,人们就把类似战法叫做“围魏救赵”之计。

微子去殷

原文:“今二将军肯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第30回)

微子:商纣王的庶兄,名启。

殷:即商朝,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此后便称殷商。

微子看到纣王荒淫,国势危险,民心动丅和谐丅乱,曾多次强谏。而纣王不听,他便愤然离去。后来,周灭商,他投降,到周朝做官受封。

韩信归汉

原文:“今二将军肯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第30回)

韩信:西汉初年大将,杰出的军事家。他本追随项羽起兵反秦,因不受重用,归顺刘邦。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在领兵征战中又屡建战功。西汉建立,因功封楚王。后以叛乱罪被吕后所杀。

十面埋伏之计

原文:“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劝操退军于河上,伏兵十队,诱绍追至河上,我军无退路,必将死战,可胜绍矣。”(第31回)

即伏兵十队,以截击败退敌军的作战方案。源自刘邦在垓下包围项羽的一次战役。

鸠夺鹊巢

原文:“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第33回)

相传鸠自己不会做巢,往往据鹊巢为己有。语出自《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后来,比喻强占他人之屋或地盘。

周得吕望

原文:“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第36回)

吕望:即吕尚,本姓姜,字子牙,俗称姜太公。相传他隐居于渭水之滨,周文王寻访贤士时,遇到他。武王时,尊为师尚父。后来,辅佐周武王灭商,立下大功。

汉得张良

原文:“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第36回)

张良:字子房,刘邦的重要谋臣。秦末,聚众起义,归顺刘邦。多次建良策,为西汉的建立和巩固立下大功,封留侯。

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

原文:“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第38回)

春秋时,齐桓公去看一个小臣,接连三次去都没见着。有人劝他不要再去了,他不听,结果第五次去时才见到。

按:《三国演义》中所说的东郭野人,即这个故事中的小臣。

申生、重耳之事

原文:“公子岂不闻申生、重耳之事乎?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第39回)

申生、重耳:是春秋时晋献公的两个异母儿子。

献公宠爱骊姬,想立她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骊姬便进谗言陷害太子申生及其弟重耳。申生没有外逃,结果被逼自缢。重耳逃亡国外19年,后返晋夺回权力为国君,即晋文公,成就了称霸诸侯的功业。

垓下一战

原文:“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第43回)

公元前202年,刘邦围困项羽于垓下(在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兵少粮尽,夜闻四面皆楚歌,便辞别所宠美人虞姬,慷慨悲歌后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至此结束。

座间怀橘

原文:“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第43回)

陆绩6岁时,在九江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待客,他于座间藏三个于怀里,临走时不小心掉出来。袁术问他,何故作宾客而藏橘怀中,他跪下回答说,想拿回去孝敬母亲。此事一时传为美谈。

按:《三国演义》书中,诸葛亮则以此事来取笑陆绩。

耕莘伊尹

原文:“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第43回)

指伊尹在莘耕田。

莘:亦称有莘,古国名,在今山东曹县西北。

相传伊尹原是有莘国的奴隶,商汤娶有莘国之女时,他作为陪嫁品来到商。

钓渭子牙

原文:“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第43回)

子牙:即姜子牙,姜太公。相传他在渭水之滨用直钩钓鱼,得遇周文王。

田横,齐之壮士

原文:“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第43回)

田横:秦末齐国人,在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时自立为齐王。与刘邦作战失败,率部下五百余人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降,他不愿向汉朝称臣,自杀而死。其部下也相继自杀。所以,被称作齐国的壮士。

范蠡献西施之计

原文:“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第44回)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越国被吴国打败后,他帮助越王勾践复兴越国,劝其将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夫差得西施后,非常宠爱,沉溺女色,终于为越国所灭。

夷、齐饿死首阳山

原文:“夷、齐虽至饿死首阳山下,兄弟二人亦在一处。”(第44回)

夷、齐:即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长子和少子。

孤竹君死,立少子叔齐为君。叔齐坚辞不受,要让位于兄长伯夷,伯夷也不就位。弟兄推让,相继逃到周国投西伯,即文王。西伯死,其子武王要伐纣。伯夷、叔齐认为父丧用兵是不孝不仁,拉住武王的马谏阻。武王不听,灭商纣后,二人便逃到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南),不食周粟,饿死。

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

原文:“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第50回)

春秋时,卫国派大夫庾公之斯去追击子濯孺子。他俩的射箭本领都很高超,但当时子濯孺子生病,无法拉弓射箭。庾公之斯就对他说:“我向尹公之他学射箭,尹公之他又向您学射箭,我不忍用您的射技转过来伤害您。”于是,庾公之斯把箭头敲掉,射出四枝没有箭头的箭回去了。

马革裹尸还

原文:“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幸也!”(第51回)

东汉初年大将马援认为:“男儿要当死于边野,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语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他一生随刘秀转战,屡建战功。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战死沙场。

