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隔损害——卒中治疗的新靶点

 看书学习198 2014-05-0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曾进胜 来源:365心血管网

点击查看《曾进胜》原图

关键字:脑卒中 DTI MCA
    目前针对脑卒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卒中病灶和周边部位神经组织的保护和修复,对远离卒中灶的其他部位很少顾及。事实上,神经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网络,卒中发生后对远隔部位必定受到影响。尸体解剖、动物实验和神经影像学研究均表明,局灶性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相关的神经纤维可发生继发性破坏,神经细胞数目也逐渐减少。这种继发性损害的发生机制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并未阐明。我们从神经影像学和动物实验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我们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ngingDTI)技术,前瞻性动态观察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皮质下脑梗死及脑桥局灶性梗死后1-12周,梗死灶上方和下方的神经组织发生的继发性改变,并探讨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DTI研究发现,局灶性皮质下脑梗死、脑桥基底部的梗死后,可以引起与之发生联系的远端神经纤维的顺行性继发性变性以及近端神经纤维的逆行性继发性变性,这种继发性损害至少在发病后12周内持续存在,并逐渐进展,并可能延缓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再采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复制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皮层支闭塞致运动感觉区梗死模型,观察梗死后同侧丘脑腹后核(VPN)和中脑黑质网状核(SNR)继发性损害与细胞凋亡、神经抑制因子Nogo-A以及DNA氧化损伤的关系。发现:1.RHRSP大鼠MCA皮层支闭塞后1周,梗死侧丘脑VPN和黑质SNR出现继发性神经元死亡。给予NEP1-40阻断Nogo-A,在MCAO术后各时间点,均不影响梗死灶的体积,却减轻丘脑VPN和黑质SNR继发性神经元损伤。故Nogo-A促进了轴突变性,抑制了轴突再生。2.同侧丘脑腹后核、中脑黑质TUNEL阳性细胞新增加,术后第2周达到高峰,表明细胞凋亡参与了远离梗塞灶的丘脑和中脑黑质继发性损害的发生过程。3.实验性大脑皮层梗塞后2周,同侧丘脑腹后核存在DNA氧化性损伤。抗氧化剂ebselen对此DNA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并可改善神经功能。4.外源性激肽释放酶能减轻大鼠大脑皮层梗死后同侧丘脑VPN的继发性损伤并促进VPN的细胞增殖。

局灶性脑梗死可导致远隔部位的神经组织继发性损害,并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细胞凋亡、神经抑制因子和DNA氧化损伤均参与了继发性损害的过程,相关的保护因子可减轻损害并改善神经功能。防治这种继发性损害是脑卒中全面管理的重要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