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苏格兰

 sdtsgxsyl 2014-05-03



    必须承认,我们对中国以外世界的最初了解,大多是来自于好莱坞的电影。通过好莱坞认识世界的好处是:不出门而知天下。坏处当然也是明显的:它说是啥就是啥。

    苏格兰高地第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就是那部由梅尔杰布森主演的“勇敢的心”。影片中,华莱士身背长剑,奔驰在崇山峻岭,让我们第一次领略了高地风光。但在来到苏格兰前,苏格兰高地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英国总面积是24万平方公里。英格兰占了54%,苏格兰占了32%。而苏格兰因地势高地,分成了南部的“低地”和北部的“高地”。大部分高地区域,海拔在600到1000米左右,山峰密集,人烟稀少。我们从爱丁堡出发,向北50英里,就开始进入高地。



浅灰色为“低地”,深绿色为“高地”。

    在爱丁堡时,我们看到一家酒吧取名叫“世界尽头”(THE WORLD'S END)。看到这么一个名字,让我们很费解。位于英国北部的内陆酒吧,怎么会起这么一个名字。通常人们只会在海角或是大陆边缘,把地名叫做“天涯海角”,表明那种“世界尽头”的意境。后来查阅了许多资料,才知道这个“世界尽头”还真有来历。



爱丁堡名为“世界尽头”的酒吧。


    研究“世界尽头”这个名字,使我们纠正了两个误解。第一个误解是以为英格兰人是英国的“原住民”。其实,英国人的真正老祖宗是苏格兰人。公元初,强大的罗马帝国入侵英国,不断地清剿和挤压,把当时英国土地上的苏格兰人,逐步驱赶到英国的北部苏格兰。当罗马衰落后取而代之的是日耳曼血脉的盎格鲁人(Angles)。正是盎格鲁人最后殖民了英格兰成为现在的英格兰人。这就是说,现在占人口比例83%的英格兰人是英国的移民,而8%的苏格兰人才是英国真正的“原住民”。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欧洲大陆入侵英国的路线。

    过去我们还有一个误解是,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在才知道,在中国秦汉时期建造长城的同时,地球的另一端,同样有一条长城在修建。2千年前,罗马帝国入侵英国,凭借着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实力,罗马军队占据了全部英格兰地域,把原住民向北挤压到苏格兰地区。罗马军团几次进缴苏格兰高地的反抗部落,最终未果。更加震惊罗马的是发生了“失踪的第九军团”事件。当时号称罗马精锐的第九军团5000人,进缴苏格兰高地后神秘失踪。至此,罗马皇帝认定苏格兰是不可征服的。于是在公元122年,罗马皇帝在苏格兰与英格兰交界的地方,修建了一条东西向的长城,把英国拦腰截成南北两块。并把这条长城北面,称为“THE WORLD'S END”(世界尽头)。也就是要求他的臣民和军队,到此长城为止,不许北上。自此以后,罗马的“长城”一发不可收拾。每到一个异域,凡是罗马军队无法荡平的地方,罗马人就修一道“长城”,去把已征服和未能征服的地域隔离开来。罗马人这样修建的长城,从英国,到西班牙,葡萄牙,延绵上千公里。无怪乎我们在欧洲其它地方旅行,也时常看到“长城”。

此片就是以“世界尽头”苏格兰高地为背景拍摄的。



罗马人在苏格兰修建的两条分割苏格兰高地的长城。

    我们在苏格兰高地走访的第一个景点是卡洛登古战场(Culloden Battlefield)。公元400年,罗马帝国崩溃后,英格兰人成为英国的霸主。再后来的一千多年里,英格兰人一直试图征服苏格兰。“勇敢的心”影片中那位垂死不忘征服苏格兰的爱德华一世,在征服威尔士后,极尽全力试图征服苏格兰,最后死在征讨苏格兰的进军途中。临死前他还留下遗嘱,要求军队带着他的尸体前进,直至彻底征服苏格兰。但是带上爱德华一世的尸体前进的军队并没有实现他的遗愿。不断的反抗战争又持续了几百年。到了1746年4月16日在卡洛登发生的一场最后决战,才使英格兰与苏格兰的战争落下了帷幕。



“勇敢的心”影片中,要求军队带着他尸体前进征服苏格兰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
    在英格兰与苏格兰上千年的征服与反征服中,法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是由于法国的介入,英格兰数次对苏格兰的战争无法得手。但是到了18世纪,法国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被法国抛弃的苏格兰只能孤军奋战。卡洛登战役,苏格兰最后的5千精锐部队对阵8千重装甲的英格兰军队。结果在40分钟的战斗中,苏格兰军队惨败。从此,苏格兰对英格兰的大规模武装反抗画下了句号。