假途灭虢

原文:“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取川,实取荆州。等主公出城劳军,乘势拿下,杀入城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也。”(第56回)

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让晋国军队过境去攻打虢国。虞国国君不听臣下劝阻,同意借路。结果,晋灭虢国之后,在回师途中又乘机把虞国灭掉了。

假途:借路。

虢:古国名,故址在今山西平陆。

高祖约法三章

原文:“昔高祖约法三章,黎民皆感其德。愿军师宽刑省法,以慰民望。”(第65回)

刘邦攻克秦都咸阳,废除秦王朝繁琐的严刑苛法,与秦民约定,实行三条法律,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后来,称订立简明的条约,使人共同遵守,为约法三章。

渑池会

原文:“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第66回)

战国时,秦昭王约赵惠王会晤于渑池(在今河南渑池西)。秦王企图恃强叫赵王鼓瑟,以此侮辱他。赵国大臣蔺相如机智勇敢,针锋相对地胁迫秦王击缶,使赵王免受侮辱。

廉颇年八十,尚食斗米

原文:“昔廉颇年八十,尚食斗米、肉十斤,诸侯畏其勇,不敢侵犯赵界,何况黄忠未及七十乎?”(第70回)

廉颇:战国时赵国大将,以勇猛善战闻名于诸侯。晚年,赵王派使者去看他能否出战。使者看到他吃了一斗米的饭,十斤肉,然后披挂上马,威风不减当年。

韩信背水为阵

原文:“昔韩信背水为阵,所谓‘致之死地而后生’也。”(第71回)

一次,韩信在与赵军作战时,令万人背靠河水摆开阵势。他以此表示无路可退,借以激励将士从死中求生。开战后,汉军由于前临大敌,后无退路,都拼死杀敌,果然取得了大胜。

晋文之与怀嬴

原文:“论其亲疏,何异晋文之与怀嬴乎?”(第77回)

春秋时,秦穆公的女儿怀嬴,先嫁给晋怀公子圉为妻,子圉自秦逃归晋后,怀嬴又改嫁给离晋逃亡到秦的子圉的伯父晋文公重耳。

高祖还沛

原文:“乡中父老扬尘遮道,奉觞进酒,效汉高祖还沛之事。”(第79回)

刘邦建立汉王朝,为皇帝后,曾衣锦还乡,到故乡沛县(今江苏沛县)与父老乡亲们宴饮纵歌十余日。

沛公受项羽之封

原文:“当日沛公受项羽之封,盖因时也,何故却之?”(第82回)

刘邦、项羽先后起兵反秦,灭秦后,刘邦实力比项羽弱,只得接受项羽所给的汉王封号,以退让求得发展。

沛公:即刘邦,沛县人,起兵于沛,因而部众拥立他为沛县县令,当时县令称公。

郦食其说齐故事

原文:“休等此人开言下说词,责以郦食其说齐故事,效此例烹之,看其人如何对答。”(第86回)

郦食其本是看门小吏,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投奔刘邦,因献计克陈留,封为广野君。后奉刘邦之命去劝说齐王田广归顺,齐王听信其言,解除战备,结果被刘邦大将韩信乘机袭击。齐王以为被郦食其出卖,便把他烹死。

共工氏战败

原文:“至共工氏战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第86回)

古代神话。共工氏在与颛顼的争斗中,怒气发作,一头撞向不周山,把撑天的柱子撞断,大地的四角也被碰坏。

不周山:传说中在西北的一座有缺口的山。

盗跖、下惠之事

原文:“方信盗跖、下惠之事,今亦有之。”(第89回)

指跖和柳下惠二人完全不同的行径。跖和柳下惠都是春秋时代的人,相传二人为兄弟,而跖被诬为大盗,柳下惠被视作圣人。

高祖伪游云梦之计

原文:“如陛下心疑,可仿汉高伪游云梦之计,御驾幸安邑,司马懿必然来迎,观其动静,就车前擒之,可也。”(第91回)

汉初,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高祖刘邦采用陈平之计,假意到云梦泽巡游,骗韩信出来迎接,趁机逮捕了他。

云梦:是汉代华容县南的一个大泽。

舜帝殛鲧用禹

原文:“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第96回)

相传远古时代,舜把治水失败的鲧杀了,然后又用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结果,禹获得了成功。

殛:诛戮。

楚杀得臣而文公喜

原文:“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第96回)

春秋时,楚国大将得臣率军与晋国作战,失败后回国,在楚王逼迫下自杀。敌国的晋文公听到后,大为高兴。

暗度陈仓之计

原文:“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度陈仓之计。臣举一人往陈仓道口筑城守御,万无一失。”(第96回)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离咸阳去汉中。途中,把经过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无意再回关中,以消除项羽对他的猜忌。不久,他又用韩信之计,率军绕道从故道出兵,在陈仓打败了项羽的军队,回到关中。

要离断臂,刺杀庆忌

原文:“又闻周鲂截发为誓,此乃诈也。昔要离断臂,刺杀庆忌,未可深信。”(第96回)

