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叛逃传统 回归原始 | 高更作品集

 红豆居士 2014-05-03

叛逃传统  回归原始 | 高更作品集

2014-05-02 更多新闻请点 第一收藏1cang


 

1903年5月8日,法国后印象派大师高更在贫病中离开人世。百年后我们回顾他的作品,依然会被其中的色彩韵律所震撼。他的绘画风格与印象主义迥然不同,强烈的轮廓线以及用主观化色彩表现,带来极强音乐性、节奏感和装饰效果,令人过目难忘。


《大溪地牧歌》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陶艺家、雕塑家及版画家。


《海岸》


高更同塞尚、梵高并称为法国后印象主义的三大画家,尽管他们各自走上自己独立的人生和艺术道路。


《大提琴手谢内克鲁德》


高更厌倦欧洲文明和工业化的社会,对传统艺术的优美典雅也相当反感,他向往原始和自然的生活。


《黄色基督》


高更希望在原始民族、东方艺术和黑人艺术中寻找一种单纯率真的画风,创造出既有原始神秘意味又有象征意义的艺术。


《沐浴的塔希提女子》


高更在对原始和土著民族的艺术作了一番研究之后,开始将对象的轮廓形体加以简化,使用强烈鲜明的大色块,采用单线平涂的手法,形成了一种平面的具有原始意味的艺术风格。


《自画像》


高更还在作品中寄予了对人生及艺术的深刻思索,赋予作品以象征意义。他在艺术追求中雄心勃勃,自视甚高,经常以一个指导者的身份出现。


《瓶中花》


他的艺术在单纯和原始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像塞尚和梵高一样,高更也摆脱了模仿自然的传统,在绘画中表现了个人主观的愿望和追求。


《神圣之山》


保罗·高更的艺术很难让人了解透彻,不像塞尚和梵高的艺术那样亲切实在。这一方面是因为高更常有故作惊人之举,显得高深莫测;另一方面,美术史家和传记作家谈论更多的是高更非同寻常的生平,而不是他的艺术作品。


《海边》


1848年保罗·高更出生于巴黎,他的父亲是新闻记者,母亲是一位秘鲁作家的女儿。保罗·高更幼年时全家迁往秘鲁,在那里生活了4年。青年时代的高更当过水手,1871年他进入巴黎一家证券交易所工作,成为一位成功的股票经济人。


《自画像,身后是“黄色基督”》


1873年同丹麦女子佳德结婚,也正是从这一年起,25岁的高更开始业余学画。后来结识了毕沙罗,受到毕沙罗的指导,同时开始收藏印象派画家的作品。1876年保罗·高更的一幅画入选沙龙,这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于是他更加专注于艺术创作,参加了后四次印象派展览。


《静物与日本画》


1883年保罗·高更辞去交易所的工作,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但高更的画一幅也未卖出,生活变得十分拮据,只好同妻子和五个儿女迁到丹麦。


《静物与猫》


后来保罗·高更带着一个儿子返回巴黎,生活仍相当贫困,只谋到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但高更仍然坚持画画,直至彻底同家庭决裂。38岁那年高更曾到法国的布列塔尼省去描绘当地的风土人情,他还去过马丁尼克岛写生,1888年到阿尔同梵高短期合作。19世纪90年代保罗·高更被巴黎文学家推崇为象征派画家。


《两位塔希提女子》


43岁那年高更卖掉部分作品以筹集路费,前往南太平洋岛屿塔希提,在一个小村庄里居住下来。保罗·高更像当地土著居民一样赤足裸身,布衣素食,还娶了一个土著妇女为妻。


《梵高绘向日葵中》


由于生活贫困,两年后高更回到法国,带回60多幅作品,并依靠一小笔遗产在法国生活了两年。但高更早已厌倦都市生活,于1895年再次来到塔希提岛。这让高更贫病交加,煎熬度日,但是他仍然创作了不少作品。1901年高更迁往另一个小岛——多米尼加岛,最后病逝在那里。


《美丽的恩琪拉》


像塞尚和梵高一样,保罗·高更也是一位极其孤独的艺术家,他为自己的希望和梦想而努力工作,却很难为人所理解。


《女士画像》


高更放弃现代文明,在原始民族中寻找单纯和率真的艺术,追求艺术的象征性和神秘感,为以后各种原始主义和象征主义艺术开拓了道路。


《身着晚礼服的高更夫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