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第六课 乐观主义 学习笔记(2)

 爱景欣 2014-05-02

      [前言]:前面已经整理发表幸福课十四篇,阅读人合计1451人次,平均每篇100人以上。事实上化费了我的大量时间。由于年龄关系打字速度慢,每篇边看边打,都要二到三天,几次想停下来,但阅读内容总感到不舍得,自己喜欢学习探索,何况还有这些网友在等着看。同时想到人家中、青年都要忙着工作与学习,我已退休多年,就在这里进行义务劳动作点贡献吧!本博以基础数学义务教育为主,抽空才打幸福课,请各地网友耐心等待吧!

 

幸福第一课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2011-03-22阅读248评论13

幸福第二课 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 笔记(1-----2011-04-07阅读81评论4

幸福第二课 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笔记)(2---2011-04-15阅读151评论4

幸福第二课 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笔记)(3---2011-04-16阅读107评论3

幸福第三课 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笔记)(1----2011-04-26阅读112评论0

幸福第三课 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笔记(2------2011-04-26阅读107评论2

幸福第四课 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笔记(1---------2011-04-29阅读74评论2

幸福第四课 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笔记(2---------2011-04-30阅读52评论0

幸福第四课 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笔记(3---------2011-05-01阅读46评论0

幸福第五课 环境的力量!(笔记1----------------2011-05-05 阅读90评论0

幸福第五课 环境的力量!(笔记2----------------2011-05-08 阅读40评论2

幸福第五课 环境的力量!(笔记3----------------2011-05-08 阅读65评论1

幸福第五课 环境力量!笔记4----------------2011-06-19 阅读78评论4

幸福第六课 乐观主义 学习笔记(1---------------2011-07-14阅读200评论0

 

JF.梁溪小舍 李歆 2011727 

 

幸福第 乐观主义 学习笔记(2

 

(请注意,下面是本博自编个小标题,供参考)

 

(五)相信一切都有由思考决定,短期可能成功,长期只会挫败!

(六)相信一切,长期只会挫败!

(七)人内部的心理基模与外部的现实世界

 

(五)相信一切都有由思考决定,短期可能成功,长期只会挫败!

  

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所以一切因我而变,一切都由决定力法则决定

这种说法短期内可能让你,坚定信念,获得幸福观;

但是长期来看,只会让人感到挫败、内疚、不快乐,离成功越来越远。

 

因为如果我真的相信一切都由思考决定,这种想法就会成为我的心态习惯。只要有信心,钱就会滚滚而来,爱情就会降临于我,这抹杀了勤奋工作,坚忍不拔,以及失败的作用。它们也是成功、幸福、完满人生的必要组成部分。

 

我给大家放一段短篇,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一段广告,于是我向苏格兰皇家银行索要了原版。因为它抓住了当今人们对精神力量的某种误解,很诙谐的一则广告。

 

。。。DOUGLAS也是参加会议的,-JANES A DERSON-你好!这儿风景真不错,那是什么鸟?-怎么加事,-不知道,没事的,各位!我上过一门章程,-什么?-正面思考,正面的思考会产生正面的影响,明白不,正面的思考会产生正面的影响,-看着我,没事的,来(紧急启动),语言不能代替行动!这就是思想的力量,创造现实,-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我真厉害,真的耶!(放映结束)

 

它抓住了部分真相,但不是全部。我们看看严肃研究,对精神力量的解释,一种神奇的现象,但还是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其原理。——ALBERT BANDURA

 

你们本周的阅读任务,做了许多关于自我效能的研究,本质上是自信的学术术语

 

以下是他进行几十年研究的结论:去年他获得了授予积极心理学界的研究者奖项。进行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他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

 

“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生活选择,机动水平,机能的力量,对逆境的适应力,对压力和沮丧的抵抗力,相信自己的人,充满信心,在生活的不同领域都表现出色。”

 

他还指出,认为自己高效能者,与认为自己无用者,两者想法感觉完全不同。

 

他们创造自己的未来,而不是简单地梦想。换句话说,他所说的是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他们创造自己的人生,与那些由人摆布的人不同!

他们适应力更强,对困难与挫折的适应力更强。换句话说,能力更强。

 

我们以前讨论过应对挫折的问题。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经过长年累月的研究发现,这些能力是可以习得的,可以慢慢培养,否则研究就是无用的,至少对我们来说是。

 

如果通过研究他得出结论,说这种能力只是天生的,有些人天生就有适应基因,其他人没有,幸好情况不是这样。

 

他的研究表明这些都可以习得的,但要花时间和经历。我们以后会讨论如何培养,重要的是,这些能力是可以锻炼的。我们可以改变它。

 

做过一项运动员的研究,下面一定坐着许多运动员,她证明了一旦成为运动员,56%的成功是由期望度决定的。成功取决于你坚信自己能取得成功的程度。

 

