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海回眸:约翰·道尔顿与《视觉之异常》

 昵称535749 2014-05-01
2014-05-01 05:14:17
1792年的圣诞节,26岁的英国学者约翰·道尔顿买了一双适合老年人穿的棕灰色袜子,送给妈妈作为圣诞礼物。谁知母亲接过袜子, 打开包装一看, 竟然笑着说:我这么大年纪啦,怎么能穿樱桃红色的袜子呢?” 道尔顿争辩说:这袜子明明是棕灰色的嘛!后来他请了许多人帮忙识别,绝大多数人都说这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不解,为什么自己看上去是棕灰色的而别人看到的却是樱桃红色的呢?最后他经过两年多大量搜集实例, 并对许多人的辨色能力进行了细致的鉴别比较, 终于弄清了色盲症这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疾病,于220年前,即公元1794年5月发表了《视觉之异常》的学术论文。从此,揭示了色盲色弱者眼中世界什么样的,为先天性色觉障碍疾病的医学诊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色盲者在黑夜眼睛更明亮

色盲色弱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全色盲、蓝黄色盲(色弱)、红绿色盲(色弱)。

然而,上帝总是公平的,色盲色弱患者的眼中虽然缺失了一些色彩,却也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看到了另一个人们所看不到的奇妙世界。

全色盲患者看七彩世界,就像人们看黑白照片一样,充满了细腻的明暗层次。由于他们观察物体不是通过色彩,而是通过敏锐的明暗差异,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在特殊情况下被应征入伍,因为他们更擅长在树林里找出穿着伪装色的敌人。

在西太平洋上的平格拉普(Pingelap)小岛,由于近亲结婚,岛上全色盲的发病率特别高。然而岛上的全色盲们是夜间捕鱼的高手,他们在黑夜中拥有比正常人更明亮的眼睛。岛上最精通织毯艺术的也是一位色盲妇女,她织出的毯子在黑暗中美轮美奂,但一旦拿到阳光下,正常人却再也分辨不出这些图案。他们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是正常人从未体验过的。

色盲患者的孩子一定是色盲吗?

在人的视网膜里,有两种感光细胞帮助人们看到东西:视杆细胞视锥细胞。视杆细胞敏感性高,主要负责夜间视物,但不能辨别颜色。视锥细胞承担着人的中心视力及辨色能力。它分为三类细胞,分别识别红、绿、蓝三原色。三原色就像一个调色盘,组合成人们所能看到的13000种不同的颜色。

如果先天带有色盲(色弱)基因,或后天因外伤、疾病引起的损伤,致使视锥细胞功能丧失,或有所降低,则称之为色盲或色弱

色盲患者的孩子是不是一定是色盲?答案是不一定。因为,每种色盲的遗传方式都是不同的。

全色盲:全色盲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的发病率没有差异。只有父母都携带色盲基因,且后代必须同时从父母双方继承两条全色盲基因,他才会成为全色盲。全色盲的父母通常都是色觉正常的隐性基因携带者。

蓝黄色盲色弱):蓝色盲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就是说蓝色盲患者的父母至少有一人肯定也是蓝色盲,但他的后代也有可能不携带此基因而完全正常。

红绿色盲色弱):作为最常见的色盲人群,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是X-连锁隐性遗传。这种遗传方式通常是女性携带,男性发病。所以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得多。

红绿色盲是最常见的色盲。平常说的色盲,一般就是指红绿色盲,通常的体检也主要是针对红绿色盲的筛查(检查依据见:俞自萍著第五版《色盲检查图》)。

全色盲患者出门要随身带墨镜

全色盲患者由于只有视杆细胞工作,而视杆细胞对光线特别敏感,因此暴露在强光下会瞬间暂时性失明,因此出门随身携带一副墨镜是十分必要的。

饮食均衡,避免偏食,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定期眼科体检,是避免后天继发性色盲的主要方法。

色盲患者怀孕期间也可以在产前通过羊水作基因检测,以确定后代是否携带色盲基因及是否患病。而对于正常人群来说,避免近亲结婚是减少色盲后代出生率的最有效途径。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色盲矫正眼镜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无论是哪一种矫正镜,都应该去正规眼镜店选购,因为色盲的种类不同,程度不同,所需要的镜片种类也不同。它需要检测色盲类型,测定光谱曲线,进行个体化调试。如果同时有近视或远视,还需要在色盲镜的基础上加入近视镜片或远视镜片才能收到比较好的视觉效果。但是无论是配戴哪一种矫正镜,都只能起到辅助弥补的作用,并不能治疗色盲色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