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经典画作欣赏1【文化典藏】《蒙娜丽莎》
列昂纳多·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又译莱昂纳多·达·芬奇、李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一位无与伦比的天才艺术家,被誉为“巨人中的巨人”。 ![]() 2【文化典藏】《吉尼芙拉·得·本奇肖像》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数学家、天文学家、预言家、发明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建筑工程师、水利学家、土木工程学家和军事工程师。 ![]() 3【文化典藏】《勒达与天鹅》 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以表示人们对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尊敬和怀念。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4【文化典藏】《勒达》 1452年4月15日生于托斯卡纳的芬奇附近。他在少年时已显露艺术天赋,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并成为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 ![]() 5【文化典藏】《施洗者圣约翰》 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1519年5月2日病逝。 ![]() 6【文化典藏】《抱银鼠的女人》 在列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逝世之后的500年间,人类一直对他进行研究与探索,欧美各国、以色列等亚洲国家设立了研究达·芬奇的专门机构,他的祖国意大利更是把他作为文化的象征。 ![]() 7【文化典藏】《哺乳圣母》 达·芬奇钻研科学、工程领域就像他的艺术作品般令人难忘与突出。手稿中约13,000页的笔记与绘画全是混合艺术与科学所组成的纪录。这些纪录是达·芬奇在欧陆行程中透过观察周遭并不断的创作而来。 8【文化典藏】《拿康乃馨的圣母》 当他在作坊学艺时 ,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才。约1470年他在协助韦罗基奥绘制《基督受洗》时,虽然只画了一位跪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态、表情和柔和的色调,已明显地超过了韦罗基奥。据传,韦罗基奥为此不再作画。 ![]() 9【文化典藏】《岩间圣母》 1482年达·芬奇来到米兰,应圣弗朗切斯教堂的邀请绘制祭坛画《岩间圣母》。这幅《圣母子与圣安妮、施洗者圣约翰》画现藏于卢浮宫。 ![]() 10【文化典藏】《岩间圣母(局部)》 《岩间圣母》是达·芬奇应一宗教团体之请而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稣,一天使在耶稣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 ![]() 11【文化典藏】《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这幅表现基督被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绘制在米兰格雷契修道院饭厅的墙壁上。它巧妙的构图和独具匠心的布局,使画面上的厅堂与生活中的饭厅建筑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使观者感觉画中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 ![]() 12【文化典藏】《圣母子与圣安娜》 1503年他一面着手为市政厅绘制壁画《安吉里之战》,一面创作《蒙娜丽莎》和《圣母子与圣安娜、圣约翰》(后成为《圣母子与圣安娜》),这两幅画和《施洗者圣约翰》一起成为他极为珍爱的作品,始终带在身边,晚年移居法国也不离左右,最后遗存巴黎。 ![]() 13【文化典藏】《美丽的菲罗妮儿》 他的人物肖像画画的和真人最为接近。他说,“绘画是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万物)的唯一模仿者,绘画包罗自然的一切形态在内,它能够将自然界中转瞬即逝的美生动地保存下来” 绘画能比语言文字更真实更准确地将自然万象表现给我们的知觉。 ![]() 14【文化典藏】《衣物练习》 他认为,画家应以现实世界(即自然)为对象来作画,这样画出的画才是真正有用的画。也就是说画家画的东西应该是真实(即现实世界真正存在的事物)的。 ![]() 15【文化典藏】《习作:马》 绘画作品有两个作用:第一是传播知识;第二是让人能欣赏到美。达·芬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识到绘画的这两项作用的人。 ![]() 16【文化典藏】《拈花圣母》 达·芬奇的艺术理论散见于他的6000多页手稿和未完稿的《绘画论》中,这也是文艺复兴时代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 ![]() 17【文化典藏】《圣母玛利亚与亚恩温德》 达·芬奇的《绘画论》,可以按内容大致分为美学理论和绘画的基础科学两部分。美学理论部分讨论了绘画的性质,绘画和现实的关系,绘画和其他艺术的异同等问题。 ![]() 18【文化典藏】《天使报喜》 而基础部分则阐述透视学、光影学、人体比例和解剖学、人体的动态和表情以及自然现象等知识。 ![]() 19【文化典藏】《音乐家肖像》 达·芬奇根据“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知觉”这一个基本观点分析绘画和现实的关系,指出自然是绘画的源泉,绘画是自然的模仿者;又根据古罗马以来,绘画的发展史,指出如果画家取法自然,绘画便昌盛,不取法自然,绘画就衰微,从哲学和历史两方面说明画家必须以自然为师。 ![]() 20【文化典藏】《习作:女人侧脸》 在达·芬奇的艺术遗产中,大量的素描习作也颇值得重视。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样,同样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 ![]() 21【文化典藏】《习作:少女头像》 其特点是:观察入微,线条刚柔并济,尤善于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光影的微妙变化。他的每一件作品都以素描为基础。 ![]() 22【文化典藏】《自画像》 他著名的镜子比喻:“画家的心应当像镜子一样,将自身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如数摄进摆在面前的一切物体的形象。” ![]() 23【文化典藏】《维特鲁威人》 应当晓得,假如你们不是一个能够用艺术再现自然一切形态的多才多艺的能手,也就不是一位高明的画家”。这就是说,绘画是反映在画家心里的自然,借艺术手段再现。 ![]() 24【文化典藏】《习作》 但他又指出,“作画时单凭实践和肉眼的判断而不运用理性的画家就象一面镜子,只会抄袭摆在面前的东西,而对它们一无所知”。 ![]() 25【文化典藏】《自画像》 人体动态表情和心理的描写是达·芬奇的艺术的一个要素。达·芬奇认为“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连素描画里的线条也是点的运动的结果。他喜欢用波浪起伏的曲线去安排人物的姿势,就和这一认识有关。对于人的手势和表情,达·芬奇有这样的看法:人在不做作时的动作、手势和表情必定和这人的思想感情相适应。所以,他把动态、手势、表情看成是绘画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段,要求画家笔下人物的动作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表现它们的思想感情。达·芬奇的这一人体动态理论对后世的艺术理论和实践有深刻的影响。 ![]() |
|
来自: 我爱祖国爱人民 > 《 文 化 典 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