记得第一或第二节课上,我提到了JOHN CARTER的研究。有关哈佛商学院毕业生的,他预测,有两个因素会影响他们长期的成功,某些毕业生会格外成功。

 

一是他们不断地提问,二是他们相信自己。他们相信自己能行

 

但需要意识到的是,不是所有这些差异,都能用希望、信念或乐观来解释的。很多自助书藉想引导我们这么认为。但当然这些是我们成功的一部分。

 

NATHANIEL BRANDEN从事心理治疗50年了,他做过许多严谨全面的哲学及心理学研究,致力于对自尊概念的控究。等我们进行到自尊课时,会详细讲他的研究。现在我只引用他的一句话:

“我们每个人自尊的水平,也就是自信的程度,对我们的方方面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我们的待人接物,能取得的地位,能取得多少成就?还比如在个人领域,我们会与谁堕入爱河?我们与配偶、孩子及朋友的关系,个人幸福的水平。”

 

物质富足与幸福感,或生活地点与幸福感,属于低级线性相关;

而自尊与幸福感属于高度线性相关。

大多数研究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7

 

我的论文也获得了相同结论。所以自尊非常重要,我们提高自信水平时,内在因素很重要。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是,我们在转变精神,改变“容器“,这样我们看世界的角度不同了,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处事待人的方法不同了。

 

庆祝成功,从失败中学习,转化为机遇,但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在因素。

 

BRANDEN说过:“自我概念即命运”与“只要你想得到,只要你做到,你就能够做到”,非常相似。

 

(六)相信一切,长期只会挫败!

 

 

NAPOLDON HILL说的,唯一不同之处是,他对此进行了严谨细致的思考和研究,以证明信仰的局限性。

 

这一领域的另一个研究,大多数都有听说过,安慰剂效应。你头痛,去看医生,医生说我给你开种药,非常有效,新出的,能治疗你的头痛!你吃了药,头不痛了。你不知道的是,她给你的其实是糖球。但是因为你以为,因为你相信它能治好你头痛。还真治好了,神药啊!

 

于是HERBERT BENSEN在河对岸医学院的老师。对此做了一系列研究。我着重跟大家讲两个:

 

他找了一些处在妊娠期胃部不适的妇女,她们都有呕吐恶心的症状。这其实挺常见的,尤其是在怀孕初期的三个月,他告诉她们,“这里有一种新药,能缓解她们胃部不适,治疗呕吐症状,非常有效”。于是他把药给了她们,她们的胃部就好了。当然,她们不知道那些只是安慰剂,普通的糖丸。

 

然后他将实验更进一步。找来了一组同样胃部不适呕吐症状的妇女,把药给她们,告诉她可以缓解胃病,但是这次他不再是糖丸。而是小剂量,没有危险性的小剂量的吐根,你们可能知道,吐根是催吐时服用的药物,如果发生食物中毒,就需要服用吐根催吐。他给这些病人服用了吐根,这一实验通过了道德审查,没有风险。他给这些病人服用了吐根,并告诉她们能治疗呕吐。而她们也的确恢复了健康,本来应该出现的呕吐症状不仅没有出现,由于服用了吐根更该呕吐的,实际上呕吐恰停止了。

 

我给大家读一段摘录自他的《永恒的治疗》,我非常推荐这本书,“引人注目的是,病人的恶心感与呕吐反应完全停止了,且根据胃内水球测量,胃涨现象也消失了,恢复正常。因为她们相信服用的是止吐药,竟然逆转了催吐药的作用。虽然很多人在医药箱储存了吐根,以防食物中毒发生。这些胃部不适的孕妇,却抵制了本该让她们更难受的催吐药物。间凭信仰就治好了病痛。

 

但这不是说药物没有效果,我不推荐大家回去后给你们的室友,服用吐根,甚至氰化物,然后告诉他们这是维生素C,他们一般不会感觉好。但这一实验,及其他类似实验表明,我们不应忽视强大的精神力量,而需要研究并理解它。

 

BENSON在他的书中还写到另一个实验。这项实验是在日本进行的,实验对象对某种植物过敏。他们被蒙着眼睛带进实验室,研究人员用过敏植物碰触他们一只手臂,然后用另一种植物碰触另一只手臂,但没有告诉他们哪边是过敏植物,理论上被过敏植物的手臂,会发出了疹子,出现过敏反应。但是,实验还有另一个条件,他们被告知会过敏的植物碰触了他们的左手,不会导致过敏的植物碰触了他们的右手。

 

但是BENSON将两者对调了,即真正会导致过敏的植物碰触的是他们的右手,而不会导致过敏植物碰触的是他们的左手。所以按理说,应该右手起疹子,而非左手。但是他们误以为左边的才是过敏植物,所以左手起了疹子,而右手没有,因为精神的力量。

 

但同样的,这并不是说外在因素不重要,也不说明生活中的一切是被吸引过来的。但是,这的确证明了精神对构建成我们的生理、情感、认知,以及外在环境起了重要作用,信念常常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七)人内部的心理基模与外部的现实世界

 

但它是如何实现的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模型,是我根据这一领域大量研究建立起来的。它基本上解释了我们的信念及希望,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表现的。无论是安慰剂效应,还是我们学习、体育运动、恋爱关系等,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换句话说,这盒子里是什么?这上面应该有那些内容?是什么斡旋于信念期望及实际表现之间?

