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中后期(4-5月份)田管技术意见

 燕儿cf 2014-05-02

    3月份以来天气总体对我省小麦生长有利,温度正常略偏高,雨量适中,土壤墒情适宜,化学除草、拔节肥等田管措施及时到位,全省小麦生育进程较常年略提前,群体足而匀,为丰收奠定了基础。从现在到收获仅剩二个月左右时间,全省小麦将陆续进入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以生殖生长为主的关键时期,小麦生产还可能要经历病虫害、倒伏、“干热风”、“烂场雨”等灾害的威胁,抗灾夺丰收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切实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做到丰收不到手、管理不放松。
  
  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和毎穗粒数;保根、护叶、延长叶片功能、防止早衰、提高粒重。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以落实“一喷三防”技术为抓手,做好防病虫、防早衰、防灾、减灾为主的“三防一减”工作。现提出如下田管技术意见,供参考。
  
  一、做好以防赤霉病和蚜虫为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我省小麦中后期病虫害以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蚜虫、吸浆虫、麦蜘蛛为主,部分地区要注意叶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的防治。小麦防病治虫要诀:把握适期、选准药剂、兑足水量、喷准部位。
  
  1.小麦赤霉病。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露水和雾霾天气且持续2天以上极易导致赤霉病流行。目前我省沿淮、淮北推广的半冬性品种大多感赤霉病,要主动用药预防,贯彻“1次防治不动摇,2次防治看需要”的原则,遏制病害流行。第一次防治时期为开花初期(见花打药),如遇连阴雨、寡照、土壤湿度大等有利于病害流行的条件,应于第一次防治结束后5-7天进行第二次施药。防治药剂可选择氰烯菌酯悬浮剂、多菌灵超微粉、多酮悬浮剂、戊福悬浮剂等,要用足药量、水量。同一田块尽量避免多菌灵重复使用。
  
  2.小麦白粉、锈病等叶部病害。小麦孕穗期,当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或小麦上部功能叶病叶率达3%时,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等。
  
  3.小麦虫害防治。以穗蚜防治为中心,兼顾其它害虫。
  
  蚜虫: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头以上,益害比低于1∶150时,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阿维菌素等药剂喷雾防治。
  
  吸浆虫:孕穗期可选用毒死蜱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注意带露水时不要撒施毒土。小麦抽穗扬花期,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用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等喷雾防治。
  
  麦蜘蛛:当平均每尺行长有虫200头以上,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
  
  二、加强倒伏田块的田间管理
  
  今年我省部分田块群体偏大,存在倒伏风险。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早期倒伏,由于穗头轻,一般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灌浆后期发生的晚期倒伏,由于穗头重,不易恢复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节可以抬起头来。一般轻度倒伏对产量影响不大,重度倒伏因叶片重叠,常伴有病害的发生,如不能控制病害的流行蔓延,则会雪上加霜,导致严重减产。若出现倒伏,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1)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15-0.2公斤对水50公斤或16%的草木灰浸提液50-60公斤喷洒,以促进小麦生长和灌浆。(2)加强病害的防治工作。(3)因风吹雨打而倒伏的田块,可在雨过天晴后,用竹竿轻轻抖落茎叶上的水珠,减轻压力助其抬头。切忌挑起而打乱倒向,或用手扶麦。
  
  三、肥水分类管理,防止早衰
  
  今年小麦抽穗期略提前,做好防早衰工作,延长灌浆期,更有利于提高粒重。小麦早衰主要由缺肥、缺水、生理失调、病虫害等因素造成,要通过诊断,分类管理。(1)看苗,主要是看孕穗期的叶色。对没有施拔节肥或孕穗期上部叶片发黄的麦田,孕穗期每亩可结合降雨或浇水追3-5公斤尿素,防止后期脱肥。(2)看地,主要是看田间土壤墒情。小麦孕穗灌浆期对水分敏感,需水量大,若生理缺水易造成早衰。淮北麦区部分地块若干旱,土壤严重缺墒,应浇水补墒;江淮麦区若田间水分过饱和,要清理“三沟”,降湿防渍,确保根系活力。(3)看天,主要是关注灾害性天气。干热风、雨后高温等天气易导致生理失衡和早衰。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腐植酸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等。此外,根腐病、叶锈病、纹枯病等也能导致早衰,要做好病害预防工作。
  
  四、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灾减灾
  
  1.春霜冻和低温冷害。春霜冻预警发布后对墒情不足田块及时浇水,发生冻害的田块,亩追施尿素3-5公斤,促进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
  
  2.干旱或渍害。干旱对后期小麦灌浆有利有弊,如果土壤受旱,根系会加速老化;如果及时灌溉补充土壤水分,反而能充分利用阳光足、病害轻等有利因子,获得好收成。一般来说,小麦灌浆前出现一次降水量在20毫米以上的降雨,可以不浇孕穗灌浆水;如果当地3月至4月上旬累计降水量不足20毫米,在中长期天气预报仍无有效降水的情况下,要趁无风天浇水,最好进行喷灌。江淮麦区若出现雨量大、雨日多等天气过程,要注意清沟沥水,做到沟沟相通,雨歇田干。
  
  3.干热风。在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能提高小麦植株体内磷、钾浓度,增强植株保水力,提高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
  
  4、烂场雨(穗发芽)。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是最佳的收获时期。要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收割,防止烂场雨,做到颗粒归仓。
  
  五、大力推广“一喷三防”,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一喷三防”技术是在小麦生长后期,即抽穗至籽粒灌浆期间,在叶面喷施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混配液,通过一次施药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减轻干热风、倒伏为害等目的,获得提高粒重、高产、高效的效果。
  
  1.防治时期和防治重点。“一喷三防”可根据病虫和干热风的发生情况进行1-3次。孕穗-抽穗期,对蚜虫、白粉病、红蜘蛛达到防治标准田块进行施药,一般田块可不用药。抽穗-扬花期防治重点是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白粉病、条锈病,全省小麦均应喷药一次。花后7-15天,以补防赤霉病和蚜虫,防叶锈、早衰为重点,主要适用于高产田块或受多雨、干热风影响田块。
  
  2.农药及叶面肥。(1)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抗蚜威、阿维菌素等。(2)杀菌剂: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多菌灵、氰烯菌酯等。(3)其它符合国家规定登记用于小麦的单剂及混配制剂。(4)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等。
  
  3.注意事项。
  
  一要把握时期。“一喷三防”重点在抽穗-始花期进行,以防治赤霉病、穗蚜、吸浆虫为主,兼治白粉、锈病,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小麦扬花期喷药时,应避开上午8-11点、下午15-16点开花高峰期。
  
  二要科学配方。根据后期各种病虫发生种类、干热风天气预报及小麦长势情况,统筹兼顾,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和肥料配方,各计各量,混合喷施,尽量做到一喷多效。要严格按照农药、肥料使用规定,严格把握喷施剂量、时间和方法,防止药害、肥害事故发生。同时要注意标签上“三证”及厂名、厂址标识要齐全,不要只顾便宜,否则劣药无效还造成减产。
  
  三要统一喷防。要以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及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为重点,利用现有植保、农机等专业合作组织,争取整乡整村推进,努力提高组织化、机械化、专业化程度,确保“一喷三防”效果。
  
  四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安全防护,防止中毒。此外,后期禁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