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一个人成为“家人”的时候,你会学着去体谅与理解

 wyk1014 2014-05-02

当一个人成为“家人”的时候,你就不会总是以“错误”和“原谅”这样的概念来想问题了。你会学着,去体谅与理解。20年前的女同性恋故事,几经分合,催人泪下。

当一个人成为“家人”的时候,你会学着去体谅与理解| jiaren.org

一种爱情,一种家庭

文/丁卉

下午天快黑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到了R女士的家。

庭院不大,灌木却修剪得齐整,在粉色的霞光里,透着一股盎然生机。

R女士是位非常有名的family lawyer,和我们的老师是好朋友。这段时间她在休假,顺便给新书写结尾。偶然和老师聊天时,R女士听说她有几个学生都在学家庭法,就邀请我们去她家喝茶,聊聊这些年她的执业经历。

 

我这大半年学family law的心得,总结有二。第一,家庭是一纸不由个人掌控的合同。第二,每场婚姻的核心都是关于财产与孩子的战争,无论这种战争是否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当然我承认从家庭法的角度看“家庭”,总是毫无浪漫美好可言的,就像天天用面粉鸡蛋做蛋糕的师傅,闻到普通人鼻子里蛋糕的香气会觉得想吐一样。

我学得越多,就越无法想象一个理性的人会去“成家”。大家都说,想和一个人一直在一起必须是因为爱情,不能将就。可我不知道什么样的爱情,可以让一个真诚的人在理性的状态下去承诺一生。

或许是我不懂爱情吧,但我总觉得一个人的感情是这么漂浮不定的东西。我们或许会在一段时间很爱,或者因为方便/期待/责任而想要尘埃落定。但在“未来是未知的”这个命题下,我们总有可能遇见更喜欢更有吸引力更“爱”的人,那要怎么对另一个人承诺“一直最爱”或者“与子偕老”呢?

我妈说,成家要想清楚。我却觉得,决定成家的人是不能想清楚的。最好有点愚昧。至少,要有一身孤勇。

 

我的同学按响了门铃。和我想象的一样,R女士非常优雅美丽。一件白色的高领毛衣,金色的长发在脑后盘成一个髻,用一枚翡翠镶金的簪子松松扣住。几缕发丝垂在耳际,眉目舒展,笑容谦和。

她让我们进屋,安排我们在客厅里坐下,给每个人盛了一盏茶,然后就开始和我们寒暄大二的生活。她的语速偏慢,说话的时候眼里都是慈爱的笑容,让人很难把这位年过半百的女士和“离婚诉讼”这四个字联系在一起。

我们从政府减少家庭诉讼的法律援助,聊到离婚财产分配的合理性,再到妇女儿童权益,对话很愉快,但却没什么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感觉像在收听BBC的头条新闻集锦。

直到,某个时间点,我们听见从对面一间房里传来重重的咳嗽声。

R女士听见声音,表情沉了沉,低下头看了看表,然后对我们说:对不起我要离开一下。我的妻子大概醒了,我要去拿药给她喝。请你们稍等几分钟。然后,她不等我们回答,就起身离开了。

 

我们几个面面相觑。

 

同学A问:她刚才是不是说了“妻子”这个词?

接下来的几分钟,我们就都各怀揣测,沉默无语。

R女士回来之后,看见我们一群小孩子表情尴尬,欲言又止,自己先笑了,说道:我和我的妻子已经在一起三十多年了。好吧,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她不能算我的妻子。毕竟,Marriage (Same Sex Couples) Act 2013去年才通过。这些年,我们只能算同居而已。

同学B略带感慨的说:请原谅我们的失态。我们是真的没想到……

R女士说:没关系,我完全能理解。比你们夸张与恶毒的反应,我见多了。

我本来想打个圆场赶快跳过这个敏感话题,就说道:你的妻子生病了吗?Cambridge这个季节天气反复,容易感冒,要注意保暖啊。

R却微笑着说:倒不是因为感冒。她是肺癌晚期,所以才总是咳嗽。

她笑得高贵冷艳说得云淡风轻,却让我八脉皆断五内俱焚,一下子不知道是该道歉自己提起了她的伤心事,还是该秉持我一贯作风,更加云淡风轻高贵冷艳的“哦”那么一声。

 

但无论如何,我们的话题却也再绕不开她和她的妻子了。

 

R爱上她的妻子J,是在大学。但那个时候同性恋就是自作孽,她们当然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在一起,甚至彼此也都没有挑明过什么感情。她们只是一起上课,一起吃饭,很知心,很亲近。像好朋友一样。

R说,她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爱情”,是J要嫁人的时候。她那时前所未有的绝望,不能思考,只是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就这样放开手。于是她非常自私的跑去,告诉了J自己所有的想法。

J说,我也爱你,可是我们都无法给对方什么。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爱情战胜不了。我有对我父母的责任,我也在乎社会对我的看法。我要去结婚生子,为人妻母。你也该如此。

然后J嫁了人。

有那么三四年的时间,R没有再联络她,而是专心于自己的律师事业,发展女权运动,也读了很多关于性别认知与取向的书。几年后,有天她接到J的电话,J哭着说她的丈夫有了新欢,对她不好,请R帮助她离婚。