卡洛登古战场(Culloden Battlefield)。



英格兰与苏格兰最后一场战争的遗址。

    访问卡洛登古战场,我们最意外的收获是解答了一个多年的疑问。我们早就知道,澳大利亚最早的移民是来自英国的囚徒。对这一历史现象,我们自然有一个疑问:英国哪里来的这么多囚徒?一个囚徒建立的国家,怎么能够在短短的200年里发展成为如此先进的发达国家?卡洛登纪念馆的解说员给了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卡洛登战役后的几十年里,英格兰占领者对苏格兰施行了严酷的统治。他们甚至规定不准穿苏格兰裙,不准演奏苏格兰风琴。对稍有违抗者,就抓起来做囚徒。所以,那一阶段出现了大量囚徒。到了1787年,英国着手开发澳大利亚,大量的苏格兰“反民”作为“囚徒”被送往澳大利亚。由此看出,当年的所谓“囚徒”,其实并不是现在概念中的刑事罪犯,而是那些不满英格兰统治的苏格兰或是爱尔兰反抗民众。当然,其中也包括许多在英格兰因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被逼丧失土地的英格兰农民。这样的情景如同当年在英国被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开发美国一样。所以,把澳大利亚说成是“囚徒”移民建立的国家,显然是有误导成分的。

把澳大利亚说成是“英国囚徒”开发的国家,显然是一种误导。

    来到苏格兰高地,必须瞻仰的一定是华莱士纪念塔。来到这座纪念塔,我们的疑问就是,在英格兰控制的土地上,怎么能允许建造这么一座抗击英格兰英雄的纪念塔。原来在1603年,终身未婚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指定她的侄子,苏格兰王詹姆士作为她的王位继承人。这样苏格兰王当了英格兰王,自然要为华莱士平反昭雪。华莱士就从“叛国者”变成了护国英雄。到了十九世纪,苏格兰虽然已经归附英格兰,但英格兰采取的 “以夷制夷”政策,苏格兰还是被苏格兰贵族在治理。于是在1869年,这座华莱士纪念塔得以落成。



华莱士纪念塔。

    华莱士纪念塔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那把华莱士使用过的巨型佩剑。这把700年前的利剑,至今寒光凛凛,威气逼人。这让我们想起“勇敢的心”中的一个镜头:华莱士把他的长剑猛然抛掷在地上,高耸的剑身,像一根擎天立柱。事实上当我们站立在这柄巨剑面前,立时觉得自己的矮小。这柄1.7米的长剑,几乎要赶上我的身高。





一般人是不可能舞动这柄长剑的。

    在华莱士纪念塔下,最让我们觉得惊讶的是苏格兰人对梅尔杰布森的态度。我们本以为梅尔杰布森演绎了苏格兰人的大英雄,让华莱士的威名传遍天下,苏格兰人理当对他充满感激之情。所以,当我们在纪念塔下看到一尊梅尔杰布森的石雕像并不感到意外。不过,石雕像背后的一座铁笼,让我们有些费解。在参观完纪念塔准备离开时,我们惊讶的发现梅尔杰布森的雕像被铁笼子锁了起来。关在笼子里的梅尔杰布森看上去是那么无助可笑。经过导游解释我们才知道其中的原委。原来苏格兰人很不喜欢梅尔杰布森所塑造的华莱士形象。他们认为梅尔杰布森远没有华莱士那么高大威猛,相比之下简直就像一个小丑。所以,许多人伺机破坏梅尔杰布森这尊雕像。由于经历过太多次的泼油漆,扔鸡蛋,甚至榔头砸;管理当局只得出此下策,每天晚上把“梅尔杰布森”“锁起来”。



登塔之前我们看到的梅尔杰布森雕像。



离开时,他已经被锁了起来。看着这样滑稽的造型,真不知道他是在为苏格兰喊“为了自由”还是为自己在喊“放我出去”!

    在我们眼中的“硬汉”梅尔杰布森在苏格兰人眼里竟然是如此不堪,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固然,一位能够舞动一把1.7米长剑的壮士,个头一定在2米以上。然而,苏格兰人对华莱士的崇敬让我们觉得,他们对这位英雄的热爱更多地蕴含这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自己民族的自豪和对独立的向往。所以无论好莱坞如何浓墨重彩地演绎华莱士的故事,都难以达到苏格兰人心目中那位天地英雄的形象。



这才是苏格兰人心目中的华莱士形象。

    当我们来到“勇敢的心”外景拍摄地,导游带着我们沿着当年华莱士组织抗击英格兰队伍的奔波的山岭小路盘山而上。才走十几分钟,我们一个个都气喘如牛。看着眼前的崇山峻岭,悬崖陡壁,感受着高原吹来的阵阵强风,想象着千百年来无数壮士前赴后继,为自由独立而战。山谷中仿佛传来华莱士英勇就义前拼命的呐喊:PRO LIBERTY!(为了自由!)



“勇敢的心”外景拍摄地。

这样陡峭的山岭,我们没走几步就气喘如牛。

    苏格兰高地,一片英雄的土地!



罗马人修建的长城。

苏格兰高地。



 这个高地湖由于形似苏格兰,故被命名为“苏格兰湖”。
 

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b7bad0102dt54.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