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刊平台

 苏西的玫瑰家园 2014-05-03
每周四下午,崇明县中兴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总会有悠扬的民族器乐声回荡在耳边。走进一探究竟,原来是一群喜爱民族乐器的老人正在演奏,领头的一位今年已74岁,他就是陈德威。陈德威原是一名医生,在中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了大半辈子。除了医术外,陈德威吹拉弹唱,谱曲创作,样样精通。空闲时,他组乐队,教太极,排沪剧小戏……这里的人,都尊敬地称他为陈老师。

  □通讯员 吴雄 陈丹  

  社区的太极拳“教练”

  陈德威是中兴镇汲浜村人。1959年,陈德威在求学时,由于身体不佳,在咨询医生后,学起了打太极拳。没想到,这一打,他还打上了兴致。之后的几十年间,他又不断自我研究,一打就是半个世纪。

  陈德威觉得光一个人打太极拳不过瘾,于是,他经常向朋友、同事介绍打太极拳的好处,邀请身边的人一同加入到打太极拳的行列中,他还自制了太极拳练习小册免费发给大家,指导大家正确练习。

  退休后,陈德威打太极拳更加来劲了,每天在家门口打太极,差不多年纪的邻居看到了,便要求跟着一起学,渐渐地,这支太极拳队伍逐渐壮大,从十多年前的几个人发展到今天的几十人。

  如今,每天早上8点,在中兴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广场上,总会有约30个老年人,打太极锻炼身体。陈德威说:“太极于我,就像是陈年的老白干,历久弥新,回味无穷。”

  老人眼中的器乐老师

  都知道陈德威是一名医生,怎么还会不少乐器呢?陈德威笑着告诉笔者,其实自己学习乐器比学习医术还要早。“13岁就开始学胡琴了。”

  原来,陈德威打小就是个乐迷,但一开始接触胡琴仅仅停留在“自学自乐”的阶段。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专业音乐老师看着酷爱音乐的陈德威,语重心长地说:“你琴弹得不错,就是缺少专业的学习。”老师的一席话说动了陈德威,之后,他一面刻苦练习,一面踏遍崇明岛,寻找弹琴的人,虚心求教,即使工作之后,他还会花一定时间放在音乐上。通过学习,陈德威精通二胡、琵琶、扬琴、笛子等多种民族乐器,参观过他家的朋友,都惊叹他家里的乐器数量之多,品种之全。

  退休后,闲赋在家的陈德威有了大把的时间放在儿时的爱好上,摆弄起乐器和乐谱,还和几个志同道合的老友组建了一支民乐队,陈德威既当乐队总指挥、培训师,又当乐队经纪人,借场地、搜乐谱、找乐手……样样操心。看着同龄的老人们,在音乐中找到了晚年的欢乐,陈德威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镇上的文艺创作者

  除了教大家打太极拳、学乐器,谱曲填词也是陈德威的一大爱好。陈德威的作品还获得过不少奖项,由他谱曲的崇明山歌表演唱《崇明山歌唱农民》、《海岛全程是彩虹》、创作的《路遇》等多个作品获得过市县级奖项。中兴镇的多支文艺团队得知了陈德威的特长,和他商量着排几出戏,他总是热情、慷慨地拿出自己的作品来。

  陈德威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极高,有时候为了一个字,也要反复斟酌思量。同时,他对演出效果也有一定要求,让他至今耿耿于怀的是自己呕心沥血创作的表演唱《邻里情》,还没有真正到各村巡演过。最近,他又创作了一曲崇明山歌表演唱《东滩放歌》,以民族乐队伴乐、现场真唱加表演的形式展现崇明东滩的风景,目前,该节目正抓紧排练,准备参加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原创单元的竞赛。

  有人劝他,这么大岁数了,你这样每天忙忙碌碌,何苦呢?面对他人的劝说,陈德威总是说:“大半辈子的时间都献给了工作,现在退休了,儿女也大了,终于有时间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我心里乐着呢,不觉得辛苦。”在陈德威的感染下,他的妻子也开始每天打太极、跳广场舞、打腰鼓,老年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