 

我想谈谈两个机制:

 

第一个相对简单易懂,即动力,如果我相信我能行。

 

各位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当你相信你能做好某事时,会非常有动力;如果你认为希望渺茫,那就很有可能自己放弃,无所作为。

你不仅会事前会受到激励,无论是训练还是练习,而且正式进行时也会动力十足。

 

想想MSRVA COLLINS的研究,她激励学生,让他们相信,他们会获得成功,他们一生中能有所作为。这是他们的责任,这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因为他们有了动力,所以非常刻苦,所以动力非常重要。

 

除了动力外,另一样东西也会影响我们,即一致性或相合性的概念

 

那是什么意思?我们每个人对世界都存在心理基模,世界应该怎么样,会怎么样,是怎么样?

比如:我们的一个心理基模,表明把东西放在半空会掉下来,所以我认为如果我放开这东西,它就会掉下来。

我的数学能力基模认为,我可能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家,我在这一领域是否有潜力。

对其它人的态度也有基模,我喜欢这人,那人真好,对他人还是那人不好、残忍。

所以我们对他人,对自己,对自然现象都有心理基模。。。

 

基模就是内在,还有外部世界,现实发生在外部世界

 

比如,半空中我松开手,它就会掉下来。这一事实与我的基模无关,它发生在外部世界,不管我的基模如何?我在数学上的实际潜力,也与我的基模无关。某个人对他人,是慷慨仁慈还是可憎无礼?也与我的基模无关。

 

所以,内部和外部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就是关键。

 

我们的精神不喜欢内部和外部存在差异,我们的精神不喜欢两者一致相合,如果不相合,如果不一致,我们就会产生异议观,觉得不适,感觉不舒服,不对劲。

 

所以我们常常不惜一切,让两者统一。要么改变外部现实,要么改变自我思维以符合外部现实,我们不喜欢不一致。

 

有好几种方法可以重建一致性。

 

我给大家介绍四种,都是互相关联的,互相联系还有重合之处。希望能帮助你们进行思考,帮助你们内部与外部间发生的对话。

 

第一种做法,两者差异发生时,我们首先能做的就是更新基模。

比如,原来我不知道松开手东西会掉下来。现在我知道了,于是我更新基模。

又比如,我原来以为那人很可恶,但我看到他对别人慷慨仁慈,于是我更新基模,他是个好人。

 

第二种做法,通常比第一种更普遍,忽视或抛弃外在信息。

忽视或抛弃不符合基模的外部信息。我们不喜欢不一致,于是直接挪掉这种不一致,也就是忽视抛弃它。

 

第三种方法,主动验证信息。

我们会主动寻求验证信息,例如,今年正是选举年,想想你不会投谁的票,或者你以前没投过谁。我们是怎么做的?

通常,比如我看到布什总统做了件好事,为我相信的某个事业奋斗。但我之前没给布什投票,举例而已。于是多数情况下,我会选择抛弃这条信息,然后寻找有利证据以支持,坚定我讨厌布什的立场,这同样适用于今后的选举。

再如希拉里或奥巴马,如果我不喜欢他们,我就会寻找相应证据,证明我为什么不喜欢他们。即使他做了什么我喜欢、重视或信仰的事,通常我会选择忽视。

 

我们所做的就是另一个现实,因为我们在质疑。

 

布什做过什么恶,希拉里或奥巴马做过什么恶,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已经完全忽视、丢弃正面的东西。

记得我问你们几何性质吗?他们没看见车上的孩子,虽然他们就在你们眼前。

 

所以质疑会创造现实,而为了保持一致性,我们常常会采取两者中的一种方法,要么忽视丢弃,要么寻找有利证据。无论积极或消极,来支持我们的基模,是希拉里或奥巴马好,还是布什好,或是其他任何看法。

 

第四件事直接得多,即创造新的现实。

 

195456日前短跑运动员的现实是什么?

当时的现实是4分钟是人类的极限,不可能突破。BANNISTR做了什么,他说可能,于是改变了外在现实,不仅是他自己,还有世界上其他赛跑者,突然间创造了新的现实。起初的基模是4分钟不可能跑完,或者说4分钟不可能跑完,而所有人都拥护这个基模。

 

ROGER BANNISTR认为是可能的,他改变了现实,不仅为自己,也为其他赛跑者。现实是,当干劲十足的人达成后,干劲没有那么足的人也会寻求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