我想那个时候,R大概就像“最后的朋友”里岸本瑠可接到蓝田美知留电话时,那样既心碎又心疼吧。她立刻把J和她的孩子接到了自己家里,悉心照顾,同时代表J,向她的丈夫提出了离婚诉讼。

她对J说,我想给你一个家。

 

同学A是个泼辣的东欧妹子,对家庭的看法比我还悲观,而且刚刚分手情绪不佳,就直接地问R:那时你离婚的案件也办了不少,为什么还想给人一个家呢?何况,她先选择离开你,你能原谅她?这最后一句话问的特别有个人代入感,我都能看见她眼底泪光闪烁。

R回答说:小的时候爱情就好像一场战争,总有高下输赢强弱对错。年纪大了,权衡的利弊太多,人所剩的往往只是一点念想。不过是想要去尽力维护这个念想罢了。然后,又玩笑又深意地讲了这么一句:人好像总在别人最想不到的地方,最执念。

 

R和J住在了一起,却没有就此过上幸福的生活。R的老板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听见了关于她们的闲言闲语,对R再三警告威胁。同时,R的爸妈知道R与J的事情后,大动肝火,颇为狗血的说,若是R与J不断绝关系,就不再见R。

那个时候R觉得压力很大,干脆不去上班,每天一根接一根的抽烟,有时候也会对J莫名的发脾气。J不反抗,只是默默的清理满地的烟灰,照常接女儿放学,更加认真地做家务,一天两班地做着她售货员的工作补贴家用。

后来,R的母亲中风,R回家探病。

探病的第三天,她打电话给J说,我受不了了。就这样吧。你走。

J沉默了一下,然后说,好。

 

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是一九九三年。我们还在摇篮里,不停不休地哭闹着。

 

J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R拼命地工作。

她说,一个人的意念其实很强。只要你对自己够狠,就真的不会再想起你不愿想起的事情了。只要够狠,就可以把自己的愧疚遗憾全部锁起来。可是这样的封锁,却往往很脆弱,再也经不起世界别样的折腾。

九八年的时候,R的父母出车祸,抢救无效相继去世。她说她永远记得,那天爱丁堡下着大雨。她割破了自己的手腕,看见鲜红的血流进浴缸。我不知道,那种血与水交融的感触,是不是会给人一种温柔的错觉。

她醒来的时候,J坐在她身边,给她削了一个苹果。R咬了一口,满嘴苦涩。

然后,J搬了回来,一切如常。R换了工作,开始致力于各种宣传同性恋权益的运动。她写了很多文章,参加了无数演讲与会议。被家族唾弃过,也被路人咒骂过。但她说:我看见J的时候,心中总是很感激。我一直记得这种感激。我想完成对她的承诺,给她一个家。

渐渐地,J的女儿到了青春期,十分叛逆不羁。她拒绝和R说话,脾气暴躁。一次她和R吵架,很直接的说:这里从来不是我的家,你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你没有资格管我。我以你们为耻。

J狠狠地扇了她一耳光。那是R第一次看见J对人动手。女儿跑出了门,两个星期没有回来。J很担心,白天四处寻找,晚上却整夜不眠。一个月后,女儿打电话回来说:我无法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你搬出来,或者我走。

J接到电话,一天没有吃饭,没有说话。第二天清晨,她对R说:对不起,我必须搬出去。

R说:我明白。

 

J走了,R更加投入为同性恋者争取平等的运动。从两千年开始,很多运动的扩展逐渐加强,规模增大,R有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她说,有段时间,就好像一下子从社会敌人变成了人权斗士。而她知道,很多东西在慢慢改变。她每天都在更加接近,对J的承诺。

 

二零零八年,J搬了回来,在她女儿的鼓励下。那个时候,J的女儿已为人母。零八年圣诞,她买了好多好多的东西,带着丈夫和儿子,到New Hampshire与R和J一起过节。圣诞大餐吃到一半,她忽然哭得很伤心,对R不停地道歉。一家人都红了眼眶,却也没有人再多说一句话。

 

此后的时间里,总算是快乐多过心酸。Labour和Conservative政府的幕僚,来请教过R对家庭法法案的看法。Law Commission关于同性恋婚姻立法法案的Consultation Paper,也几番经手了她。

2013年,就在Marriage (Same Sex Couples) Bill在House of Common经历终审阶段,J被查出肺癌。

她经常疼得半夜惊醒,无法呼吸。但R说,她非常坚定地要活到2014年6月3日,因为这一天,会是Marriage (Same Sex Couples) Act 2013 正式被brought into force的时间。

 

R把故事讲完,说了一句,我真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我怕我们会来不及。

然后她又转向A(已哭成SB),说,其实就你刚才问我的问题,我还想说,爱情甚至家庭,都不是永不放弃的承诺。我们都被人放弃过,也会选择放弃别人。生活太艰难,很多事我们都只能尽力而为。只是当一个人成为“家人”的时候,你就不会总是以“错误”和“原谅”这样的概念来想问题了。你会学着,去体谅与理解。

杨澜说,爱情是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铭心刻骨的恩情。而“家”,或许是无法肝胆相照时的守望,无法不离不弃时的包容,的确,还有铭心刻骨的恩情,坚持与孤勇。

 

我真的祝福,她们能来得及。(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