春秋时,吴国人要离受吴公子光之命,去刺杀吴王僚的儿子庆忌。他故意砍断自己的右手臂,称是公子光所砍,骗得庆忌的信任,因此得以刺死庆忌,其后自己也自杀。

添兵减灶之法

原文:“昔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之法而取胜。今丞相退兵,何故增灶?”(第100回)

战国时,魏国将领庞涓攻打韩国。齐国大将田忌、军师孙膑奉命率军攻魏救韩。庞涓将兵十万迎战。孙膑主动撤退,并故意逐日减少宿营地的灶数,使魏军误以为齐军天天有人逃亡,斗志丧失。庞涓中计,骄傲轻敌,引轻兵急追,结果中计,在马陵道被齐国伏兵打败,饮恨自杀。

虞诩之法

原文:“孔明效虞诩之法,瞒过吾也!其谋略吾不如之!”(第100回)

即添灶之法。

虞诩:东汉大臣,有将帅之略。为武都太守时,征羌兵受阻。他兼程急行,令吏士将筑灶数逐日增倍,迷惑敌人,使之不敢追击,最后打败羌兵。

“缩地”之法

原文:“孔明善会八门遁甲,能驱六丁六甲之神。此乃六甲天书内‘缩地’之法也。”(第101回)

传说东汉费长房有仙术,能将土地、道路缩短,一天内可与千里外的人会面,然后再将地复原。费长房的仙术,人们称为“缩地”法。

丙吉忧牛喘

原文:“昔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第103回)

丙吉是西汉宣帝时丞相。一年春天他出行,见路上躺着因争斗而死伤的人,竟过而不问。后来见牛喘,却专门派人询问。有人讥讽他,他说:“百姓相斗而杀伤,有负责这方面的官吏来管。而此时天气还不太热,牛不应喘;我怕天时不正,会影响年成,这正是丞相应当忧虑的事。”

书中以此劝告诸葛亮,丞相只管大事,不可事无巨细皆管。

陈平不知钱谷之数

原文:“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曰‘自有主者’。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第103回)

陈平是西汉文帝时丞相。一次,文帝问他全国一年判决多少刑狱案件,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是多少。他说,这些可以问有关主管官吏,丞相只管群臣,帮助天子总理事务。

书中以此比喻官吏当各司其职。

元、恺辅舜

原文:“元、恺辅舜,周公佐周,皆以和惠谦恭,享有多福。今君侯位尊势重,而怀德者鲜,畏威者众,殆非小心求福之道。”(第106回)

古代传说。

元:即八元,远古时代高辛氏部落的八位才子: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

恺:即八恺,远古时代高阳氏部落的八位才子:苍舒、颓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

他们都受到舜的重用,辅助舜治理政事,有政绩。

鲁昭公不忍季氏

原文:“昔鲁昭公不忍季氏,败走失国;今重权已归司马氏久矣,内外公卿,不顾顺逆之理,阿附奸贼,非一人也。”(第114回)

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氏,掌握国政实权,使鲁君徒有虚名。后来,鲁昭公无法忍受这种状况,便派兵攻打季氏。结果失败,逃亡齐国。

灭虢取虞之道

原文:“今先定西蜀,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并吞东吴,此灭虢取虞之道也。”(第115回)

即“假途灭虢”之法。参见该条。

韩信不听蒯通之说

原文:“昔韩信不听蒯通之说,而有未央宫之祸。”(第119回)

韩信助刘邦破赵取齐后,实力强大,重兵在手,刘邦被迫封他为齐王。此时,谋士蒯通劝韩信拥兵自立,与楚、汉三分天下,他不听。汉朝建立后,改封他为楚王。不久,有人告他谋反,被降为淮阴侯;后趁高祖征陈豨叛军时,他策划反叛,被吕后诱至未央宫处死。他临死时说:“吾悔不用蒯通之计。”

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

原文:“大夫种不从范蠡于五湖,卒伏剑而死。”(第119回)

大夫种:即春秋时越国大夫文种。他和范蠡都是越王勾践的大臣,助勾践灭掉吴国。灭吴后,相传范蠡退隐于五湖(今太湖),临行曾写信劝文种说,越王为人阴狠,难以共事,劝他早日离去。文种不信。不久,越王听信谗言,赐剑令他自杀。

从赤松子游

原文:“今公大勋已就,威震其主,何不泛舟绝迹,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子游乎?”

汉朝建立后,功臣韩信、彭越等先后被诛。开国功臣张良为免遭猜忌,避祸保身,遂放弃功名富贵,跟从赤松子学道。

赤松子: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神农氏的雨师,后成为道教信奉的仙人。

乐毅济西一战

原文:“昔乐毅济西一战而并强齐;今兵威大振,如破竹之势,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有着手处也。”(第120回)

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率领赵、楚、韩、魏、燕五国之兵大败齐军于济水之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